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對中國經濟的部分認識來自其經濟顧問納瓦羅。作為白宮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將在今后中美經貿關系中發揮重要影響。納瓦羅關于中國的主要觀點集中在其著作《致命中國》中。特朗普在競選時關于指控中國匯率操縱、征收 45%關稅等都能在該書中找到證據。該書系統提出美國對我國可采取的攻擊措施。要了解今后特朗普政府對我國可能采取的經濟政策,有必要對該書做深入了解,并做好應對。
一、納瓦羅及《致命中國》概要
(一)納瓦羅及其地位
納瓦羅現年67歲,是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經濟學教授,是主張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的經濟學家,作為一個“中國威脅論”者,他被美國媒體稱為是“鷹派中的鷹派”,是特朗普核心經濟顧問,將深刻影響中美經貿關系。
1986年,納瓦羅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1989年開始在加州大學教授經濟學和公共政策。2006年,納瓦羅出書告誡美國企業界與中國經濟往來具有高風險。2007年,他在《解構中國價格》中稱中國產品價格由“補貼、低估匯率、假冒、盜版”形成。其后,納瓦羅陸續出版“中國三書”:《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致命中國》(2011年出版)和《臥虎:中國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么》(2015年出版)。
在對中國問題上,特朗普高度依賴納瓦羅,正如美國彭博社稱:“如果你通過讀一個人了解特朗普的中國觀點,那就是納瓦羅。”
特朗普承認:“幾年前看過納瓦羅關于美國貿易問題的書,我對他研究的觀點和想法印象深刻”,“他很有先見之明地記錄了全球化令美國工人承受的傷害,為接下來如何恢復我們的中產階級展示了一條明路。”
(二)《致命中國》概要
該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中國企業向世界市場提供了大量有害產品,用各種案例夸大描述了中國產品的危害,認為中國產品是毒藥、垃圾、劣質產品和假貨。
第二部分講中國傾銷貿易產品的八種貿易武器,認為這八種武器摧毀了美國的制造業基礎,帶走了供應鏈條,造成了美國工作崗位的丟失。這八種武器分別是:
1、精心編制的非法出口補貼網絡;
2、對貨幣的狡猾操縱和總體低估;
3、對美國知識產權財富公然的造假、盜版和偷竊;
4、相當短視的意愿,即用大規模的環境破壞來換取幾塊錢的生產成本優勢;
5、遠低于國際規范的、極度松散的工人健康和安全標準,導致工人患上褐色肺、截肢和一系列復雜的癌癥;
6、不合法的關稅、配額以及其他關鍵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從銻到鋅),并作為一種戰略手段來獲得對世界冶金和重工業更大的控制;
7、掠奪性定價和傾銷,旨在將外國競爭者趕出關鍵資源市場,并用壟斷價格獲取消費者的權益;
8、“保護主義長城”——旨在讓所有的外國競爭者無法在中國大地上設立門店。
第三部分從個人、企業、政府三個層面提出了如何在關鍵時刻反擊中國的措施。
二、《致命中國》提出的針對中國的措施
(一)號召美國民眾不要購買中國產品
勸說美國民眾改變消費觀念,便宜的產品并不一定便宜,可能付出受傷或者死亡的代價。同時,要求美國相關部門加強原產地標示信息監管,要求能很容易找到“中國制造”標識。日本、墨西哥、德國產品可以成為中國產品的替代品。進口中國食品藥品的美國公司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二)通過美國自由公平貿易法案
如果中國拒絕放棄其違反自由貿易規則的武器,總統和國會要迅速采取行動出臺法案。這是針對中國重商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最有效的措施。
(三)加強全球協調合作共同對付中國
除了通過自由和公平貿易法案,美國必須在國際上和歐洲、巴西、日本、印度以及其他受害者合作,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請愿,讓中國完全遵守相關規定。中國利用其聯合國的否決權作為交易的籌碼,以獲得伊朗等國家的自然資源和原材料。要聯合其他國家一起譴責這種行為,并阻止中國在聯合國濫用這類否決權。
(四)以秘密穿梭外交方式施壓人民幣匯率
在貨幣問題上,當前最好的選擇是進行一些頂層的秘密穿梭外交。白宮應當立即派秘使通知中國:除了在財政部審查時將中國定為貨幣操縱國,美國沒有其他選擇,除非中國自己提高其貨幣的公平價值。美國使者必須表述清楚,美國更希望看到這是中國出于自己的意愿調整的,但美國絕不希望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丟面子”。所以,該會晤必須完全秘密。如果中國沒有及時解決,財政部將認定中國為貨幣操縱國,采取適當的防衛措施,將人民幣拉回到公平價值。
(五)勸阻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
讓美國公司的高管認識到將業務外包到中國的真正風險。對于許多美國高管而言,戰略性地將產品和工作外包到中國,都未充分評估其風險。最大的風險就是中國常常通過直接竊取或者通過有關政策(要求技術轉移或者要求研發部門重新選址),使公司的知識產權丟失。除此之外,其他風險還包括當地的腐敗、嚴重污染、水資源匱乏等。同時,勸說美國企業要像紐柯鋼鐵公司首席執行官(CEO)那樣督促中國開始真正的貿易改革,而不是像支持中國現有政策的通用公司的杰弗里(Jeffrey)等。美國企業要立即停止技術轉移和在中國設立研發部門。需要通過立法方式來阻止美國企業以技術換取中國市場。
(六)阻止部分中國企業到美國收購或者籌資
中國不允許西方公司收購戰略性行業的任何中國企業,包括航空、汽車、能源、金融、技術和自然資源等。必須禁止有中國國家支持的大型國家石油、電信、礦產公司收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企業。美國出口的許多商品和服務都是頂尖的娛樂、媒體和互聯網公司提供的。中國對電影、電視、互聯網的嚴厲審查,加上對大量盜版的支持是對自由貿易的沖擊。要通過立法,禁止任何需要審查的中國媒體和互聯網公司在美國上市籌集資金。
(七)加強對中國的監控和審查
加強針對中國反情報活動的努力,并和亞洲、歐洲、拉丁美洲盟友合作。敢于檢舉和處罰中國的間諜。促使中國解釋其魯莽的間諜和偷竊行為。增加對中國游客和簽證的審查。對于任何來自中國的申請簽證的人都要有更嚴格的審查。重建外交系統,通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300多個使館、領事館等外交機構在全球范圍內重點監視中國的行為。
(八)適當提升軍事力量,加強網絡戰
中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經濟增長迅速,軍事化進程較快,這會將美國引誘到軍事競賽當中,最終從經濟上拖垮美國。美國在戰略上要更精明,不能陷入軍備競賽和里根陷阱。應與日本、印度和越南建立起強大的同盟關系。要防止中國大規模的軍事建設。要將計算機攻擊定為一種戰爭行為,并快速做出反應。發明一個針對互聯網的“中國殺開關”。在網絡戰爭時,這個開關可以切斷美國互聯網與中國互聯網地址之間的聯系。
(九)推動中國進行一場茉莉花a革命
通過廣播、美國之音(VOA)等向中國公民傳遞美國的聲音,并積極地向中國公民提供免費的互聯網代理服務,使被擋在防火墻后的中國居民真正進入自由的網絡世界。在高中用漢語替代法語和德語,在初中開設漢語。讓中國人民擺脫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或者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放松極權統治。
重新將人權作為美國外交政策元素。美國同其他國家要繼續就人權問題對中國施壓,包括言論、結社、集會、信仰自由等。
要鼓勵在中國撤資,而非投資。不要對中國的公司、基金等投資。
美國要限制互聯網審查工具的出口。中國的防火墻是由美國思科公司制造的,國會應當立即通過立法,限制任何可能被極權國家用于審查互聯網和電信系統的軟件和硬件產品的出口。
(十)加強美國對高技術領域的控制權
利用美國優勢降低成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號召如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環宇太空公司(XCOR)等快速占領星際運輸等業務,提供可靠的低地球軌道服務。鼓勵 STEM( Science,科學 ;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教育。中國正在培養比美國多得多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美國要在個人、家庭、企業和政府層面提供適當的支持,鼓勵下一代成為工程師和科學家,縮小與中國的差距。
三、分析與建議
從該書可以看出,納瓦羅具有典型的冷戰思維,對中國充滿敵意,思想極端、觀點激進。其中有些看法已經過時,比如在列舉“八種”武器時對中國環境問題、人力成本問題、匯率問題等很多方面的認識已不合時宜。近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很多問題正在逐步解決。從特朗普競選中對中國的言論來看,對中國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該書的層次。如果他們不改變原來的看法,書中提出針對我國的很多措施有可能被特朗普政府采用。
為此,提出兩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加強與納瓦羅的溝通。納瓦羅對中國的認識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這一定程度上導致特朗普對中國的過時看法。如果這些看法不改變,很可能對我國采取極端保護主義措施。要通過與納瓦羅的交流及邀其訪華等方式,使其對中國的發展、改革和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有更多的認識。
二是做好應對納瓦羅極端貿易保護主義的準備。要做好應對美國政府采取保護主義的準備。特別是對美國提出并可能采取的相關措施認真研究,提前做好預案。
(本文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2017年1月的研究報告;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