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長河紅陽丨北京很重要,民國為什么不建都?《邪不壓正》點透了蔣介石政府的病根!
點擊:  作者:長河紅陽    來源:察網  發布時間:2018-07-19 11:37:57

 

      【摘要】:北京很重要,但是,蔣記民國、蔣介石限于本身不可克服的短板——只依賴外來帝國主義勢力,敵視壓制本國人民的買辦資產階級基因,它是絕對與北京無緣的!

周末看電影,原本打算看“藥神”的,可是售票員遞出的門票卻是13日全國首映的《邪不壓正》。將錯就錯,占個先看看這個全國首映日的電影吧。

電影么,當然好看,紅火熱鬧。不過,我最有感覺的卻是電影的一些“邊角余料”,比如一開頭美國人向一心回國復仇的李天然交代回國任務時的一段話。當然,我在這里寫下的是大意:

【北京很重要,南京不過是蔣介石兼并收購來的,可是他的股東們各個心懷鬼胎……】

這是我看這部電影最有感覺的地方,既讓我震驚也讓人覺得失笑,震驚者:如果不是把中國初唐之后的中國歷史看明白了,把當時中國的情勢看明白了,說不出這樣的“行內話”,而且還不失幽默!

一、南京不過是蔣介石兼并收購來的,可是他的股東們各個心懷鬼胎

先說這句話:“南京不過是蔣介石兼并收購來的,可是他的股東們各個心懷鬼胎”。這句話意指雙關:

語中的“兼并和收購”是一句資本市場常見的用語。而據李敖《蔣介石評傳》上冊(中國友誼出公司20048月第1版,38-48頁)說,蔣介石初發跡時,在上海開設過股票交易所,做過股票掮客。他開設股票交易所的本錢是孫中山先生從某日商那里“商定辦法”來的。孫要蔣介石經營股票交易所的目的就是為革命所需拓展一條來錢的路子。革命不可能是議會桌上的爭吵,是要付諸于暴力行動的,所耗費的錢財多多,多方拓展財路不可免。炒作股票的所得除了革命開銷也有盈余,盈余怎么處置?《陳果夫文集·先生二十九歲》有個交代:

【以其盈余為救濟革命先烈遺族之用】

但是,李敖先生的記述中,先烈林覺民的遺族里竟有被餓死的!所以,蔣介石經營股票生意的所得,到底去了哪里,很讓人懷疑。蔣介石一開始經營股票生意,還有戴季陶、張靜江兩人與他聯手。這三人聯手開初是掙了大錢的,于是上海仿效者蜂起,大大小小的股票交易所冒出多多,竟達一百四十余家。跟從者一多,冷門的賺錢生意馬上就成了熱門的賠錢賣賣,一九二一年股票市場大動蕩,一九二二年三月,各股票交易所宣布停業。蔣介石們的紙上富貴走到了頭。《邪不壓正》的美國人的話語里那四個字“兼并收購”,是指在股票投機上有過大起大落的蔣介石在為政風格上有炒作股票的掮客作風。具體來講,什么都可以成為一樁買賣,什么都可以作為交換的的籌碼,一切以自己在意的東西的得與失、多與寡為轉移。蔣介石定都南京就是一樁買賣,就是是和帝國主義國家做過骯臟交易后,得到這些國家的支持才做這樣的選擇。這個骯臟交易,就是蔣氏用反共、反人民,鎮壓國內一切反帝愛國勢力做條件交換西方列強的支持的勾當。這是“兼并收購”一層意思。

“兼并收購”二層意思:南京不是一個專指地名,還指一個政權——南京政府/蔣記民國。這個政權被冠以“兼并收購”那就指它不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而是由各方逐利集團/勢力為著利益妥協拼湊起來的。就是一個“股份制公司”。按著實力大小,以利益分肥原則進行運作。整個中國是一個產業,被這個“股份制公司”的各方勢力/股東割取勢力范圍弄得一盤散沙,“公司”內部山頭林立、派系繁雜,為了利益爭奪內斗不止、內訌頻頻。民國的“內斗內行、外斗外行這是禍根。真是美國人的話:

【南京不過是蔣介石兼并收購來的,可是他的股東們各個心懷鬼胎……】

這樣一句話,把中國當時的“中央政府”看了個通透——一個做過股票掮客的投機政客領著一群一心只為自己利益拼斗的政治投機者們搭建的一個草臺班子。按理,一個國家的領袖,要么是一個堅決捍衛本國利益的斗士,再么是一個為民眾福祉殫精竭慮的建設者,或者是兩個角色并重的杰出者。可是,1949之前的民國卻是一個政治掮客領著一群極端利己的投機者們雜湊的“合股公司”式的草臺班子,中國的國運多舛答案在這里。

二、北京為什么很重要

再說“北京很重要”。

北京的重要不僅僅在于它是元明清三個統一正統王朝的建都之地,更在于從初唐之后,涵蓋現在北京的“幽燕”之地就成為了中原王朝鎮撫東北亞安定秩序的最要緊的戰略要沖。而且,也正是那個時候,這個涵蓋現在北京的“幽燕”最要緊的鎮撫目的——東北就日益成了攪動東北亞秩序安定、關乎中原政權安危的一個不夸張的“火藥桶”。中原王朝如果不把現在北京在內的幽州牢牢掌握,那么,國運的衰頹絕不可免。關乎唐朝興衰的“安史之亂”不就是唐朝中央政府對這里的控制權被安祿山巧妙奪取后,利用崛起于東北的契丹、奚族軍隊做幫兇從這里爆燃的?

唐朝之后把中原政權——北宋折磨的死去活來的契丹遼,就是被安祿山利用過的,崛起于東北的契丹族么!而且,這一地方政權也是在占據了以北京為中心的“幽云十六州”后才能充分利用這里經營農耕的漢族人民的財富支持,才有充裕的財力與北宋對立比肩的么。而且,宋太宗與契丹對幽州的爭奪先勝后敗之后,北宋再也沒有與契丹主動爭鋒的勇氣。宋徽宗時候,同樣崛起于東北的女真金崛起攻伐遼朝,愚蠢的北宋與虎謀皮,打算用錢贖買被女真金攻下的包括現在北京的幽州,卻被人看穿了虛軟的“內瓤”,一鼓作氣滅了北宋。

有感于現在北京為中心的“幽燕之地”的要緊,盡管金朝有五個國都(上京,東京,西京,北京和中都),但是雄心勃勃的金主完顏亮把金朝的第一國都定在名為“中都”(現在北京)的地方。他就是看重、看中了這里向北可達東北老家,西望晉冀,西北控扼蒙古,向南直下魯豫的形勝。北京很重要!金朝的不可遏制潰敗也是從放棄中都(北京)南遷南京(開封)開始的。

會打仗的蒙古人也知道北京的要緊,他們把統治全國的政治中心設在金朝的燕京舊址上,固然元朝不止一個國都(還有上都、一個殘破不堪用的中都),但是元朝把北京為中心的由中書省直接管轄的相當于現在的河北、山西和河南、山東以及內蒙的一部分地域叫做“腹里”,將這些地方直接當做要命的心腹所在。作為中心的北京,那就毫不夸張的被視為心臟。北京也就有了當時一個很響亮的專稱——大都。

明朝有點奇葩,開國建都在南京,但是朱元璋也在這里屯扎重兵由朱棣鎮撫北面的東北多事之地。也就是這個駐防北京的朱棣把建文帝轟下臺自己做了皇帝。同時,朱棣更有感于北京的重要,干脆遷都在北京,來個“天子守國門”,利用國都的特殊政治地位,把全國最優的軍事、經濟資源集中到北京,應對從唐朝開始就“折騰勁兒”極大的東北、和勢力仍然強勁的蒙古確保江山永固。北京當時的地位就不僅僅是政治中心,更是控扼東北、蒙古草原的第一戰略要沖。不過,尤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明朝的滅亡多一半的原因還就是因為東北那個“多事之地”崛起的女真勢力。這個努爾哈赤建立的多民族聯合的部族勢力發展為后金,再嬗變為清朝,對本身已經腐朽的明朝進行多次的攻掠襲擾,而明朝也在疲于應付中逐漸地消耗著被自身腐敗耗盡無多的殘余“燈油”。無論是自身腐敗,還是應對東北的后金,都是建立在對農民殺雞取卵式的瘋狂壓榨上,最后的最后,由農民起義在形式上捅了明朝一刀,明朝完蛋。怕什么就有什么,防什么卻被什么禍害,朱棣建都北京既有先見之明,但是人亡政息的中國王朝時代的鐵律讓他生前的苦心付之東流!北京的要緊可見。

接下來的清朝也知道北京的重要性,而且,比之同一族系(不是同一民族!)建立的金朝更甚:金朝的國都有五個,清朝進關后的國都只有一個——現在的北京。這時的北京作為國都,已經不僅僅有軍事上的形勝考慮,更有從金朝開始到明朝的歷史、文化積淀了。而且為了在北京的中央政權的順利運作,清朝不惜消耗重要資源竭力維護一條物資補給生命線——京杭大運河。因為北京所處的河北平原的糧食根本不夠北京中央政府的皇族、官員、軍隊、百姓的消耗。單就養活北京的八旗官兵、家屬每年要經由京杭大運河從江南運輸的糧米的數額就有三百萬石。如此費心竭力只因為北京太重要!而當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太平軍攻陷南京后,京杭大運河斷絕。江南的糧米供應工作停擺,清朝為了讓京杭大運河再運作起來,保障更要緊的北京的物資需求,寧可和洋人合作也要把太平天國絞殺,北京有多重要可見。

在《邪不壓正》故事展開的1937年的北京,對于日寇一樣很重要。日寇侵華第一步就是先割取了臺澎列島,接下來又借由日俄戰爭取得了在東北的駐軍權,到“九一八”事變后成立了傀儡偽“滿洲國”。但是,這僅是日本侵華的起始,日本“盤穩”了東北后,就是欲染指華北。而染指華北,第一個要拿下的就是京津,其中又以北京為重點。拿不下北京,日本全面侵略進占華北就是一句空談。對于日寇來講,北京很重要。日本以戰爭為恐嚇手段,迫令蔣記民國簽定《塘沽協定》承認對東北、熱河的侵占;恐嚇南京政府指令地方勢力與之簽訂《秦土協定》承認日寇對察哈爾的侵占;后又以《何梅協定》迫令蔣記民國撤出河北平津地區的黨部以及駐河北的有相當實力的東北軍、與象征中央的中央軍和憲兵第三團,等于說在中國領土上日軍不戰而驅逐了在平津的大部分中國軍隊!整個河北京津地區對于日寇來講近乎于不設防。這三個條約的簽訂,就是為攻取京津掃清外圍,這也為后來的“七七”事變中,面對日軍的凌厲攻勢中國軍隊的節節敗退預設了敗局。

北京很重要!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侵華日寇,都很重要!

《邪不壓正》開頭由美國人說出的這句話,是一個看明白當時中日對陣局勢以及看懂了中國歷史的行家才能說出的“行內話”。倘若這句話真是當時美國人說出來的,那么,對于美國如何能借由二戰迅速崛起,再由二戰崛起的勢道宰制、操弄世界七八十年,我們要有充分的敬意——他們能把世上最難搞清趨勢的中國歷史都看得這么明白,確實有過人之處!

不過呢,我寧可抱有僥幸的認為,這不過是中國的編劇先生們翻爛了史書后得出的“后見之明”。我真盼著是這樣,七八十年前就看明白了中國歷史的美國人要比現在有后見之明的中國人更高明,當然也令人恐懼!

三、兼并老板蔣介石為什么不定都位置很重要的北京?

那么,話題來了,從中國歷史上看北京很重要;從日本人的盤算中,北京也很重要,為什么蔣記民國沒有象明朱棣那樣把國都建在北京,卻選在南京?

關于這個要緊話題,民國時期的學者們早有爭論。早在蔣記民國定都南京時,就很有些學者不以為然。依“舊派”——傳統史家意見,中國定都于長江之南的政權絕大多數都是與孱弱、偏安、茍安聯系在一起的,最后的下場都被北方的強勢政權攻滅。僅有的例外就是朱元璋的明朝。但是,在朱棣奪位之后,國都很快回到北方。對于建都的地理選擇,早有唐朝史學家劉知己作了總結,一個王朝是否堂皇,國都為中心的統治核心地區的選址要“地涵華夏”——一定要在華夏文明的中心地域——黃河中下游才合適,其他的地方不行的!

但是,蔣記民國對這樣的意見不理不睬,就是要在南京定都,原因?

最要緊的原因早被揭示,那里最靠近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利益叢集的上海,也是當時中國資本勢力最雄厚的買辦資產階級扎堆的地方,可以就近取得政治、軍事(武器裝備)的支持與資金援助。當然,光鮮的說辭也有:那里是中國經濟版圖上最有影響、最富庶的地方,在那里定都,“不缺錢”。蔣記民國統治中國絕不需要中國人自己的力量——最廣大的民眾的擁護力量,蔣介石這只“海龜”他不相信中國人的力量可以拯救中國。他只相信洋人的強大中國人奈何不了,他只依靠洋人的勢力做背后的支持統治中國,所以越貼近洋人它越覺安全、穩妥,他把國都設在南京。

另一方面,洋人也需要蔣介石這么一只肯于“忠心護主”的狗子,對此,帝國主義國家是有“心痛”的教訓的——第一次北伐期間,廣州的國民政府(未被蔣介石篡權、架空的紅色國民政府)在192610月開始用軍隊做后盾有力的支持了武漢、九江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并在人民的支持下于19272月收回了兩地的英租界。史稱“漢潯事件”。這固然是對帝國主義勢力的一次有力的打擊,但是,不甘失敗的美、英、日、法也調兵遣將,“公開做好了使用武力”保護在華利益的準備。這時,做慣了股票投機營生的掮客蔣介石適時的與江浙買辦勢力聯系,秘密與帝國主義國家勾結:在19271月下旬通過王正廷向美國駐滬總領事保證:

【北伐軍可以不在上海駐軍】

緊接著又親自接見日本駐九江領事,表示

【將尊重現有條約并保護外國人的利益】

當美國人向并無對外交涉權力的蔣介石故意遞交“維護上海租界中立”的照會后,蔣介石又通過中間人與美國秘密接洽討價還價,要列強向他提供武器彈藥,以換取他

【同鮑羅廷決裂,制止其反帝國主義反資本主義的暴力活動】

對日寇,蔣介石又表明不打算馬上廢除不平等條約,也不打算用武力收回上海租界的態度,并保證:

【蘇俄制度不可能在中國再現】

做好了與帝國主義國家的骯臟交易之后,蔣介石的屠刀砍向毫無防備的反帝革命勢力——“四一二”。

這樣一條能用狗糧安撫馴化的聽話狗子遠離自己的“狗繩”可控范圍是不可以的,他離得越近越好。兩下里都有共同的心思,那么,在近在咫尺的南京安下狗窩定都南京,就是蔣記民國的必選了。

當然,定都南京,只要“認真找”,就還有矯情、嬌虛的“原因”——民國“國父”孫中山不就是在南京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的么?那么,把國都建立在南京,不就有了承繼“總理”遺緒的“法統”正確性了么?

當然,建都南京更顯示蔣介石沒有膽略的政治庸才的本色。在當時,建都北京要比建都南京更需要膽略——膽量與謀略。日寇為什么要在蔣介石二次北伐時制造“濟南慘案”?用意就是恐嚇蔣介石的“北伐軍”不要經由濟南再向北了!排擠出一戰戰敗國德國的勢力后,山東是它日本的,豈能容蔣介石占領濟南建立對山東的統治?再者,日寇不希望這一股得到其他西方列強支持的新興的武裝力量進入北京,進而統治華北再把其他西方勢力更深入地再引進華北。它還想著獨霸中國呢!在它最先下手的東北,它還“委委屈屈”地受限于條件不成熟,“痛苦”地與張學良、依附在中東鐵路上蘇聯勢力“共享”東北;那么,蔣介石的北伐進京再把其他西方列強勢力進一步引進華北,它的獨霸目標猴年馬月能實現?所以,日本在濟南制造血案恐嚇蔣介石遠離它控制的山東最重要的都會濟南。毫無膽量、謀略的蔣介石也就知難而退,選擇繞過濟南繼續他的所謂北伐。但是,繞過濟南等于他承認山東是日本的勢力范圍,他絕不敢觸碰,那么,由老巢南京建立一條通向北京的兵力輸送捷徑就告吹了。沒有這么一條兵力輸送捷徑,蔣介石南兵北運加強對平津、華北控制那只是紙上空談。建都北京么,更不能提。蔣介石在“濟南事變”中不敢迎難而上硬碰硬,注定北京與蔣記民國無緣。當然也埋下了將來日本攻掠華北的伏筆。

蔣介石的北伐實際上在“濟南事變”后就純粹成了形式——盤踞北京的奉系張作霖自動出關回老巢——奉天,主力并無大的損失。只是半路上被日本人給炸死了。假如蔣記真的大局進兵和奉系硬打斗起來,鹿死誰手不好說。所以,就算蔣介石真在平津布下重兵全力經營,他也要面對奉系的壓力,蔣介石沒這這膽量。

當然還有個勢力是蔣介石如芒在背的——蘇聯的勢力。蔣記民國是在背叛蘇聯革命重托、驅逐蘇聯在國民政府中的代表,進而反共屠殺中國民眾的血泊中建立的。蔣介石的“北伐”越接近北京,就離長城線越近。蔣介石會不會有這樣一個憂慮:在他經營平津、在華北展開勢力的時候,已經在外蒙古取得控制權的蘇聯會不會由外蒙古出兵進中國越過長城線在華北北部敲他一家伙?

事實上的蘇聯在西方面臨西歐帝國主義列強的圍困無暇東顧,絕不會找他的麻煩為自己添亂,可是,以蔣介石的小人心態去看待他人,對蘇聯越境敲他,他未必不加提防。馮玉祥的勢力曾在蘇聯軍事援助的在支持下得到了大幅擴張(薛銜天《民國時期中蘇關系史·上冊》143-148頁,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10月第1版),蘇聯對馮玉祥部的支援從蘇聯-外蒙古一直延伸到張家口!那么,既然有這樣一個通道可以聯系蘇聯和中國內陸,那么,倘若蔣介石在華北經營勢力,蘇聯人通過這個途徑越境敲打他不是辦不到的。張學良易幟之后,打著反共旗號對中東鐵路上的蘇聯人下黑手,蔣介石是支持、打氣的。這,一方面是他一貫的反共立場決定著的,另方面蔣氏的算盤,把蘇聯人的恨意與怨氣引向東北張學良那里,讓蘇聯人的注意力向東再向東,讓張學良背一口大大的“反蘇”大鍋也有這樣的考慮。從這點小心眼看,蔣介石也是沒膽子在華北有多大作為的。

所以,平津沒有多少“中央軍”的勢力,卻成了北洋失意、失勢政客和各路地方勢力來回進出的亂斗場,這個倒是日本人不排斥的,這些地方勢力在平津為核心的華北斗得越厲害,它分而治之的離間謀劃也就越容易得逞,從中尋找日后的傀儡代理人也就越容易。

總之,抗戰前北京與蔣記民國無緣。

四、與北京無緣背后,是蔣介石政府作為帝國主義提線木偶和走狗的先天基因病

抗戰結束后,為什么沒有在北京建都?日本人也完蛋了,其他各路軍閥也在抗戰中灰飛煙滅,除了看得見的勢力還不如它的中共,中國就數它大,在北京建都不是有了機會了?而且,就在抗戰結束前到結束后,國內學者就這個抗戰勝利之后國都是否要遷移,有過長達5年的熱烈討論與論戰——《抗戰后期建都論戰的重新審視》。蔣記民國應該有從善如流的準備么,可為什么蔣記民國沒接受學者們的討論建議呢?學者們的意見不對么?當然不是!很明白的,學者們對南京是否還有必要成為國都普遍持懷疑態度,這樣的懷疑是有充足根據的——抗戰初期輕易的陷落,對中國的抗戰信心、士氣絕對是個重大打擊。還應重演那樣的悲劇么?當然不應該!但是,蔣記民國對學者們的討論意見置若罔聞不采納!

在那場論爭里,學者們提出了多達十個的國都選址名單。當然,這其中還有頑固堅持還都南京的別有居心者的攪局。最后論爭的結果:中國未來國都的理想城市——西安、北京,而還都南京雖有蔣記民國政府支持,但是,在論爭中處于絕對的劣勢,可見南京作為中國首都有多不堪的形象!

按說,這樣的論爭結果,蔣記就算不采納,也要高度重視其他兩城的建設與經營。但是,這個蔣記民國并無長遠用心,還都南京之后又開打內戰,可見這個政權不可救藥至深!

而蔣記還都南京的選擇,還是早先定都南京的思路:利用江浙的財源:買辦資本家的財源、江浙人民的稅賦,以及帝國主義國家在軍事上、經濟上的“輸血”——美援,以及政治上的支持。但是,上海作為財源的“龍頭”地位的可恥原因被經濟學家齊植璐看得明白:

【過去中國沒有重工業,而只有“模仿工業”和“買辦工業”,在不能自主的經濟環境下也只有沿海,特別是上海發展。上海在國內的領導地位,可以說,都是由外資的力量所促成。】

而張君俊干脆直指

【東南之繁榮,不是民族之福】

丘良任先生的意見:

【殊不知上海為資本主義對華侵略的大本營,上海的繁榮完全建筑在洋行買辦階級上,如果我國財政不能脫離對上海的依存關系,就永無自力更生的機會】

這樣的指斥和意見實際要說的潛臺詞是:藉由新國都的重定與建設,擯棄依賴外資與買辦資本主導經濟發展的舊路徑,重新布局規劃經濟版圖,確定發展路徑,“建設完全獨立自主的民族工業,實現國家在政治、經濟上的獨立”。

但是,這樣的以變更國都為契機發展獨立自主經濟的良心意見,蔣記民國絕不采納,“很重要的”北京依然不會成為新都,南京這個最不適宜做中國首都的城市還是被蔣記民國定位戰后首都,并堂皇“還都”。之所以蔣記民國還要還都南京,原因僅僅是彼時的蔣記民國,還在依賴洋人勢力維持自己統治。可是一旦中國的國是和外國拉上關系,并仰仗外國勢力做支持的后盾,那么,中國辦什么事情都要看外國人眼色行事,都要考慮外國人的利益布局。這等于說中國不是中國,而是外國的一個大的行政區!當時的蔣記民國就把中國,至少是國統區變成了帝國主義國家的行政區。只不過這時候,只依賴二戰中最大的勝家——美國。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借美國的艦船、飛機從云貴川向日寇投降后處于權力“真空”、“半真空”的淪陷區大規模運送兵力接收地盤。但是這樣一來,美國支持的民國“接收”失地的動作卻觸怒了蘇聯。

蘇聯與美國在雅爾塔會議上就它們兩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做了明確的劃分:長城線以北是蘇聯的范圍,長城線以南是美國的勢力范圍,作為緩沖區的長城線兩側,蘇聯是絕對不允許美國勢力進入的。

如果蔣記民國遷都北京,勢必美國人也跟著蔣記進北京,把美國勢力深入到長城邊上,這對蘇聯人是個威脅,蘇聯人會給它好看的!據蔣經國回憶,在19451230日,斯大林就通過蔣經國明確的告訴蔣介石:

【你們中國人要明白:美國人想要利用中國作為滿足他的利益的工具,他必要的時候,是會犧牲你們的!蘇聯愿意把本國生產的機器、汽車,以及中國所沒有的東西供給中國;同時,也希望中國能把自己出產的礦物、農產品供給蘇聯。蘇聯又可以幫助中國在東北建立重工業,并發展新疆的經濟;但是,我再三聲明,也是我最大的一個要求:你們絕不能讓美國有一個兵到中國來,只要美國有一個兵到中國來,東北問題就很難解決了。

(張文木《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戰略·(中卷·下)》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9月第1581頁)】

這并非斯大林虛聲恫喝,而是他已經這么做了。當年九月,蘇聯得知美國軍隊幫助蔣介石運送部隊北上,并且,美國海軍陸戰隊直接在天津登陸,并且協助蔣介石占領平津地區;蘇聯還得知1013日,蔣軍1352兩個軍在秦皇島登陸,在美國軍隊幫助下向周邊地區擴展;甚至美國海軍陸戰隊還幫助蔣軍搶修被中共破壞的從秦皇島到山海關的鐵路,并且執行護路任務,兵鋒直指山海關。這些消息讓蘇聯憤怒,將營口、葫蘆島等地交給中共李運昌的部隊,擺明了就是要阻止蔣軍在這里登陸。1027日,美軍運送蔣軍的運輸艦先頭梯隊抵達東北葫蘆島海面,遭到中共李運昌部31 團的迎頭阻擊。美軍艦掉頭返回。

這簡直就是后來國共東北大戰的預演。

美軍出現在華北的目的主要是為蔣介石運送軍隊,但是,也只是這個目的,蘇聯就有如此強烈的反應,那么,如果蔣介石真的“遷都”北平,被蘇聯人認為美國人的勢力也要大舉深入華北并逼近長城線,那么,東北是否能有蔣軍的存在很成問題!蘇軍驅逐蔣軍,中共獨占東北全境這個蔣介石認為的噩夢也是順理成章地會有。東北地大物博,是著名的重工業、能源基地,更是個大糧倉,中共獨占東北,蔣記民國完蛋的速度恐怕要用月來計數了。

有蘇聯的做事可見,又有斯大林的狠話在耳,類似“遷都北京”這路很可能大舉引進美國軍隊勢力的事情,蔣介石是不敢再做的!而且,美國人限于當時的《雅爾塔協定》,也絕不會“跟著瘋子撒土”,真的替蔣介石出頭去長城邊上去挑戰蘇聯的容忍極限。

北京很重要,但是,蔣記民國、蔣介石限于本身不可克服的短板——只依賴外來帝國主義勢力,敵視壓制本國人民的買辦資產階級基因,它是絕對與北京無緣的!

姜文的一個可貴之處在于,他自覺保持了對當下影視圈似乎很流行的“民國熱”的警覺,并積極用自己的影視創作澄清事實,力圖吹醒那些被現在美化民國、美化蔣介石的民國范作品迷得稀里糊涂的觀眾。正如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所說的那樣:

【風花雪月和才子佳人那都是傳說,民國其實沒那么了不起。不過是一個半臟、半臭、半殖民地的社會,整個國家的GDP是很低的,國軍也穿著草鞋,我真想不通哪里有任何理由讓我們對那個社會保持著一絲留戀。那時候的知識界也不高明,確實有些新的探索,但整體而言都還是幼稚的。我不是說幼稚不好,只是說,把“幼稚”夸張到一種“范兒”,就有點讓人覺得可笑了。

我舉一個例子,我看梁實秋的一篇文章,其中寫當時他們讀清華學校的時候,很多學生連洗澡都不愿意,不是沒有條件,而是不愿意,寧可讓跟班去替他們洗澡。所以,你說這民國的味道,能好聞到哪里去呢?所以,我覺得所謂的“民國范兒”里,一定有一些長期不梳頭的頭油味、長期不洗澡的人身上令人不愉快的體味,也許還有一點小腳味,究竟能有多牛X呢?其實,“民國范兒”不過是讓一些淺薄的人給誤解了,那不是民國的錯,是他們自己沒想明白。】

《邪不壓正》紅火好看,打斗熱鬧,不過,我就覺得片子開頭美國人的那段“北京很重要”的片段最有深意。不過,類似的深意話語還有,比如如下對話:

【“日本人靠不住”

“那我靠誰啊?”

“老蔣?”

“一個寫日記的人。”

“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你寫日記嗎?”

“誰把心里話寫在日記里。”

“寫出來的那能叫心里話?”

“下賤。”】

正兒八經搞政治的人誰寫日記?那不是下賤么?蔣介石下賤,胡適下賤……捧著“日記”給誰誰誰吹喇叭的不就更不值錢了?是吧?

看看吧,這個片子挺好看的。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