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911事件還沒有爆發,中國剛剛加入WTO,整個社會彌漫著“與國際接軌”和“融入國際社會”的欣快感。
在這樣的背景下,由鄭曉龍導演,梁家輝、蔣雯麗、朱旭主演的《刮痧》上映了。
影片講述了美國一個華人移民家庭,因為老父親為孫子用刮痧療法治療肚子疼,而陷入被警方指控“虐待兒童”的法律糾紛。
當年有人評論說,這部電影反映了文化的沖突。現在來看,真的沒有什么“沖突”,只有希望被美國文化理解、接納的謙卑與渴求。
在《刮痧》中,美國文化被設定為現代的、科學的、法治的、文明的,中國文化則被設定為傳統的、神秘主義的,而最終的出路在于被美國文明的接納并包容。
梁家輝主演的男主角許大同在影片中有一段激情澎湃的關于“美國夢”的演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001年,中國在做美國夢,夢見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另一個美國;中國的精英乃至許多普通百姓,也在做美國夢,夢見自己也能夠像許大同那樣,獲得財富和成功,走上自己的人生巔峰。
2017年,《紐約時報》公布了“21世紀最佳的25部電影名單”。
這次評選由著名影評人擔任評委,每一部都精挑細選。評審團中有連續多次擔任洛杉磯電影評論家的《紐約時報》首席影評人 Manohla Dargis。還有綜合來自大學和研究機構電影學者們的意見。他們自信地認為,所評選的名單會成為未來的經典。
在這份名單中,排名第一的《血色將至》和排名第三的《百萬美元寶貝》,都和美國夢有關。
這兩部電影,不僅向我們揭示了美國夢光鮮亮麗的正面,也讓我們看到了美國夢的陰暗、血腥、酷烈的背面;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美國夢的圓滿,也讓我們看到了美國夢的破碎。
《血色將至》位列評選名單第一,是犯罪、歷史類型影片。講述20世紀初的淘金時代,身為銀礦礦工的丹尼爾窮困潦倒,還在一次井下事故中摔斷了腿。但他因禍得福,意外發現石油油礦,由此賺得第一桶金。
此后,他又獲悉在一塊荒蕪的土地下有豐富的油源,于是變賣家產,收購了這塊土地,最終發跡成為石油大亨
這真是一個經典的美國夢的故事。
影片獲得奧斯卡2項大獎,6項提名,主演劉易斯憑借此片獲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影帝。導演安德森憑此片獲第5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
《血色將至》堪稱一部石油大亨的個人奮斗史,淋漓盡致地展示了貪婪、殘酷無情以及對財富不擇手段的追求,《紐約時報》這樣概括全片——
安德森的影片不是美國夢,是美國夢魘,觀眾將隨著影片進入烈火熊熊的地獄,每個人都將在其中得到沸騰和詛咒。
在一定意義上說,《血色將至》不僅是一部個人在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環境中殘酷競爭的歷史,也是美國的西部開發史乃至美利堅發展史的縮影。
劉易斯飾演的油礦主丹尼爾,孤獨自由,憑強烈的直覺生活,但也心細如發,錙銖必較,眥睚必報,心狠手辣,極富攻擊性,從不寬恕任何人,從不憐憫任何人。
丹尼爾的一生,不是一個人從成功走向自毀的幻滅過程,也不是一個人的人性在酷烈競爭中逐漸變得黑暗的過程。他不是變成了魔鬼,他就是魔鬼本身!事實上,正是因為他就是魔鬼,所以才是他而不是別的什么人實現了美國夢。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丹尼爾每次出去談判,都要帶上年幼的兒子。兒子稚嫩、天真的面孔為丹尼爾粗糲的外表增加幾分溫柔和可信度。但到了影片結尾,丹尼爾因為痛恨兒子要離開自己單獨去創業,于是說出真相:
“你不是我的兒子,你的身上根本沒有我的血,你只是我在工地撿到的一個籃子里的棄兒,把你帶在身邊就是為喚起談判對手同情心……”
為了得到一塊輸油管線必經的土地,丹尼爾不得不向裝神弄鬼的鄉村牧師桑迪表示屈服,來到他一向憎恨的教堂,跪在桑迪面前懺悔:“我把自己的親兒子丟在一邊!主啊,請賜給我圣血。驅走我體內的惡魔。”他咬牙忍受桑迪羞辱式的、用連續抽耳光的方式為他“驅魔”,當他終于闖過這一關時,他口中發出的聲音不是感恩,而“土地到手了”的喃喃自語。
丹尼爾曾對遠道而來投奔他,但此前從未謀面的“同父異母弟弟”頗有好感,于是將內心深處的挫敗、懊惱、無望向他和盤托出:
“我的內心總在斗爭。我不愿意見到其他人成功。對大部分人,我都懷有恨意。我心中的一部分已不復存在。有很多次,我看著別人,找不到半點令我中意的地方。我想掙足夠多的鈔票……多到足以遠離俗世的煩擾,一個人靜靜的生活。”
然而很快,他卻痛苦地發現這個慕名而來的“親人”其實只是一個貪圖錢財的冒牌貨,他怒不可遏,開槍打死了他,并把尸體埋葬在森林深處的淺坑里,那坑里除了泥土,還有滲出地面的石油。
在《血色將至》中,鄉村牧師桑迪是另一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他身披道袍,掛著十字架,滿口“主啊!主啊!”但實際上,他卻是一個十足的利欲熏心之徒,他在教堂里裝神弄鬼,當著信眾的面表演如何“把魔鬼從人的身體中驅逐出去”,讓患了風濕的老太太當場翩翩起舞……從各方面看,他都是一個不擇不扣的邪教頭子。
影片的末尾,桑迪已經在大蕭條中破產了,他只好去求丹尼爾,這讓丹尼爾獲得了雪恥的機會,他迫使這個宣稱可以召喚上帝附體的人,親口喊出了——
“我是個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產物!”
這一大逆不道的宣示,在美國這個按照亨廷頓的說法以新教精神立國,總統就職時都要手按圣經宣誓的國家,這是個足夠兇狠且驚世駭俗的詛咒,可他竟然要保羅“用令人信服的語氣說出來,用你布道的口氣說!”而且連續喊了八遍!
導演安德森就是用這種方式向觀眾暗示,基督教是內在美國資本主義,而不是外在于美國資本主義的,基督教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競爭的一種方式和手段。
丹尼爾的財富不斷增長,人卻在孤獨和仇恨里陷落,沉淪。盡管桑迪向他表示了屈服,但他還是殺了桑迪,他贏了他所要的,也輸掉了他自己。除了財富,他留給自己的只有仇恨。桑迪死了,丹尼爾也結束了。“I m finished”,他說。
《血色將至》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公民凱恩》。
影片讓我們看到了美國夢的光明,也看到了美國夢的黑暗,看到了美國夢的豐富多彩,也看到了美國夢的一無所有。孤獨和兇殘,讓一個人實現了美國夢,但夢想成真之后,卻無法擺脫孤獨與兇殘,于是走向毀滅。
社會主義是靠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建成的,所以它內在地要求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友愛,盡管在現實當中,這一點表現的并不完全盡如人意。
但資本主義卻是靠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甚至人與人之間的搏斗建成的,所以在資本主義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下面,就不能不是累累白骨,其建立的過程,也不能不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
以后有時間,再給大家聊聊《百萬美元寶貝》!
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