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黃奇帆:近期6大謬論觀點的回應
點擊:  作者:黃奇帆    來源: 華夏基石e洞察  發布時間:2020-05-05 10:05:47

 

 01

近期謬論觀點的回應

 

美國也好,歐洲也好疫情愈演愈烈。現在還看不出拐點的趨勢。眼下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政治家、政客也包括一些專家智庫,放出了一系列的怪論,這些怪論我們該清醒的判斷。有的要十分重視,想好反制的措施,有的可以一笑了之,嗤之以鼻。

 

比如說最近比較廣泛議論的六種概念。

 

1、全球化終結論

 

 

第一個說全球化就此終結論。

 

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的逆全球化的的說法。這會呢,就是(說)瘟疫劃出了一個時代, WTO以來的全球化運轉戛然而止,以后不再是全球化了。我認為這是一種謬論。因為全球化不是哪個政治家想出來的,全球化是一個歷史性的過程,整個人類從工業社會到現代化就是一個全球不斷一體化的過程。工業社會最大的特點就使得世界各國的原材料資源互相配置,你有礦物我有工業,你有農產品,我有市場,然后大家互相交換,這就是工業社會起初的這一百年全球化,主要是以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物質交換,資源優化配置。

 

到了二戰以后,或者說最近七八十年,世界一體化進一步由跨國公司為代表的產業鏈的全球化資源配置水平分工。一個產品如果有一百個零部件,每個零部件讓世界上最能做這種部件,質量好,效率高,成本低的企業來做。這個企業如果在巴西就在巴西干,那個企業在印度就在印度干,某個產品零部件在中國就在中國干,誰做的好就讓誰來做,水平分工,產業鏈一體化由跨國公司主導,這是一個全球化的進一步的深化。

 

那么再往下走,全球化逐漸逐漸走到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一體化,水平分工是指產業鏈一百個、一千個零部件,外包給別人做。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成本低、效率高。垂直整合又是指不能說世界是平的,地球是圓的,然后呢,一千個企業在一千個地方干和一千個企業在一個地方干好像效果是一樣的,物流是不要錢的,不要時間的,幾十年下來大家還是發現世界是不平的,距離太遠,物流成本高,時間太長,意外的事件不管是安全,地震災害,刮風下雨或者像這次疫情災害帶來的產業鏈的沖擊,會使得全局性的癱瘓。怎么樣把水平分工與垂直整合相結合?首先還是要水平分工,該五十個國家,五百個企業一起來干還是五百個企業一起干。但五百個企業一起干呢,相對集聚在某個地方,幾個小時的汽車運輸距離就解決了,解決個百分之七八十,還有個二三十全世界運來運去量很小,垂直整合一體化。這兩個模式結合是現在流行的,這個流行意味著什么?垂直整合一體化并不是全球只搞一個點,這一個點生產出來東西運到全世界,也有不安全性,那么也就可能有多個點,多個點呢,在亞洲有幾個點,歐洲有幾個點,美洲有幾個點,同時也有一部分東西全球運來運去空運等等。

 

也就是這樣一種水平分工的國際化和垂直整合的一體化相互結合的產業鏈,最近是在不斷的在發展,這種發展如果變成極端的話,變成民粹主義和長官意志的話呢,覺得什么東西都要放在國內,像特朗普說的這個其實也是不成立的。

 

所以,全球化是投入產出、資源配置、規模效益成本約束下,引導下,市場規則推動下形成的,不是哪個長官意志,民族利益所擋得住的。當然你說為了國家利益,為了某些方方面面,比如說口罩都沒有,全世界都靠一個國家在生產,帶來很多不方便。在這個意義上作為戰略物資,作為很特殊的物資,公共安全的物資不計成本的都有一些倉庫,都有一些生產點,這也沒錯。但是這畢竟是幾十萬個品種當中的幾百個品種而已,你不能因為瘟疫發生了這個問題,就推理到幾十萬個行當的產品都要本地化,那是民粹主義的愚蠢。

 

所以說全球化終止論是不成立的,全球化是一個大趨勢,盡管不斷的會發生新的問題:70年代有兩個世界問題,前蘇聯和美國對立形成的兩個半球的概念。現在有現在的問題,未來有未來的問題,螺旋式發展,克服問題,克服一定的逆流以后又會新的發展。WTO如何演進,WTO體制改革到一定階段,這十年出現了FTA(自由貿易協定),FTA難道就不是全球化?也是全球化,歐洲和美國,美國和日本,日本和歐洲,中國和歐洲如果大家能夠確定了雙邊多邊進行自由貿易協定,那是WTO更深一步更高高度的全球化。所以我認為現在說全球化終止,太短視太民粹主義了,或者說太把美國政客說的話當話,以為他們就能主宰一切,他們這么說了世界就停擺了,世界就由他們決定了,世界根本不是這樣的。

 

2、中國脫鉤論

 

 

第二個概念叫脫鉤論,就要和中國脫鉤,我認為也是很難的。幾十年來,中國和美國,不僅是產業鏈,而且在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上都形成了互補的結構。美國的金融、中國的市場,美國的技術、中國的制造,美國的GDP85%集聚在服務業,工業只占13.5%,要脫鉤,自己搞工業,勞動力都找不到。總之,美國的產業鏈、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國家的特征已經不可能倒退幾十年,回到和中國脫鉤的時代。中國不是伊拉克、不是一個小國家,你把他一封閉就脫鉤了。中國現在是世界30%的工業品,30%的貿易量,整個來說與歐美與世界各個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實際上是脫不了鉤的。

 

3、撤出中國論

 

 

還有一種說法要從中國撤出,特朗普在三年前剛上臺就說要重振美國工業,當時就說了要從中國撤出,三年下來了,在經濟風平浪靜的時候,搞操作還比較有能力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么外國企業撤走,不管蘋果啊什么,都沒有撤走。那時候撤不走,現在瘟疫期間如果美國跨國公司要從中國撤走,還在運轉的企業把它關了,撤到美國去,干活的人都沒有。所以摩根斯坦利最近有篇文章,他說當前擔心疫情引發產業鏈搬遷之聲不絕于耳。摩根史坦利的各地投行,了解歐洲美國各種企業,基本沒有企業說他們有中國撤資的愿望。第一是撤資,是要重造工廠,重造工廠是要投資資金的,在中國如果投資了10億美元的一個企業,在美國把他造出來,15億、20億才造得出來,成本更高。第二是要有勞動力的,美國勞動力都沒有,疫病期間更沒勞動力,美國的勞動力都是(在)服務業,85%的勞動力都在服務業上,要干活的人沒有。第三基礎設施。經此一疫,歐美經濟估計要兩年才能恢復元氣,中國以外拉美、東歐、東南亞新興市場不乏贏弱環節,易被疫情、匯率、債務三殺,成多米諾骨牌。因此,跨國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現金、減少投資,而非新資本開支。全球龍頭企業幾乎都認為,中國在復工中展現的管理能力,進一步驗證了它相對于其它的新興市場的制造業優勢:在封城之后僅僅兩個月內疫情受控,生產能力滿血復活,不論是紅黃編碼技術運用,還是體溫、口罩、食堂隔離等公共衛生管理,以及員工配合度,遠勝于其它潛在搬遷目的地。如東南亞,目前正經歷更坎坷的生產停擺、供應脫臼。反過來還有一批企業,還想著美國現在融資成本這么低,利息這么低,如果這個企業還有點活力,借了這把錢到中國來投資,資本的市場規則起作用。

 

所以所謂的撤資論,脫鉤論,全球化終止論都是短視的,意氣用事的,是從政治立場意識形態角度說的一些違反經濟規則的話,這是三個論點。

 

4、戰爭論

 

 

第四,還有一種論點就是所謂的戰爭論,說美國要撤僑了,可能是要準備戰爭了,這也是胡說八道。這件事美國倒也沒有議員、政客說這個話,國內一些專家聳人聽聞亂猜。第一,打仗要錢,這會兒,美國的錢救災花掉這么多,再投資幾萬億,十萬億來跟中國打仗,神經病啊?!第一,打仗總有目的,為了掠奪什么東西呢?也沒概念好說。第三,核大國的均衡,這幾十年,年年有戰爭,打的都是沒有核(武器)的小國。真要核大國打架,就是核均衡,在這個意義上你毀滅我十次,我毀滅你五次,好像你比我厲害,實際后果一樣。所以這個也是不會的。第四,打仗要有軍隊,軍隊這會兒一旦來一個新冠病毒生病,一船人都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你們知道是怎么結束的么?就在1917-18年,一戰爆發的時候,歐洲出現了瘟疫,美國士兵從美國帶到歐洲的西班牙瘟疫死掉1500萬人,打仗的部隊協約國也好、德國也好,對立的雙方士兵都不是打仗打死了幾百萬,而是瘟疫雙方各死了幾百萬。最后這個部隊沒力氣打了,無法打了,這么樣停戰。一戰沒有輸贏,要說贏了是列寧在俄羅斯贏了,利用帝國主義戰爭的薄弱環節,把十月革命完成了。

 

那么我講這個話,意思呢,這個瘟疫期間不管從軍隊準備,資金準備各種都不可思議。有人會說你這個話不對,任何時候好戰必危,忘戰必危,這話沒錯,當然忘戰必危,我們當然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呢說這會兒,美國人撤僑是為了打仗,當然是胡說八道。那么再有比如說要沒收或者說凍結中國的國債,我剛剛說了美國人在這個問題上是非常小心的,中國買的美國國債,一部份是記名的,一部份是不記名的,美國國債市場是個有30萬億美元市值的交易系統,中國不記名的國債,美國凍結不了,想拋就可以拋。美國對自己的兄弟伙伴國的國債都希望他們都別拋,你如果說一凍結就等于讓我們,至少我們,你凍結不了的那幾千億就可以拋。如果美國賴債,信譽首先破產,美國對買他國債的世界各國的債務責任,所擁有的信任和信譽是神圣的,任何情況下不可改變的。

 

說白了凍結之日真要發生,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信不信?在這種問題上,誰都不會把自己的命門拿出來的。反過來,老是有人提建議說國家應該把它(美債)拋掉,我們也真不拋,剛才說的幾條理由,這個東西還是好東西。如果有一天美元作為世界貨幣交易量從60%占比降下來,變成50%40%,那也還是好貨幣。歐元現在占全球貨幣20%幾,你說歐元不好嗎?英鎊現在只占5%,手里拿英鎊不好?所以即使地位發生變化了,哪怕它甚至不是第一世界貨幣了,那它還是不亞于英鎊、日元、法郎、德國馬克或者是歐元的地位。這個話的意思,就是美國人犯不著凍結中國國債,中國也不會輕易去拋美國國債。謀大局者不要驚慌失措雜亂無章,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5、甩鍋的問題

 

 

在對付新冠病毒肺炎的過程中,美國政府中的一些政客,一些議員,經常有一些甩鍋的言論。他自己治理無能或者貽誤戰機,掉以輕心,病急亂投醫,搞出后果了,他把責任往人家頭上推,一會兒推給世界衛生組織,一會兒推給中國,一會兒也會推給歐洲。這種推責任往往是政客轉移目標的概念。為了競選的需要,我們可以像看電影一樣看過算數,如魯迅所說,最高的輕蔑是藐視,連眼珠子都不轉一下。不一定完全要去針鋒相對,因為無所謂的事,無傷大雅,壞不了我們事的,他只是在胡說,而且誰都知道他在胡說,甚至他自己都知道自己在胡說。美國的疫情,中國要賠償,這絕對是胡說八道,不成機理的、也立不了案的,叫做過過嘴癮,吸引了眼球,自己給自己打打氣而已。

 

6、神化國外措施

 

 

另外我們國內有些專家會把美國的一些措施神化,總是認為月亮是他的圓。比如認為美國的救市措施力度大,中國的政策力度小、有點擠牙膏。殊不知,我們是合情合理、一步一步對癥下藥,精準施策。他那邊狂轟亂炸,一步到位,有過之無不及,他不相信中國的過猶不及的辯證法。他是寧左不右、寧濫不缺這么個邏輯,這個邏輯居然被一些專家講的天好地好。

 

還有的是說美國人救災把錢一直發到老百姓手里,每個人居家的,只要生活水平在多低的,他根據稅單統計,也不要你報賬。就忽然給低收入階層的你寄了一千多美元。覺得中國也應該這么發錢給老百姓,甚至有人建議一人一千塊,13億人發一萬多億錢,拿一萬多億特別國債,來給大家發錢。還有就說給小企業救災,覺得應該把這個債就豁免了,或者直接給補助等等。

 

這里面就他們沒了解一個國情,美國老百姓的債務是GDP70%,企業的債務也是GDP%70%,兩邊加起來GDP140%140%有多少呢?大體上是30萬億美元的個人債和企業債。30萬億美元個人債,企業債,說起來本身并不高,因為我們的老百姓也欠著債,買房子按揭貸款也有GDP50%多,我們企業還欠了GDP160%更高,但是我們所有的債一步了斷到此為止,你欠的債是你的,不會變成別人欠的債。

 

美國人不是這樣的,美國個人債、企業債30萬億美元,在美國資本市場的衍生工具里,形成的債券,衍生債券,你們知道多少么?上百萬億啊,放大三倍四倍的,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怎么發生的?2001年出現了911和科技金融危機,美國GDP負增長,股市跌了60%。為了救市啟動了房地產,房地產可以零首付,沒有首付的房產貸款,一套房子100%貸款就叫次貸,質量差的貸,如果說次貸就在企業和銀行,家庭和銀行之間那就是一次性的一個債,但是他把這個次貸全部包裝成債券放到資本市場,就變成了資本市場的次貸債券。這個次貸債券怎么買賣呢?可以讓任何企業去買這個債券,買債券的時候讓你放大四十倍,意思說我如果拿了一億可以放大四十倍,然后就去買這個房地產的次級債券,如果他這個債券漲了5%,我這個本錢就漲了200%,因為有40倍跳上去,所以發財的時候大家一路狂發,一跌的時候乒鈴乓啷。

 

雷曼兄弟公司就是拿了40億美元買了房地產次貸,如果一級市場40億買也拉倒了,他放大40倍,去買了1600億,賺錢的時候笑的不得了,輸錢的時候一下子雷曼倒閉,百年的基業一下子就沒了。那個老板我還真認識,我跟他有一次在他的辦公室兩個人還聊了一個多小時,猶太人。說起來他很牛的,當時跟我聊起來保爾森根本不在他的眼里。

 

講這一段就是說他這個衍生工具是把一級市場上的原始的,底層資產放大幾倍的在炒作的,這個炒作的過程中不是在炒股票,是在炒這些債券。上百萬億美元規模放在那里,如果瘟疫讓老百姓破產、企業破產,不把這些錢塞到企業里讓企業活下來,如果有個10萬億的這種企業債、個人債廢了,這10萬億后面推動的是幾十萬億的衍生工具的證券市場爆炸,在這個意義上,美國政府為什么在3月份,疫情還不是那么嚴峻時,拿了上萬億美元,非常快的救助企業?和這個有關。

 

我們中國沒這回事,采取企業的貸款到期可以緩,企業的養老保險,五險一金可以緩,我們是采用這種辦法。出臺一系列面向個人的補助補貼、稅費優惠措施;面向企業的資金支持、稅費優惠和政府采購政策,面向地方財政兜底“三保”等。企業如果今年虧損了,虧損額度可以把所得稅抵扣回來。現在財政很靈活的幫他們在做這些調賬,這種調賬是我們中國式的精準,一個企業一個企業的幫忙。但美國人不是這個,是要把底層資產救出來不讓他崩盤,要維護的是幾十倍杠桿的衍生市場。了解了這個概念,就能理解美國人為什么采取斷然措施這么大力度的救(市)。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救助災民,把錢發到個人賬戶,很多城區設了很多免費領餐點。美國現在各大城市非常多的賑災點,就像我們過去賑災弄一個大的粥棚,給居民們施粥。現在在美國不管在休斯敦,西雅圖都可以看到免費領食物的場所,那在中國不管在武漢還是在哪里統統都沒有,我們還真沒窮到(那個地步),不是我們不關心民眾,是民眾沒這個需求。美國人是一個星期一個星期領工資的,一旦企業倒閉,停頓,這一星期一星期工資說沒就沒了,美國人又是不儲蓄的,美國老百姓的儲蓄率只占GDP的百分之一點幾,中國是百分之四十幾。沒有儲蓄,一周一周的發工資,用完了,后面又停工,停擺了,沒錢了,房租也付不出,付不出就要讓你滾蛋,然后沒東西吃了,還真是到這些免費領餐的點,拿漢堡拿吃的東西。

 

我看到一張照片,人家發給我的。這個排隊十排就相當于有十個領餐點,有十排,每一排三到四公里長,你想想這種場景,看著你是要動情的。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有這一種狀態,這是他們的經濟結構、生活結構、工資結構、儲蓄結構使然,政府只能這么做。當然這么做對老百姓有好處,我們都贊成。我們對這些事要獨立思考,要知根知底,如果你知其一不知其二,然后亂發議論,就是瞎子摸象,摸到了腿,摸到了耳朵,摸到了鼻子,各說各的,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還是要多了解實際情況才能這么看。

 

02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與應對

 

接下來講一下我們國內的疫情下,中國搞疫救災的政策措施和進一步發展的重點。

 

1、疫情對中國經濟五個方面的負面影響

 

 

在疫情從1月初開始發生以后,我們國家的經濟應該說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第一個季度主要是我們國內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從4月份以來,國內疫情總得是控制住了,而且基本上進入了復工復產的階段,每天如果有確診病人的話主要是輸入性的病人。所以現在進入了進入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么一個周期。總得來看,不管是前一段1-3月份,還是4月份以來,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了五個方面的損傷,傷害,或者說負面的拉動:

 

工業產業鏈斷裂

 

第一就是制造業受到了重創,產業鏈出現了斷裂。特別是和國際貿易相關的產業鏈,有的是因為丟掉了訂單,訂單缺失使得產業鏈停擺。有的是因為訂單倒有了,國內的零部件整個基本上也完整,但是一些關鍵的國際的零部件斷鏈了供不上來,那么使得整個產業鏈停擺。在這個意義上講,國內的工業制造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我國制造業所需要的高端元器件和重要出口市場是目前正在蔓延爆發疫情的歐美地區,歐美停擺,導致短期內產業和貿易無法恢復,已對我上下游制造業形成夾擊效應。這是一個方面。

 

消費生活場景停頓

 

第二,就是服務業。我們這幾個月里面因為防疫的需要,因為疫情的影響商店關門,餐飲業、賓館停頓,各種娛樂場所停頓,整個的社會服務體系基本上關門。整個服務業現在在中國的GDP也差不多要50%左右。這塊里面跟民眾活動關系密切的基本上都停了下來,我們寄予厚望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實物消費、服務消費等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難。

 

投資下降

 

第三,就是投資下降。民間投資我們最近幾年基本上在5-6%的投資增長率。一季度的投資增長率是負20%,大量的中小企業的投資活動或者外資、內資投資的活動停頓了下來,或者說負增長,帶動失業率攀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由去年124.9%上升到今年2月份的6.2%。社會就業形勢十分堪憂。

 

財政收入下降

 

第四,就是各個省,各個城市政府的財政收入應該說有比較大幅度的下降。我們去年全年的財政收入對各個地方來看是正增長7%左右。有高有低,平均在7%左右。今年一季度31個省各個地方的政府財政收入應該說極大部分負增長,多的地方負百分之幾十的增長,就像湖北、武漢等等。其他的各兄弟省,多則負百分之十幾,少則負百分之二三,一季度全國財政平均負增長14.3%。一進一出,去年增長6%,今年負增長14.3%,總的跟去年同期比少了20.3個百分點。就支出而言,因為救災,財政的硬性支出,剛性支出增加。但是收入呢是負的,這一進一出收支的缺口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比去年同期差不多要增加56%左右,這個是財政方面這一塊就比較困難。這是第四個。

 

疫情控制常態化

 

第五,這個事情不像非典的時候三個月一過,到了5月份戛然而止全面恢復。目前,全球病例接近300萬,情況不容樂觀,總體疫情持續時間會拉長,防疫下對人員流動的隔離、商務活動的限制、物流運輸不暢將是常態。多數中小企業將面臨持續的生存壓力。中央已經提出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疫情的管理控制不能放松,要把疫情的控制作為一種常態化的狀態來對待,對今年而言,是全年都要常態,只要世界上還有那么多國家還在蔓延、泛濫的話,隨時就可能產生一批輸入中國的疫情,來一個飛機可能就帶來幾十個人,一個不當心這幾十個人就形成幾百人幾千人的一個傳染。所以對于疫情的管制,防控不能松懈,既要復工復產,又要加強防控,繼續防控。特別是復工復產下的防控又要馬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幾千人幾萬人的產業鏈的工人到位,但又要不形成集聚化的,一個不當心集聚化的傳染,這樣的防控比實現全部隔離、封城要難得多,對大家的管理能力是很大的考驗。你管緊了影響復工復產,管松了,一個不當心又會造成一個不測的后果。

 

2、中國采取的五個方面具體的措施

 

第二點,就是中央、國務院在今年以來為了救治疫情下的經濟,采取了五個方面具體的措施:

 

財政:赤字、特別國債、減稅、五險一金暫緩、補貼支持等

 

第一,就是財政方面,我們國家也是很強力度推出了四個方面的措施:

 

 

1)增加赤字率。我們一般國家的財政赤字是2.3%,基本上法定控制在3%以內,但是國務院每年提交人大討論的赤字率一般都是2.2%-2.5%之間。也就是說我們100萬億的GDP可以一年透支赤字是2萬多億,這么一個比例。今年基本上考慮把這個赤字率增加一個點,變成3.5%左右,理論上就增加1萬億的財政赤字這是一件事。

 

2)增發15000億的特別國債,這也是一個方面,拿這筆錢可以作為治理疫情過程中的各種開支的需要。

 

3)幫助中小企業減稅。這個減稅有幾類,中小企業虧損了,虧損的部分抵扣各種所得稅,這是一個。第二類延長企業虧損結轉手續。一季度虧損了,把去年的盈利和今年一季度可以抵扣,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對企業很溫暖的一種維護,減稅的事情。

 

 

4)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繳費和公積金等。包括我們收五險一金,企業要交的住宅的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等,這也是一塊。

 

總之財政性的這一類的補貼支持的措施,包括對我們許多的老百姓消費環節的補貼,中小企業的補貼都在這一個一攬子的政策中,包括15000億的特別國債,干什么用呢?就是起著這個救助的作用。這是一塊。

 

貨幣:降息、降準、再貸款

 

 

第二個就是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方面,我們國家的貨幣政策現在是很有力度的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措施。第一,今年以來,已經有過兩次降息了。去年年底討論宏觀政策的時候,許多專家提要降息。當時這些降息措施也沒出來,但是在疫情下,降息措施快速到位且有比較大的力度。第二,就是降準,普遍性的降準和專項降準各有一次,已經有兩次下來了。前些年,我們的準備金率高了,100億存款往往可能只有60億可以拿來貸款。這幾年,準備金率降低了以后,100億就可能有80多億可以拿來放款。現在有些準備金率進一步下降呢,差不多100億存款可以接近90億拿來放貸,這個也是一個寬松。第三,就是再貸款,我們銀行系統再貸款的額度總量最近比較大的幅度的釋放,這個也是貨幣政策上的,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進一步放松。另外,疫情期間,中小企業貸款到期了,一下子還不了錢、周轉不了,把他的到期的資金往后移,暫時不去逼債等等這些方面很多措施,這是第二塊就是貨幣方面的政策。

 

新基建

 

 

第三,就是新基建。大家有時候就會把新基建當作一個老基建同等性質,同等定義的內容。我們以前說的老基建呢,“鐵公雞”,鐵路、公路、機場或者各種各樣城市基礎設施。這種基礎設施這種資金一般是需要政府來投的,動輒一萬億、兩萬億的投,回報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能夠回報,所以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公共服務,需要政府出錢來投。或者通過市場化改革,用PPP的方式。

 

總而言之,老基建基本是靠政府兜底的幾萬億,幾十萬億這種項目。現在講的新基建有個錯覺又是政府兜底,其實不是這么回事。新基建三個方面、七個行業涉及到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5G背景下的這些數字化平臺建設,還包括創新工程如生物醫藥和新能源,包括融合工程如“大智移云”,大數據、云計算的數據平臺去改造傳統的工業項目,改造傳統的交通項目,改造傳統的城市基礎項目,這樣就把傳統的基礎設施升級為智能化的交通,智能化的城市基礎設施等等。這些項目你可以框出來,十萬億二十萬億的規模都有的,這就是新基建。新基建雖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傳統基建的概念。新基建跟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聯系在一起,是促進中國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因此其組織模式不同于老基建,并不需要政府大量投資,只要政府政策得益,新基建的幾十萬億投入會有大量企業愿意參與。而新基建  價值也是立竿見影的。比如一個數據中心一旦投入運營,就可以帶來效益,所以企業更愿意參與。

 

出口轉內銷

 

 

第四個,出口轉內銷。我們國家有巨大的出口生產力,進出口貿易4萬多億美元,差不多要頂近30萬億人民幣的產能,其中24000億美元是出口,現在國外大量的訂單丟了。現在能生產的是去年年底的訂單,一季度訂單斷崖式下跌可能二季度的出口企業都要停頓了。現在就有一個出口轉內銷,盡量把出口商品,內部消化,國內有潛力消化。這個消化的過程不是放在倉庫里往東買往西買,這么調頭寸,它涉及到制造企業,市場訂單,標準,消費的偏好都要做各種調整,但是這個調整十分必要。這有點像當年國內不景氣,但國內市場需求不足卻搞了大量的產業鏈開放,通過特區搞開放把產業轉到國外去。現在又要把這些東西在疫情期間不得已而為之轉到國內來,這也是國家采取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

 

社會救助

 

 

第五個,就是啟動對可能要倒閉的企業或者要裁員的企業,大量職工下崗這方面采取社會救助,如果有些企業本來可能要停了但是保持繼續發工資,對國有企業就有這種要求,對民營企業他達不到全面的不上班又發工資,這里面就有一個給他一定的補貼,社會補助。在這方面能復工的盡量復工,達不了產的職工能夠盡量保持,保持不住了如果有下崗,就有一個社會穩定要配套,這里面有一系列的中國特點的穩就業的措施。

 

總的概念政策,中央“六穩”里面就有一個穩就業,時間關系這里面不展開了。總的概念,政策總的有五方面,目標就是“六穩”,六個穩,這是我要說的第二塊。

 

03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基建

 

我們在疫情期間遇上了困難,遇上了一定的危機沖擊,有危也有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困難和機遇,手心手背是并存的,在危難當中發現機遇發現轉機,是辯證法的一個思維方式。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能只看到困難也要看到好的機遇的一面。現在各個省、各地各類企業都在動這方面腦子,各級干部也都在動這方面腦筋。

 

 

從總體上看,我們看得見的機遇有五個方面:一是把疫情期間中央政府的紓困政策用足用好來解困,這本身就是發展的機遇,倒逼我們補短板、調結構的機遇。這是一個方面。二是改革開放的機遇,疫情下,近期中央作了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市場和數字經濟等五大要素市場改革的決定,提出了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擴大開放的要求。這些改革開放措施每年將給全社會帶來上萬億元效益。第三是我們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集群發展也會帶來機遇。四是新基建的機遇。五是城市群發展的機遇。我們國家推動城市化,城市群、都市圈,包括京津冀,包括長三角,包括粵港澳灣區,也包括成渝,城市群、經濟群,這是國家級大群,已經形成國家戰略的。除了這個國家戰略有中央文件發的四個群以外,各個省在搞的比如武漢地區的群,鄭州周圍的河南的城市群,西安周圍的西咸的城市群,長沙周圍的長株潭的城市群,省一級政府或者中央部委和省級政府一起聯動的這種城市群有幾十個。從這意義上,下一輪城市發展在城市群范圍內展開的時候也有很多機遇。總之,政策落實倒逼發展的機遇、改革開放的機遇,戰略新興產業的機遇,新基建的機遇,城市群發展的機遇,總而言之我們怎么把這些機遇利用好。

 

基于時間關系,下面圍繞發展、改革、開放、創新講一下疫情下,今后一個時期我們的工作重點。

 

1、抓好戰略新興產業在方法上要把握的六個要點

 

 

戰略新興產業,原來2014年的文件出來的時候講了八個行業。去年工信部的文件已經明確,戰略新興制造業一共是九大行業。說到中國制造2025,戰略新興產業這九大制造業是我們的目標。怎么抓?就要按照產業鏈集群的方式來布局來抓,從方法論上來說要注意六個要點,我知道你們混沌大學讀書的都是各地的企業,也包括地方搞招商引資的干部,我更多的從方法論角度,不是光說一些概念提一些要求,而是說目標定了以后,怎么把中央國家定的目標跟本地發展結合,從方法論上把關鍵的環節搞清楚。

 

任何戰略新興產業,它都是有一個產業鏈集群的。這九大戰略新興產業的每一種制造業的產品都是一個大產品,都是大需求的產品。不僅中國國內有大需求,全世界各個國家也都需要,這種產品一旦達到標準就是國際化標準、世界性產品。大產品布局的時候,就需要按照產業鏈的集群來布。

 

水平分工

 

第一個要點,這樣的大產品,你要讓一個大企業小而全,大而全來搞是搞不了的,那是計劃經濟。華為一年7000億產值做手機、做服務器、路由器,它這個手機涉及到七八百個零部件,它是不是自己做;基本一個不做,連手機的組裝它也不做,都外包了。那么就有上千個企業幫它做零件,并不是一個企業做一種零件,一般重要的零件總要兩三個企業同時做。萬一哪個企業出問題,客觀的、主觀的各種問題其他兩個企業可以來補,所以他也不能一棵樹上吊死。并不是說成本最低的統統給你做,還是有一個平衡。

 

一個服務器上有幾千個零件,要比手機零件復雜的多,所以整個華為供應鏈上的企業有一萬多個,每年開兩次供應鏈大會,上萬個企業云集在一起跟著華為轉,這就是水平分工。跨國公司往往既不搞零部件、半成品制造,也不搞產品總裝。他們抓住價值鏈上游的研發設計,下游的銷售結算和售后服務,并通過控制生產性服務過程獲取高額利潤。這樣的水平分工產業鏈體系,以市場化方式促進了資源優化配置。不管全球化發生了什么變局,水平分工這個資源優化配置,成本最低,技術最好,效率最高的這種配置是不能丟掉的。不能因為瘟疫因為其他理由把水平分工這個概念丟掉,這是好東西,這是第一個要點,就是你不能小而全、大而全,肉爛在鍋里全都自己干。

 

垂直整合一體化

 

第二個要點,水平分工不等于全球布局。因為水平分工,就把產業鏈分布在上百個國家,上百個地方去生產。產業鏈條環節太多,運輸距離過長,勢必造成物流成本高、運輸時間長,從而增加產業鏈斷鏈風險。一旦發生全球性事件,遇上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社會動蕩等問題,就會打破全球化水平分工的產業鏈平衡、信息阻斷、物流停滯,讓原來不同地域協作優勢轉變成劣勢。為此,有必要將水平分工與垂直整合相結合,形成產業鏈集群。這種集群合理的做法就是集裝箱卡車三個小時內的車程半徑范圍,形成一個集群化的基地,可能把他的產業鏈70-80%本地化了。剩下的零件還是在全球其他地方做。這是第二個概念,“垂直整合一體化”。它的好處是避開半個地球之間運來運去的物流成本,還有時間成本。減少各種意外的自然災害或者人為破壞造成的產業鏈斷裂。產業鏈集群依然要發揮全球化水平分工的特點,而不是由一個企業大而全、小而全地搞產業鏈體系。也不是什么都是在一個地區自力更生,肉爛在鍋里,讓本地企業大包干。產業鏈集群還是要讓全球最優秀企業分別來生產各種零配件、半成品以及最后的產品集成總裝,產品收益還是由各國企業分享,水平分工與垂直整合并不矛盾,而是更高層次的全球化。最后形成了垂直整合一體化,里面的一千個企業還是世界各國的是水平分工,國際化分工,全球化分工,但是相對集聚在一個基地上,這是第二點,垂直整合一體化。

 

價值鏈集聚

 

第三個要點,隨著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它的價值鏈上的企業也會集聚到位。我們講產業鏈是講制造業的上下中游,上游是原始的零部件,中游是半成品件,下游是成品組裝。但是在制造業的上面是服務業,這個服務業在上游是研發設計,是品牌設計,包括零部件設計這是服務業的上游。服務業的中游是第三方物流、倉儲等等。那么也包括產業鏈金融,各種制造業企業的金融融資配套等等,所以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等等這是中游。下游是銷售服務,金融結算的服務,售后維修,售后服務,也就是下游。

 

這個服務業的上游下游中游,業內稱為價值鏈。也就是說伴隨著制造業的上中下游同樣有一個價值鏈的上中下游,就是服務業的上中下游,這個服務業的上中下游都是小企業,都是知識化的、附加值極高的、人不多的、寫字樓的公司。這些公司本來是可以坐落在全球任何城市的寫字樓里,然后打打電話電信傳輸可以很分散的。但是一旦產業鏈集群形成了,七八百個上千個企業集聚在幾百平方公里的一個區,為了方便,價值鏈上的這些服務企業也會把總部,把營業點放到你這個基地上來,也會形成集聚。這是第三個概念。

 

選址2+5

 

第四個概念,就是所有的聚焦點的確定,是根據“2+5的概念形成的,所謂“2就是這個布局,大的概念上布在歐洲、布在美洲、布在美國還是布在亞洲、布在中國,是根據銷地產、產地銷的兩個原則來確定的。有的產品,像汽車是一個大件,你把汽車一千萬輛在美國生產,轟轟烈烈的輪船、火車、汽車運到世界各地,運輸成本極高。最合理的是在銷售地需求端建工廠叫銷地產。一般美國人日本人在中國銷售汽車就到中國來搞企業。同樣我們要把中國品牌汽車在歐洲、非洲銷售也要在那邊建廠,在中國建廠賣到全世界出口運輸,運輸成本太高,少量可以,多了不可以,這是一個。

 

我們現在整個中國一年生產兩千萬輛汽車,在中國銷售,這些企業都在中國,有合資企業、獨資企業、民營企業等等。當然我們也有差不多兩百萬輛汽車從國外進口,從歐洲、美國、日本海上運輸過來。這個往往因為品牌多、數量少、價格貴,是一百萬一輛,兩百萬一輛的豪華車,國內消費量并不大,建一個工廠大規模制造賣不掉,就在原產地在美國、日本、歐洲生產了然后運輸過來。

 

產地銷就是指在某地造的,銷到全世界,這種產品往往是運輸比較輕的,一個地方一個基地就能生產非常大的量,全球都需要,運輸也還方便。比如電子產品,重量輕、體積小而附加值很高,適合于空運,對航空費用不敏感。就可以采取產地銷。比如說手機就有產地銷的概念,一個基地就生產一億臺,那全球一年銷售20億臺,那么中國一年就可以生產十幾億臺,深圳就有6億臺手機,重慶一年也2億多臺,接近3億臺,鄭州有1億多臺,所以整個中國加起來十多億臺,全球一年也就銷售20億臺。我們生產十幾億臺里面,中國自己吃掉用掉六七億臺,還有六七億臺銷到全世界。由于“輕、小、貴”,可以來一個產地銷到全世界去。總之,根據產品特性定位以后,不管你是銷地產,還是產地銷,找基地的話應該考慮五個條件:一是交通樞紐的條件,物流運輸的條件;二是整個制造業產業鏈配套營商的條件;三是勞動力供應的條件,勞動力不僅僅是農民工,還包括知識工人白領等等,包括他的勞動力成本,包括他的技能;四是要素成本,各種能源水電氣的費用等等這種要素的成本;五是營商環境,也就是政府的工作效率

 

要說中國比其他國家有競爭力的,比如說亞洲地區,我們的生產設施好,勞動力豐富,特別是中國的勞動力不僅勤勞豐富,而且守紀律素質更好,比印度、越南都要好的多。去過越南的好多回來了,不是因為疫情癱瘓,而是因為最后發現它的營商環境還是有問題的。基礎設施配套,或者技能組織能力等等,特別是政府的效能。我們中國地方政府31個省,400個地市州,幾千個縣,還有幾萬個開發區,代表政府運作的系統在招商引資方面應該說總體上是效率極高,個個都是小老虎、發動機,這是第四個方面,選址的概念。

 

營商環境

 

第五個要點,當然就是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因為你的基地總是為全球企業服務的,國內法、國際法,WTO的規則和FTA的規則都要是一體化的到位。再有就是法治化、市場化的,不是人治的行政管理制度。

 

選對大產品

 

最后一點就是對產業鏈集群,應該看到并不是什么東西都要搞成產業鏈,戰略新興制造業的九大新興產品應該集群化,因為它是大產品。

 

人類社會每過20年會冒出五六種大產品,這種大產品,就是這20年里面進入千家萬戶,不管窮人富人,家庭往往都配置的標志性的產品,一個家庭的標志性的產品。

 

比如說六七十年代,那時候家庭的幾大件是手表、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日本在5060年代就生產這些東西,搞的非常發達,整個世界也是這些產品。

 

到了八九十年代家庭的四大件,新的四大件: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還有照相機、錄像機。這個又形成了四大件、五大件。那時候八九十年代哪個城市能做這四大件,都是算發展比較快的,所以廣州、天津、上海、北京都是生產這些四大件的基地。

 

新世紀初以來的20年,新的四大件是轎車、手機、電腦和液晶面板的大屏幕彩電。這個時期能做冰箱、空調、洗衣機也還是很好,但落伍了。青島有海爾在,冰箱、空調、洗衣機都做,做的量也不少,但是它已經不是領航的了。青島制造業最近幾年有點落伍,仔細一想它新時代,這20年主要需求的四大件,汽車沒有,液晶面板的大彩電沒有,手機沒有,筆記本電腦沒有,進入千家萬戶的這四大件都沒有。

 

我自己預計,2020年以后,今年以后到2040年世界又有新的四種五種的大件出來,這四大件、五大件都在我們剛剛講的戰略新型興制造業里邊,我講這個話的意思,凡是和這個有關的項目,生產量都是極大,投資規模也很大,市場是全球化的,生產基地是大規模集群化的。

 

這六個要點把握住了,就能把一個地區的這個機遇給抓住。這是第一個。

 

2.新基建

 

 

第二個發展中的重點就是新基建,就是我們講的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這個新基建我剛剛已經說了本質上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在5G背景下這些運轉。這些運轉各有各的功能。

 

新基建本身創造價值

 

什么叫云計算?就是數據處理中心,這個東西有三大功能。一是存儲能力,二是計算能力,三是通信能力。云計算功能講的就是這三大能力,他也用這三大能力收費,任何人跟云計算一聯系,存儲資料要收存儲費。通信就收通信費,要計算,人工智能計算,把大數據放在那里的資料計算使用,當然也要費用。

 

大數據有靜態的、動態的,以及使用之后反復疊加的。一個巨大的大英博物館的數據是靜態的,假如有一千個指標每一秒采一次就一千個數據,一天有多少秒,一年有多少秒,然后就這么一千一千的疊加,這是動態的疊加。還有這些動態、靜態的大數據不斷的被人使用,每使用一次就疊加一個使用過以后的新數據,數據作為一種資源是用之不盡的可以反復使用的,不像石油資源使用一千噸就少了一千噸,數據資源可以反復使用,越用越多的,這就是大數據的魅力。

 

人工智能是干什么的?是把數據變信息,把信息變知識,把知識變輔助決策的工具。在一堆服務器里面存儲的數據都是雜七雜八的數據,要變成有用的信息是要過濾的。把數據變成有益的信息,是人工智能過濾的結果。有了信息你整天看信息,看了五小時手機的信息,你可能什么都沒記住,所以千萬不要讓小孩每天背著手機去小學、中學讀書。現在小學有一個規定進了學校手機都收掉,都是很正確的,太多的信息看了以后都是一堆垃圾。(大數據)信息要變成知識是需要人工智能通過不斷挖掘推送進行轉換的。有了知識,不一定能做出合理的選擇、決策,把知識要變成決策的依據這個過程,又需要人工智能進行深度學習、模擬識別、仿真比對等各種工具輔助決策。所以人工智能在知識變成決策,變成智慧判斷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每個東西都有它各自的功能。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干什么的,相當于是把人的大腦信息,人工智能大腦的信息跟各個終端聯系起來通信傳遞。

 

區塊鏈是什么?區塊鏈使信息系統具有開放性、防篡改性、匿名性、去中心化及可追溯性。我們說的區塊鏈的五大功能就相當于人的基因的功能。人的基因每天細胞分裂,一百年傳宗接代,人的基因既會變異又會保持穩定性,可追溯。從這個意義上區塊鏈相當于基因。

 

最終這個大數據、云計算本身就構成了一個人的人體,云計算是一個人的骨架,脊梁骨;大數據相當于人身上的五臟六腑各種功能器件都掛在脊梁骨上;人工智能是大腦,5G條件下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神經,把信息傳遞從終端傳到大腦,大腦傳到終端整個的通信系統。區塊鏈是基因。整個大智移云、數字化平臺就是個活生生的一個人體。

 

這個大數據云計算本身就是一個大產業,你把它搞了以后本身就讓你有巨大的產值。比如說云計算就是收費,收計算費、通信費、存儲費。大數據收什么?收大數據的資源利用費,人工智能也要利用大數據來喂養,這個大數據被你使用的時候我收大數據的數據產權的費用。人工智能就要收人工智能幫你輔助決策計算的費用,這個方方面面本身在中國一旦發展開來,它本身會產生幾十萬億的產值,這是一塊。

 

新基建的顛覆功能

 

第二個更神奇的是這個新基建除了投入產出有效益之外,它和任何行業一結合就改造了任何行業,它有顛覆功能。它和城市一結合就變成智慧城市;和工業一結合變成智慧工業, 訂單變成個性化需求訂單,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傳遞,然后人工智能的輔助決策。最后設計、制造聯系在一起變成一個自動化工廠。所謂現在德國制造4.0,智能化工廠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數字化平臺如果跟金融結合就變成科技金融;如果跟我們的物流結合就是智慧的物流。它反正跟什么結合就顛覆什么。

 

所以中央說的新基建:一是在說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本身的投資。二是說這些東西跟傳統的交通合在一起就變成智慧交通,跟城市基建合在一起融合成為智慧城市。所以中央說的一共三大類,第一類叫數字工程,第二類叫融合工程,實際上就是大數據對各行各業的顛覆,也包含在里面。第三是說創新工程,說新能源,新的生物醫藥工程等等。數字化平臺,大數據云計算這些東西為什么會有顛覆功能?怎么能把別的東西顛覆,顛覆的基因是什么?抽象起來就是一個詞,叫“五全”信息。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的數字化的平臺,對每一個行業都產生“五全”信息:

 

 

一是全空域泛在的信息,二是全流程持續的信息,三是全場景活動的信息,十幾億人各方面工作、學習、生活各種場景信息都可以記錄下來。四是全智能解析的信息,就是這個信息不是原始的,它經過智能分析可以產生新的邏輯價值,五是全價值疊加的信息,這是什么意思?同樣一堆資料,為了這個目標使用,使用完了產生一個價值取向、一個效益了,另外一個目標來了還是這堆數據另外一種排列次序又會產生一個坐標一種分析,一個數學模型一種結果,又是一種價值。所以這個信息價值是可以不斷疊加,不斷使用產生一個全價值疊加的信息。這五種信息在任何一個產業互聯網的活動中,都會有這五種信息。當這五種信息一旦產生,在各行各業中就會產生資源優化配置,產生效益產生新的生產力,這就是我們說的顛覆性的功能。

 

理解5G的意義

 

 

講了這一堆有點在像講科普的概念,今年本質上可以叫做5G背景下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的一個元年。這個元年也就是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運轉的第一年。為什么?因為有個概念,如果沒有5G推出來,工業互聯網只能是幻覺,是課堂里講的邏輯,在實際的生活中無法應用,因為工業互聯網也就是我們說的車聯網,自動化駕駛、無人汽車、無人飛機。各種各樣人工智能的系統,這個系統一定要物聯網,全方位的終端檢測,還需要有非常快捷的反應,需要有非常大的通信量,非常快的通信量,需要安全可靠。它跟消費互聯網我們拿著手機買什么吃的東西,用的東西快五秒,慢五秒都無所謂。但在自動駕駛里面,一個毫秒上的延誤就可能造成一場事故。所以沒有5G的情況下這些都是幻覺,都是理論思維。去年,5G一出來,5G的通信量比4G速度快一百倍,他的時滯延遲、響應的時間要比4G快一百倍,可以全時空的泛在,又可以非常低的成本,非常高的安全系數,非常低的能耗。有了5G,才有了物聯網生存的物理基礎。這些物聯網的終端放在各行各業的空間里,它要不斷的釋放信號,它一放兩三年自己能吸收能源,或者有了能源以后可以非常長的時間才需要再充電或者要更換,這樣才有實際的使用價值。所以5G背景下物聯網才有效,物聯網有效了,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才到位了。所以我們說去年6月中國工信部釋放5G,是5G元年的標志。

 

第二,區塊鏈也上來了,第三,這個疫情,現在這次瘟疫病毒災害,使得各行各業斷裂或者停擺。有一樣東西照樣發展、而且時來運轉、反而趁勢而上,就是互聯網通信,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中央把這個行當作為現在疫情下中國的戰略舉措,既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前瞻性,又有當下最最需要的迫切性和市場的需求特性。可以說今年這一塊市場的需求量比去年增加幾倍。杭州在各行各業都負增長5-10%的背景下,最后杭州的GDP能夠正增長,盡管2%的正增長,但其他都是負,他通過互聯網經濟對沖后,還有2%,非常不容易。靠什么?就是互聯網經濟,這個是一塊。

 

關于云計算,我要糾正一個長期誤導的概念:一說云計算就認為應該放到內蒙古,放到新疆,放到沙漠里去,因為能耗太高要冰凍的地方搞,因為能耗太高放到有能源的地方搞,總之不應放在大城市中。這種話八九十年代說都對, 90年代服務器刀片用現在的眼光看屬于傻大黑粗。那個時候一個刀片的機架群放在占地像籃球場這樣大的一幢樓里,現在其實就是一個房間,一個幾十平方的房間刀片就把以前一個籃球場這么大的機房給覆蓋掉。所以在這個意義上現在這個能耗不是那么重要的事。

 

我舉個例子,日本2009年前的十年,歐洲、美國的云計算、大數據的數據處理中心,幾百萬臺服務器就放在日本。20099月海嘯之后,核電站事故后,大家發現日本又地震又缺電不安全,一下子把日本作為歐美的大數據計算基地給顛覆了,所以2009年以后幾百萬臺就搬家,搬到哪去了,香港搬了一塊,新加坡搬了一塊,馬來西亞吉隆坡搬了一塊,因為那個地方搞了一個數據谷,金融區,還有印度搬了一塊。中國沒搬,原因是什么?當時我們中國不夠開放,對數據處理中心建設不對外資開放。就在去年國務院發了一個文件,這個文件就是對外公布了數據處理中心建設對外開放,外資可以來投資來建設,這是一個重要的行業開放。

 

我講這個概念就是說這個行當值得干,香港都在干,新加坡也干,我們為什么不干呢?馬云、馬化騰也不能光為自己的阿里騰訊需要多少服務器就裝多少,實際上除了自己公司需要的一百萬臺、兩百萬臺服務器的數據中心之外,也可以為天下其他的公共服務來建。總而言之在未來十年大數據云計算數據處理中心、物聯網、5G的基站等新基建是一個達十萬億規模的巨大的新基建。2019年全世界共有18010萬臺服務器規模以上的大型數據處理中心正在建設中,但這還遠遠滿足不了全球對數據中心的要求。保守估計,我國未來五年需要的數據服務中心服務器運行規模1000萬臺以上,這至少需要5000億人民幣以上的投資。再加上數據中心配套的電力、機房等基礎設施,加起來要10000多億元規模。未來我國大概需要600萬個5G基站,與之配套形成的產業鏈規模至少10000多億元。中國現在有大約100個行業,上百個行業背后是上百個產業互聯網或物聯網。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應用,這些互聯網、物聯網背后的企業、設備都要安裝配套的數據采集設備、監控設備、檢測設備、通用設備等,這就形成了上萬億規模的配套芯片等軟硬件產品,這些設備與外界建立聯系過程中進一步傳遞、放大對配套設施的需求,于是背后又是幾萬億的軟硬件配套支持。也就是說,僅僅從數據處理中心、5G基站、物聯網等方面來看,新基建至少有10萬億人民幣的空間,帶動經濟生長作用是非常大的。

 

疫情以后的世界,大家當前都是揣測,但有一點在跨國公司調研中較為明顯:疫情促使下一階段的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即云計算、IOT、遠程等。中國恰巧正在5G、數據中心、IOT等數字基建上加速,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或許優勢得到加強而非削弱。

 

黃奇帆,研究員、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來源: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