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2020年一季度,國內網絡直播用戶、手機購物和網絡購物的用戶規模和增速都達到近3年的最高值。伴隨著直播完全下沉成為一個產業,流量造假在直播行業已變得不足為奇。(新京報7月10日)
隨著直播平臺的快速發展和當前人們“宅家”抗疫的生活現狀,“直播經濟”迅猛發展,各行各業紛紛加入直播行列,從線下轉為線上。“帶貨”人員也從職業銷售拓展為領導干部、演員、行業領軍者等各類大咖。“直播經濟”的發展完善了經濟發展模式,拓寬了消費渠道,是時代的進步,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光鮮背后存在的“隱秘的角落”,有些商家為了吸引顧客、擴大銷售,在數據上動起了心思,通過刷單、炒信等方式虛構或篡改交易數據和用戶評價,這種流量造假的行為,對消費者作出有效判斷產生直接影響。有些網絡主播缺乏職業道德,在直播過程中,進行不實宣傳,夸大或虛造產品成效,欺騙、誤導消費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新事物的出現需要相關配套設施與之相適應,“直播經濟”的發展同樣需要完善的監管措施,才能讓新型發展模式走的更長遠,若任由其“野蠻生長”,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更給商家、平臺造成巨大損失。
“無規矩不成方圓”,要讓“網絡直播”有序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惠,給商家創造更多價值,就需要給各方戴上“緊箍咒”,擠一擠網絡直播中的“水分”。
7月1日起,《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正式實施,實現了制度上的完善,對商家、主播、平臺等主體的行為作出全面定義和規范,明確了規矩和界限,給“流量造假”行為下了一劑猛藥,有效遏制不法行為的發生。除此之外,商家要樹立大局意識,把目光放得長遠,明確只有靠過硬的產品質量、扎實的業界口碑,才能留住顧客,實現最大的收益。主播也要增強職業道德,用真實、誠信作為工作準則,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推薦產品,實現雙贏的局面。平臺要加強監管職責,對發現的“流量造假”行為要及時懲戒,用技術手段鏟除造假“土壤”,讓網絡直播在風清氣正的環境中健康發展。
作者:劉亭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市滄縣風化店鄉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