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近期發生的“陳春秀事件”“茍晶事件” “242起高考冒名頂替”等事件頻上熱搜,引發公眾憤怒,無非都在于其觸動了大家最敏感的神經。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國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高考,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仍然是改變命運最公平的途徑,錯過了可能要比之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甚至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2019年12月19日,在中國高考報告學術委員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考試藍皮書》發布暨高考評價體系研討會上發布了《考試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2020)》,指出:教育是中國社會階層流動最大影響因素。階層流動是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收入流動、職業流動、代際流動等多方面。其中,收入流動是階層流動最為核心的指標。該報告將影響收入流動的因素分為四個維度:政府補貼、家庭稟賦(包括勞動和土地)、教育(包括正規學校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社會資本(包括黨員身份和干部身份),發現教育對于社會階層流動的影響最大。由此可見,高考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方式。
然而近年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呼聲不斷變大。一方面,是由于新興媒體的興起,熱點事件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新興媒體迅速擴散,在人群中持續發酵,引起公眾的關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隨著公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眾的權利意識逐漸增強,對不公平事件的關注度日漸增強。但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中,“冒名頂替”事件,確有發生,確確實實在侵犯著陳春秀、王娜娜等人的權利,可謂是“一波又平一波又起”。如果說第1起頂替事件的發生是讓人憤恨的,但是第2起、第3起……第242起是可悲的。
“高考冒名頂替”事件的發生,絕非1、2個人就能操作的,不僅僅停留在“注銷學籍”、“停職檢查”等層面。若其背后的操縱者仍然在一次次“頂替事件”中全身而退,這個“系統”仍然會存在。因此,我們更應查出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從源頭上杜絕“高考冒名頂替”事件的發生,防止在多年后再出現一個“陳春秀”。
沒有高考的公平,就沒有教育的公平;沒有教育的公平,何談社會公平?高考公平不能兒戲,其背后體現的是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我國仍未有相關法律法規對“冒名頂替”事件予以規制,“冒名頂替者”處于法外之地,無需承擔刑事責任。我們在嚴格壓實高考各個環節的同事,更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頂替人員”予以嚴懲。
作者:李曉陽 單位:李天木鄉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