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壇,我們多么需要重讀作家柳青
——談軍旅著名作家唐棟話劇新作《柳青》
作者:陳先義
金秋時節,一部由軍旅著名作家唐棟創作的大型話劇《柳青》在古城西安推向舞臺后,引發巨大轟動效應。被認為近年來話劇創作一部具有高峰品質的優秀作品。話劇《柳青》由西安話劇院創排,作品以老作家柳青放棄城市生活,扎根陜西皇甫村14年創作《創業史》的故事為主線,以柳青與當地村民共同生活、融為一體的經歷為主要內容,成功塑造了一個植根于生活沃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人民作家形象,也詳盡描繪了淳樸的關中平原的風土人情和人物群像。
去年十月,十九大召開期間,習近平同志參加貴州省代表團的討論時,特別囑咐黨政各級干部要學柳青,工作要接地氣。他說:“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這句話我是聽我們的人民作家柳青說的。老百姓說,如果你去農民里找柳青,你會分不清誰是柳青,因為他跟關中百姓穿著打扮一模一樣,連容顏都一樣。黨中央文件下來了,他就知道房東老大娘是該哭還是該笑,他很了解老百姓的想法。
黨政干部要學柳青,像他那么接地氣,那么能夠跟老百姓融在一起。”其實,這已經不是習近平同志第一次談柳青了,早在2014年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他在講述人民需要文藝、文藝更需要人民的話題時說,柳青以自己的畢生實踐為作家藝術家做出了光輝典范,“柳青長期堅持深入農民生活,1952年曾經任陜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后來辭去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常委職務,并定居在哪兒的皇甫村,一蹲就是十四年,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因為他對關中平原生活熟悉,所以他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可以說是一部當代文學史上的杰作”。
唐棟創作的話劇《柳青》截取了柳青為創作《創業史》扎根皇甫村的十四年的人生經歷。為了表現那個時代,表現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當時已經在全國具有巨大影響的作家柳青,毅然從北京回鄉,并且隨后辭去縣委副書記職務,攜一家三口棲身在一座破廟里,與當地老百姓同衣同食,在今天這幾乎是不可理解的事。如果不是真人真事,我們恐怕要懷疑他的真實性了,但這就是作家柳青的真實人生。這樣的一部具有典型意義的主旋律作品,很容易寫成高大虛無的一部典型模范人物的傳記,但是,話劇《柳青》卻以細膩真實的敘述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柳青形象,呈現了一個人民作家的藝術人生。
柳青自己曾這樣表述他的《創業史》,他說,“《創業史》是中國農民的苦難史,也是中華民族的奮斗史。”在話劇《柳青》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這樣的柳青,開始,他的確是以寫作的目的來體驗生活的,甚至穿比較洋氣的背帶褲。等來到皇甫村,他漸漸被翻身農民的熱情和農村新形勢所感染,自然,他的心也進了農村,感情也進了農村。他的言語衣著都成了地道的關中農民,但柳青骨子里又很現代,他會外語,閱讀量很大,雖身在鄉村,但眼光并不局限,國際新聞、文壇思潮都了如指掌。這個時候,他不僅僅是為了創作,而有了一種今天作家所缺乏的使命感,進而才有了參與農村事務的種種行為,他漸漸地成了一個農民,一個鄉村的基層干部。
所以他筆下的《創業史》,帶著關中平原的泥土芳香,一出版當年就呈現洛陽紙貴,使柳青聲名鵲起。直到今天,我們讀《創業史》依然可以被柳青對土地和人民的特殊情感深深打動。他是寫土地和人民,在寫作過程中,他自己真正成了土地和人民的兒子。這就是《創業史》成為不朽名著的原因。如果說話劇《柳青》何以能催人淚下的話,正是因為作品把柳青的人生和《創業史》的故事以及皇甫村所折射的五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有機的融合一起,寫出了一個作家與人民之間那種血脈相連的關系。
唐棟本來是一個關中平原走出來的軍人出身的作家,對這片故鄉的土地,他有著與生俱來的情感,熟悉生活是不成問題的。但是為了寫好《柳青》,他依然堅持學習柳青扎根生活的毅力和決心,持久地深入故鄉的土地,重新按照小說上的故事去尋找柳青當年生活的足跡,認真體驗柳青的生活道路,一部《創業史》,他反復閱讀數遍。其實,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社會各界推崇《創業史》,但相當多的人并不知道,《創業史》是怎么寫成的,更不了解柳青在皇甫生活十幾年,他是如何深入生活,又如何從生活走向藝術的,更不明白柳青以畢生精力這樣實踐的意義到底何在。唐棟筆下的話劇《柳青》不僅寫了《創業史》中的原型人物以及故事,而且寫了柳青一個作家是怎樣開始和農民交朋友,后來又怎樣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的。
我們可以看到,舞臺上的柳青,十四年的深入生活,不僅是他作為作家體驗生活的十四年,也是他有意使自己“去作家化”和實現“農民化”的十四年,是他自覺融入農民的十四年。我們可以看到他冬天戴氈帽,夏天戴草帽,矮瘦的身材,黝黑的臉膛,站在牲口市上,伸出手遮著袖子向農民學習市場交易的生動場景,可以看到他介入鄉間各種矛盾處理各種糾紛的那些感人故事。這些故事,在話劇舞臺上,柳青給當今所有作家藝術家們上了非常生動的一課,那就是一個有出息的作家,任何時候都不能做生活的旁觀者,要踏踏實實的介入生活。不要做生活的客居者,要當生活的主人公。讓自己成為你所描寫的群體中的一員。我們可以發現,再現于舞臺上的感人情節,許多絕不是想像和創造出來的,而是作家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和積累,也是劇作家唐棟的生活積累。柳青曾經說過:“在生活里,學徒可以變成大師,離開了生活,大師也可以變成匠人。”這句話,也說出了唐棟話劇《柳青》何以讓劇場上人們紛紛垂淚的本質。
作為一個軍旅作家,唐棟已經完成了數十部話劇創作,清一色的主旋律,清一色的正能量,在全國的作家隊伍中,他被稱為是首屈一指的多產作家。但承擔《柳青》這樣一個創作任務,很多資深劇作家都認為,這是最為難寫的一個題目,很多人對能否寫好《柳青》心存疑慮,一是主人公本身就是一個文學大家,二是被寫的故事和人物本身就是主人公寫的小說中的人物,其難度之大,可以想見。但是,唐棟知難而上,用雙重或多重空間的交錯展示,把柳青創作境界和人生境界融合為一體,把戲劇人物和真實人物交錯展現,把柳青人生和他表現的人物命運互相照應,多條線索相互交織,最后聚焦在一個植根于人民的作家柳青形象的塑造上。這種創作手法,不但為戲劇創作賦予了嶄新的意境,也為同類題材的創作開了新生面。作家僅僅抓住了柳青這個人物獨有的深度,回答了當下人們陷入困惑并迫切需要回答的創作與生活的關系問題,并且做了非常生動的解讀。柳青是一個具有強烈參與意識和探索精神的作家,同樣,唐棟也是一位具有創新意識的作家,所以,再現于舞臺上的柳青,才能深深感動社會打動觀眾。
不久前,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對文藝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作家藝術家用心用情用功去謳歌時代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读唷愤@部話劇無疑是“用心用情用功”的代表性的作品。中國文藝發展到今天,由于傳播手段的多樣化,已經進入了飛速前進的時代,同時也確實面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確實必須面對如何擺脫市場束縛、如何避免做金錢奴隸的諸多困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重新倡導扎根生活,重新研究怎樣扎根人民,特別是如何按照習近平同志說的“用心用情用功”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問題,就顯得具有特別的意義。
在這個問題上,柳青永遠值得當今作家藝術家因為榜樣。所以,話劇《柳青》的推出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它必將對我們對作家藝術家在如何看待深入生活怎樣深入生活的問題上帶來深刻啟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陳先義:今天文壇多么需要重讀柳青——談軍旅著名作家唐棟話劇新作《柳青》
2018-09-2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