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導讀:很多人在遭遇疾病時,常常會被一個一個嚇人的醫學名詞搞得魂飛魄散,慌了手腳。而對于中醫來說,不管疾病多復雜,致病因素多新奇,其實總能回歸到陰陽二字中。
話不多說,下面進入正文部分:
很多朋友問,中醫對“甲流”或者其它傳染病有什么辦法嗎?
其實,這涉及一個中醫如何處理瘟疫的問題。
我們以清朝溫病學家王孟英為例來說吧,他特別擅長治療瘧疾。瘧疾是由一種叫瘧原蟲的微生物引起的瘟疫,古代中醫對此辦法不多,康熙皇帝患了瘧疾,御醫們毫無辦法,最后還是傳教士用秘魯的草藥金雞納霜給治好的。
可是,王孟英治療瘧疾卻手到病除,成為了中醫里面的一個特例。王孟英自己說過,“四十年來,治瘧無難愈之證。”
我們來舉個例子,有一位張先生患了瘧疾,他的癥狀是:寒少熱多,每間隔兩天發作一次,發作兩次后人就消瘦了下來。
張先生覺得有些不對頭,就趕快托人把王孟英請到了家里。
王孟英來了后,一診脈,也皺起了眉頭,說:“您的脈是弦細脈,而且脈搏跳得比較快,這是體內有熱啊。你的病都在什么時間發作?”
張先生急忙回答:“都在子夜發作。”
王孟英:“還有什么癥狀嗎?我看你的嘴唇有些干啊。”
張先生突然想起來了:“是啊,就是嘴特別干,總想喝水!”
王孟英點點頭:“明自了,你這是足少陰熱瘧啊,瘧邪已經侵入了腎經,所以只發作了兩次人就突然消瘦了,千萬不要輕視這個病啊!”
張先生頓感事態嚴重,忙點頭:“我也知道來者不善,所以才急著找您啊,您趕快看看該怎么辦啊?”
王孟英說:“我這里有對癥的藥物,但是有個條件,您答應了,我才給您開方子。”
張先生很奇怪,心想這位還挺怪啊,開方子還講條件?急忙回答:“您說吧,什么條件?我一定答應。”
王孟英說:“我這方子您直接服用就可以了,千萬別再找其他的醫生商量。”
張先生很納悶,忍不住問:“為什么呢?”
王孟英笑了:“他們看我這個方子簡單,一定說這方子不是治療瘧疾的啊,所以一定會給你亂加上些所謂的抗瘧疾的藥物,那這個方子就亂了。所以,您就只管自己服用吧,別告訴別人好嗎?”
這位張先生早就知道王孟英是高手了,于是欣然同意了。
王孟英就開了藥方:元參、生地、知母、丹皮、地骨皮、天冬、龜板、茯苓、石斛、桑葉。里面的幾味藥主要是用來清熱、滋陰的,沒有一味藥是所謂的抗瘧疾的藥。
喝完一服藥以后,張先生就開始等著瘧疾發作,可是左等右等瘧疾它也沒發作,怎么回事兒呢?文獻記載“一劑瘧即止”,也就是說,只服用了一次藥,這個瘧疾就好了。然后王孟英又開了點滋陰的藥物善后,這個病就算痊愈了。
大家也很吃驚吧,這藥只服用了一次,病就好了。
王孟英治療瘧疾有個特點,就是他只根據患者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來開方子,每個人的方子都不相同,但是傳統用來治療瘧疾的藥物,什么常山、青蒿、柴胡等藥,他幾乎不用。
原來,這里面竟然隱藏著中醫養生治病的一大秘密。
要搞清楚這個秘密,我們首先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王孟英是否看到了瘧疾的病原體瘧原蟲?
回答是:沒有。
雖然我們古代中醫一直想弄明白,這個瘧疾到底是什么引起的,但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顯微鏡,中醫始終不知道是什么引起的瘧疾。瘧原蟲的發現是在王孟英去世以后,在1880年由一個法國醫生發現的,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第二:王孟英是否知道瘧疾是由外來的因素引起的?
答案是肯定的。中醫雖然沒有找到瘧疾真正的病因,但古人一直都知道這是外來的因素,比如明代的醫學家張景岳就提出了“瘧邪”是瘧疾的病因。
那么第三個問題就來了:既然沒有看到瘧原蟲,僅僅知道這是外來的致病因素,在這種模糊的情況下,我們的中醫是怎么治療這種疾病的?
答案是:我們的古人聰明,雖然沒有顯微鏡,也看不到瘧原蟲,但正因為我們看不到它,才逼得我們不去管病原體,而是更重視病原體作用的對象一一人體。
也就是說,病原體和人體這兩頭,我們主抓一頭。
中醫認為,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是很強的,驅除病邪的能力也很強,所以當我們的身體自己不再起作用時,就是有什么東西阻礙了它的運轉,只要把這個東西給拿掉,把這個問題調整好了,那么身體就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把病邪驅除出去。
這就是王孟英在治療瘧疾時使用的方法,他并不直接使用抗瘧疾的藥物,而是分析患病的這個人——看到你陰虛,就給你陰;看到你有瘀血,就給你化瘀;看到你陽氣不足,就給你補陽;看到你水濕重,就把你的水濕泄出去,總之是著重調理你自身。等身體運行正常了,自身的抵抗能力上來了,你自己就能夠把外邪抗擊出去了。
或者說,中醫是看病邪在你的身體上引起了什么反應,如果引起了熱證,那就幫你把這個熱給去掉,保持你的寒熱平衡,然后讓你的防御系統能夠正常運轉;如果引起了寒證,那我們就用熱藥幫助你的身體亢奮起來,組織抵抗寒邪。
就像前面講的張先生,王孟英根本就沒有管它什么瘧疾,只是看到這個人陰虛有熱,就給他滋陰,同時清熱,也就是說,在王孟英的眼里,他看到的是陰陽,他不知道外界的邪氣是什么。只管調理患者體內的陰陽(具體落實在寒熱之上)。等陰陽平衡了,他的身體自己就把這個瘧疾給抗擊出去了。
打個比方,就好比你的軍隊面臨外敵,中醫并不是直接派兵去幫你消滅外敵,而是看你自己的部隊有什么問題,給養不夠就補充給養,武器不夠就補充武器,然后讓你依靠自己的部隊去和敵人作戰,消滅敵人。
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原則,不管病邪如何千變萬化,最后你總要作用到人的身上,所以我只看你在人體引起什么變化,我調整這個變化,讓人體擺脫你的影響,自己恢復抵抗能力,這就是中醫的一大秘密。明白了這個秘密,中醫就不再神秘了,其實,就是這么簡單,中醫更相信的是人自身的能力,所以,《黃帝內經》才說了那句著名的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不難看出,中醫和西醫是從兩個角度來對待疾病的,西醫選擇的角度是外在的病原體;中醫選擇的角度是內在的身體。角度決定深度,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瘧疾作為一個代名詞,實際上,換成任何一種我們不了解的陌生傳染病,其思路都是一樣的。
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鐘南山院士采用的大劑量激素的方法,其實也是用激素來提高人體的運轉能力,但激素并不能殺滅病毒,最終清理病毒的,是人體自己。
總之,西醫看病是殺滅病毒,中醫看病是調理陰陽,陰陽一調百病消,所以,中醫最適合用來養生保生。
來源:濟世齋公眾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