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旃檀寺遺址(圖片來源于網絡)
旃檀寺,成都市新都區有之,福州市羅源縣飛竹鄉外坂村西有之,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水泊寺街道沙嶺村內有之,而首都北京也曾經有一個旃檀寺。
本人在“永定河1924年洪水探析”一文中,曾提到1924年8月6日永定河洪水造成盧溝橋以下左堤北天堂下游發生潰堤,8月7日向馮玉祥將軍發出求助急電,馮將軍接到求助電文后,當即命令駐扎在旃檀寺的四十四團團長過之綱率部搶險。這個旃檀寺肯定是指北京的,當時曾對該寺今天在什么位置產生疑問,但因沒有找到相關資料暫時放下。
前幾天在局志辦看見一本書,書名為《當代北京皇城史話》,無意中發現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其中。原來,當年的旃檀寺今天已成了三O五醫院所在地。
旃壇寺,緊臨北海公園西墻,在明代是皇城內的清馥殿。清康熙四年(1665年),敕令改建舊址為寺;次年四月竣工,并敕名“弘仁”。改建弘仁寺,是為了迎奉京城西北鷲峰寺的旃檀佛像。弘仁寺由此被通俗地稱為旃檀寺,藏語為“大悲寺”。
據“北京什剎海”公眾號載,由于寺內有旃檀木制作的佛像而被百姓稱為“旃檀寺”。旃檀寺是一座位于內城的皇家佛教寺廟。自乾隆年間后每年的正月初八,這里會組織藏傳佛教的“跳布扎”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驅鬼”法會。當時在西什庫教堂的大主教樊國梁1898年出版的《北京》一書中,就記錄了旃檀寺法會的盛況。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在旃檀寺設壇習拳,八國聯軍破城之后,到寺中大肆搶奪,旃檀佛像就此杳無下落了。再據“北京什剎海”公眾號載:1900年,旃檀寺毀于大火之中,此后旃檀寺廢墟一度被清朝改建為兵營。民國后又作為模范團駐地。旃檀寺雖然被毀,可這個名兒保留了下來。1923年馮玉祥將軍調京就任陸軍檢閱使的時候,檢閱使衙門就設在旃壇(檀)寺舊址。當時張自忠擔任馮玉祥衛隊團第三營營長,他帶著一家人也就住進了旃壇(檀)寺。
三據“北京什剎海”公眾號:在馮玉祥出任“陸軍檢閱使”之初,他并沒有選擇像他的前任姜桂題那樣失意下去。在就職當日, 馮玉祥就急電北洋政府“國務院”, 詢問“檢閱使署編制, 是否仿照巡閱使抑仿照經略使署編[制]。”準備在巡閱使的權限下培養一支忠于自己的精銳部隊。在馮玉祥的施壓下,1922年11月, 陸軍部擬訂了《陸軍檢閱使署組織法》,該法案規定馮玉祥作為陸軍檢閱使擁有可設憲兵一營和衛隊,馮玉祥通過抽調自己嫡系部隊的精銳組成了一支可以名正言順在自己身邊的精銳部隊。當時京城老百姓管這支部隊叫做“模范團”可見其規模和精銳程度。而在任職陸軍檢閱使的大部分時候,馮玉祥都在南苑訓練這支部隊。
新中國成立后,這里一度成為國防部。旃壇(檀)寺遂徹底不存。1965年,旃壇(檀)寺西大街因位于國防部之西,取“軍愛民”之意,改稱愛民街,并將北炭廠并入,由此派生出愛民里及愛民一至四巷。旃潭寺前之胡同曰“旃壇(檀)寺”,1965年后亦不存而并入天慶胡同,成為天慶胡同的北段。
1969年7月1日,在寺址故地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305醫院,作為中央領導的保健機構。由于只接受內部治療,而在世人眼中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作者:龔秀英 ;來源:永定河史探究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