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被外資吃干抹凈,誰還記得它的輝煌與凄涼
點擊:4400  作者:高飛    來源:北大縱橫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3-02-13 12:15:58

 

1980年,重慶飲料廠廠長李培全,看到了一條新聞:

 

國家醫藥總局發了個報告,全國積壓在庫的中藥白芍,每年報損達4億元。中央因此做了個批示,要求對中藥開發利用進行研究。

 

當時的重慶飲料廠,固定資產只有159萬元,但李培全還是決定賭上一把。

 

01

橫空出世

 

李培全有個主意,用閑置的中藥材,研制中國人自己的可樂。

 

此時的重慶飲料廠有兩個車間,一個生產汽水,一個生產飴糖。雖然名為飲料廠,實際上每年只能生產100萬瓶汽水,每瓶售價8分錢,年產值不超過10萬元。廠里主要的利潤來源,主要靠給糖果廠提供半成品的飴糖。

 

1980年前后的中國,正是改革文學實行的時候,“喬廠長”敢于打破條條框框的文學形象,推著許多廠長經理,努力找到讓廠子突飛猛進的靈感。

 

在北京喝過一次可口可樂后,李培全始終對那股味道不能忘懷。因此,看到新聞后,他立刻想到——既然可口可樂是藥劑師搞出來的配方產品,那么是不是可以用白芍來搞可樂研發?

 

在全國八個肩負白芍研究課題任務的研究所中,李培全迅速和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取得聯系,兩家單位達成協議,成立科研生產聯合體,由研究所負責藥理研究,重慶飲料廠負責生產飲料。

 

李培全向科研組提出了三個目標:一是利用國產中藥,真正具有經得起檢驗的保健作用;二是口感和風味上,必須達到國際可樂型飲料的標準;三是全部選用國產原料,才不會受制于人。

 

耗費130萬元經費和整整一年時間,歷經4個階段的毒理和保健功能試驗,198112月,研發小組終于以白芍為主料,配以地黃、當歸等11味中草藥,配制出了既有保健功能又符合國際標準的新可樂飲料。

 

當時全國上下都處于經濟改革的熱潮中,四川省領導親自將新可樂定名為“天府可樂”,還批了160萬元貸款作為支持。

 

為了展現民族情結,李培全又去求了著名書畫家周伯溪先生,為天府可樂親筆題字。

 

 

1982年,在通過了重慶市科委組織的知名中醫藥專家和食品飲料領域權威人士的最終鑒定后,天府可樂作為中國第一個國產可樂品牌,正式投產問世。

 

天府可樂一經投放市場,就在國內飲料市場掀起了一場可樂風暴,引得后來少林可樂、黃山可樂、西湖可樂等眾多“地方可樂”相繼涌現。

 

同行間反應熱烈,可到了市場上卻又是另一種景象。上市初期,天府可樂的銷量差強人意,市場反應很是一般,遠沒能達到研發時一炮而紅的預期。

 

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可樂這種飲料其實相當陌生。1979年,可口可樂重新進入中國,老百姓在這之前經歷了30年的斷代。可口可樂回歸后,初期也只能在特定景點賣給在華的外國游客,所以大多數中國人根本沒喝過可樂。

 

好在李培全還有另一手準備,他同時主導廠子研發的巧克力香檳和蕓香汽水,大受消費者喜愛,利潤豐厚。打開市場前,天府可樂都是靠著這兩樣產品的“輸血”,才得以延命。

 

不過很快,讓李培全信心大振的信號終于出現了。

 

19824月,天府可樂收獲了來自美國《華僑日報》的不吝夸獎。“這種飲料經過1.8萬外國游客品嘗鑒定,被認為既像可口可樂,又具有中國特色,它在中國會供不應求”。李培全看到報道后欣喜若狂,認為這代表,天府可樂的味道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1982年開始,天府可樂共攬獲各市、省、部、國家級獎項多達14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對重慶飲料廠開創中藥型可樂貢獻的獎勵和肯定。

 

1984年,原輕工部對市面上的可樂做了“產品質量評議”。當時可口可樂的評分,比天府可樂還低0.52,其余的全球六大可樂評分更是低于天府可樂。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天府可樂的銷量逐漸有了起色,很快走紅川渝,成為了地方名飲。

 

 

1985年,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視察重慶,在嘗過天府可樂后大加贊賞。

 

回京后,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經過嚴格審驗,將這款俘獲了領導人味蕾的地方特產,定為了國宴唯一可樂型飲料。

 

“一代名飲,天府可樂”就此沖出川渝、風靡全國,品牌聲譽達到鼎峰,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國民飲料。李培全也乘勢將企業更名為重慶天府可樂飲料工業公司。

 

02

走向國際

 

1985年到1988年,天府可樂迎來了一個輝煌的新高度。

 

曾在廠供銷科工作的職工杜金亮回憶,來廠區拉可樂的貨車,從大門口排到一公里外。各地經銷商追著李培全批條要可樂,各個車間24小時三班倒的生產都不夠。

 

在高峰時期,曾經每年往北京地區發送的天府可樂,要裝滿120個火車皮。

 

 

如此的需求激增,自然需要提前做好產能儲備。

 

當時的汽水全是玻璃瓶,受限于生產和灌裝工藝,無法長途運輸,國內飲料市場因此出現了“一城一汽水”的奇特景象。

 

為了擴大銷售范圍,李培全學習了可口可樂的先進生產模式,在全國各地建起了灌裝廠。由重慶總公司提供原漿,然后在當地分裝銷售。

 

事實上,在天府可樂還沒正式投入市場前,李培全就籌劃起了分廠的建設。最初是米易縣和南充市,之后又把分廠開出了四川。

 

1988年,天府可樂已經在27個省市自治區,組建了102家飲料生產合作企業,6家科研、機械制造和原料基地等合作單位,形成了擁有108個成員單位的龐大研銷網絡。

 

西到新疆,南到海南,除西藏和港澳臺之外,顛峰時期天府可樂的工廠幾乎覆蓋了全國。

 

 

李培全又果斷貸款,從美國、法國、意大利、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等地,引進7條先進易拉罐生產線。讓工廠的生產效率指數級上漲,從最初的每分鐘30瓶,很快升到500瓶,最后每分鐘能灌裝上千瓶。

 

鼎盛時期,天府可樂年產量能達6萬多噸,相當于1億多瓶。

 

將分廠開遍全國的同時,李培全還帶領公司,將天府可樂的商業版圖大膽向海外擴張。

 

1990年,天府可樂在莫斯科建起了灌裝廠。日本風間株式會社主動代理,讓天府的產品一舉打入可樂型飲料的“老家”美國,甚至在美國世貿大廈設立了分公司,專銷天府可樂。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還處于計劃經濟時代,飲料想要賣出國門,需要透過政府公司中國糧油進出口公司,只有得到中糧的批準才能出口創匯。

 

當時“八大汽水廠”的其他7家,都安耽于割據一方,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的國產碳酸飲料品牌,唯有天府可樂。

 

最輝煌的幾年,天府將產品遠銷到了美國、日本、前蘇聯、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最鼎盛的1988年,天府可樂的產銷量在全國飲料企業中的排名躍居前五,而在國產可樂這個細分市場里,則獨占了75%的市場份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

 

節節攀升的銷量,給公司帶來了超3億元的年產值,6000多萬的年利稅和1000萬元的純利潤。憑借高額的產值,天府可樂在“八大汽水廠”中攀至第二,成了僅次于嶗山汽水的飲料公司。

 

隨著天府可樂的興盛,1986年,李培全也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了“五一”勞動獎章,和“立志改革者”光榮稱號。

 

1988年,經原輕工業部和國家工商局批準,李培全將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成為全國迄今為止,唯一冠名“中國”的飲料企業。

 

自此,天府可樂集團,成為了當時中國食品飲料行業的絕對強者。

 

李培全也因為,僅用8年時間,就把當初固定資產只有100多萬元的小作坊,經營成了全國知名企業,成了外界嘖嘖稱贊的著名企業家。

 

然而在盛名和風光下,李培全卻感到莫名焦慮。在一次與記者的閑談中,他突然提到:“我現在覺得再往前邁一步已經很難,被一張無形的網網住了。”

 

03

百事之禍

 

事實證明,李培全的焦慮和擔憂并不是空穴來風。

 

事實上,從1986年,天府可樂就開始掉進了一些麻煩中,例如,四川省衛生部門認為,天府可樂里加入中藥白芍,違反食品衛生法,造成80萬瓶天府可樂被退貨、銷毀。

 

同時,國營體制的短板開始顯現。國營體質下,企業資金、管理、人員的調動存在諸多束縛和不科學。天府可樂也深受其害,雖然身為廠長,但李培全手中權力有限,對這些弊端無可奈何。

 

這些問題如同水下暗礁,只要潮水的急進猛漲一日不停,就一日不會暴露。但更讓李培全擔憂的是,從九十年代開始,中國開始積極引入外資。許多行業都出現了重外資輕國資的現象。

 

在他看來,天府可樂真正的敵人,其實是那些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的外國巨頭。

 

1989年,正是天府可樂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當時,為調整國內通脹和投資過熱的現象,國家下達宏觀調控,讓全國經濟瞬間變得寒氣逼人。

 

天府可樂的業績也深受打擊,全國銷量斷崖式下跌。這一年,李培全發往北京的產品數量,從前一年的120個車皮,陡然降到30個,縮水七成以上。

 

同一時期,中國本土汽水品牌的銷量全部由盛轉衰,而外來的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市占率卻越來越大。

 

看著自己一手創立的品牌,市場占有率被“外來者”一點點蠶食,李培全心如刀絞,卻毫無還手之力。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中國重入“關貿總協定”,竟成了天府可樂的催命符。

 

1993年,原輕工部官員判斷,未來國家勢必進一步放開市場。只知安逸生存環境的國產飲料,一旦對上在國際市場披荊斬棘的外資巨頭,勢必無法抵擋“兩樂”的降維打擊。

 

于是他們決定“利用外資改造國企”,并用行政命令要求“八大廠”與“兩樂”合資。

 

也是在這一年,李培全遭到了針對他本人的“審查”,雖然沒有查出任何問題,但在第二年,他卻以退休的方式,實際上喪失了對天府可樂的控制力。

 

1994年,天府可樂與百事可樂達成合作協議,合資建立重慶百事天府飲料公司。

 

這是一場完全不對等的合資。

 

合資公司成立之初,百事以現金出資1070萬美元,天府則將廠房、設備、土地等優質資產,折價730萬美元投入合資公司,雙方持股比例60:40

 

百事還從原天府集團的1100多名工人中,精挑細選了430名骨干,天府則負責帶著“挑剩下”的700多名職工和6000多萬元債務,靠上級部門的接濟救助艱難度日。

 

雙方約定,未來合資公司的生產中,天府可樂的產量不得低于50%

 

可實際上,合資第一年天府可樂產量還占到了74%,第二年51%,第三年則驟降到25%,到2006年完全賣給百事可樂前,居然就剩0.5%

 

合資前,天府可樂年年盈利,每年光利稅就有幾千萬。合資后,且在債務剝離的情況下,卻開始連年虧損。從第一年的1280萬元連虧三年,直虧到5000萬元之巨。

 

合資十二年,天府方面沒分到一分利,反而連本帶利負債1.4億多元,連續八年被重慶市評為特困企業。

 

面對這種明顯的不正常虧損,合資公司董事長鄒振黃,曾多次抗議。然而在董事會中,百事有4票,而天府只有2票,根本沒有話語權。

 

雖然當時已經離開,可李培全心里,其實一直惦念天府可樂。

 

“我心想回去看看他們到底把天府可樂弄成什么樣了,看看老員工怎么樣了”。合資公司再三邀請下,李培全曾答應作為顧問回歸,然而結果卻令他很是失望。“百事不僅不怎么生產天府可樂,對老員工也不好,我老是跟他們吵,之后就不得不走人”。

 

終于,天府可樂身陷債務泥潭,在2006年將所持全部股權作價1.3億元賣給了百事。至此,百事控股94.4%,天府可樂徹底被外資吃干抹凈。

 

在這場本該共贏的合作中,天府可樂失去了配方,失去了品牌,失去了銷量,而百事不止得到了天府可樂的銷售渠道和生產線,還成功消滅了天府可樂的品牌影響力。

 

與天府可樂的遭遇如出一轍,當時國內八大汽水廠,其余7家先后,被“兩樂”以合資并購等方式吞吃入腹,最終近乎團滅。

 

多年之后,已經賦閑在家的李培全提起此事,仍然憤懣不已:

 

“剛剛對外開放,我們天真地以為外資企業是來幫助壯大發展的,沒有料到人家是來占領市場和消滅民族品牌的。”

 

04

傳奇謝幕

 

“這里是我的傷心地,歷經八年研發,白白地被人家弄沒了!”

 

2010年,李培全再次回到了天府可樂集團,在早已破敗荒廢的廠房前,他一邊撿起瓶蓋一邊感傷。

 

 

2008年,將要被迫進入破產程序的天府可樂,以當初合資時,“天府”的品牌及技術秘密未作價入股為由,跟百事打起了維權官司。

 

此時的李培全,已經70多歲,且早已退休多年,卻仍舊時時關注天府可樂。準備在天府可樂需要他的時候,及時盡一份力。

 

得知官司的消息后,他義不容辭地站了出來。不顧年邁,四處奔走呼號,聯系很多已經離開多年的老員工、老技術人員提供證據、證詞。

 

審判期間,法院內每天都聚集了80多名,自發前來旁聽的天府老職工。他們都在熱切盼望索回品牌,重振天府可樂。

 

“本來心都死了,現在好像又有激情了,看到大家都這么努力,我也有勁兒了。”李培全百感交集,他發現自己不是一個人。

 

終于,在2010年,天府集團重新奪回了天府可樂的配方和生產工藝。2013年,又要回了商標使用權。

 

 

20163月,在李培全的殷切盼望下,天府可樂在經歷了20多年的沉寂后,正式宣布重出江湖。

 

天府可樂復活,本應為李培全的人生畫上了最后圓滿的一筆。然而復出后的天府可樂,卻在市場競爭中經營慘淡,始終不能恢復昔日榮光。

 

2018年,業績始終沒有半點起色的天府集團,進行了混有制改革,天府可樂(重慶)飲品有限公司成立。

 

然而僅在一年之后,李培全便因病去世,他最大的遺憾,當屬始終沒能親眼見證天府可樂重回巔峰。

 

李培全曾說,他將天府集團當成自己的孩子,自己真的為這個“孩子”,操了一輩子的心。

 

晚年的李培全單眼失明,賦閑在家,卻依然將天府可樂的發展掛在心頭。

 

他堅持每天寫小楷,練習書法的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寫的都是他擔任天府可樂廠長和總經理期間的總結與思考,認為這些能幫到后來的管理者。

 

他甚至經常拿自己的“傷心事”,警醒那些與他接觸的企業管理者,不要重蹈覆轍。不要忘記“民族品牌必須要自立自強,警惕外資并購中的風險!”

 

 | 高飛;來源 | 華商韜略(hstl8888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