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5日),“國家隊”正式出手高值醫用耗材領域。
由于臨床用量大、價格高,心臟支架成為首批國家集中帶量采購的耗材品種擬中選產品,涉及8家中外生產企業、10個品種,中位價僅700元左右!
01 需求越來越大 價格高居不下?降!
心臟支架又稱冠脈支架,是用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的耗材。是最有效減少患者死亡的一個手段。
“充分競價”條件已成熟 病例數逐年增長:
△1990—2017年中國城鄉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變化
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達3.3億;從2009年到2019年,中國冠心病(PCI)手術量從23萬例發展到超過100萬例, 年增長速度10%-20%。
小支架、“大體量”:
以每臺手術支架使用量約1.5枚計算,我國一年要用掉150萬個心臟支架。 據國家醫保局介紹,中國醫用耗材市場規模3200億元,其中高值醫用耗材1500億元。而冠脈支架的總費用就達150億元左右,占到全國高值醫用耗材總費用的十分之一。
由于臨床用量較大、競爭充分,“充分競價”的條件已經成熟,因此心臟支架成為國家首個高值醫用耗材領域集采品種較為合適。
耗材價格虛高 降價言出必行
集采前 國產產品在國際上價格偏高:
通過冠狀動脈支架國際價格對比發現,在此次集采之前,國產心臟支架價格在國際上偏高。
♦國產品牌價格7500-18500元,中位數14000元,進口品牌價格11400-23300元;
♦同代支架價格巴西最低2183元;
♦美國患者支付價6403-18507元;
♦法國零售價6881元;
♦日本醫保支付7693-18747元(均折合為2020年人民幣匯率);
♦2020年3月,印度政府規定藥物洗脫支架天花板價調整天花板價為756元。
患者看病貴:
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使用過度,是群眾反映“看病貴”問題的主要原因。解決看病貴的問題,醫藥器械不可忽視。
以浙江長興縣為例,2019年,人民醫院和中醫院共計開展冠脈支架植入手術400多例。由于使用數量較少,不能以量換價,最終造成了醫院運行成本高、醫保基金壓力大、患者用不起的三方被動局面。
2019年5月,中央深改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 要求按照帶量采購、量價掛鉤、促進市場競爭等原則探索高值醫用耗材分類集中采購。
江蘇“先行”試點 價格大幅壓縮
為了穩妥推進高值耗材改革,2019年,在國家統一部署下,江蘇省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進行了省級冠脈支架招采工作,以“實量”換“真價”,中選品種平均降幅51%。
江蘇省招采后,支架價格被壓縮在2850元至8666元之間。中選品種與當前臨床使用主流品種一致,能夠較好地滿足臨床需求。
02中選產品如何確定?按價排名、量大優先
按產品申報價由低到高的順序確定排名,申報價最低的為第一名,次低的為第二名,依此類推。產品排名前10名首先入圍。
當價格相同時,將依據兩大規則排名:
2019年銷售量大的產品優先(以各省份報送歷史采購數據為依據)
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首次注冊證時間在前的企業優先(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首次批準日期為準)
產品入圍條件
入圍產品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獲得擬中選資格:
1.申報價≤最低產品申報價1.8倍的;
2.申報價>最低產品申報價1.8倍,但低于2850元的。擬中選排名與產品排名相同。
03 降價不降質 低價心臟支架“放心”用!
消息發出后,不少網友表示:惠民!患者的福音
也有一些網友表達了疑問:
價格這么低,患者敢用嗎?
回應:在集中招采前,天津市有關部門密集調研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檢測能力進行摸底,保證中選產品質量可追溯。確保每一個產品應用到患者身上是安全的,是有效的。
限定了支架的材質,會不會限制醫生的臨床選擇?
回應:不同生產企業、不同品牌的心臟支架在臨床使用中70%到80%可相互替代,僅有少數不可替代的情況主要是由于支架直徑與長度有特殊規格。目前主流品牌的規格均比較齊全,均能滿足80%左右的臨床常見情況。
04 對醫院、企業有哪些保障措施?
醫生:
一臺冠脈支架手術,需要在4名醫護人員配合下完成,他們穿著重達15斤左右鉛衣,在X射線環境下進行手術,射線對醫生的身體有輻射損傷,完成這樣一臺手術,醫生的手術費用也就1500元。
解決措施:國家醫保局表示,集中采購后,將引導醫療機構對心臟外科醫生的績效考核進行適當的傾斜。
企業:
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和銷售方式密切相關。生產企業生產出產品后,交由代理商包銷,經過層層代理后,高值耗材的出廠價和最終百姓的使用價格,就相差懸殊。
解決措施:集中采購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銷售費用、財務成本以及通過規模經濟實現單位生產成本。引導企業從原來的“回扣競爭”轉變到以質量和成本為基礎的公平良性競爭。
心臟支架的國家集采并非只讓價格“一降了之”,而是意在建立創新的機制體制,合力優化醫藥市場營商環境。
國家集采心臟支架,在醫耗廠家和病患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將成為深化醫改路上又一個耀眼的標志。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