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已經流行了近3年,關于后遺癥已經出現了足夠多的報道和論文供我們參考:“犯困、味覺失靈、嗅覺失靈、咳嗽、血栓、脫發、陽痿」……“
新冠最尖銳的幾個后遺癥讓大家明白感染新冠并不只是不到重癥就沒關系,病好了就萬事大吉的事情。新冠治愈是開盲盒,治愈后個體情況還是開盲盒。大家都要注意防護呀~
同時,更多的注意力轉向新冠長期癥狀,或稱“長新冠”,包括成年和未成年患者。
新冠病毒僅在2019年底才出現,2020年初開始全球大流行,因此缺乏長期數據研究,現有定義也只能基于小范圍樣本和較短的隨訪觀察。
新冠長期癥狀是否會消失,患者是否會痊愈,后遺癥最長可以持續多久,這些問題目前都沒有答案。世界醫學權威雜志《柳葉刀》2021年8月發文稱,新冠長期癥狀是現代醫學的頭號挑戰。
最新數據:10月19日,據加拿大國際廣播電臺(RCI)報道,加拿大統計局17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發現,與新冠疫情早期階段相比,自去年年底新冠奧密克戎變體進入加拿大以來,長新冠患者比例減少了許多;醫學專家們表示,接種疫苗可能是過去一年里長新冠患者減少的一個關鍵原因。而早前世界衛生組織也有說明,變種病毒的整體而言癥狀較輕,導致住院重癥或死亡的病例明顯少于之前,這其中不能排除全球疫苗接種普及和自然免疫產生抗體的因素。
BBC中文整理與新冠長期癥狀相關的幾個問題。
新冠長期癥狀有哪些?
世衛組織在官方聲明中稱,新冠長期癥狀,就是新冠后遺癥。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布的臨床定義,這種癥狀通常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通常“在染疫后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 2 個月,并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
“長期”的時間跨度目前沒有統一標準。英國一項研究稱將跟蹤25年。從最初發現新冠病毒距今只有兩年多,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和相關數據積累。
關節痛
各人癥狀、嚴重程度和病歷因人而異。迄今為止最常見的癥狀是嚴重疲勞。
其他癥狀還包括:肌肉疼痛、聽力和視力問題、頭痛、味覺和嗅覺失靈以及心臟、肺、腎臟和腸道損害、腹瀉,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郁癥、焦慮癥和思維渙散、神思恍惚。
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肺部
新冠病毒出現時間不長,大部分長期癥狀的研究也在早期階段。其中一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影響大腦,感染后會出現輕微的體積縮小,另一項研究發現有新冠長期癥狀的患者肺部出現異常。
但是,必須指出,這些變化意味著什么,以及它們是否具永久性,目前不得而知。
長期癥狀的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有些人日常生活完全不受影響,而另一些人可能會感覺很困難。
英國全民醫療保健系統NHS官方網站告訴公眾,出現長期癥狀的可能性與急性感染時的病情及癥狀溫和或嚴重程度沒有顯而易見的關聯,輕癥患者也可能出現長期癥狀。
我怎么知道自己有沒有“長新冠”?
目前沒有劃一的標準。對疑似患者首先會檢查其他問題,例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和缺鐵,然后再確認是否“長新冠”。將來可能會通過驗血診斷。
現在也不清楚什么原因導致“長新冠”。
一種假設是最初的感染使一些人的免疫系統超常運轉,不僅攻擊病毒,也損害了自身器官。
部分癥狀或許可以歸咎于病毒入侵并對人體細胞造成了破壞,如嗅覺和味覺喪失;對血管的損害可能會導致心臟問題。
重癥患者更容易得“長新冠”嗎?
未必如此。在都柏林進行的一項研究中,50%的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10 周仍感疲乏,三分之一的患者身體抱恙無法恢復工作。
至關重要的是,醫生發現感染的嚴重程度與疲勞癥狀之間沒有聯系。而極度疲勞只是長期新冠癥狀的癥狀之一。
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克里斯·布萊特林(Chris Brightling)教授也是PHOSP-Covid項目的首席研究員,該項目正追蹤患者的康復情況。他認為由于肺部受損,患肺炎的人可能會有更多健康問題。
結果顯示近兩個月后,有87%的人至少有一種癥狀,而一半以上的人仍感到疲勞。
研究發現「長新冠」四大危險因子
孩子們會不會患“長新冠”?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感染新冠的可能性較小,因此患“長新冠”的可能性也相應較小,當然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盡管絕大多數兒童新冠引起的癥狀相對較輕、恢復得很快,但有跡象表明,新冠長期癥狀兒童的比例可能在上升,并有跡象表明,病毒會給曾經健康的青少年帶來長期的影響。
治療過新冠長期癥狀的兒科醫生認為,真正的發病率在 10% 左右。
兒童出現長期癥狀的原因仍然是一個謎。在某些情況下,兒童的器官可能會受到新冠病毒的損害。病毒可以侵入心臟或胰腺,造成心包炎或胰腺炎,導致特定器官發炎,也可能會導致呼吸問題和其他長期并發癥,但這種情況相對少見。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科學家最近公布了該疾病的首個標準化定義——這些癥狀會影響兒童的身體、心理或社會活動,并在首次確診后持續至少12周。希望這將使研究人員更容易研究疾病的過程和各種結果,并準確了解有多少兒童受其影響。
去年9月,倫敦大學學院和英國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在2022年1月至3月對 3065 名 11-17 歲的青少年進行了調查,這些人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在核酸檢測呈陽性 15 周后,2%至14%的青少年仍然感到疲勞、呼吸短促和持續頭痛,這一比例高于病毒檢測呈陰性的對照組。大約在同一時間,以色列衛生部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11.2% 的兒童報告了一些長期新冠的癥狀,其中 1.8-4.6% 的兒童在 6 個月后仍有癥狀。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最新數據,16歲以下未成年人中,自我報告的冠狀病毒長期癥狀的人數從2021年10月的 7.7 萬人增加到 2022 年 1 月的 11.9 萬人。
“長新冠”很普遍嗎?
目前很難統計全球“長新冠”患者具體人數,但世衛組織估計大約 10-20% 的急性新冠感染患者在感染后會有數周至數月的殘留癥狀。
英國國家統計局估計全國約有 150 萬人出現新冠癥狀超過四個星期,其中 71% 至少在 12 周前首次感染病毒,45% 至少在一年前感染。
牛津大學一項針對超過27萬名COVID-19康復者的研究發現,37%的人至少出現一種長期癥狀,染疫時須住院治療的人的癥狀更為常見。
ONS 推測“長新冠”最常見的群體包括:35 - 49歲、女性、有嚴重基礎疾病的人、從事醫療保健、社會關懷或教育工作的人、生活在貧困地區的人。
國際權威醫學刊物《柳葉刀》2021年8月發表一項對武漢金銀潭醫院治愈的 1276 名新冠住院患者愈后追蹤研究報告,根據出院后 6 個月和 12 個月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研究患者康復情況。
這些患者的中位年齡為59歲,大部分屬于重型及危重型病例。對同一批病人出院6個月時的隨訪發現,出院后仍有“疲勞或肌肉無力”等至少一項持續癥狀者占四分之三。
與出院6個月時相比,出院12個月后部分后遺癥明顯減弱,至少有一種后遺癥癥狀的比例從6個月的68%下降到12個月的49%。
與“非典”后遺癥類似,“疲勞或肌肉無力”也是新冠患者最常見的長期癥狀,有該癥狀的患者比例從6個月時的52%下降到12個月的20%。
與上述癥狀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新冠患者出院12個月時,出現呼吸困難、焦慮抑郁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更高。
根據中國國家診療方案規定患者出院后要集中醫學觀察14天,完全回歸社會前必須確定抗體達標、核酸檢測呈現陰性,不具傳染性。因為跨度時間長、樣本量大,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對新冠痊愈者進行的最大規模研究之一。
新冠病毒如何導致長期癥狀?
長期后遺癥之謎有望揭開
“長新冠”怎么治?能不能痊愈?
對于“長新冠”目前還沒有經過驗證的藥物治療方法,主要側重于控制癥狀并在可能的情況下逐漸增加活動。
關于如何更好地改善“長新冠”患者生活的研究仍在繼續。
患有新冠長期癥狀的人數似乎隨時間推移而減少。但新冠病毒僅在2019年底才出現,次年開始全球大流行,因此缺乏長期數據研究。
英國萊斯特大學布萊特林教授告訴BBC,他的團隊明確要求對新冠長期癥狀跟蹤觀察25年。
但令人擔憂的是,即使新冠患者似乎現在正在康復,他們也可能面臨終身風險。
患有慢性疲勞綜合癥的人更可能再次患有該綜合癥,并且擔心將來的感染可能會引發更多癥狀。
將來仍可能出現更多問題。比如,世衛組織警告說,新冠病毒引起的炎癥可能導致年輕人出現心臟問題。
疫苗能起什么作用?
有一些報告表明,接種過疫苗的人不太可能長期感染新冠病毒。
疫苗首先有助于阻止人們感染病毒。感染仍然可能發生,尤其是當免疫力開始減弱時,但疫苗的主要任務是預防重癥或死亡。
有數據顯示,疫苗有可能緩減新冠癥狀、能防止新冠感染變成“長期癥狀”。
接種兩劑疫苗可降低長新冠機率41%
英國國家統計局的一項觀察性研究則發現,接種2劑COVID-19疫苗可將至少在3個月后發生長期COVID-19后遺癥的機率降低41%。未接種疫苗者,近15%通報有長期COVID-19后遺癥,癥狀包括疲勞或呼吸急促等;相較之下,已接種2劑者通報出現長期后遺癥的比例不到10%。
與接種2劑者相比,未接種疫苗者中有更高比例的人描述他們的長期后遺癥癥狀嚴重到影響其日常生活。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接種mRNA疫苗與接種腺病毒載體疫苗出現長期后遺癥的機率有差異。
英國剛剛發布的2022.10版(2022年9月的調查數據)新冠后遺癥報告,是一個自我報告(非醫生診斷,后遺癥沒有具體的診斷標準)的問卷調查結果。目前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新冠后遺癥調查報告專欄,且看且珍惜。
1、新冠后遺癥患者現存人數
較上一期,本期新冠后遺癥患者現存總人數較上期增加近30萬,正式突破200萬,總計228.9萬,占總人口的3.5%,較上一期提高了0.4%。
本期調查結果顯示后遺癥對日常生活有一點點影響的人數大幅上升,有嚴重影響的下降了4.2萬人。從占比上看,有一點點影響的占比提升較多,有嚴重影響的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更上期類似,本期后遺癥患者的數量有大幅的提升,但幼年、青少年和老人的增幅不大,其他年齡段患者人數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從比例上看,老年人的占比有持續下降的趨勢,但是17歲到34歲的占比有較為明顯的提高。
各職業的后遺癥除酒店、通信和金融外,其他所有職業新冠后遺癥占比都突破4%,其中教育、護理、社會關懷和公務員突破5%。
各個變異株的后遺癥患者都有所提升,奧密克隆的提升量最大,再一次突破前高達到83.2萬人,感染阿爾法之前毒株的后遺癥患者也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較前期提高了8萬人(個人覺得這個有點奇怪,一種可能是2年后發病了,另一種可能是奧密克隆時期不再檢測再次感染奧株的人把感染毒株歸為之前檢測過的毒株,個人傾向第二種可能性)。對日常生活影響程度上看,沒有影響和有一點點影響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占比上看,由于沒有影響和有一點點影響的大幅增長,比較嚴重影響的占比有較大的回落(總人數變化不大)。
后遺癥持續時間持續1年以上的患者總人數較上期增長16.6萬,目前有已經突破100萬來到105.8萬,占比繼續上升為46.2%。上期說到從持續時間小于12周的時間段看Omicron這波的患者在2022年5月(橙色的柱子)已經過高峰期,但本期看小于12周的患者人數激增,推測是新一波Omicron不同毒株的感染者開始發病。
小結:從報告來看,英國的新冠后遺癥再一次突破新高,而且增加幅度很大。根據數據推測是新一波的患者開始加入,這波患者應該是Omicron新毒株的感染者(大概是BA.4/BA.5這一波)。從趨勢上看Omicron的人數持續大幅增加,持續1年以上的患者也在大幅增加,這是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消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人數變化不大姑且算半個好消息吧。總之,不容樂觀。
參考資料:英國統計局:https://www.ons.gov.uk/
據彭博新聞7日報道,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即使是輕微的新冠感染也會損害大腦并導致思維混亂,該研究強調了這種疾病對人的心理功能的驚人影響。
該研究由牛津大學威康綜合神經影像學中心于周一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3月7日,英國牛津大學發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項新研究發現——
新冠肺炎會導致患者大腦的嗅覺、記憶相關區域發生退行性變化,即使是輕癥也不例外。
人在自然的衰老過程中,每年都會有一小部分灰質丟失。在與記憶有關的腦部區域,灰質的年平均損失大約在0.2%~0.3%之間,與未感染的參與者相比,感染新冠的參與者腦容量減少程度更大。
多個權威機構都發表了新冠導致腦損傷的文章,包括《柳葉刀》,美國疾控中心CDC等。
具體來講,他們的大腦無法保留信息,也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無法思考”。例如,司機在路上開車,突然忘記自己要去哪里,并對自己處于馬路上,感到迷惑——他已經忘記自己開車出來了。還有人經常坐在床邊,卻忘了自己是誰,要干什么。
許多人因此被解雇。這種現象被稱為“新冠腦霧”(Covidbrain fog)。
通過對患者智商進行測定,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更為駭人的事實:
上過呼吸機治療的新冠重癥患者,智商下降明顯,降了8.5分,相當于大腦老化了10年。
這里要注意兩個點:
1、不只是那些重病、住院的患者,即使是無癥狀感染者,也會受到后遺癥的入侵,自己在家隔離的患者,智商也下降了4個點,等于大腦老化了5年。
2、兒童感染新冠后,一般都不會發展為重病,很多人掉以輕心,不給孩子戴口罩等,但事實是,近九成4歲以下的兒童在罹患新冠肺炎之后,可能有全身血管發炎,出現各種癥狀。
新冠肺炎患者康復者,在隨后的生活中更有可能出現焦慮、抑郁和一些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新冠病毒在大腦中的分布模擬圖
現在,一場明顯由新冠病毒引發患者直接或間接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危機正向人們步步逼近。
這些問題其中包括焦慮障礙、抑郁障礙、睡眠障礙、認知能力下降以及對阿片類(opioids)、苯二氮卓類(benzodiazepines)和抗抑郁藥等藥物(antidepressants)的依賴。
此外據NHK電視臺報道,日本埼玉縣醫師會對400多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后遺癥所進行的研究分析結果顯示,
出現后遺癥的患者中,有25.6%的人出現“嗅覺障礙”癥狀,占比最多;其次是“心悸、氣喘、呼吸困難”的占16.6%;出現“疲憊感”的占15.6%。
確診一年后,仍有29人受“嗅覺障礙”困擾,占整體的6.9%。
據最新研究顯示,新冠后遺癥有高達200多種癥狀,包括大腦、心臟、肺部以及血管等等。
但麻煩的是,直到目前為止,新冠后遺癥還沒有已知的治愈方法。
在美國,新冠后遺癥也引發了廣泛關注。
其中,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官方信息,感染新冠病毒的長期影響之一是出現“腦霧”,即思維和注意力難以集中。
事實上,新冠病毒對大腦的影響并不僅僅是出現腦霧。
此前的一項研究發現,高達84%的新冠感染者出現了神經癥狀、味覺或嗅覺喪失、癲癇發作、中風、意識喪失及意識混亂等“新冠后遺癥”。
此外,新冠患者的總腦容量比未確診的人多下降了0.3%,顯示其在感染新冠后大腦的過度衰退。
這些變化直接導致患者認知能力下降,“在認知測試中,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完成得比較好。”
比如下圖這道簡單的題目,按照數字和字母的順序連線即可,但是所有的受試患者完成這個測試所需要的時間都比未感染者更長。
“這可能表明注意力、處理速度和其他技能方面存在缺陷。”研究者表示。這種能力下降與大腦小腦特定區域的灰質損失有關。
更可怕的是,研究者暫時還不知道這些腦損失的情況是否不可逆,是否會長期持續。
事實上,大腦損傷、腦霧、認知障礙...這些“最可怕新冠后遺癥”,目前正在折磨著全球約6億新冠病患。
Tara Madden是加拿大埃德蒙頓的一名記者,她在去年12月感染Omicron并康復后,直到現在仍然備受困擾。以文字為生的她現在寫作的時候會突然“卡詞”——一個常用詞突然想不起來該怎么拼。"我的大腦無法處理n和m,我需要5分鐘才能打出1個字。”感染Omicron時她并沒有多擔心,畢竟都說是輕癥,雖然她當時癥狀稍微比別人重一點,但身體也很快康復了。“康復”后Tara腦子卻“不好使”了,說話詞不達意,寫作拼寫困難……工作變得難以為繼。
翻閱這些“腦霧”故事,他們原來是律師、是護士、是程序員...都算是各行業里的精英。
他們很多人在專業崗位上工作了超過10年,卻因為一次新冠,當護士的忘記了給病人配藥;律師忘記了曾經背到爛熟于心的法律條款,程序員面對屏幕,寫不出一行代碼...
加拿大安省認知神經科學教授Adrian Owen也曾對“腦霧”等展開過研究后表示:“我不認為我們確切地知道答案,這些都是神經科學上定義不明確的東西。”
但據教授推測,造成患者認知障礙的原因可能有兩個:
是新冠直接攻擊了腦細胞。這種說法還在研究中。
是對身體的間接影響可能會影響大腦的表現。像新冠這樣的呼吸系統疾病會影響氧氣流向大腦,從而導致輕度至重度的腦損傷。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至少到今天,我們知道了一個可怕的事實,輕癥也可能導致大腦損傷。
希望那些已經無懼Omicron、把它當成流感的人,看完這篇還是不要急著摘口罩。
身體可以恢復,腦子受損失,如果由此斷送職業生涯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那才是更長久的痛苦。
面對“Long-Covid”(長新冠)怎么辦?
香港在這方面有研究成果出來,他們發現,中醫藥對長新冠有療效,患者肺功能有明顯改善。
(來源:“制藥工業EHS管理”微信公眾號,綜合自“BBC中文、愚者空談、古方藥典,等”,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王立華:感謝《柳葉刀》關注聲明披露了中國“長新冠”的部分事實
2022-12-07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還存在至少一種后遺癥狀的比例是76%還是49%
2022-12-04?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