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針對有人不止一次在網上說,為什么民國時期,我們出了那么多大師,而今天似乎就沒有再出什么大師。當時寫的那篇文章今天很難找到。曾經,在Word上,只要輸入文章中的詞匯,凡是寫有這個詞匯的文章就會自動列出來。現在不知道為什么Word的這個功能消失了。只是現在總還是有人反復說民國有大師,而我們今天沒有大師之類的話。我覺得這種說法是不是總有一種別有用心。因為找不到原來寫過的文章,只好重新再寫一篇。那些在網文中提到的所謂民國時期的大師,主要都是文科方面的。其實,在科學與工程方面也有不少聞名遐邇的知名學者。如竺可楨、李四光、吳階平等。如果人們讀過《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那里提到的科學家用的都是真名實姓,而且也都是民國時期就出了名的。后來張揚的這本小說,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時候,那些真名實姓的科學家都不見了,人物的名字都改成虛構的了。所以人們也不再知道這些虛構名字的科學家,他們的原型到底都是哪一位了。現在網上提到的所謂民國時期的大師基本不包括那些科學家,卻都是人文學科中的學者。這本身就有點奇怪。或許,只是或許,因為這是我猜測的,沒有太實錘的根據。科學家研究的專業都是從西方傳過來的。我們那些在民國時期就出名的科學家,都師從西方,似乎他們沒有太多的獨創性,所以在某些人眼里,他們算不上什么大師。而所謂人文學科,研究的都是出自中國本土的知識。或許在某些人眼里,這些人才有資格被稱為大師。不過,在他們其中,也有很多人是留過洋的。他們并不都完全是土生土長的。因此我就搞不懂,為什么同為出國留學的人,學習科學與工程的就不能被稱為大師,而學人文學科,或者社會科學的就可以被稱為大師。這其中到底是什么道理?其實,所謂大師,本身就沒有任何量化的標準。這只是一個形容詞,不是具有嚴謹定義的概念。比如,獨立主持修建京張鐵路的詹天佑,似乎就從來沒有被某些人稱為大師。而某些人文學者,甚至沒寫什么幾篇論文,沒出過什么著作的,反而可以被評價為學問極高,因而可以被稱為大師。在舊中國,很多愛國的年青學生,或者青年知識分子,都看到中國因為落后,主要是科學方面與工程技術方面的落后,心里都非常著急,急于改變國家落后的面貌。雖然當時所謂“科學救國”的思想本身也未必能救得了當時的中國,但是那些青年學生與青年知識分子的愛國之心是不能被否定的。他們這些人為了國家,都選擇了學習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錢偉長本來是要考清華文科的,但他看到日本侵略中國,犯下滔天罪行,決定棄文學理,后來成為著名的力學領域的物理學家。他后來被錯誤地打成右派,但在蘇聯在中蘇邊界陳兵百萬的時候,當時還處在不能研究專業和學術的情況下,仍然主動提出要為國家設計出一種新型坦克。他還說,這是他在我們國家現在這種條件能夠設計出來的效率最高的坦克。這就是我們愛國的知識分子。被網上那些人稱為大師的人們當中,有一些跑到臺灣去了。或許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在學術上也確實有一些成就,但是不是就能夠被稱為大師,也是值得質疑的。一個個選擇站在國民黨反動派一邊,仇視新中國,仇視中國共產黨,這樣的大師能做出什么樣的典范? 某些人稱這些人為所謂大師,是不是也要今天新中國的年輕人以這些人一言一行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這究竟是要樹立一種什么樣的導向?新中國甫一建立,很多海外學子紛紛強烈要求回到祖國,參加祖國的建設事業。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以及其他優秀的知識分子,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毅然回到祖國,拿著微薄的工資,盡心竭力為國家做著艱苦的工作。這樣的知識分子,比起那些被稱為所謂大師的人們,情操是何等的崇高,精神是何等的高尚。那些民國時期的所謂大師們,對于國家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國家的建設,到底做過什么樣的貢獻,網上的文章里從來都沒有提到過。或許這些所謂大師在這些領域里沒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貢獻,或許他們也可能有所貢獻,但是寫那些網文的人們卻什么也不知道。同時,我們也看到,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的工業化,國家的國防工業、國防科技,特別是兩彈一星的問世,使中國在不長的時間內逐漸強大的起來,有力地護衛著中國的國家和人民的安全。這樣的貢獻不比什么大師們要高出不知多少倍。我們大批的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在大學畢業后,積極主動到邊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參加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們中國今天的發展,今天的富強,與他們當年做出的奉獻與犧牲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這些人們在做出了這類成就的時候,還要隱姓埋名,還要默默無聞,還要與家人分隔許多年,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有的人,如郭永懷,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盡管沒有人稱他們為所謂大師,但這又有什么關系? 國家強大了,人民也逐漸富裕了,這樣的結果不比那些被稱為大師們的貢獻要大出不知多少倍?我以為,那些盲目吹捧所謂民國時期的大師的人們居心十分可疑。他們眼里看不到在新中國建立之后,我們很多愛國的知識分子為國家建設所做出的偉大貢獻,去偏偏盯著舊中國的個別所謂大師而津津樂道。這是不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又一種表現? 這種所謂厚古薄今的做法與觀點是不是居心不良? 這些吹捧那些所謂大師的人們,估計也都不是研究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他們是這些領域的門外漢。他們對于所謂人文學科更熟悉一些。因此他們推崇的所謂大師也都是那些領域中的人。而他們對這些大師的推崇,恰恰是用來攻擊我們今天的教育制度,攻擊我們今天的學術環境。在他們眼里,科學技術什么也不是。當然,那些被稱為大師的學者,他們自身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他們作為學者,有其自身的優點,也有自身的缺陷。關鍵還要看他們的大節如何? 大節上沒有太大的毛病,我們當然還要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而某些在大節上有嚴重缺失的學者,對他們的評價就不需要給他們加上更多的譽美之詞。他們不值,也不配。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