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翰在展示他們生產的芯片。
大洋網訊 顏值頗高,身形高大,步履輕快,言語親和,在科學家隊伍里出現的鄧中翰特別搶眼。這張充滿朝氣的年輕面龐,是中國最年輕的院士。
更讓人贊嘆的是,他被稱為“中國芯之父”,他將自主研發的數億枚芯片打入國際市場,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歷史。他所創辦的企業,如今成功占領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市場60%以上的份額,位居世界第一。
有人說他是中國無“芯”歷史的終結者,鄧中翰微微一笑,前面的事業遠不止此,2016年,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他們研發出了一款芯片“星光智能一號”,具有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而今年將發布能耗更低、運算速度達到第一代16倍的“星光智能二號”。
“未來,沒有芯片的安全就沒有信息的安全,也就沒有國家的安全。”鄧中翰向記者吐露:“我們希望能真正從過去的跟跑、并跑,走向領跑。”
鄧中翰在書寫一段傳奇,只是這位傳奇的主人公一直“渾然不覺”,每當遇到外界的褒揚,他總是保持著一副“當之有愧”的謙遜。
他是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41歲新增入院士名單,刷新了工程院院士的年齡線。
他曾在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工作,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并提交了多件美國發明專利申請。
求學階段,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認真勁敲開伯克利大門
從小在南京長大的鄧中翰和所有同齡的男孩一樣,喜歡科學,崇拜科學家。這種天然的喜愛和當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理想下,鄧中翰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就讀。
鄧中翰的認真和“鉆”勁很快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大二時,在一次物理課上,胡友秋教授講解關于電磁學的一道題,鄧中翰認為老師講錯了,一口氣將自己的想法和五種試驗方法寫了8頁稿紙,投到胡友秋的信箱。沒想到這一“冒犯”之舉,得到了老師的賞識。胡友秋將他推薦給黃培華教授,自那時開始,一個大二的學生就開始走上了科研之路。
在1992年,一個中國學生能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的錄取是罕見的事,不過,發生在鄧中翰身上,大家覺得一點也不奇怪。在這個產生諾貝爾獎大師最多的高校里,鄧中翰感受到硅技術和信息技術最前沿的沖擊,他決定選修與自己專業有一定距離的電子工程專業。面對學校對他“知識結構有欠缺”的擔憂,鄧中翰閉門苦讀,最終以全A的成績順利拿下到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1997年,鄧中翰結束了學習生涯,來到硅谷自主創業。上天對鄧中翰似乎格外優待,他創辦的一家研制高端平行數碼成像技術的公司很快獲得了成功,公司市值頂峰時達到1.5億美元。看起來,他已經實現了富裕而安逸的美國夢。
就在這時,鄧中翰遇到了祖國科協主席周光召,他向鄧中翰提出了一個沉甸甸的問題,“中國半導體工業可能要走一條新的道路才行,你想想看,有什么好的辦法。”聽完介紹,鄧中翰意識到:作為電子信息領域的核心,中國的芯片技術必須發展起來。
一種時代賦予的責任感讓鄧中翰心中為之一動。1998年,在一次中央領導的座談中,鄧中翰匯報了關于企業創新發展的大膽見解,他提出在中國科技體制下,不能僅僅靠國家實驗室的方法來創新,還要建立起支撐創新的產業,通過產業來推動國家的創新發展。
他的報告得到了高度贊賞,前方的路豁然開朗。1999年的7月,鄧中翰正式踏上了歸國創業之路。
打破中國“無芯”歷史
回國創業落戶中關村,接下來一系列實際的問題迎面而來。萬事開頭難。公司成立不久,就遇到了一些讓鄧中翰頗為費神的事:“為什么注冊公司要先有辦公室?為什么招聘的清華畢業生需要北京戶口?”
到了1999年冬天,辦公地的暖氣不足,而且下班之后暖氣就停了。初創企業,節約為本,鄧中翰想著省一省,熬過這個冬天就好了。到了2001年,賬面上真的只剩下100萬美元,資金斷流的危險即將顯現。經過反復權衡,鄧中翰和幾位創始人狠下心,決定用他們的個人存款、房產和股票抵押給銀行貸款。
除了資金“斷流”,鄧中翰還面臨人才“斷流”,當時,國內幾乎找不到有經驗的芯片設計人才,鄧中翰不得不親自上陣,到清華去兼任教職,培養芯片人才。
直到2001年,第一枚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碼圖像處理芯片“星光一號”正式研制成功,第一塊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多媒體芯片誕生,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之后的幾年,中星微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星光一號”到“星光五號”數字多媒體芯片接連推出。2005年11月,中星微順利實現了又一次華麗轉身——在美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憑借核心技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大陸高科技公司。
如今,中星微電子多媒體芯片全球銷量更是突破了幾億枚,成功占領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市場份額65%以上。
對話
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更大了
廣州日報:“星光中國芯”團隊現在芯片研發的現狀如何?
鄧中翰:近期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我們研發出一款芯片“星光智能一號”,它具有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簡稱“NPU”,今年將發布“星光智能二號”,這個芯片能耗更低,運算速度達到第一代的16倍。
我們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合作牽頭推動我國GB25724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數字視音頻編解碼國家標準的制定,為我國在“十三五”期間能建成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程可控、全時可用的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廣州日報:目前我國芯片發展情況怎樣?
鄧中翰:過去,我們在信息產業里沒有核心的芯片,沒有話語權。當時3G推遲,也是因為我們有標準,沒芯片。這些年來,我們申請了大量的專利,并推出了我們核心的芯片,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相關國家標準,推動了整個圍繞著智能化的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為老百姓打造平安城市、平安中國。中國在安全方面,已經是世界上的一個名片。
然而,我國的芯片產業與世界領先水平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今后主要三條路同時進行:第一,要在成熟技術路線上追趕國際巨頭;第二,要在市場旺盛的一些新興領域與國際巨頭并跑,爭取彎道超車;第三,需要有換道超車的思維,敢于在國際前沿的無人地帶自主創新,制定標準,打造新動能、新模式和新產業鏈。
避免出現“帽子人才”
廣州日報:現在應如何吸引高端人才回流?
鄧中翰:這些年來,國內芯片設計企業如同雨后春筍一般不斷冒出來。據統計,現在有1000多家芯片企業在國內。
首先,國家要提供一個創新創業的環境。
第二,要在風險投資、證券市場和資本市場上有所扶持,這也是吸引高端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硅谷創新創業這么火熱也是因為有納斯達克、有創新創業的神話。應該說,從融資成功、上市角度來說,要更多發揮國家政策的力量來扶持。這樣高端人才看到成功故事后,就會更向往在國內扎根,為國家的創新創業做貢獻。
第三,避免創新創業中出現“帽子人才”。我們的人才還是要“以用為本”,一定要發揮作用。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大基金力挺!華虹無錫 12 寸廠蓄勢待發,與中芯國際并肩作戰,為中國半導體復興齊效力
2018-04-0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