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于,我們的有些思政課教師,自己就對這樣的理論沒有興趣,他們自身對這樣的理論就存有疑慮。在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們能對學生產生有說服力的課堂效果,也實在讓他們勉為其難了。
看到一篇網文,文中有如下的敘述:某人某天參與一個面試,因為大多數考生都已是思政課老師,就比較集中地問了一個問題,即“你認為什么樣的思政課教學是有效的?”
他們“不約而同”地說,搞一些諸如匯報、辯論、討論等活動才能讓思政課生動起來,繼續追問為什么要搞這些活動?他們繼續“不約而同”地答曰,他們的學生不需要理論,然后繼續追問,那這些只搞活動不講理論的課堂,學生實際上收獲了什么呢?展示技能?辯論技巧?還是講臺經驗?抑或演講口才? 面對這些問題,那些教師兼考生于是就都“不約而同”地不置可否了。
其實,思政課上的一些所謂活動,應該不止上述的那些形式,至少還有ppt展示等形式。不過,在我看來,雖然上述形式確實有所缺陷,但畢竟還是圍繞課程本身來進行的。盡管這篇網文的作者不太看好這樣的形式,但比起其他更為過分的形式多少還靠譜一點。
網文中涉及那些思政課老師所說,學生不需要理論,這樣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有點復雜。總的說來,有的學生對理論不感興趣,并不等于他們不需要理論,而是因為他們對理論問題基本處于不了解的狀態,而且他們也根本不懂得理論存在的意義與重要性。如果更深一步挖掘的話,至少說明,在我們的思政課上,有些教師本身就不太懂得如何用理論的魅力來抓住學生的內心。
我承認,現在確實有不少學生對理論缺乏興趣。但是,如果我們的思政課教師能夠真正懂得理論的根本,也懂得如何用理論去打動學生,那么情況就一定會有所改變。如果我們的思政課教師能用理論最根本的魅力去打動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不能說所有的學生都會有所觸動,但至少有那么一些學生是會被觸動的。
即使這些被觸動的學生,將來并不一定會去專門鉆研這些理論,但這種曾經的觸動至少讓他們感受到理論本身所存在的魅力,與之前他們對理論的冷漠是有所不同的。或許,現在由于大環境、小氣候等諸多原因,不太可能讓大多數學生一下子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有些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某種程度興趣的學生,在他們的將來,至少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看法和態度上,不至于太過冷漠。
我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在民主革命時期,很多進步的與愛國的青年,不過就是讀過一些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小冊子,讀過一些類似于《紅星照耀中國》這樣的書籍,就能夠對革命的理論,對革命的追求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產生巨大的動力,推動他們一門心思去參加革命,去參與到火紅的斗爭當中去。就是那幾本書,就是那些淺顯易懂的理論,就能產生如此巨大的魅力。這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為真正代表真理的革命理論本身是有著強大說服力的。今天,我們的思政課所講的,所教的應該還是當年那些革命的道理,或者還會增加今天面對全球復雜斗爭形式所需要的新內容,我絕對不相信,這樣的道理對于我們中國的那些愛國青年,那些熱血的學子不會產生強大的魅力。
問題在于,我們的有些思政課教師,自己就對這樣的理論沒有興趣,他們自身對這樣的理論就存有疑慮。在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們能對學生產生有說服力的課堂效果,也實在讓他們勉為其難了。
多年前,我們在思政課的教學方面,確實遇到了不少的困難。老師不愛講,學生不愛聽。有的老師干脆就離開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講一些莫名其妙的左道旁門。這樣的課我聽過,讓我非常困惑,百思不得其解。這是思政課嗎?這純粹是笞兒哄。學生上這樣的課能得到什么?他們得到的只能是一桶漿糊,這純粹是在誤人子弟。
在北京第一大牛校里,有位講“近現代史綱要”的老師,據說也是他們學校里很有些名氣的教師,在給外校教師介紹他的教學經驗的時候,特別提到,在他的本科生課堂上,他的一個學生專門做了一個有關中原大戰的ppt文檔,而且還極盡夸贊地說,這篇文檔做得如何之好。
我聽了以后,感覺非常奇怪。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純粹的歷史課。近現代史綱要主要是要講中國革命是如何進行的,是如何取得勝利的。蔣馮閻中原大戰,固然發生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這個時間段上,而且這場軍閥大戰確實也與毛主席所說,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就是因為在中國,白色政權之間的戰爭給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以一席之地。然而,那個學生做的ppt卻只關注這場軍閥大戰,而對于軍閥大戰對紅色政權存在的作用卻只字不提。這個ppt把這場軍閥戰爭的過程描述得如此詳細與生動,可是它到底與中國革命有什么關系,ppt的作者似乎不明所以。
在那些年,同樣也是這位北京第一大牛校的另一位思政課老師,積累了許多歌曲、音樂、影視劇視頻的資料,在課堂上廣泛推廣使用。用他的話來說,光是積累這些資料所用的移動硬盤,就用掉了五六塊。那時的移動硬盤容量再小也有上百個G。可見其資料積累之豐富。這位老師的認真精神是值得欽佩的。可是這些藝術類資料與我們的思政課到底有多大的關系,也實在讓人理解不了。
我不否認,在課堂上,偶爾使用一下這樣的資料,會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角度上來看,我們如果真的想讓學生能夠在理論上能有更多的收獲,我不太相信,這些所謂藝術類的資料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完全可能是一種本末倒置。
這些年來,這種在思政課上的花里胡哨在很多教學成果的評獎方面肯定也有獲了不少獎項的。然而這些獎項的做法,對于思政課本身,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到底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難道不會讓人產生疑慮嗎?熱鬧是熱鬧了,不過一陣風吹過就過去了。理論中真正的本質,真正的魅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領略得到。這樣的表面的花拳繡腿,我們是不是不需要再來反復地表演了呢?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北航老胡之閑話”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