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因為一篇疑似某女大學生在微博上寫的矯揉造作的小作文,微博上都玩起了#既然提到privilege#(特權)的梗。
▲微博截圖
該女生在小作文提到她在夏令營中認識的“雙國籍妹妹”,就讀于“清華附中國際班”,將來可以直升清華,但“妹妹”想讀中戲,這樣就必須高考,故而陷入糾結……人家可以直升清華、還要糾結要不要放棄,眼饞不?——這是典型的“凡爾賽文學”套路,只不過“曬”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這位“妹妹”。
▲微博截圖
然后,該女生“高傲”地開始對公眾進行道德審判:“我們這群人在有特權的環境里學會了善良,而網上那群人只會嫉妒和叫囂”。
好事的網友扒拉了一下該女生的微博相冊,判斷她的家境其實也一般,離資產階級和所謂的privilege階層差遠了,只是經常發一些奇葩言論。
同樣是生在中國這片土地,同樣處在社會底層,這位女生的價值觀怎么與我們差這么遠——連起碼的公平、正義都不要了?就這種特立獨行的價值觀,還能成為她“高傲”的資本。
不過,這篇小作文讓這位女生成為群嘲對象的同時,卻把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又是“雙國籍”、又是“直升清華”……
網友們震驚了:《國籍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難道還有人頂風作案、違法亂紀搞“潛規則”?
昨晚,清華附中通過《環球時報》出來辟謠了:
沒有“清華附中國際班”,只有“清華附中國際部”;沒有“雙重國籍”,清華附中國際部生源都是“外籍學生”;沒有“直升清華”,需要申請、面試和筆試。
▲微博截圖
這不辟謠還不要緊,筆者對于那位女生的小作文,權當看個編造出來的“笑話”;這一辟謠,反倒讓筆者震驚了一把。
清華附中國際部去年畢業了49人,主流申請的是美國的大學,人家都不屑于申請清華。的確,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學美國占了一半,20名開外的清華算老幾啊。
23人申請了清華,才錄取了17人——這的確不是直升,升學率“才”74%——這離“直升”的privilege還差點兒火候。
大多數網友針對清華附中辟謠的反應與筆者是一樣的,社會兩極分化背景下教育資源的極度不公平是引起網民群情激憤的根本原因,這樣的群情激憤是基于公平、正義最基本的訴求,要知道大多數省份每年通過高考進入清華的學生也就幾十人。74%<100%,但這也依舊是privilege。
當然,筆者更感興趣的問題是,清華附中國際部招收的學生到底是哪國人?
據百度百科介紹,“清華附中國際部”隸屬于清華附中, “旨在為在華外籍人員子女及海外歸國人員子女提供符合西方教育哲學和實踐的教育模式”。而按照清華附中公開辟謠的說法,申請者“須同時持有外籍護照與中國簽證,或為港澳臺永久居民”。
筆者到“清華附中國際部”的官方網站專門瞅了一眼,這國際部的學生不是清一色的“黃色面孔”嗎?
▲截圖自“清華大學國際部”官網
筆者還翻了一下清華附中國際部上一年的招生公告,費用可不低啊,學費、訓練費、雜費加起來每年30多萬:
▲圖片來源同上
看來,要想入讀清華附中國際部,首先得有外國國籍,然后得有錢。不過對于能給子女搞到外國國籍的人而言,這點兒錢也不算什么。但是,這樣的privilege的確不是普通的中國工薪階層能夠染指的。
以前筆者就聽到一個說法,先富們通過海外投資移民幫子女搞到外國國籍,然后出口轉內銷,讓子女回來輕松地入讀名牌、重點高校。外籍留學生數量近年來成了考核高校業績的重要指標,外籍學生入讀所需的面試、筆試門檻與國內正常高考難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清華附中國際部的事情,多少是對這種說法的佐證,所以,網友針對清華附中的辟謠追問,“有多少是出口轉內銷的?”
不過,privilege現象并非中國特有事物,例如美國的大資本家們也會通過捐資的方式把自己的子女送入哈佛這樣的名校,從而保證財富的代際傳播,只不過移民是中國富人特有的方式。潘石屹不還把自己的兒子捐進了美國和英國的名校嗎?
說起移民,筆者又想起了昨天二審宣判的新城控股原董事長王振華強奸幼女案,二審駁回了王振華的上訴,維持了一審原判。
在王振華案發的2019年7月,新城控股董事長迅速變更為王曉松(王振華的兒子),而媒體就披露了王振華早已取得香港和加拿大永久居留權,王振華之子王曉松為加拿大籍的事實:
▲圖片來源:中國經營報
事實上,根據當年的招股書,早在1997年,王振華便是加拿大的永久居民,也應該是在當時同時給自己的兒子辦了加拿大籍。
▲圖片來源:2012年新城控股招股書
根據企業信息查詢網站愛企查的介紹,王曉松2009年自南京大學畢業:
這可能是高考考進南京大學的;當然,按照清華大學國際部的套路,似乎不高考也行,反正對于資產數百億的繼承人而言,文憑就是一張紙而已。
關于王振華案本身的量刑,筆者以前的文章已經談過好幾次了,例如《二審應判王振華頂格的15年,這才是對天理的昭示》。對于二審的結果筆者并不意外,王振華犯罪事實確鑿,民憤極大,拿了幾百萬律師費、信誓旦旦要讓王振華無罪的陳有西都跑路、辯護律師換人,二審自然也就不可能減刑。但五年的刑期依然是很低了,這不可謂不是王振華們的privilege。
2019年王振華進入以后,新城控股董事長的職務轉給了兒子,新城控股的股價卻是一路上揚:
也就是說,王振華三年后(已經羈押了近兩年)重獲自由一出來,財富不僅不會縮水,身價還要翻番,諷刺不?
不過,在“房住不炒”的大政策下,在房地產一片哀鴻、地產企業債臺高筑的普遍局面下,新城控股的股價卻能一騎絕塵,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支撐新城控股股價上漲的,是它近年來十分漂亮的財務報表。
作為上市地產企業的一匹黑馬,2019年初,新城控股在發布 2018 年年報之后,就受到了來自于監管層的關注。驚濤駭浪的十六問直擊新城控股是否粉飾業績,是否故意做高利潤,有沒有通過關聯交易向大股東輸送利益……
今年發布的新城控股2020年度財報中“營業收入增速69%,凈利潤增速21%”的漂亮業績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普遍質疑:經營現金流凈額為3.82億,而上一個年頭還是435億;20年長期借款較19年增長79%,存貸雙高;財報中壞賬計提比例只有1.3%,而大部分上市公司壞賬比例在10%-30%……
新城控股究竟是在創造奇跡,還是為在股市割韭菜而埋雷呢?
真相到底為何,對王振華的私人財富是不會造成根本影響的。
早在2003年2月,王振華就在維京群島注冊成立了兩家公司,開啟了海外資本的布局;而在2012年身價暴漲(新城發展赴港上市)之前,王振華就利用信托持股,將個人資產與家族資產進行隔離。
王振華的家族資產,主要源于所持兩家港股公司和一家A股公司的股份,這些資產又有家族信托控制著,爆不爆雷的怕什么呢,韭菜還能跑得贏莊家?
這大約才是富人移民的奧妙,以及王振華們的privilege的來源和底氣吧。至于富人子女上個清北、南大,不過是順手而為的事。
作者:子午 來源:紅色江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