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自覺認識和更好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高推進改革開放、領導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
在慶祝《政治經濟學評論》創刊5周年之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政治經濟學評論》編輯部邀請國內知名學者就新時期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如何構建中國的經濟學理論和學術話語體系進行了討論。學者們一致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理論基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政治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發展中國的經濟學,增強中國經濟學的理論自信,必須推動政治經濟學的繁榮復興。
顧海良:新時代政治經濟學的“五求”
我們可以用“五求”來概觀新時代政治經濟學(我稱之為新政治經濟學)的已有成就和未來取向。
一是“求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來就是以對社會經濟關系真實、真知的探求,以對經濟科學真諦、真理的追求為目標的,“求真”鑄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本質。從“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的一路選擇,就是“求真”的生動寫照。
二是“求實”。馬克思在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時,就主張“從當前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新政治經濟學之“實”,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民經濟的“事實”,就是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事實”。
三是“求新”。政治經濟學作為“歷史的”科學,決定了新政治經濟學務新、創新和求新的特質。改革開放以來,新政治經濟學一直以其新內容、新形式、新方法和新結論,升華理論的指導力和闡釋力,深刻體現了源于新的實際、新的實踐的“求新”特質。
四是“求善”。對于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異樣”、“異質”的經濟學理論,不只限于交鋒的單一思維,而是拓展為交流、交融和交鋒的多種對待方式,既善于吸收和借鑒各種經濟學理論的菁華之處,又善于摒棄和批判其糟粕之處。
五是“求美”。直面前沿問題,增強問題意識,把著述寫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廣袤大地上,成為透亮人們思想深處的普照之光,是新政治經濟學之大“美”。正是在緊扣中國經濟道路探索和經濟制度完善、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中,新政治經濟學彰顯了具有中國特色理論風格和風范的學術品格和品位之美。
程恩富:政治經濟學現代化的學術原則
推進政治經濟學現代化的學術原則可概括為:“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國學為根,世情為鑒、國情為據,綜合創新”。馬學,指的是中外馬克思主義經濟知識體系。馬學為體,就是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中國現代經濟學的根本和主導。西學,指的是西方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以外的經濟知識體系,主要指闡述西方主流經濟思想的經濟學。西學為用,就是在馬學為體的前提下對西學有揚有棄的借鑒和運用,是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之“體”服務的。強調國學為根,就是要重視中國古代及近代經濟思想中的精華,并以此為根基。在經濟不斷社會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必須確立世界的眼光,面向全球范圍的經濟實踐,做到世情為鑒和國情為據,知己知彼,方能科學地推進政治經濟學的現代化。科學把握馬學、西學和國學三大知識體系以及世情和國情兩大空間范圍內的實踐,最終都要落腳到中國政治經濟學現代化進程中的綜合創新上。
政治經濟學現代化的綜合創新,為的是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當下已呈現出五大發展態勢:注重對國內外重大現實經濟問題進行體現馬列主義及其中國化經濟理論和政策的探討、注重對政治經濟學原理和術語的超越性發展、注重對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數學分析、注重用與時俱進的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引領應用經濟學創新、注重與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互動和借鑒。
劉偉:今天為何需要政治經濟學
首先,政治經濟學研究經濟制度的歷史運動規律,特別是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是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為對象,只要存在社會生產關系及其歷史運動,就需要開展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發展為第一要務,而社會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又是在一定社會生產關系中進行,因此,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以及通過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與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之間的能動關系,便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線,必須加以深入研究。
其次,政治經濟學研究人與人的生產關系,根本目的是要論證特定的生產方式產生的歷史必然及其發展和滅亡的歷史趨勢,是要證明或否定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社會主義制度正處在探索、創新、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如何發展、創新、完善這一社會制度?這一制度在人類歷史上取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究竟是否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前途何在?這些命題還在探索中,需要政治經濟學者做出科學的回答。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設的核心在于,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長期共同發展)的基本制度基礎上,建立市場經濟機制,使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如何統一公有制與市場機制?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設面臨的根本問題,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政治經濟學研究需要回答的根本問題。
第四,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生產關系、回答社會制度的歷史正義性的社會科學,其所要解答的問題是別的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如,政治經濟學是重科學主義,還是更重人文關懷?政治經濟學是重價值取向上的階級屬性,還是更重其解析能力上的邏輯性?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是重思想內容的深邃性,還是更重表達形式的完美性?等等。
張宇:為民族復興提供理論支持
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和快速發展,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奇跡,為世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中國經驗”“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已成為舉世矚目的話題。理論是實踐的反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理論的繁榮與興盛,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必然要在經濟學的理論和思想上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經濟學理論和學術話語體系,向世界展示中國經濟實踐獲得成功的理論邏輯和思想資源。具體來說,構建中國經濟學理論和學術話語體系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意義在于: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性以及中國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的認識,提高我們認識和改造經濟世界的能力;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使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經驗升華為科學理論,并有效指導經濟改革發展的實踐;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推動中國經濟理論和學術走向世界,擴大中國經濟發展道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增強經濟話語權,提高軟實力。
毫無疑問,構建中國經濟學理論和學術話語體系,需要認真學習并科學借鑒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充分吸收其中有用的、合理的成分。但必須看到,西方經濟學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經驗、基本制度、意識形態和文化背景為基礎的,存在嚴重的缺陷和錯誤。如果我們把這樣的理論簡單套用于中國,必然會造成理論和實踐上的嚴重誤導和混亂,危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經濟學發展的方向只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學習吸收國外優秀成果,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扎根歷史、服務現實,開放融通、兼容并包,不斷發展、完善和創新中國的經濟學理論,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理論支持。
胡鞍鋼:自覺認識三大規律
2014年7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在會上他多次談到政治經濟學。他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自覺認識和更好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高推進改革開放、領導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7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時,又進一步指出“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的新政治經濟學。
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從一開始就依據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改革開放的30多年歷程,就是使生產關系不斷主動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過程,即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中國因此成功地從世界第十大經濟體成長為第二大經濟體。從經濟體制改革突破開局,不斷拓展到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的改革以及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并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全面解放經濟生產力、文化生產力、社會生產力以及生態生產力。
總之,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就是要全面認識我國的經濟國情、自然國情、社會國情,全面遵循我國的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全面實現我國的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包容性發展。
逄錦聚:增強對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自覺和自信
馬克思創立的政治經濟學雖然主要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但他運用的一些基本范疇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是完全可以應用的,他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人類社會運動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和社會大生產規律,例如價值規律、資本積累規律、社會再生產規律等等,在社會主義經濟中也是完全適用的,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賴以建立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的立場,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更是適用對包括社會主義社會在內的一切社會經濟的分析。
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我們走過彎路,但我們堅持探索適合中國實際的經濟學并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如從中國實際出發創造的社會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理論,妥善處理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各種重大關系理論,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商品生產、商品交換,發揮價值規律作用的理論,等等。所有這些探索和取得的進展,都為其后中國經濟學理論的突破和中國經濟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發展,對經濟學理論的需求日益強烈,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和應用與日俱增。在實踐需求的推動下,我國理論界加快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與我國實際相結合,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立場、觀點、方法的同時,又有所創新和發展:關于改革方向、目標、道路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理論,經濟發展理論,開放理論等。這些理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來源,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形成作出了貢獻。
史正富:中國道路呼喚理論創新
實踐是認識之源,重大經濟理論創新都是當時經濟現實變革的產物。亞當·斯密面對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取代簡單作坊、市場力量勃興的時代主題,探究分工、市場、競爭、價格與經濟增長的內部關系,第一次提出了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系統理論;同樣,當大蕭條摧毀了市場自發調節的神話,凱恩斯提煉出如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流動性偏好陷阱等命題,催生了宏觀經濟學;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則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產生、發展與演變的歷史趨勢,深入解剖了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源配置的規律,成為對資本主義制度病理分析的思想寶庫和探尋未來社會與人的解放之道的指路明燈。
當代中國經濟學創新與發展之源只能是生成中的中國經濟制度,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它有四個支柱:一是導入競爭性的發展型地方政府,使中國從西方的政—企二維結構,變成競爭性企業、競爭性地方政府與戰略性中央政府互動的三維結構;二是通過國有資本管理取代國有企業管理,形成與市場經濟相容的新國有經濟;三是通過納入以資產負債管理,即資本運營為主體的發展型財政,建立中國式的復合型財政體系,超越西方以收支管理為主的公共財政;四是形成以國家長期發展為目標的國家發展管理,超越西方國家周期性宏觀干預實踐。
盡管這一生成中的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已顯示出許多超越西方常規市場經濟的比較制度優勢,但許多人囿于對西方市場經濟的迷信,先驗地認定它只是從計劃經濟轉向西方市場經濟的過渡形態。事實上,研究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運行和規律,推動自主制度創新,是中國政治經濟學的歷史責任。打造一個不同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市場經濟模式,發展出解釋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將是思想史上的偉大創新。
洪銀興: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所謂學好,指的是認知,也就是對政治經濟學揭示的客觀經濟規律的認知;所謂用好,指的是實踐,按經濟規律辦事。兩者合起來就是依據政治經濟學原理,實現中國經濟發展的知行合一。為什么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這是由政治經濟學的學科性質和功能決定的。
首先,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經濟關系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是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的望遠鏡和顯微鏡。這是因為,政治經濟學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有鮮明的階級性,明確的世界觀、社會指向和科學的方法。
其次,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定生產力水平下的生產關系,揭示的基本規律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面對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應以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增加國民財富為目標。這就是鄧小平所強調的不能只講發展生產力,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解放生產力就是要改革,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因此,當前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就是要為我國正在推進的經濟改革提供理論指導。
第三,政治經濟學著力研究經濟發展規律,是實現經濟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指導。政治經濟學的任務不是簡單描述經濟現象,而是要透過經濟現象,揭示其經濟本質和內在的必然性。同其他自然規律一樣,政治經濟學所揭示的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
顏鵬飛:政治經濟學的“術語革命”
中國經濟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時期,即從以蘇學東漸、西學東漸為標志的引進階段,轉向以建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占領話語權制高點為特征的“術語革命”和創新階段。
政治經濟學領域的術語革命包含兩層涵義:一是從屬型涵義,即對老話語的改造或者推陳出新,二是創造型涵義,即提出新的話語。當前中國學界熱衷的話語、規則、觀念、標準等大多是西方的,出現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弱化和西方經濟學強勢化現象。同時,中國本土仍具文化活力與生命力的學術話語、語言、概念、范疇、思維方式、思想文化等則被有意無意地遺忘與拋棄。因此,開展中國經濟學的“術語革命”,構建凸顯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科學性、民族性、開放性和大眾性的學術話語體系,是一項緊迫而重大的課題。
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話語體系,首先是民生本位的經濟學話語體系。秦漢以來一直把經濟學視為經邦濟世、強國富民之學,充分體現其厚生、惠民的人文主義、人本本位和主體本位思想。這明顯區別于以物本本位和利潤取向為標志的西方“經濟人本位”話語體系。其次,是具有馬克思主義遺傳基因、元素和話語的話語體系。這是明顯區別于反映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西方市場本位的話語體系。其三,吸收總結和借鑒四百多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搞市場調節經濟、八十多年來社會主義國家搞計劃調節經濟以及中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經驗。
林崗:發揚中國特色和民族風骨
恩格斯曾說過,政治經濟學在本質上是一門歷史學科。發展中國的經濟學,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又要注重從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吸取豐富的營養。一個社會的精神文明進步或文化發展的動力,一方面來自于這個社會自身的經濟發展和政治變革;另一方面則來自于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但與自然科學相比,人文社會科學尤其是經濟學的國際性又多了一些復雜性。撇開政治性價值不說,即使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由于存在包括倫理取向、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生活習慣、語言表達等在內的民族文化傳統的差異,不同國家的經濟學教學與研究也有明顯差別。因此,在積極進行國際交流和合作,汲取別國有益經驗的同時,我們要發揚中國特色和民族風骨。數典忘祖,拋棄傳統,對別國的東西生吞活剝,全盤照搬,只能使本國的理論和教育成為外來文化的推銷員。
無論是改革開放之前,還是主張與國際接軌的今天,在經濟學中堅持中國特色和發揚民族風骨的問題都不能說已經解決得很好。無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或各種應用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都多少帶有點“言必稱希臘”的味道。其實,在中國的古典文獻中包含著不少精彩而深刻的經濟思想。認真從本民族的文化中汲取營養,使教師和學生增強傳統文化素養,形成學術的民族風骨,才能使我們的經濟學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無論是對于古代還是現代、改革開放前三十年還是后三十年中國學者在經濟學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都不能采取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這些成果是從中國經濟變革和發展的現實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是我國經濟學發展的基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