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市場世界第一
據一家國際權威機構評估,中國國內消費總規模將在2018年第一次超過美國。中國的潛在消費市場規模是美國的3到4倍。
早在2010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美國從1895年直到2009年,已經在制造業世界第一的“寶座”上穩坐了114年。
2010年世界制造業總產值為10萬億美元。如果用聯合國的統計數字,按2011年年初的匯率計算,中國制造業產值為2.05萬億美元,而美國制造業為1.78萬億美元,中國制造業產值高出美國就不只是0.4%,而是高達15.2%。
雖然賬面上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直到2018年中國才超過美國,但中國的農產品、汽車、手機、家電和旅游等消費已經遠遠超過美國,主要指標都占到世界總量的30%左右,美國僅占世界總量的15%左右。
貿易戰?別鬧了
GDP是可控的,GDP大小可以通過改變統計口徑來調整;消費采購才是真金實銀,因為消費采購總額無法虛構。比如,汽車企業在中國市場賣出多少汽車,銷售的增長趨勢,這些數據摻不得水做不得假。
美國的一般消費品市場已經相對飽和,長期增長率比較低。以汽車為例,其每100人的汽車保有量長期以來已經比較穩定。美國消費市場的價值,更多的體現為入超市場,相對于其他各國有大量的進口量,需要各種生產型產業的國家輸送產品,這樣就維持了了全球產業分工,為后發國家產業增長提供了發展動力。同時維持了美元霸權。
中國的消費市場,現狀是已經世界第一,未來是將繼續擴大,預計將達到美國市場的3到4倍。中國坐擁世界第一規模的消費市場,還會畏懼與別國打貿易戰?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中美貿易戰爆發后,中國之所以加大進口力度,一方面是為了加快發展速度,以競爭促進進步,同時提高廣大人民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是為其他國家提供產業機會,避免被其他國家全面孤立。
兩手都要抓
工業革命之后,一個國家的國內消費市場的總規模就決定了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工業革命發生最根本的前提是有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哪個國家的國內市場規模大,哪個國家推動新的工業革命和技術進步的能力就越大。
市場規模越大,高新技術從這個市場獲得的收益就越大;獲得的收益越大,能投入開發最新一代技術的資金就越雄厚;科研資金越雄厚,就越能吸引到的世界頂尖科學家,開發新技術的等級和效率就越高;開發新技術的等級和效率越高,從市場獲得的收益就更高。如此循環發展,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中國做的最完美的地方在于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兩手一起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市場需求是科技進步第一驅動力。一手抓科技進步,一手抓市場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中國的發展優勢
中國目前具備的兩個優勢,恰如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所擁有的: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制造體系和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
國家綜合實力對比包括土地、人口、自然資源、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力、文化力、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等綜合指標。論土地、人口、自然資源、經濟實力中國都在第一二三位,發展速度更是第一。在科技領域實現了飛船飛天、嫦娥探月、核潛艇、四代機、超級電腦、激光、大炮、坦克樣樣俱全,實現九成以上的軍備自給率并軍火出口全球第四強。
這樣牢固的發展優勢,雖然存在種種薄弱環節,但只要應對得當,冷靜處之,幾乎看不出有什么敗象。
暫時存在的不足是部分(而不是全部)核心技術還落后于某些強國。要知道,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全面占據優勢,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才實現的。
美國在尖端科技領域領先中國較多,這些所謂的最尖端技術離絕大多數群眾的衣食住行很遙遠。
換句話說,美國面對中國占據的高科技優勢,已經屬于另一個位面,在探索宇宙和人類未來時也許有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乃至親身感受關聯不大,充其量影響一下智能手機的應用而已。
美國枉費心機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但是依然被英國排斥。英國靠著龐大的殖民地體系,依然控制著世界霸權。美國無奈之下,繼續依靠自身擁有的世界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隔岸觀火,最終耗死了英法德俄等老牌帝國主義列強。
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能夠像美國那樣,依靠國內消費市場崛起,那就是中國。美國有成功經驗,非常明白美國國內消費市場規模被中國超越意味著什么:除非中國像蘇聯一樣自我毀滅,否則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超過美國是歷史的必然。除了挑起世界大戰,美國任何掙扎反抗都是枉費心機。
避免重大失誤
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社會表現出來的恐慌和焦慮,遠比其他被美國增加關稅的國家嚴重。毫不客氣的說,有些人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還有些人茫茫然看不起前路,更不能排除有些人在故意制造恐慌氣氛,配合美國戰略意圖。
美國特朗普政府現在公然挑戰中國,其實是在挑戰世界規模最大的市場,也是在挑戰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美國想靠貿易戰打垮中國的機會接近于零。特朗普的真正目的是想趁著中國還沒有適應這種局勢的驟變,通過虛張聲勢和恐嚇,打垮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然后在第五縱隊的推波助瀾下出現戰略失誤,造成不可逆轉的重大戰略失誤。
聯名圍攻很愚昧
前不久,隨著美國貿易戰的發動,某名校校友聯名上書圍毆胡某學者,將胡稱為敗類。秦漢唐本人一直對這種聯名圍攻的行為持冷眼旁觀態度。如果用一個詞評價,那就是:可笑!
一方面,學術研究原本就不是千人一面,同一個問題得出不同的結論,進行不同的解讀是研究學術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聯名圍攻的人,所闡述的觀點缺乏說服力,表達出來的各種觀點基本上可以歸為恐美癥發作,愛美國超過愛中國。
跪黨言必稱中國和美國巨大的技術代差和發展質量的差距。
好吧,中國和美國的發展質量,確實有差距,要不然中央也不會提出“高質量發展”了。
但是,這些人只看一點不看其余,口口聲聲說數量沒有意義。這種奇怪的思維方式只能說缺乏邏輯思維。這的確讓人驚詫,深感不可思議。
思維盲區
名校校友們有一個自己沒意識到的思維盲區。
2000年之前,中國經濟還沒有取得今日顯赫的成就。那時候一提起美國西方如何領先于中國,對比中外差距時很少有人談所謂的發展質量,都是赤裸裸的拿著美國西方的GDP、鋼產量、汽車產量、電視機產量、空調產量、化肥產量等來打中國人的臉。
在美國西方領先于中國的時候,各位都習慣了用產能數量闡釋中國的落后,怎么現在中國領先了,產能數量又不具有說服力了呢?
更何況中國,不僅各種基礎性材料的產能具備了壓倒性優勢,各大主要類別的工業產品也具備較大的產量優勢,怎么到了今天話鋒一轉,各位就開始強調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差距以及發展質量不行了?
在跪黨眼里,中國目前領先的通通都不是優勢,只有美國領先的高科技領域,只有芯片產業才是優勢。
如果摘掉有色眼鏡,以發展的眼光去評估,未來十年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再次出現規模性突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加上現在巨大的產能優勢,形成一定的乘數效應,試問有哪一個國家還敢與中國抗衡?
燈滅了
秦漢唐非常感嘆,名校校友確實是頂禮膜拜美國西方三十年始終如一。友情提醒各位前輩,快老了,醒醒吧,燈滅了!
設身處地,秦漢唐完全理解各位名校校友,在中國讀完了大學就去了美國,長期生活在白人至上的西方社會,只能通過壓抑自己的內心,通過吹捧白人贏取自己的生存空間。
長期的心理扭曲和自我暗示,潛意識里形成了白人不可戰勝更不可挑戰的根深蒂固的認知。吃了幾年洋面包,就開始忘本,回過頭來,反咬一口,對中國大加討伐、羞辱、鞭笞,恨不得被西方殖民三百年。從來不知道摸一摸自己的良心,生于斯長于斯,吃中國糧食和中國水長大,一直混跡于美國,仰人鼻息,人生數十年,可曾反哺過祖國?
聯名圍攻這樣愚昧荒誕的行徑,正說明所謂國內第一高校的教育是一以貫之的失敗。
含辛茹苦,舉國之力,建設名校。選拔全國智商最高的一批批英才,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美國。精英們在中國享受義務教育,到美國提高覺悟,大部分留在美國,宣誓效忠美國憲法,致力于一生全心全意建設美國。
這就是最高學府培養的精英的人生路徑,真是可悲、可嘆!這是國家民族的悲劇,也是個人的悲劇。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