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中國的精英
首先要對精英這個本來充滿褒義的詞匯表示哀悼,因為中國所謂具有精英意識或者以精英自居的人的表現,徹底的改變了人們對“精英”一詞的理解,在人民的心里,精英這個詞匯的褒義已死,必須哀悼。現階段,一提起精英,很多人就會聯想起那些推崇資本主義私有制、喜歡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為基本特征的西方政治制度的民主精英們。這些人包括主流經濟學家、著名法學教授、各種各樣的學者專家教授在內的“英雄群體”,三十年來活躍于主流媒體、熒光燈下,給我們奉獻了很多精彩語錄,經常讓老百姓們瞠目結舌。我們要認識中國的精英都是一些什么玩意,先從學習領會精英的精彩語錄開始:
希望布什學習里根,里根是最偉大的總統,在他的任期消滅了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希望布什能在他的任期消滅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余杰
改革在中國造就了約占總人口5%左右的富人,他們是中國的中堅力量,而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則因為信仰毛澤東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壞性。——-茅于軾
來源:《較量無聲》
香港一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么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劉//曉//波
貧窮是罪惡。……如果一個人活成了下層人,那就是活得最失敗的人,被淘汰的人,有什么可表揚的呢?——李銀河
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和諧社會才能有希望。中國窮人為什么窮,因為他們都有仇富心理。我要為富人說話,不是為了討好富人。今天有些人罵富人,好像是給窮人出氣,其實他們是害了窮人。殺富濟不了貧,窮人應該將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舊衣,天經地義。————厲以寧
在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驚小怪為了達到改革的目標,必須犧牲一代人,這一代人就是3000萬老工人。八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厲以寧
現在已經全球化了,沒有必要再提什么民族經濟民族產業了,義和團思想才是中國真正的大敵。——-龍永圖
國有企業遲早要賣。既然如此,得先賣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沒人要了。——樊綱(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
腐敗和賄賂成為權力和利益轉移及再分配的一個可行的途徑和橋梁,是改革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潤滑劑,在這方面的花費,實際上是走向市場經濟的買路錢,構成改革的成本費。——張曙光(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
在公有制下,官員索取剩余可能是一個帕累托改進;因為它有利于降低監督成本,調動官員的積極性。私人產品腐敗的存在,對社會、經濟發展來說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優的。第二好的。——張維迎
這就是中國的改革精英的精彩語錄中的一部分,限于篇幅,更多精英的更多精彩語錄,無法一一列舉。精英嘛,自稱學富五車、著作等身,說的話要一般人都聽不懂方能顯示其非同一般人,而且我相信,人類的正常智商和正常思維是無法從字面來理解這些話的。要做民主精英,必須把簡單的話說的復雜才行,說的鬼都聽不懂的時候,那就可以以精英自居了。
說精英的話不好懂,是因為你沒有站在精英的立場和角度。其實,要想理解精英這些話的深刻含義,只要把握一條原則,馬上就可以醍醐灌頂,就能夠實現和精英的心靈相通。樊綱說過一句話:經濟學家就是為利益集團服務的。樊綱還是好同志,能說真話,這句話可以作為我們理解精英語錄的鑰匙,也是我們確定精英立場的重要依據。
精英心目中的利益集團是既得利益集團,既然是為既得利益集團說話,那么精英自然不會為不屬于既得利益集團的以工農為主體的人口大多數說話。茅于軾的話更精確的采用量化的方式來表達了精英的價值趨向:他們是為改革中先富起來的占總5%左右的富人的利益代言的,在他們心里,這5%才是中國的中堅力量,而另外的95%就是這些精英心里的P民,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為信仰毛澤東思想,他們認為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屬于這些精英心里的“暴民”。
厲大師說的更明白:只有損害幾億工人和農民的利益才能讓少數人富起來。這些精英中的很多人或者為改革做輿論準備,或者直接參與了改革方案的設計或研討,既然他們承認為占人口5%的既得利益者做利益代言人,那么精英參與設計的改革方案,在利益平衡中,自然會優先考慮5%的富人的利益,而另外95%的大多數的利益是必須從屬于利益集團的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之下的。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精英參與的改革方案,總是讓老百姓感覺失落,5%的先富者的利益至上,與毛時代總是強調95%的大多數人的利益趨向原則正好顛倒。原來奧秘都在精英的經典語錄里隱藏著呢,就是為了讓少數人富起來,讓大多數人成為永遠的待富者。
明白了精英們的價值趨向,搞清楚了精英的為5%富人利益代言的立場,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公有制企業改為國有、國有制企業改為私有、住房貨幣化、醫療市場化、教育產業化這些改革的重點領域都灑下了精英辛勤的汗水,凡是制造貧富懸殊、剝光老百姓福利的改革方案中都有這些精英閃爍的身影。我國的改革進行到今天,創造了超過美國的貧富懸殊和財富集中度,精英的功勞不可磨滅。
搞清楚了,中國的精英們就是這么一些玩意,他們是中國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是為中國5%的富人服務的,他們不管是具體為哪個既得利益集團服務的,但是肯定不會為占人口最大多數的工農大眾的利益代言。
二、精英傳銷西方政治制度又是為誰的利益代言呢?
精英們一直呼吁推進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精英們很聰明,他們從來不承認改革造成的貧富懸殊等諸多社會問題是改革的方向和價值趨向上出現了問題,他們精明的將問題歸結于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后。為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精英們又開出了兩個藥方:一個是改革出現的問題要靠深化改革來解決,另一個是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精英們承認問題存在,但是不承認問題根源在于改革的價值趨向和利益平衡上出了問題,甚至他們要充分利用改革出現的各種嚴重和社會矛盾,利用他們的話語權,進一步把中國引向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全盤西化的道路上。制造問題、制造危機也是精英們曲線實現全盤西化目標的手段,正如為了實現公有制企業改制為私有的目標,就必須把企業經營的虧損乃至賬面資不抵債的手法異曲同工改變。精英此計甚毒啊!
精英們的政治體制改革從他們炮制的08憲章就可以看的一目了然,他們的政治改革目標,就是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政治協商制度,將新中國建立的政治框架全部推倒,在中國實行多黨制和所謂的三權分立制度。
精英們為何如此鍥而不舍的追求西方政體呢?是為了誰的利益呢?政治體現了經濟的客觀要求,精英已經公開承認他們是為占中國人口5%既得利益集團服務的,既然精英在經濟上是為5%的富人服務的,在政治上自然也是5%的權貴們做代言人,他們支持的政治體制改革,自然不會是為了占中國人口的另外95%的利益。精英的政治利益價值趨向和經濟利益價值趨向當然是一致的,還是為了經濟體制改革中獲利的那5%的人口著想。5%的人的利益優先,恰恰戳穿了西方政治制度的民主遮羞布。分析至此,我們下一個要分析的問題自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價值取向問題。
三、為什么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的西方政治體制最符合占人口5%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呢?
私有制必然導致貧富懸殊,這是理論和實踐中一再證明的事實。貧富懸殊問題不僅存在于貧窮國家,發達國家也面對同樣問題,經濟合作組織(OECD)一份研究報告21日指,發達國家的貧富懸殊問題在過去20年有惡化趨勢,即有錢人愈有錢,窮人愈窮,而且面對貧窮風險高危人士,由老年人轉移至兒童和年青人身上,加劇兒童貧窮問題。經合組織21日公布長達309頁、題為《不平等增長:OECD國家的收入分配及貧窮問題》的報告,歸納24個國家的數據顯示,過去20年的經濟增長有利富有人士多于窮人,令3/4成員國的貧富距離拉闊,貧富差距累積增加7%。最富有一成人的平均收入是最窮一成人約9倍。
而集中占有社會財富的少數人與占人口多數的多數人之間的矛盾,就是階級矛盾,一直貫穿于私有制社會的始終。社會財富集中于少數人之手,意味著資源分配的絕對不公平,這本身就與民主體現的多數人的利益至上相悖,從這個意義而言,私有制和民主之間是完全沖突而不能兼容的。民主意味著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統治,人數上處于于絕對劣勢的有產階級對民主是持有天生的恐懼,在他們眼中,民主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之后,隨著民主意識的逐漸蘇醒,社會大眾對于民主的要求是不可遏制的,這令壟斷社會財富的少數富人更是日生恐懼。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設計一種政體,來防止真正的民主,防止有錢人視為洪水猛獸的多數人的暴政出現。迄今為止,所有資本主義的憲法都是有錢人為主來參與制定的,根據民主精英反復渲染的人性自私論,富人或者富人的代理人制定的法律不可能對多數人有利,也就是說不可能體現民主。
中國的民主精英們心目中的民主的典范國家就是美國,美國的憲法也是他們崇拜至極的一部所謂的民主憲法。那我們就先從美國憲法開始進行實例分析。與精英的忽悠不同,美國的憲法其實就是一部拒絕和預防民主的憲法,制憲者們均為當時的有產者,參加費城制憲會議的54名代表中,擁有巨額數量地產的超過14人,新興工商業巨子超過35人(有重疊現象)。為了把人民排斥于制憲會議之外,當時的美國精英設計了一套與個人財產相聯系的選舉制度,立憲會議的代由各州議會指派,而不是由各州經選舉產生。為進一步限定公眾的參與,各州于1787年實施了關于投票人和州議員的財產限制。規定只有具備一定數額的財產的人才有任投票人以及州議員的資格。美國憲法制定者、前聯邦總統麥迪遜就對制訂憲法的原因和目的說的就很透徹:“多數人終會變成無產者的國家里,有產者的財產權在本質上是脆弱的。”,“這種脆弱性成了制憲者們對多數人暴政威脅關注的焦點”,于是,“制憲者的基本任務就是設計一種基于共和原則但又確保少數人的財產安全的政府形式”。詹妮弗·內德爾斯基在《美國憲政與私有財產權的悖論》也說:“制憲者們對財產權的保護問題的專注,是他們的某些最深刻的見解的淵源,也是憲法的主要力量和最嚴重的弱點的淵源。”制訂美國憲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保證不因多數人的民主來侵害少數有產者的財產,少數人的財產利益至上才是美國憲法的首要價值追求。
美國憲法的的制訂既然確立了少數富人利益至上原則,那么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自然就要體現這一原則:美國把行政權集于總統一人,賦予總統很大的權力,所以美國的總統制被稱為選舉出來的君主制;設置參眾兩院,參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1913年之后改為直接選舉),任期6年,并實行高額財產資格的限制(后取消),參議院體現了貴族精英的民主。參議院在諸多權限上要高于眾議院。參議院與總統聯合享有締約權、總統行政官員的委任、總統對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也須得到參議院的批準,參議院還享有審議總統彈劾案的職權。這種權限設置是為了“在共和政體中,立法權必然處于支配地位。補救這個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機關分為不同單位,并且用不同的選舉方式和不同的行動原則使它們在共同作用的性質以及對社會的共同依賴方面所容許的范圍內彼此盡可能少發生聯系”,也就是設置類似于貴族院的參議院去限制更多體現民意的眾議院,防止出現大多數人的意志足以損害少數富人財產權的現象出現。
后來隨著壟斷的日益加劇,金融寡頭對資本和媒體的控制更為強大,同時采取了間接控制和幕后操縱的方式,通過對競選資金和媒體兩個方面的日益牢固的控制,就可以基本控制參議員是代表壟斷資本利益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逐漸放松了對參議員的財產資格額限制。正如美國憲政評論家所說:“新憲法確立的四種主要決策實體(眾議院、參議院、總統、最高法院)中,民眾只有權選一種。其他三種的選舉至少要兩度遠離民眾控制。”美國的分權機制是為了限制大多數人的民主權力發揮作用的渠道。美國的歷史學家們評論的更是一針見血:“制憲者們設立參議院的目的是不僅要它代表各州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富人和貴族’(漢密爾頓語)的利益,而不是‘大眾’的利益。”、“開國者們還企圖在國民政府中實施一種分權制,即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門,以將其作為一種對付多數主義(民眾多數政治)的防御工具和作為一種保護精英自由和財產的補充手段。”說白了,美國的三權分立的目的不是為了民主,而是為了防止民眾的力量沖刷少數富人的財產和利益,是為了預防民主的。
壟斷資本的本質追求是攫取最大利潤,這是資本的唯一使命。資本參與政治,操控選舉乃至滲透公權力當中,都是服從于資本的這個根本目標的。僅僅有了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還不夠,還需要一個與此相適應的政黨體制來適應,這就是多黨制。資本主義的多黨制奧秘就體現于于美國前總統杜魯門一句道破天機的話:美國的兩黨制是“兩黨合作制”。兩黨既然能夠合作,前提是兩黨的政治綱領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的一致性。試想,如果一個政黨要搞資本主義,另一個政黨要搞社會主義,那就無法形成兩黨合作制。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是美國主要的兩大政黨,兩黨都堅持資本主義價值觀、都要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專制的政治制度。每次總統大選,美國很多資本集團都兩邊押注,這也說明兩黨的政治綱領與壟斷資本的利益都無沖突。而對于與壟斷資本利益存在沖突的美國共產黨,美國曾經運動國家機器的力量進行過瘋狂鎮壓。
西方的多黨制大多數是體現為兩黨主導的政黨格局,基本也就是杜魯門所說的兩黨合作制,也就是名義的兩黨,實質的一黨制。所以西方政治的多黨制其實就是一黨制。實質的一黨,卻非要表面上設計為名義的多黨也是有精心考慮的:一個考慮是防止一個政治派別獨大,最終會變得不好控制,多個政黨競爭,掌握資本的壟斷資本集團通過控制資金和媒體,就可以分而治之,最有利于控制;另一個考慮是,表面的多黨可以迷惑選民,讓選民對少數人執政的憤怒通過多黨輪流借以緩解。
美國是當今西方政體的代表,其他西方民主政體與美國大同小異。都是體現為金權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控制著三權,通過分權與制衡來防止他們心目中的“多數人的暴政”出現。在壟斷資本和利益集團眼中,誰危及他們的利益誰就是暴民,無論是代表人口的多數還是少數。
四、判斷是否民主的一個簡化的標志就是精英支持的絕對不是民主,精英反對的、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才可能是民主。
在中國的既得利益集團和精英眼中,也是視占人口大多數的民眾如洪水,他們最怕的就是占人口90%以上的民眾醒悟團結起來,那樣只占人口極少數的既得利益集團和精英就徹底處于劣勢。只有讓民眾因為不同觀點不同理論陷入紛爭和內斗,才能最大程度的削弱占人口大多數的民眾的力量。讓民眾陷入分裂,互不信任甚至互相內斗,才是掌握社會財富的少數人能夠繼續維持對多數人統治的必要前提。這個原理和壟斷資本集團熱衷于搞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的原因是異曲同工的。為了達到分化民眾的目的,就必須先推銷價值多元,摧毀不利于資本利益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馬列主義信仰,然后以有利于資本利益的資本主義價值觀來替代。在中國,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列主義的中國化,中華民族經過一百多年的一盤散沙局面,終于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重新變得有凝聚力。一個有凝聚力的人民是既得利益集團和精英最為懼怕的,也是西方反華勢力削弱中國的最大障礙。這也是為什么三十年以來,那么多精英竭力詆毀毛澤東、毛時代和毛澤東思想的根本原因。
中國的既得利益集團已經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完成了財富的積累和集中,最需要的就是如果通過設計新的政治制度來保護獲取的非法利益不被人民清算,保護私有財產不被多數人團結起來形成的力量沖垮。根據我們前面對美國憲法和美國體制的分析,既得利益集團和他們的代言人民主精英們,自然對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制度孜孜以求。既然在經濟上,精英代表的是5%左右的富人的利益,那么在政治上他們也是代表這部分富人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來說,精英認可的,恰恰就是對占95%人口的人民大眾所不利的;精英們反對和仇視的,恰恰就是對人民大眾有利的。在精英已經不打自招其代表5%富人的利益的情況下,判斷是否民主的標志就簡化了。那就是精英支持的肯定不是民主,精英反對的反倒有可能是民主。
既然精英們對毛時代咬牙切齒,那么我們就要好好分析毛時代到底是體現民主還是體現專制。如果毛時代是代表占人口少數的既得利益集團和精英的利益,那么這些民主精英是不會反對和仇視的,正因為精英如此仇視如此詆毀毛時代,反倒說明毛時代的社會主義實踐肯定是反映了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同時也說明毛時代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這應該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推斷。
五、那么毛時代是如何體現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呢?
首先毛時代有一個能夠反映最大多數人利益的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公有制就是眾多社會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改變了私有制社會生產資料歸少數人所有的不公平狀態,與此相適應,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方式,最大程度的兼顧了公平和效率,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公平分配社會資源的經濟機制。公有制也為實現經濟民主墊定了基礎,公有制企業客觀上要求必須實行民主化管理,毛時代的鞍鋼憲法,就是公有制企業民主化管理的一個成功創造新。當然,毛時代畢竟是出于從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轉變的特殊時期,工業化過程是經濟轉型的最痛苦時期,在工業化未完成之前,必須依靠農業對工業的支持,工業本身也需要把更多的產出用于再生產。這就必然帶來工農的暫時差別和消費的人為抑制。所以從感覺上,毛時代的消費水平不高,恰恰是因為犧牲了一代人的消費,來盡快的實現工業化,為后代人盡快的提高生活水平作付出和貢獻。
其實,毛時代探索了社會主義大眾民主,是人民群眾廣泛參與享有廣泛權力的人民民主。毛時代的民主實踐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采用大眾民主來代替精英政治,第一次讓人民大眾作為權利主體真正的開始享受當家作主的權利,第一次讓幾千年來一直居于社會最下層的工農地位不再在精英面前保持卑微姿態,第一次讓權力直接受到群眾的監督、讓官權受到民權的直接制約、成功的遏制了腐敗,第一次實現了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政、讓人類自進入私有制社會以來就存在的金字塔社會結構發生倒轉。
六、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應該是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改革的完善。
新中國建立的政治體制是最反映民主要求的民主政體。新中國的政治體制的基本特征是一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的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就多黨協商制度而言,本身是個很天才的制度設計,既通過保證了一黨領導來確保國家意志的集中統一,又通過多黨協商進行政黨之間的監督和合作。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言,基層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間接選舉產生。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是實行議行合一基本活動原則的的全權性權力機關。這樣的設置最體現民意代表機構是權力來源的民主性要求。而美國那樣的三權分立卻將最能體現民意的代議機構置于選舉產生的君主的制約之下,本身就是對民主原則的背離。
人民代表大會制是適合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以公有制為經濟制度的上層建筑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公有制的經濟基礎之上,人民代表大會才有可能體現為真正的人民性。貧富懸殊的私有制基礎之上,壟斷社會財富的既得利益者必然通過其對資源的控制和影響力進入各級代表大會,從而讓代表機構的人員組成發生置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國家性質的體現之一就是作為各級權力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組成人員必須體現工人階級的領導型和工農代表的主體性。如果代表的人員組成中工農不再占據主體地位,那么各級人大就不能體現以工農為主體的占人口最大多數人的意志和利益。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按勞分配是防止社會財富出現集中壟斷于少數人之手的基礎性保障,淮南為桔淮北為枳,經濟基礎如果變了,即便上層建筑的基本框架未變,其內容和實質也已經發生變化。這也是為什么反復強調經濟是基礎、為什么反復說明公有制的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的原因。在私有制的經濟基礎之上,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政治制度,都很難再體現占有社會財富相對少數的社會大多數人口的意志和利益。因此要建設社會主義民主,關鍵的關鍵是必須有公有制的經濟制度作為前提和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談論民主,都是在筑造空中樓閣,無論表面上怎么包裝,私有制基礎上建立的只能是資本和權貴的精英民主,對大多數人而言,那就是專制。
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世界是發展的,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改革是必須的,是永不停止的過程。但是社會主義的改革,其性質是社會主義自身的完善過程,必須符合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違背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不背離社會主義的基本方向。中國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我認為至少包括以下幾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的分配方式、體現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以五大福利為主要內容的經濟制度(計劃經濟,我個人認為是屬于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因為這方面爭議比較多,在此暫不列入)。
七、結論
經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條結論:
1、中國的民主精英是為5%的權貴的利益做利益代言人 。他們為此是選擇站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大眾的對立面的,他們的經濟改革方案和政治改革方案都是為了這一小部分權貴的利益,這些民主精英認為民主的,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專制,他們污蔑為專制的,倒有可能是民主。
2、真正的民主是經濟民主和政治民主的統一。中國的民主只有公有制的經濟基礎之上才有可能建立,公有制以及經濟民主是實現政治民主的基礎和前提。
3、只有在公有制基礎之上,不斷擴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和參與政治管理、權力監督的各項權利,采用通過群眾廣泛參與的群眾大民主來制約權力,監督官員,形成民權對官權的有效制約。一黨未必專制,多黨未必民主,是否民主要看包括經濟資源和政治資源在內的社會資源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分配。
4、美國不是活雷鋒,而是急于削弱中國的戰略對手。中國的精英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他們都在極力的向中國推銷西方制度,其目的一不是為了中國好,而不是為了人民大眾好。美國是為了利用他們的制度把中國變成第二個蘇聯和南斯拉夫,中國的精英們和他們背后的既得利益集團是為了他們的非法利益合法化。
5、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社會主義的大眾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新中國建立的基本政治框架是最能反映民主特征和要求的,我們要做的是在這個基本框架基礎上進行完善,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揚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