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劉澤宇|小學讀本整整一個單元是圣經內容,合適嗎?
點擊:7027  作者:劉澤宇    來源:“紅色文化網” 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0-08-08 12:28:07

 

聯想到最近特朗普砍掉“福布萊特”項目,真不知道中國還有多少這樣由美國資助的所謂“學者計劃”?而我們的孩子,在“我的母語課”外衣下,又學到了什么?   

1.webp.jpg

《我的母語課》封面

 

近日,筆者偶然翻開了就讀于成都某小學同學正在使用的《我的母語課》讀本。小朋友說,這本書全校統一推薦使用的,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到六年級都會用這本書作為假期讀本。

 

看書名,我以為會是一些介紹古詩詞至少是中國文學作品的閱讀合集,但翻開一看,還是有些吃驚。

 

這本四年級讀物總共分17個單元,其他內容看上去還比較正常,都是一些兒童文學作品,有一些內容是翻譯過來的,這本來也沒什么問題,直到我翻到第四單元,整整一個單元,都是介紹基督教圣經的故事。

 

1.webp (1).jpg

《我的母語課》4A冊 目錄

1.webp (2).jpg

“圣經故事”單元導讀

 

書中該單元選取了《創世紀》、《伊甸樂園》、《挪亞方舟》和《弄亂語言》四則《圣經》中的故事,而在《創世紀》這課的課后習題中,竟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上帝的‘萬能’?請盡可能多地從文中找出根據。”

 

筆者細讀了此書中的文段,亦查閱了中國基督教兩會出版的《圣經》當代譯本,發現《創世紀》全文并未出現“萬能”一詞,抑或其近義詞。顯然,課后題中的“萬能”一詞是由本書編者有意概括而來,這不由得讓人深思其中緣由。

 

1.webp (3).jpg

1.webp (4).jpg

《創世紀》課文內容及課后習題

 

在該單元的“文學聚焦”板塊,編者寫道:

 

“《圣經》的意思是‘神圣的經書’”,隨即又將圣經定義為“記載古代亞、歐、非一些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諸多方面的典籍”。

 

在本單元后的“點子庫”板塊,又要求學生仿寫《創世紀》中“上帝說”的句式,讓學生體會“上帝的力量”,令人啼笑皆非。

 

1.webp (5).jpg

“圣經故事”單元,“文學聚焦”與“點子庫”版塊

 

事實上,即便是在以美國為首的、有著深厚基督教信仰文化土壤的西方國家,在世俗讀物和非教會公立學校的教材中編入《圣經》內容,也是不被允許的。

 

反觀《我的母語課》,作為一本已經在我國內地兩次再版、七次印刷,擁有廣大以小學生為主體讀者群的少兒文學讀物,到底想教孩子們什么,不知道編者同志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1.webp (6).jpg

版次信息

 

經查閱,《我的母語課》是由一家名為“親近母語研究院”的機構編寫、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兒童文學讀本。

 

在卷首語中,本書明確號稱自己要

 

“成為兒童的文學初乳”、

“給孩子們充分的母語文字熏陶”、

“讓孩子們體驗母語文化的魅力”。

 

1.webp (11).jpg

 

然而,除《圣經》以外,筆者手上這本四年級用書還包括大量外國文學作品譯文。那么,筆者不禁要問所謂“親近母語研究院”,以徐冬梅女士為首的各個專家成員,諸位是否已有偷換“母語”概念之嫌?畢竟“母語讀本”與“語文讀本”,字面上是一詞之差,實際含義卻差之千里!

 

就語文而言,分為本國語文和外國語文,自然可以兼收并蓄,包含外國文學作品。而就母語而言,則應該是立足本民族的語言文化,作為母語讀本,也理應立足本民族優秀的文學作品,培養本民族少年兒童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以及家國情懷。

 1.webp (7).jpg

1.webp (8).jpg

 

卷首語

 

對于這些疑問,我也去查了查,發現這家研究院還出版了另一個“母語誦讀系列”——《日有所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徐冬梅女士曾經做過回應:

 

提問:我們知道《日有所誦》是您創始并且一直在推廣的“親近母語”課題的一部分,能不能跟我們簡單介紹下“親近母語”的整個理念架構以及《日有所誦》這套書在其中的位置呢?

徐冬梅:“親近母語”是以2-12歲的孩子的母語學習為核心來研發、推廣以及跟家長、老師們互動的,未來應該會延續到0-15歲。為什么用“母語”這個概念呢?我們學校里是用“語文”,但我覺得“母語”這個概念更有溫度,“語文”是一個學科概念,而“母語教育”是超越學科的,涵蓋了很多東西,在中國古代,它包括了識字開蒙、知識學習、人格養成甚至經世致用。

提問:我看《日有所誦》小學版的選目,發現里面有大量包括《飛鳥集》《沙與沫》在內的翻譯過來的作品,這與“親近母語”的理念是否相悖?你們是怎么考慮的?

徐冬梅:我們的母語也是在不斷地融合中發展的,它必須要包含其他的一些文化要素,對于“母語”我有一個概念的表述,一個是媽媽說的話,二個是鄉音土語,方言,三是普通話,第四個層次有很多爭議,就是用母語傳達的反映了人類共同心性的語言文化。母語從來不是封閉的,它本來就是在不斷的文化融合中產生的,多種方言、多種文化的反復融合造就了我們的母語。尤其是,收入《日有所誦》的翻譯作品的譯家像鄭振鐸、冰心等本身也都是非常好的作家和翻譯家。

看完這個回答,我更糊涂了,合著說中國話寫中國字的都能被囊括進“母語”這個大籮筐里,那這單生意豈不是太好做了?

 

 

根據2017年的采訪數據,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十年來《日有所誦》已有約3000萬兒童使用該叢書。

 

我的好奇心一下被激起了,順手再查查這個研究院:

 

親近母語全名江蘇親近母語文化教育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兒童中文分級閱讀推廣與兒童母語教育研究的文化教育機構。公司于2003年創辦,以培育有中國根基的世界公民為使命,依托國家級課題組——親近母語的研究和實驗穩步發展。公司目前以課題研究及圖書出版為主營業務,年營業額過億元。自2019年開始,將以“大語文”教育風口為契機、以親近母語研究成果為基石,大力發展在線產品業務,開拓互聯網教育市場平臺。

 

再看看創始人徐冬梅:

 

徐冬梅,親近母語創始人,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國家“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親近母語”課題主持人,2005年度中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2012年度美國易社學者。著有《徐冬梅談兒童閱讀與母語教育》,與人合著《兒童閱讀六人談》、《小學語文教材七人談》。主編《親近母語•日有所誦》、《親近母語•全閱讀》、《我的母語課》、《我的寫作課》等圖書,其中《日有所誦》每年有超過三百萬小學生使用。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等專業教育報刊上發表文章一百多篇。策劃并主辦的中國兒童閱讀論壇、兒童母語教育論壇、兒童傳統文化教育論壇,閱讀改變中國評選等活動,創辦小步學堂、桐園學堂、揚州學堂和櫻洲書房,在南京乃至全國形成了很大影響。

 

幾大成就里我查了下,“親近母語創始人”、“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這是誰封的,咱也不知道。“國家‘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親近母語’課題主持人”這是確有其事,我在教育部網站上找到了“2007年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立項課題鑒定結題一覽表”,其中有徐冬梅主持的“小學‘親近母語’閱讀課程建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1.webp (9).jpg

 

“2005年度中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是《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的評比,至于這個“2012年度美國易社學者”,不如來看一段“易社計劃”的簡介:

 

1.webp (10).jpg

 

聯想到最近特朗普砍掉“福布萊特”項目,真不知道中國還有多少這樣由美國資助的所謂“學者計劃”?

 

而我們的孩子,在“我的母語課”外衣下,又學到了什么?   


(來源:“紅色文化網” 轉載自“風聞社區”;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