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時間
我們永遠無法忘記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
汶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
震疼了所有人的心
一眨眼
已經十年了
四川省北川新縣城。(2018年3月28日拍攝)
十年時間
地震災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山崩地裂到新城崛起
從滿目瘡痍到生機盎然
十年后的今天
回望子弟兵
在汶川的這些瞬間
依然淚目
眾志成城,托舉生命。(攝影:劉應華)
還記得當年那聲吼
別怨我,我是軍人
△視頻:汶川地震,那些最最感人的鏡頭
這些感動,不會忘記
2008年5月13日7時,首批4500名空降兵乘運輸機出發緊急趕赴災區。
地震發生后,震中汶川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系長達30多個小時,突入汶川實施救援,武警駐川某師聞令出征。
時任師參謀長的王毅主動請纓,率官兵火速開赴汶川。不惜一切代價向汶川挺進,盡快開辟生命通道。他們相互攙扶,邊開路邊前進。遇到山谷,大家上山時就手腳并用,一步步爬著往上挪;下山時,大家就像坐滑梯一樣往下滑。13日23時15分,王毅帶領這200名勇士,歷經21個小時,徒步強行軍90多公里,成為第一支到達汶川縣城的救援部隊。震后隔絕了33個小時的汶川與外界有了聯系。
4999米高空飛身一躍
2008年5月14日,為準確掌握災區情況,空降兵某部15位官兵冒著生命危險從5000米高空降災區
2008年5月14日,茂縣上空。
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接連兩天的大雨終于停了。此時空降兵某部接到總參謀部命令:立即派遣傘降人員進入震中茂縣,執行通信聯絡、災情勘察、情況上報任務,為上級決策提供依據!
很快,一架運輸機飛到重災區茂縣上空。當時機上除了5名機組人員,還有100名官兵,按計劃第一分隊的15名隊員將首批傘降,第二分隊的85名隊員將第二批傘降。這是在4999米的高空,如果再算上茂縣平均4000米以上的海拔,這里無疑是萬米高空。沒有地面指揮引導、沒有地面標識、沒有氣象資料,機上的傘降隊員沒有人知道跳下去等待自己的會是什么。
14日中午12時左右,運輸機一步步接近震中茂縣災區,并開始在其上空盤旋,尋找最合適的傘降時機。大約5分鐘后,運輸機下方的云層突然散開一個傘降窗口,透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茂縣城關大橋,于是傘降指揮官立即抓住瞬間即逝的有利時機,果斷下達傘降命令,,李振波大校第一個躍出機艙,緊隨其后的是6名傘降隊員。瞬間內,雪白的傘花朵朵綻放,飄向孤城茂縣。
12時25分,震后第一批傘降的15名勇士,終于踏上了震中茂縣的土地。事前他們寫下的等于是遺書的請戰書:“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災區人民的生命,實現我們軍人的價值。”
別怨我,我是軍人!
再陡的山坡也阻擋不了軍人的腳步。
“別怨我,我是軍人!”這是抗震救災中一位軍官的怒吼。戰友不讓他進一座廢墟中搶救傷員,他指著身上的迷彩服怒吼:”你記住!一個兵,穿上軍裝的時候,就不再是你老子的兒子,你老婆的男人!你是老百姓的兒子,是國家軍人!我今天就對不起她了!“然后向著妻子所在的城市方向敬禮:”寶貝,我愛你!別恨我,我是軍人!“進入廢墟后,余震造成廢墟二次坍塌,他把傷員壓在身下,自己受傷。七小時后,他醒了過來,拔下針頭再次沖進了救援的隊伍……
一個空降兵留給自己愛人的短信
2008年5月18日,空軍派直升機在紅白鎮上空察看災情。
“我去災區了,別為我擔心,看到那么多人被災情折磨著,作為軍人我義不容辭,雖然我可以不去。我沒有告訴家里任何人,只告訴你了,那里情況不容樂觀,搶險救災有著一定的危險,記住,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別哭,你失去的是一個親人,那里很多人失去的不止一個親人,那里建好了去那里看看,別問我留在什么地方。”這是一個空降兵在前往地震災區前留給自己愛人的短信。
都是親人,哪個不親呢?
2008年5月15日,空軍某部官兵把剛剛搜救的幸存者,緊急送上直升機運往成都救治。
陳洪,地震發生時是成都軍區裝備部坦克修理大隊衛生員,在汶川地震中他包括妻子、兒子在內的五名親人被掩埋,然而,當他得知部隊組織人員奔赴抗災一線時,他毅然的報名申請參加,一干就是二十多個小時。面對電視臺的他只說了一句話:“都是親人,哪個不親呢?”過了好久,他的妻兒終于被挖了出來……可是,已經沒有任何的生還機會了,剛剛結婚兩年的他,沒有落淚草草就地掩埋了自己的妻子和不到兩歲的兒子,連采訪的機會都沒有給記者,就匆匆投入到了下一個傷員的搶救當中……在抗災一線,他一共挖出受災群眾85名,搶救傷員100多名。
求求你讓我再救一個
戰士發自心里的吶喊!讓我再救一個吧!
2008年5月13日,正在綿竹市武都鎮武都小學實施救援的綿竹市消防大隊戰士荊俐杰發出了讓人震動的呼喊。上午10時許,在搶救最關鍵的時候,教學樓的廢墟在余震中突然發生二次坍塌。為保護救援人員,消防指揮部立即下令暫時撤出,等余震過去后再伺機進入。然而此時廢墟中卻還有一個孩子在呼救。荊利杰下意識地轉身奔向廢墟,余震再次襲來,一塊巨大的混凝土塊眼看就要下陷,戰友們把荊俐杰死死拉住。
他雙腿一軟,跪了下去,哭著大聲喊道:“我知道很危險,我知道進去了就可能回不來,但是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吧!我還能再救一個!”在整個救援過程中,荊俐杰至少搜救出300多人。
用身體搭起的“人橋”
2008年6月,四川省地震災區彭州市湔江河邊,一群小學生正準備回家。河水太深,孩子們只能從在地震中嚴重損壞的鐵索橋上通過。為了保證小學生們安全通過,戰士趴在還沒有修完的鐵索橋上,組成臨時的人橋,讓小學生們從戰士的脊背上通過。
5月15日,在北川縣城參與救助的解放軍官兵發現兒童的照片,忍不住痛哭。
汶川地震中,空軍醫療隊隊員冒著生命危險溜鐵索過河搶救傷員。
2008年5月16日,搶險部隊官兵快速進入汶川映秀鎮救災現場。
2008年5月15日,四川彭州,搜救現場可見塌方的山體。
2008年5月15日,救援人員抬著一名剛剛從廢墟中救出的幸存者。
2008年5月13日,官兵在廢墟里救出一名老人。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來自各部的官兵集結災區,展開救援行動。
四川重災區北川,官兵們抬著一位傷員走在滿是瓦礫的大街上。
2008年5月15日,救援人員在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搬運傷員。
2008年5月16日凌晨,在汶川縣映秀鎮搶險救災的解放軍戰士在馬路上休息。
戰士們背著食品和藥品前行。
同舟共濟。
一位頭部受傷、滿臉血跡的救災人員在四川德陽地區的綿竹市救災現場。
兩位執行抗震救災任務的解放軍戰士在路邊休息。
戰士用4個小時將86歲老人背出山外。
一名小戰士用自己的身體為兩名兒童遮擋直升機起飛卷起的風沙。
這個小孩子叫郎錚,他被救出來后,在擔架上給戰士們敬了一個禮。
每一個傷者都意味著一份責任。
被解救出來的孩子好奇地看著解放軍叔叔,這一刻戰士的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
當地群眾給撤離的解放軍官兵送來食品。
送別的道路上,男孩高舉標語“長大我當空降兵”。
2008年7月21日,空降兵某部軍官撤離前為小朋友簽名。
△2008汶川抗震救災視頻歌曲《生命與使命》
白駒過隙,匆匆十年
那些曾如祥云般飄落震區的傘花
已散落至大江南北
▼
當初的“敬禮娃娃”
如今已經長成了1.7米的少年
▼
那個舉著“長大我當空降兵”橫幅的男孩
不僅成為了一名空降兵戰士
還當上了“黃繼光班”班長
▼
當年遍地瓦礫的地震災區
如今已煥然一新
▼
汶川地震十周年
向堅強和重生致敬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