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宣布:
“中國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融資等方式,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支持,其中包括:提供150億美元的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提供200億美元的信貸資金額度;支持設立100億美元的中非開發性金融專項資金和50億美元的自非洲進口貿易融資專項資金;推動中國企業未來3年對非洲投資不少于100億美元。同時,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重債窮國、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償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
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友好關系,始于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開創的國際外交戰略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帝國主義在世界各地的殖民統治體系土崩瓦解,尤其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壯大,鼓舞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從十九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有近百個國家30多億人口獲得了民族獨立。
新中國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之后,國內社會主義建設也進入了高潮,但社會主義的中國紅色政權國際上四處受到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勢力的圍堵、包圍、威脅,以致軍事封鎖,只有以蘇聯為老大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和少數西方國家承認中國新政權,中國在國際上的朋友還很少,比較孤立。
赫魯曉夫上臺后,蘇聯大搞大國沙文主義,中國在陣營內的活動空間受到壓縮。而同時的國際局勢,則是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已成為影響世界局勢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中國要得到國際廣大社會的承認,還要突破美國西方勢力的包圍,跳出蘇聯大國沙文主義控制,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順勢提出了堅決支持亞非拉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把交朋友的重點放在亞非拉,團結亞非拉國家和人民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戰略思想。
其中新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援助,是出于真心的援助,換來了非洲國家對新中國的政治支持,贏得了非洲人民的人心,有了廣大的亞非拉國家這些朋友,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空前提高,聯合國恢復中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就是黑人兄弟把中國抬進去的。
新中國援助包括非洲在內的亞非拉國家,既是中國為追求各民族獨立和人類解放這個奮斗目標的必然立場,也是它所代表的被壓迫民族一致的共同利益使然。
新中國前期,當時生產力落后,工業基礎薄弱,糧食產量不高,經濟發展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各種物資匱乏,但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中國人民犧牲自己支援了亞非拉國家,在幫助了別人的同時,新中國也獲得了國際上空前的國際地位,得到了廣大亞非拉國家的政治支持,給中國帶來了一個安全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突破了西方封鎖和蘇聯沙文主義的控制,其中無形中成為了第三世界的領袖。
支援了受援國,受援國也支持了中國,共同成為反帝、反霸、反殖的可靠盟友。中國對外支援,壯大了中國自己的力量,削弱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力量。由于打破了國際上的孤立局面,與國際朋友間的科技文化和經貿往來增多,也促進了國內社會主義建設。
那個時期的國內形勢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實現了人民的平等權,人民當家作主,消滅了貧富差距,國家保障工作權和提供五項免費的社會福利,雖然物資供應還很緊張,但票證制度保證了無差別的人人平等有份,從社會整體上看,雖然人民群眾還很貧困,但干勁是高的,生活幸福指數比較高,國內社會高度穩定。
中國政府支援第三世界,通過黨和政府的宣傳教育,絕大多數人支持國家的對外援助行為。
應當說,那個時期,對于國外援助,也有一些反對聲音,如中國援助非洲的一項標志性項目坦贊鐵路,周恩來曾對反對聲音說,援建這條鐵路,它"更重要的是還具有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意義。"通過對外援助,“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工作重點也轉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中非關系更趨務實,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有所下降。
1996年后,中非關系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和非洲在國際事務中繼續相互同情和支持,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合力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
在非洲國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國在聯合國人權會上先后9次挫敗西方反華提案。
絕大多數非洲國家繼續堅定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支持中國的統一大業。中非經貿關系由單一的政府間官方援助向形式多樣、互利合作方向發展。增加了合資企業、工程項目合作和管理合作等新形式。
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論壇對話機制,2018年的這次合作論壇是第七屆會議。這次會議上,中國向非洲將提供600億美元的援助,除了支持的聲音之外,還有來自各方面不同的反對聲音。
應當說,支援非洲不僅僅是中國單方面對非洲的援助,一定也會從對非洲的援助中得到對中國多方面的支持,從長遠看,它會是一種雙贏的形式。但之所以反對援助非洲的聲音得到共鳴,其主要來自于中國國內民生福利、貧富差距等方面的嚴重問題,成為反對的理由。
不論新中國前期還是現在的對非援助,從歷史經驗和教訓中,應該正確看待和行使對外援助,尤其其中需要把握一個力所能及的科學力度。從前期國內局面到今天的國內局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最主要的一點是現在國內普通民眾已經失去了很多社會福利保障,貧富差距嚴重,尤其教育、住房、醫療上的民生壓力巨大,從國家對外援助的對比中,很多人明顯感到國家對外人好于自己人,成為反對聲中的一個最大怨言。
中國要發展,不可能關起門來孤立地發展,必須要在國際上不斷尋求和獲得更多政治上的支持和經貿上的往來,這也需要得到國內人民群眾最大理解和支持,在支援外國的同時,首要的一點是需要將國內的民生搞好,創造更多的社會福利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減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再次贏得國內廣大民眾的人心。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忽視這點,縱然國際上搞得再好,很可能會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