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機往往因其科幻的外形和強悍的功能備受好評。不過風水輪流轉,現如今我國戰機也走上了科幻外形的道路,并且在性能上比美國戰機更強。2011年殲20試飛就曾打臉美國國防部長,而前不久我國的這款攻擊型無人機一經問世,就再次震驚了世界。搶在美歐各國同等無人機之前服役的它,更是讓美國發出了指責之聲:稱其攜帶的彈藥量過大,違反了國際條約。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國目前裝備的攻擊11無人機,除了滿身黑科技之外,它對于我國空軍又有著怎樣的幫助呢?
在2019年的國慶閱兵式上,攻擊11可謂是獨占鰲頭,因為除了飛過廣場的各種戰機,它是所有參閱裝備中唯一一種單獨出現的武器。以這樣的形式出現,一方面或許暗示了攻擊11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它正成為我軍未來的黑科技武器。
從外表上看,攻擊11是一款無尾飛翼構型的無人機,與當今世界唯一一款隱形轟炸機B2非常相似。而采用這種設計的戰機是往往是最適合隱身的。眾所周知,B2轟炸機能憑借其十分優秀的全向隱身能力以及紅外隱身性能,輕松突破世界絕大多數防空系統。可即便是性能如此優秀的戰機,也還是采用了升降舵用于控制轉向,輔助起飛。而攻擊11取消了升降舵設計,取而代之的是6個射流小孔,這就是我國的主動射流技術。
沒有升降舵的攻擊11幾乎沒有雷達信號強反射源,因此,它的雷達反射界面比美國B-2小了幾乎一個數量級。目前看來,世界各國列裝的戰機中,只有我國的攻擊11采用了這種技術,而美國的此項技術還處于研制階段。
攻擊11的尾部也經過了特殊的處理,不僅采用了低雷達反射截面設計,還在噴口上采用了扁平化工藝。噴口的扁平化設計能通過冷卻氣流混合,從而降低發動機的尾流密度,大幅降低紅外輻射信號,提升紅外隱身性能。這就說明不光雷達拿攻擊11沒辦法,依靠紅外制導的導彈更是拿它沒轍。這就讓攻擊11幾乎變成了一個“油鹽不進”的隱身怪獸。
除了基本的無尾飛翼構型之外,攻擊11襟翼、副翼的側面邊緣也采用了削邊處理,這種對外表的處理方式能使其即使在空中做大幅度動作,也能夠騙過雷達。因此這樣的處理能極大加強攻擊11的隱身能力。對于美國來說,類似削邊處理這樣的細節只存在于F22、F35這種已經千錘百煉的工程化產品上,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攻擊11的成熟技術以及我國軍工品質的優秀。
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攻擊11作為一款無人機,它的隱身性能已全面超越B2,同時在突防能力上也完全實現超越。
攻擊11長約10米左右,翼展為14米,起飛重量可達到10噸。與此同時,它搭載了我國自主研發的WS19發動機,它擁有超過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6個多小時的續航時間。
在進攻方面,攻擊11主要以對地攻擊為主,可攜帶多種對地導彈、或者是高爆炸彈,但由于要兼顧其隱身性能,因此它的彈倉都是隱藏在機身內的。雖然載彈量不一定有傳統無人機那么多,但因其突防攻擊的特性,相信攻擊11一定能出色完成作戰任務。
它也有攜帶空空導彈的能力。因為現代是網絡信息化的戰場,攜帶空空導彈的攻擊11可以作為空中機動前置發射架,在其他戰機或是地面引導下,利用自己的隱身性能伏擊或是偷襲敵方戰機。所以攻擊11或許不需要強悍的空中格斗能力,其高度隱身能力就是必要的生存保障。
聊到這,很多朋友應該可以想到,攻擊11除了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還可以作為其他戰機的僚機存在。
咱剛說過,攻擊11能攜帶的武器并不少,因此若是它與我國殲20或是殲16等戰機共同執行任務,則可以通過戰機駕駛員的操控發射導彈。這樣的攻擊方式一方面增加了一次攻擊所能提供的火力密度;另一方面也能直接提升有人戰機飛行員的安全性。換句話說,攻擊11就是有人戰機延伸出去的眼睛、耳朵和手。
即便是攻擊11實在無法逃脫被擊落的命運,我方損失的也只是一架無人機,并不是無法接受的損失。
對于無人機來說,通常的攻擊任務有兩大類。一種是突防攻擊:也就是指具有特定的任務和目標,在規定時間內給予敵方打擊的任務,執行突防攻擊一般需要戰機快進快出的能力較強,而載彈量方面并不需要特別高。第二種是獵殲攻擊:這種任務一般沒有具體目標和執行時間,因此要求戰機的載彈量要夠大,同時續航時間也要長。
根據攻擊11的續航時間判斷,它很有可能更偏向于突防攻擊。這樣的作戰類型其實降低了它自主攻擊的技術要求。在攻擊11出擊時,任務一定是明確的,打擊目標也一定是清晰的。因此相比于專門負責獵殲攻擊的無人機來說,達成攻擊11的技術指標并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而這也正是它能提前于美國等一眾國家率先服役的原因。目前看來,攻擊11應該采取的是自主與遙控混合的操控手段。
當前與我國攻擊11同等級的無人機基本有三款,分別是美國的X47B、法國的神經元以及俄羅斯的獵人。相比之下,西方國家在無人機領域的半途而廢其實并不是因為科技水平沒達到標準,而是他們太癡迷于獵殲攻擊方式的無人機。不過,這種無人機需要極其精密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統,而這樣系統以人類目前的能力還無法研發,所以這些國家的無人機都被客觀條件卡了脖子。
從這點看,我國攻擊11的服役無異于是與主流背道而馳。這樣的研發方式并不追求十全十美,而是把能做的先做起來,一旦后續技術有了更新,可以隨時應用在無人機之中。我認為,我國在無人機研發的這條路上走得非常明智,將一個大的復雜問題碎片簡單化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另外一方面,根據攻擊11可折疊的機翼判斷,它很有可能具有上艦能力。到時候,它也能執行反艦或者是反潛任務,跟隨航母出動的它也必將為守衛我國海疆的光榮任務獻出自己的力量。一旦攻擊11上艦,它應該有兩種作戰模式,第一種是單獨作戰,憑借優秀的隱身性能,單刀直入地突破層層敵方防御網,取敵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一般;第二種作戰模式就是搭配我國的艦載機或轟20,在充當僚機的時候給予最強力的火力援助。
當然,我國的攻擊11如此優秀自然免不了許多唱衰的聲音,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有很多人認為攻擊11模仿這個、抄襲那個。不過對于這些說法,我認為只需做到一笑而過就好。時至今日我國的科技成就早已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只是外表相似并不能叫做抄襲,而真正的戰斗力永遠隱藏在細節之中。
來源:國科環宇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出道即王者,“攻擊11”無人機隱身接近完美,殲20的黃金搭檔!
2021-08-1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