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顆北斗升空
第55顆北斗(最后一顆)發射成功,北斗全球組網今天圓滿完成!
2020年6月23日,注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天,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北斗終于完成了全球組網,這是歷史性的成功!
從上世紀80年代提出設想,到1994年北斗一號建設正式啟動,到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再到今天發射最后一顆北斗完成全球組網,回首往昔,北斗已經走過了30多年路程,今天圓滿收官。
北斗的民用精度大致與GPS差不多,在5米以內,再配合地面終端設備,精度可達2~5厘米,軍用精度將高一個數量級,達到毫米級。總體說來,北斗的定位精度與GPS相當,甚至更好。
北斗到來,對中國來說有五個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是軍事意義:護衛國家安全。
現代戰爭里,不論是飛機、軍艦還是導彈,一旦有了導航,就可以保障行走萬里不迷路,指哪打哪。一旦沒了導航,基本上就成了睜眼瞎,指哪打不準哪。
91年海灣戰爭,美國需轟炸伊拉克一座水電站,若是采用常規方式,則需出動數十架轟炸機攜帶數百噸炸藥才能完成,但美國采用衛星導航下的導彈,從數百公里外發射2枚導彈,讓第一枚導彈炸開缺口、第二枚導彈再從缺口飛進去就完成了轟炸,在當時令世界震驚。
同樣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讓一枚衛星制導導彈從伊拉克新聞大樓的通風口飛進去進行攻擊,攻擊的精度之高讓人驚嘆。
美國采用了幾乎是降維式的打擊,用高科技打得當時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伊拉克毫無之力,百萬大軍只用了40多天就被人打得土崩瓦解。
由此可見,衛星導航是多么重要。
反之,若是衛星導航受制于人,將會給國家完全帶來極大隱患。
比如99年印巴戰爭,美國為了不讓印度太得瑟,就關閉了印巴地區的GPS,一下子就讓印度軍隊成了瞎子。
對于我們中國來說,96年臺海危機時,我們有兩枚導彈失去了目標;93年“銀河號事件”時,我們的商船銀河號一下子失去了前進方向,都是因為美國關閉了GPS,無法進行導航的結果。
假如在戰爭時期出現這樣的情況,后果將不堪設想。美國甚至可以修改GPS并發送假的定位,完全能夠讓對方的武器去轟炸對方自己的陣地。
未來戰爭,已不僅僅是精確制導武器,智能武器將會登場,若是沒有衛星的精確導航,它同樣將成為睜眼瞎。
一旦導彈、飛機、軍艦、智能武器這些作戰單元沒了衛星幫忙指路,作戰效能將大為下降,甚至無法使用,最后的結果可能就是伊拉克被美國打那樣,毫無招架之力。
由此可見,衛星導航對一國安全是多么重要,隨著北斗的建設完成,它對拱衛中國國防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55顆北斗太陽能帆板展開 圖自央視直播
二是經濟意義: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衛星導航自身的市場就不用說了,全球市場規模高達萬億美元之巨,北斗建設完成,必然能從中分到一大塊肉。
關鍵是北斗的輔助意義。
接下來的世界,將是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實現萬物互聯的途徑,正是衛星導航、5G這些紐帶。
這一輪變革帶來的經濟效益將無法估量,可能是很多個“萬億美元”的規模。
美國也早就看到了,為了遏制中國發展,已經對中國5G痛下殺手,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衛星定位與導航,你想想,美國的GPS能讓你用得舒心么?它會讓你痛快的用著GPS,然后去創造巨大GDP,從而讓中國大發展么?
所以,擁有自己的衛星定位與導航,對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又是多么的重要。
接下來的萬物互聯、智能汽車等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領域,衛星導航將至關重要,北斗對我們來說,其意義就十分重大。
我們國家也應該是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才從前些年開始,加速了北斗進程,本來是2020年才開始全球組網的,結果今年就完成了全球組網,大概正是為了保障萬物互聯、智能汽車、數智經濟這些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領域。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曙光已若隱若現,誰能把握住這個百年難遇的機遇,就有可能引領下一個時代。
北斗的全球組網完成,對中國來說,意義極為重大。
三是民生意義
這個想必不用多說,咱們天天用的手機、開車都要用到導航,漁民出海、自然災害救災、無人機送貨等等,都需要準確甚至是精確的定位。
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系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也離不開衛星導航。
美國已將中國列為了戰略競爭對手,它今天能卡中國芯片,焉知明天不會關掉你的GPS?
一旦被關,手機定位、汽車導航、未來智能汽車等需要用到衛星導航的領域,都將停擺。
四是體現綜合國力
最后一顆北斗發射成功、全球組網完成,標志著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入了航天強國。
▲最后一顆北斗升空 央視視頻截圖
衛星導航可不是誰都能搞的,有錢沒技術搞不成,有技術沒錢,也搞不成,必須要經濟與技術實力都達到了,才能搞得定。
這便是歐洲“伽利略”至今半死不活的原因所在,也是直到如今,只有中美俄三國能搞出衛星導航的原因所在,而且俄羅斯還是吃的蘇聯老本,若是讓他現在單獨來搞,恐怕也只能是望洋興嘆,從這一點來說,中國能搞成北斗,是大國綜合實力的彰顯。
中國北斗的成功,不但能為自身發展提供保障,而且還能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強有力支持,也能為非洲或其它對中國友好的國家提供保障,從而反過來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從這一點來說,也是意義重大。
第五,中國北斗的成功,是反“卡脖子”的一次重大勝利,是“別逼中國人”的典型彰顯。
早年,中國想加入歐洲一起建設“伽利略”,結果在出了2億歐元的天價會費后,歐洲還處處排斥我們,不讓參與核心技術,日本印度出的錢少得多,得到的權利卻比中國多得多,最后我們就干脆自己玩。
一個很諷刺的地方在于,二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北斗搞成了,當時排斥中國人的“伽利略”卻半死不活了。
包括上文說過的“臺海危機”導彈打偏、“銀河號”失去航線,都是國外對我們的“卡脖子”,如今北斗全球組網完成,意味著這一歷史永遠過去了。
▲北斗導航示意圖
如果真要回想往昔,有時候想來還挺心酸的。
昔日一個貧弱的中國面對國外強國時,不斷被卡脖子、不斷被封鎖、不斷被人排斥、不被被人白眼…,不論是空間站、超算還是北斗,都曾經歷過太多心塞,只是最終我們都自己搞成了,不但搞成,而且還成為了世界頂尖。
就說北斗,從94年開始研制,到2000年開始發射衛星,直到今天完成建設,從它的出生到長成,20年間,很多人可以說是“看著它長大的”。
在那些充滿期盼的年代,很多人的一個共同渴望是“我們什么時候能搞成啊!”
20多年過去了,我們今天可以驕傲的說:搞成了!
夙愿已償!
文章來源于環球視野 ,作者縱橫十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