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近日筆者發現用手機聽課、看小說、刷視頻或者打游戲時,總會有推廣賺錢類App的廣告頻繁彈出,有養豬賺錢的,有收房租賺錢的,還有猜成語、斗地主賺錢的……筆者下載試用了幾款,發現此類應用并非真的能賺錢,從注冊使用到現金提現,整個過程套路重重,一不留神,不僅白費功夫,還可能掉入陷阱,正如專家所言,賺不到錢才是賺錢類App的實質。
此類App廣告內容大多是通過講述“我”的經歷,再配以成功提現的截圖,將App軟件賺錢描述得極為容易,毫不費勁的賺錢方式更讓人心動不已。
而下載注冊使用時則要求填寫姓名、手機號碼,有些還需要綁定微信,進行實名認證。在“賺錢”的過程中則需要完成規定的任務,有的平臺是1元提現(僅限于新用戶),有的是5元提現(需要連續簽到20天),有的則設置更高的提現門檻,要累積到一定數量才可以,但是,通常賺1元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這還不包括在“賺錢”的過程中不斷地采集你的位置信息,訪問你的手機存儲權限,甚至自動發送短信。
如果你完不成任務也沒關系,賺錢類App早已埋下了另一個“套路”,通過邀請好友賺錢,邀請的越多,賺的越多,通過邀請,此類App在手機應用中迅速推廣開來。
這一番操作下來,賺的錢少之又少,但在這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卻不少,一方面注冊使用時個人信息容易被販賣或者泄露,另一方面,用戶的行為可能游走在違法的邊緣,例如,有些App通過拉人頭賺錢,極可能涉及傳銷,有些App注冊時需要一定的門檻費用,有可能涉及非法集資等等。
面對五花八門的賺錢類App,公眾要養成健康、科學、合法的娛樂方式,不要沉迷于此類應用。如果想繼續使用,那么在投入錢財時務必謹慎,同時,避免輕易提交個人信息、支付信息等,認真閱讀服務協議并謹慎接受。一旦發現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應及時收集證據,并向公安部門報案,合法維權。此外,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對此類商業模式進行調研,盡快出臺法律法規加以規范。
作者:趙紅 工作單位:河北省泊頭市齊橋鎮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