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不是戰略機遇期,而是戰略挑戰期。意味著“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這個戰略判斷終結,正式進入了“沖突與危機是當今時代的主題”,這也是所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涵之一。
上一個對于“國家主義者”而言的戰略機遇期,根本原因也不是911,而是蘇聯解體。蘇聯解體后美歐陣營要構建新的世界秩序,包含了一系列的戰略:
1 將意識形態和國家意識共同瓦解的前蘇聯陣營資產貨幣化,變成歐洲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地。
2將東亞東南亞重新變成經濟殖民地,改造成環太平洋地區的新興血汗工廠。
3通過新自由主義,徹底改造歐美冷戰時為了制衡進步運動而推行的福利國家體制,推翻工人階級在冷戰中得到的政治和經濟地位。
4建立以海運為主要通道,亞非拉落后地區提供能源與原材料,前社會主義陣營提供廉價勞動力,歐美提供高端制造與消費能力的國際貿易結構,并從這個全球化結構中最大程度地攫取利益。
5 在以上四點過程中,解決掉各種阻力和傳統上的對手。
為了構建出這套新世界秩序,歐美陣營的霸主美國需要維護七個關鍵霸權:
1 海洋霸權,表現為美國天下無敵的艦隊和遍布全球的軍港。
2 能源霸權,主要表現為石油霸權。
3 科技霸權,集中體現為新千年的信息技術霸權。
4 金融霸權,表現為全球貿易都依賴美元和美元金融生態才能運轉。
5 文化霸權,表現為英語、盎撒文化題材為主的文學、影視、娛樂獲得全勝。
6 輿論霸權,表現為英語媒體成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宣傳機構。
7 地緣政治霸權,表現為美國成為全球地緣政治熱點的最終裁決人
而在這個過程中,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統治者必然遇到以下方向的挑戰:
1 被馬克思精準描述的資本主義固有危機。
即生產的無秩序,生產能力的絕對過剩與消費能力的相對不足,以十年為周期地演變成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表現為七十年代危機,世紀末的金融風暴,08年的金融危機,和現在這一輪。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一切矛盾中最本質的矛盾,但不一定是每一個歷史時期的主要矛盾。
2 出現陸權對海權的挑戰。
幾千年來的全球化都是建立在歐亞大陸橋為主的陸權上,近五百年來才被盎撒抓住歷史機遇改變成海權時代。
歐洲島英國、亞洲島日本、世界島美國的基本政策就是制造大陸內部的地緣政治沖突。但由于蘇聯解體與中國加入全球化,反而使得大陸國家都變成了世界體系的邊緣,相互間的矛盾明顯減弱了,集中表現為中俄完成劃界,一度變為友好近鄰。
3 能源霸權搭便車問題。
對于美國金融霸權至關重要的石油能源,天然地分布在俄羅斯、中東、南美的委內瑞拉等國。這些國家往往經歷共運或民族解放運動建成,與美國存在長久的歷史沖突。他們在全球化體系里因為擁有能源獲利,政治上卻不受美國完全控制,構成了內生的挑戰。
典型的例子是中東的薩達姆、北非的卡扎菲都試圖挑戰美元在石油貿易中的絕對地位。
4 科技趕超問題
由于全世界的人類并沒有本質的區別,而科學工作者普遍又有普世價值觀。所以在全球化時代,科技知識易于傳播,但不易于創新的現象還是不斷會發生。
科技不易于創新根植于科技的投資者產業,創新對舊產業結構的顛覆是一個劇烈而痛苦的過程,所謂“尾大難掉”,畢竟“又不是不能用”。
中國在鄭和下西洋時擁有航海技術的絕對領先,但代價是對農業經濟的涸澤而漁,也不能像西歐落后國家一樣接受無底線的強盜文化,顛覆自身的政治法統。所以中國經歷過“尾大難掉”。
所以美國在新興科技行業如互聯網、生物科技中仍然保持領先;但在傳統行業如通訊、清潔能源、芯片制造、陸地交通工具、化工、輕工業、建造行業、重制造工業等方方面面都面臨其它國家的挑戰。
5 金融資本主義的寄生性
美國霸權最大的變現渠道是金融資本主義。而由于《帝國主義論》里清晰講述過的,金融資本的寄生性、腐朽性、擴張性,也嚴重地反噬了歐美自身。
這表現為金融資本不宿主國自身的健康,一次又一次制造巨型泡沫盤剝其政治基礎“中產階級”,主要形式是歐美各國的政府赤字、03年互聯網泡沫、08年房地產泡沫、最新的加密貨幣泡沫等。在不停地制造激烈的社會危機和階級矛盾。
6 文化霸權的異己性
文化霸權總是階段性地制造著自以為看到最美真理的逆向種族主義者,卻意識不到它的歷史階段性。人類對文化消費品既有“逐新”心態,又有“守舊”的安全感。歐美借著冷戰勝利的紅利推行的盎撒文化霸權,在二十世紀末時是一種“后冷戰”時期的“新鮮事物”。
但它不可避免地是“異己”的,尤其加上盎撒文化固有的種族優越感。這導致在文化生產領域的技術差距縮小時,各個民族都發生了本土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同時制造出同時兼有“逐新”和“守舊”兩方面特征的新文化,從而挑戰文化霸權。
這里的典型例子是日本的動漫、韓國的娛樂、印度的寶萊塢。各國的本土文化的“現代化”過程,都表現為對盎撒文化的質疑與揚棄。
7 輿論霸權的雙標性
我們深知輿論作為一種隱性的權力,它總是服從于統治者的。無論統治者是政治勢力、宗族勢力、種族勢力還是經濟勢力。因此輿論霸權一定會在涉及統治者利益的問題上陷入雙標,從而不斷地讓輿論的受害方清醒過來,走向反面。當要靠輿論去粉飾的矛盾超過了臨界點時,輿論就開始陷入破窗效應,快速地丟失地位。
在最近十年,全世界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都變成了反義詞,并不是因為自媒體的挑戰;因為自媒體自身“塌房”的周期更短。這是由輿論的雙標本質所必然導致的結果。
8 地緣政治幽靈的沉渣泛起
美國的地緣政治霸權地位,是建立在它所主導的全球化體系,以極大的利益導向調整了舊歷史的利益格局。所以才做到讓英法德成為同盟、日韓共同防御、中印反睦成仇、東南亞恐懼北方、中東打成一片等等。
美國最終要從這樣的地緣政治格局中獲利,但獲利一定會出現邊際效應,導致投入的不斷增加、收益的不斷降低,使得新格局陷入動搖。
與此同時,舊的地緣政治格局往往是幾千年的種族、文化、歷史沖突和磨合所構成的。美國從未嘗試通過利用霸權去消化它,只是不斷在利用它。因此中東出現泛伊斯蘭圈的集體反美、日韓貌合神離、東南亞加入ocep、英國脫歐、歐盟在俄烏沖突中受害尋求自主、波立聯邦蠢蠢欲動……
都是古老格局的沉渣泛起。一旦新格局形成,美國要重新扭轉它,勢必要付出難以估量的代價。
9 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統治階級自身的極度腐朽
最后,資本主義的統治者必然是腐朽的。這種腐朽并非來自于道德而已,主要來自于它的寄生性,使它逐漸退化掉實踐能力,喪失自己在歷史上作為進步性代表的話語權;轉身為維護權威,而化身為涂脂抹粉或不涂脂抹粉的暴君。
具體表現為國家無底線地服務于資本、無節制地攫取人民權益、政治集團崇尚金權交易、軍事上法西斯化、文化陷入自我墮落的享樂主義。這必然使得維持霸權而精打細算的能力退化。
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霸權相對于我們的生命而言很長,至今已經三十多年。而放眼長達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史,這不過是一瞬而已。我認為由于以上 9 個不同面向、難以克服的內生矛盾存在,美國霸權也必然會經歷 “生老病死”的過程。
俄烏沖突,本質上是美國維系霸權的直接產物。其中最核心的四點是:
1 維護海洋霸權:
盡管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作為戰略棋子可以遏止俄羅斯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影響力,但其實更重要的是維持歐亞路橋中心的地緣政治動蕩,從而阻止歐亞世界島自然走向經濟整合
2 維護能源霸權:
將伊拉克、利比亞、委內瑞拉、俄羅斯、伊朗這些擁有獨立意志的國家開除出石油市場主導者,是維持能源霸權、從而維持金融霸權的必要條件。
3 地緣政治霸權:
歐洲一體化的加深、英國脫歐、歐洲自主意識的逐漸回歸、北約合法性下滑,都使得美國在歐洲的主導力面臨不斷的削弱。美國要重新成為歐洲的守護神,就像拿破侖時期的英國一樣需要一個“神圣同盟”和共同的敵人。
4 緩解內部激烈的階級矛盾:
從08年之后,由經濟危機決定的美國社會內生矛盾一直是主題。包括99%反對1%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新一輪的黑人民權運動,以桑德斯為代表、要求改革醫療教育提升最低工資的左翼民粹運動,以特朗普為代表、要求提升產業工人就業的右翼民粹運動,新冠疫情所引爆的公衛災難與醫療剝削問題,濫印鈔票導致的公共債務巔峰……俄烏戰爭爆發后,明顯又一次將主要矛盾引向有利于統治方的民族、宗教、意識形態領域。
為達到這幾個目的,美國的戰略家規劃了十幾年。先是利用了烏克蘭親俄派的腐朽以及嚴重的階級矛盾,推動了顏色革命,而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也制造了地緣政治的棋局;然后推動烏克蘭納粹化,使得明斯克協議成為一紙空文,烏東親俄地區的慘況也促進了俄羅斯內部高漲的民族主義;然后是俄烏戰爭爆發后對烏克蘭的全力政治、軍事援助,甚至不惜透支自身的金融霸權(沒收俄羅斯海外資產,SWIFT 制裁)、輿論霸權(大規模的雙標言論引起國際輿論如印、法、德、的反噬)。
可以說,美國深層政府對俄的戰略決心非常之大,以至于接近機會主義。配合的是,俄羅斯帶有民族性色彩的機會主義、軍事冒險主義更加厲害。以至于制造了今天這樣的高危格局,第三次世界大戰僅僅取決于決策者理智。
這恰是霸權衰老的證明。因為越是衰老越是寄生,越是寄生,則越會為了維持自身利益而不計后果地使用權術。這么說,現在不正是一個強權走向“老病”的戰略機遇期嗎?
恰恰相反。
用韓非子的話說,吾恐其以我為滿貫也。
神馬是某些“國家主義者”口中所說的“戰略機遇期”呢?一言以蔽之,是老三們在后冷戰時代果斷地去了浦東。
去了浦東之后,將“勞動力人口紅利”、“成熟安定的工人隊伍紅利”、“農民工后備軍紅利”、“完整工業體系紅利”、“公有資本貨幣化紅利”、“土地所有權紅利”、“去軍事化紅利”、“地緣政治安全紅利”……進行了大規模的出讓和變現,從而換到了自身在新世界秩序里的分工位置。
這個過程與其叫“戰略機遇期”,不如叫“交易機遇期”。如同很多行業最后都是青春飯,“戰略機遇期”也存在“青春飯”。它表現為“購買機遇”的代價非常的昂貴:
1 在西方“人口學家”及其“徒子徒孫”的鼓搗下,進入了“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
2 制造了世界上最大規模“居無定所”的工人隊伍,其中大部分從事缺乏技術與能力積累的行業
3 基于債務的城鎮化,以及農村的空心化,不熟悉農業生產的“新農民工”面臨留不下的城市和回不去的家鄉。
4制造業整體偏向低端,而且嚴重產能過剩。在勞動力成本、環境污染、產業對外轉移等因素日趨明顯后,勢必要進行產業升級。
5整體債務水平在過去十幾年里急速上升,從“債務水平基本可控、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很快趕上了“發達國家水平”。在公有資產和國有土地的貨幣化之后,未來的變現渠道存在明顯缺失。
6海灣戰爭見證了信息化戰爭時代的全面落后,之后又經歷了96年、99年、01年、08年等一系列地緣政治危機,一個傳統地緣政治上的四戰之國不可能繼續讓軍隊去經商創匯了。
7新中國地緣政治的五大保障,現在也物是人非。原有的五大保障:
- 三個世界理論主導的世界戰略格局,聯蘇則勝美,聯美則勝蘇;
- 成為第三世界的精神領袖;
- 人民極度擁護、戰略意志強到可以為核戰爭備戰;
- 擁有核武器和強大的陸軍;
- 經濟與政治高度自主。
以中國自身而言,青春飯已經吃完了,當初叫人家小甜甜,現在人老珠黃,得盡快自謀出路了:
1在人口老齡化威脅下,必須盡快推進產業升級避免衰退,同時卻得增加人民福利保障
2大多數以流水線、物流、服務業為主的低技術含量新工人弱得不到安定,將成為九十年代國企“改制”之后最大規模的社會動蕩因素
3過剩產能必須解決,因此需要“雙循環”,一帶一路對外輸出,同時對內提升消費能力
4必須控制債務風險,同時又得面臨高速發展下急剎車的通縮壓力
5 將僅剩的醫療、教育等民生行業貨幣化將制造巨大的社會矛盾,不這么做又將面對高企的地方債和財政壓力
6蟄伏十幾年年的軍事現代化,隨著航天的巨大成功、四代機量產、國產航母、高超聲速武器等方面的發展,已經韜晦不了了。而地緣政治的熱度上升也使得軍費投入必須長期堅持。
7地緣政治格局出現了本質的變化
- 俄羅斯的衰落,美國的一超化,導致美國這幾年對中國的圍堵得到了C形包圍圈的普遍響應
- 社會風氣小資化,利己主義盛行,各種投降和躺平言論市場很大
- 承平日久,民不習戰
- ???
所有老本中,現在證明最耐吃的一項就是主權獨立了。因此才能在面臨危機時,做出了一系列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措施。包括一帶一路、十四五規劃、產業升級、雙循環、金融管控、打擊壟斷、減貧、醫療教育調整、放開生育、控制房地產上升、嚴控金融風險、國防軍事升級、以及外交上的主動出擊。
這才讓國家主義者們有條件去思考“百年未有之”,而不是“百年又來之”,更不是“又來之,則安之”。所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失去了“交易”的本錢,就不再會有“機遇期”。
而與此同時,中國的發展和自我改造,構成了對美國霸權的直接挑戰:
1對海洋霸權:一帶一路、中俄關系正常化、中歐鐵路、RCEP、主張歐洲和中東戰略自主,都是在構建陸權。
2對能源霸權:中國符合自身利益,對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能源國家的背后支持,是美國能源霸權貫徹最大的阻礙。
3對科技霸權:中國在互聯網、通信基礎建設、新能源、電子支付、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后發追趕遠比德國和日本當初對美國科技領先地位的威脅更大。
4金融霸權:當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同時又是能源和原材料最主要的消費國之一,擁有了聯合歐元、一帶一路國家、能源和糧食出口國一起顛覆金融格局的潛力。
而美國現階段遏止中國的各種手段中,占有明顯主動權的,則是另外三個仍擁有較大優勢的文化、輿論、地緣政治霸權。
從這樣的分析來看,中國不再能夠“交易”所謂的“機遇期”,自身解決危機的措施都構成了對美國霸權的威脅;而美國也明確將中國視作最大的競爭對手,如何是“機遇期”呢?
俄烏沖突的深層因素恰恰遠大于俄烏,反而可能在中美。如果能通過俄烏戰爭破壞了歐亞經濟體的整合、鞏固了美國在能源領域的絕對控制權、趁機將美國主導的軍事體系北約擴大到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東盟……
這樣的形勢,格局豈不是遠比特朗普時期的貿易戰、科技戰、金融長臂管轄要大多了么?國際戰略下的是圍棋,不像象棋之類計較一子一格的得失。
總結最后的結論。911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蘇聯解體才是。也不是“機遇期”,而是“交易期”。而俄烏戰爭,則是“戰略機遇期”徹底終結的標志。從現在開始,國家主義者面臨的是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那種“戰略挑戰期”,世界各國都存在思維方式向制造了世界大戰的“生存空間”思維轉型。這可能是人類文明在21世紀面臨的最大挑戰和悲劇。
作者:白頭豕 來源:作者知乎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