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我’,不做‘他者’,西方人才是the other,我們才是Self。”
前兩天,有網友曬出“三只松鼠”2019年10月份的產品宣傳海報,因海報中模特的“瞇瞇眼”妝容,一部分網友認為,這是迎合西方審美,故意丑化中國人。這個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審美權的問題。網上已經爭得不可開交,但也相當失焦和情緒化。這里,我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一次說清楚。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明確大的時代背景,即中國仍然內在于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體系。大約從500年前的大航海時代開始,西方憑借“船堅炮利”,逐漸建立了自己主導的世界體系。中國原本是外在于這個世界體系的,但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西方用武力強行納入了這個世界體系,并淪為半殖民地。這個體系的中的規則,都是西方制定的,審美標準,也來自于西方。中國作為這個體系的邊緣和外圍國家,缺乏話語權,中國的審美標準,也不被接受。1949年中國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中國作為半殖民地的歷史,但中國并沒有建立自己的體系。
1972年尼克松訪華,意味著美國被迫放棄了對中國的封鎖和圍堵,八十年代之后,中國又重返了這一體系。
西方居于這個體系的中心,為了維護自己對這一體系的主導地位,就把西方人,主要是歐美白人(核心是盎格魯-撒克遜新教白人)標示為“自我” (Self),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非西方人,包括中國人,標示“他者”,即“其他人” (the other)。而瞇瞇眼、寬眼距、塌鼻梁……則是掌握文化霸權,尤其是審美霸權的西方,在自己的力量相對于中國居于絕對優勢時,賦予作為“他者”的中國人的固定形象。
一是,強化了西方人的優越感,并且由于“中國人”是如此的“丑陋”、“邪惡”,這樣他們到中國來殺人放火也不會感到內疚;二是,在強化了一部分中國人的自卑心理,因為自慚形穢而更加俯首帖耳地接受西方的統治。
近代以來,當中國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也開始考慮自身形象的時候,面對的就是掌握文化霸權的西方蓄意制造的這一事實。一種是主動迎合,通過迎合來獲得西方獎勵。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很多作品,都是把西方對中國的偏見與丑化內化之后拍攝出來的。這種迎合,其實在中國文藝界相當主流,并且一直延續到了新世紀,也滲透到了方方面面,比如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的“中國8分鐘”,現在大家找來視頻看看,可能會覺得相當羞愧。
另一種“對著干”,對西方的標準反其道而行之。這種做法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之前,比如樣板戲中的英雄人物,個個都是濃眉大眼,紅光滿面。
“對著干”既是一種文化覺醒的表現,也是走向真正的文化自信的開始。無論是主動迎合,還是簡單地“對著干”,都是對西方標準的反應,共同前提是都承認自己是西方人眼中的“他者”(the other)——要么就是“我是你眼中的樣子”,要么就是“我不是你眼中的樣子”——其傳遞的暗示是:你(西方)的評價對我很重要。所以,在這兩種選擇之外,還應該有第三種選擇——做“自我”,不做“他者”,西方人才是the other,我們才是Self。1956年,毛主席要會見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但他穿了一雙看上似乎“很不協調”的棕色皮鞋。陪同接見的羅瑞卿大將建議說:“主席,你還是換一雙黑色鞋吧!”毛主席問為什么,羅瑞卿說:“這是國際慣例啊。”毛主席聽后,顯出一副嚴肅而又不以為然的樣子,說:“為什么要按外國慣例呢?”“沒必要換吧,我們中國人要按中國人的習慣穿。”
“我們中國人要按中國人的習慣穿”——這才體現了審美觀方面真正的自尊自信。在毛主席看來,西方人(即“國際”)如何看不重要,我既不會主動迎合你,也不會刻意和你對著干,只是要“按中國人的習慣”來。顯然,我們只有堅持“按中國人的習慣”來,才能在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中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并在未來改造這個體系或建立自己的體系,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關于如何看“三只松酥”的宣傳海報,網上的分析文章很多,我這里就不展開了。
我只是想說,既不要迎合,也不要簡單地“對著干”,保持自己的主體性,掌握審美的主導權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獨立評論員郭松民”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