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黨99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的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勉勵他們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習總書記的回信不僅是對《共產黨宣言》展示館的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的隊員的鼓勵和肯定,更是向世人表明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的明確態度,深刻揭示了《共產黨宣言》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源泉。我們每個共產黨員都要認真領會,切實做到學思踐悟,奮發有為。
1920年4月,陳望道根據英文和日文版,開始翻譯《共產黨宣言》,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翻譯完成。1920年8月,由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列為“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首次刊行問世。此書一出版,就在社會上尤其是文化思想界引起熱烈反響,受到廣泛歡迎,初版千余冊,旋即售罄,又于9月重版。后來又一次一次地再版重印,成為當時國內流傳最廣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是國內出版的第一部中文本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著,它的刊行,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促進當時的先知識分子接受共產主義,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同時,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提供了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標志著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的興起。
連日來,筆者認真學習了習總書記的“回信”,又專程到《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故居)進行了實地參觀考察,特別是又重新認真研讀了《共產黨宣言》,據此有了些新的體會與想法,現整理出來與大家交流。
怎樣看待《宣言》的時代價值,列寧對此有過經典的評價,他說:“這雖然是一個薄薄的小冊子,但是它的價值卻不亞于整整的好幾卷書,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并推動著文明世界整個有組織的和戰斗的無產階級”。當前,中國的崛起正在、也必將深刻地改變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用《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的觀點俯瞰世界,雖然《宣言》歷經170多年,但當今世界至少在以下幾方面沒有變化:第一,從世界的整體態勢看,《宣言》闡述的“人類社會自原始公社解體以來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斗爭的歷史”的結論沒有變。今天的世界仍然處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尖銳對立為主的階級社會之中,廣大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剝削、壓迫的斗爭仍在持續。第二,《宣言》提出的“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科學論斷沒有變。經過百年發展,當前資本主義世界的頹勢已日益呈現出來,而社會主義中國的日益崛起與強大已被世人所公認,這一此消彼長的發展態勢恰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內容,這一變局演進的過程必然地表現為資本主義體系的瓦解與社會主義的復興!第三,全球化發展的時代趨勢沒有變。《宣言》指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可見,全球化發展是不可抗拒的潮流與趨勢,但是當今世界的全球化是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具有畸形與極不合理的顯著特征。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把握《宣言》指明的世界全球化發展的歷史規律,順應和融入全球化發展趨勢;另一方面要打破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全球化的主導,致力于建設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同時反對和遏制逆全球化局面的出現。第四,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沒有變。毋庸諱言,“二戰”以來,主要發達國家工人階級的境遇的確有較大的改變,但相對貧困卻是加重的趨勢。據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馬凱碩寫的《西洋西下》一書披露:近四十年來,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沒有增長,在美國,有63%的家庭拿不出500美元現金以應對不時之需。所以,工人階級解放全人類進而最終解放自己的歷史使命還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因此,在今天看來,不論是就《宣言》的科學性,還是其對現實的指導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能否堅持《宣言》的基本觀點和立場并用以指導實踐,是檢驗真假馬克思主義者的試金石。
如果說《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圣經》的話,那么,《宣言》就是共產黨人的《圣經》。站在中國共產黨的角度看,《宣言》很好的詮釋了關于每個人的三個終極之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向哪里去?我們的回答是:我們是中國共產黨人,我們來自于《宣言》,每個共產黨員的細胞里都融入了《宣言》的紅色基因,我們的奮斗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按照《宣言》的精神,結合我們所處的國內外環境,筆者認為當前要著重處理好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第一,堅守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不含糊,著力夯實黨的階級基礎。《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人階級是我們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黨的階級基礎是確保黨的性質的根基,任何時候都必須旗幟鮮明,不能含糊。蘇聯共產黨改變了黨的階級基礎,結果是亡黨亡國。這一慘痛的歷史教訓,我們必須永遠汲取,絕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著力夯實黨的階級基礎,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維護和保障好他們的合法權益,發揮好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的主人翁作用。要自覺抵制和反對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對黨的性質的侵蝕,特別是絕不能再做當初所謂“國企改革”中出現的產業工人大批、集中下崗買斷的近乎于自殘似的傷害工人階級的蠢事,要堅決與各類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政黨劃清界限。
第二,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改變,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毛主席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這是我們黨一以貫之、始終不變的根本宗旨。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除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外,更要做好組織群眾、教育引導群眾的工作。黨員干部來自于群眾,是群眾中的先進分子和先鋒戰士,在推進黨的事業過程中,要自覺的走在群眾前頭,善于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而不能做群眾的尾巴,不負責任的以“簡單的多數”為標準做決策,要教育群眾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統一起來,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協調起來,要善于把黨組織的意圖化為群眾的主動認同和自覺行動,這才是向群眾負責,才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在黨與群眾的關系上,絕不能重蹈蘇聯黨和赫魯曉夫“全民黨、全民國家”的覆轍。
第三,堅持公有制經濟的地位主體不動搖,進一步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性質是經濟形態“姓資姓社”的顯著標志。關于國有企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0月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國國有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功勛卓著,功不可沒。要通過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憲法》和《黨章》都明確規定,“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也明確規定,“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和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科技、國防、安全等領域,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些關于我國經濟制度和發展國有經濟的政策規范了我國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不論怎么改革都不能突破這些規定和原則,那些企圖借改革之名削弱、蠶食國有經濟的任何想法與圖謀,不是出于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第四,堅持馬克思主義斗爭哲學不放棄,積極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千斗爭、萬斗爭,“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毛澤東)。用階級的觀點分析矛盾,認識事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出發點。我黨從成立之時起就沒有放棄過開展階級斗爭,從“一大”開始,我黨歷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都明確的表明開展階級斗爭的態度。黨的“十九大”《黨章》是這樣表述的:“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2020年第13期《求是》雜志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他強調“必須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樂不忘憂,時刻保持警醒,不斷振奮精神,勇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那么,這個偉大斗爭都包含什么呢?他指出:“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只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斗爭,而且必須取得斗爭勝利。(2019年9月3日,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總書記提出的這“五個凡是”,哪一個就其性質來說不屬于階級斗爭的范疇呢?因此,我們共產黨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階級斗爭這根弦,要善于用階級分析的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增強政治敏銳性。當然,在進行這些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現在一般不采取過去那種疾風暴雨般的群眾斗爭方式,而是提倡用法律、紀律、政策、輿論等手段進行。特別是要注重斗爭的策略方法,講求斗爭藝術。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合理選擇斗爭方式、把握斗爭火候,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要根據形勢需要,把握時、度、效,及時調整斗爭策略。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第五,堅持與時俱進,永葆黨的生機活力,永立時代潮頭不停步。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科學,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正如《宣言》所言:“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回想《宣言》傳播于世的百年歷史,馬克思主義歷經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階段,深刻的影響了世界,改變了中國。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變局中,必然是將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推向二十一世紀,必然是中國的進一步崛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支撐這一壯舉的思想理論動力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當前,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責任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要努力做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推動者,實現民族復興的引領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者,在這波瀾壯闊的二十一世紀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明年就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了,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源于《宣言》,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項偉大事業實踐著、豐富發展著《宣言》所闡釋的馬克思主義,使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火炬在中國薪火相傳,照亮著中國共產黨前進的輝煌旅程,堅強著每個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驅動著他們不斷奮進的使命與擔當。
作者:蔣躍飛 來源:【昆侖策網】(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