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對十九大代表的構成提出了明確要求。代表選舉過程中,各選舉單位認真落實,采取多種措施優化代表結構。從當選代表情況看,結構與分布比較合理,各項構成比例均符合中央要求,具有廣泛代表性。主要特點是:
一是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代表比例明顯提高。當選代表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771名,占33.7%,比十八大增加79名、提高3.2個百分點。其中,工人黨員代表198名(農民工黨員27名),占8.7%;農民黨員代表86名,占3.8%;專業技術人員黨員代表283名,占12.4%。
二是女黨員代表、少數民族黨員代表數量增加。當選代表中,女黨員551名,比十八大增加30名,占24.1%;少數民族黨員264名,比十八大增加15名,占11.5%,涵蓋43個少數民族。31個省區市女黨員代表和少數民族黨員代表所占比例,均高于女黨員、少數民族黨員占本地區黨員總數的比例。
三是代表分布廣泛。當選代表來自方方面面,經濟、科技、國防、政法、教育、宣傳、文化、衛生、體育和社會管理等各行各業,省、市、縣、鄉鎮村組和街道社區等各個層次,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各個方面都有代表。
四是代表年齡結構合理。當選代表平均年齡為51.8歲,比十八大降低0.2歲。其中,55歲以下的1615名,占70.6%,比十八大增加144名,提高5.7個百分點;45歲以下的424名,比十八大增加25名,占18.5%。
五是代表文化程度較高。當選代表中,大專以上學歷2154名,占94.2%。其中,大學學歷727名,占31.8%,比十八大提高1.5個百分點;研究生學歷1227名,占53.7%,比十八大提高1.5個百分點。
六是各個時期入黨的都有代表。當選代表中,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入黨的,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入黨的,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入黨的。其中,1978年12月以后入黨的2009名,占87.8%;2000年1月以后入黨的416名,占18.2%。改革開放以來入黨的成為十九大代表的主體。
這些特點充分表明,我們黨具有堅實的階級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具有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據新華視點、2017年10月9日《中國組織人事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