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兩個熱搜十分受關注。
先出現的是“奧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這個熱搜,到目前閱讀已經5.5億,討論也有5.8萬了。
2021年11月26日,世衛組織宣布奧密克戎為需要關注的新冠病毒變異株,這一年的時間里,奧密克戎橫掃全球,因其更強的傳染力,很多國家漸漸躺平,與之共存。而在此期間,關于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重癥和死亡的致病力問題也一直在被研究。
這個熱搜下重點提到了3個研究,后2個時間比較新。
一個是11月中旬,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病毒學實驗室研究部門的一個團隊在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恒猴中建立的感染性動物模型顯示,感染奧密克戎BA.1或BA.2變異株的恒猴體內病毒載量顯著降低。
還有一個是近日,我國武大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在病毒體外感染實驗中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人肺細胞(calu-3)的能力顯著低于原始毒株,在細胞內的復制效率比原始株要低10倍以上。
此外,該研究團隊在小鼠感染模型中也發現,原來只需25-50個感染劑量單位的原始毒株就可以導致小鼠死亡,而奧密克戎毒株則需要2000以上感染劑量單位才能使小鼠死亡。
所以,便有了“奧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的結論。
這的確是一個好消息。
這個消息沒過多久,又有了另一個相關的頗受關注的熱搜出來了,那就是“專家稱目前無證據表明新冠有后遺癥”。
新冠后遺癥(即長新冠)的問題今年以來在日本、英美等國很受關注,這些國家受到長新冠影響的人群數量是比較龐大的,顯然,這應該并不是一個“莫須有”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
這位專家也只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后遺癥在醫學上是有定義的,“一些傳染病的患者,在恢復期結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長期未能恢復正常,才會被認為是后遺癥。”他認為,尚不能將有的感染者持續比較長的臨床表現,比如味覺嗅覺喪失、關節痛、記憶力下降、咳嗽等歸為“新冠后遺癥”,還表示,“尚沒有證據表明有后遺癥”。
但這個觀點似乎與世衛對長新冠的臨床定義不太相符。
世衛組織在2021年10月給長新冠做了臨床定義,即,新冠后遺癥通常發生在感染新冠發病后的3個月內,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復后出現某些新癥狀,或者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癥狀持續存在,癥狀至少持續2個月,可以反復發生,并且無法由其他診斷來解釋。
新冠后遺癥癥狀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維障礙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難、頭痛、頭暈、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關節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慮、發熱、嗅覺或味覺喪失等等。
中疾控首席專家吳尊友在10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還引用了世衛的定義對新冠后遺癥做了一些介紹和說明,并表示:防長新冠最好方法是防新冠感染。
為什么會有出入呢?
不過一細想,也可以明白,畢竟專家的認識不一樣,沒有達成共識也正常,只是老百姓就得多參考多思考了。
而且,仍然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與歐美等國,我國新冠后遺癥出現的程度要輕得多,頻率要少得多的原因是因為普遍使用了中醫藥。
總之,就算奧密克戎的致病力大幅降低了,我們仍然要盡量避免感染,在其很強的傳染力下,還要避免反復感染。
退幾步來講,就算是普通的感冒,反反復復之下,身體也可能會有諸多不適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正,正氣足了,外邪就不可怕了。
養正首選中醫藥。
作者:壬岷 ;來源:人民健康論壇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