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張杰: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砥礪民族風骨
點擊:6486  作者:張杰    來源:“理論周刊”  發布時間:2023-07-26 10:05:50

 

1.jpg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廣大官兵在戰場上表現出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震撼了全世界,被我們的對手稱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戰勝強敵的精神寶藏,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志愿軍打勝仗靠的是一股氣,一種革命的戰斗精神


志愿軍各部隊完成集結后,立即展開了以保衛邊疆、鞏固國防、準備出國作戰為主要內容的戰斗動員,從思想上解決“該不該打”“愿不愿打”“能不能打”的問題。

為解決“該不該打”的問題,各部隊向官兵講述中朝兩黨的傳統友誼和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闡明中朝兩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的道理,叫響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斗口號。第40軍一位戰士創作的一首快板詩在部隊中廣為流傳:“美帝好比一把火,燒了朝鮮就要燒中國,中國鄰居快救火,救了朝鮮就是救中國。”這首快板詩充分反映了官兵對出國作戰的高度認同。

為解決“愿不愿打”的問題,第13兵團政治部專門編寫了介紹美國侵華歷史的手冊,從美國海軍1839年入侵中國談起,歷數美國在中國近代史上脅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特別是抗日戰爭勝利后美國支持蔣介石發動全國內戰,與中國人民為敵的史實,激發干部戰士對美國侵略的仇恨。

為解決“能不能打”的問題,通過比較敵我雙方的優劣長短,首先說明美國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美軍雖然在武器裝備上占據優勢,但兵力匱乏,士氣不振,而我軍進行的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戰爭的性質決定了人心所向,我軍必將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支持。

我們的志愿軍靠的是一種革命的戰斗精神,官兵戰斗作風很頑強,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我軍在過去打勝仗靠的是一股氣,今后打勝仗還得靠這股氣。無論未來戰爭形態如何演變、武器裝備如何發展,只要我們軍隊還保持著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精神,就能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當最可愛的人,做最可愛的事

面對強大的所謂“聯合國軍”,志愿軍無論從武器裝備上還是從后勤保障上,都難以與之抗衡。支撐志愿軍持續作戰并贏得勝利的,是來自內心的強大力量,是那種被祖國人民召喚和期待的精神力量,是當自己被稱為“最可愛的人”時所產生的那種無與倫比的自豪感覺。在這種力量的支撐下,才有了志愿軍官兵在極端艱苦條件下的頑強作戰。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魏巍寫作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立刻在全國引起轟動,從此,“最可愛的人”成為全國人民對志愿軍最親切和最尊敬的愛稱。

在抗美援朝近三年的艱苦戰斗中,人民群眾響應毛澤東“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號召,保證志愿軍“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給予志愿軍巨大的支援。人民群眾熱烈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捐獻運動。

僅從1950年10月入朝到1951年底統計,人民群眾送給志愿軍的“慰問袋”就有77萬多個,慰問品120多萬件。有的戰士接到“慰問袋”后,在快板詩中寫道:“慰問袋,六寸長,慰問糖在里面裝。昨天我吃一塊糖,糖兒對我把話講,你吃糖,想一想,祖國人民的心意可記上?”有的戰士接到人民群眾的“慰問煙”后舍不得抽,有人寫道:“祖國送來光榮煙,人民情意重如山。等我立功那一天,把它叼在嘴上邊。”一塊糖,一包煙,這些東西雖然不大,但對遠離祖國的志愿軍戰士來說,它所包含的精神力量卻是很大的。

從一個稱號到一個紀念章,從一塊糖到一支煙,所有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共同構筑起志愿軍官兵的強大精神支柱,他們一想到有祖國人民的支持,一想到祖國人民授予自己“最可愛的人”的稱號,即便是在最艱難、最危急的情況下,都會變得精神振奮、斗志昂揚。

2.jpg

【戰士們主動申請前往抗美援朝最前線。】

爭當戰斗英雄,暗暗下了立功的決心


志愿軍廣泛開展“殺敵立功”運動,充分釋放廣大指戰員的革命毅力和精神力量,成為發動群眾、戰勝強敵、完成戰斗任務最強有力的精神武器。到停戰時為止,志愿軍涌現出302742名功臣;榮立集體功的單位有14個團、51個營、648個連、849個排、4391個班;有494人榮獲各類英雄、模范稱號。朝鮮政府先后5次授予志愿軍指戰員勛章、獎章共達52.6354萬枚,授予12名官兵“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榮譽稱號。

特級英雄黃繼光,在聽了一等功臣、苗族戰斗英雄劉興文的事跡報告后,就暗暗下了立功的決心,后來在上甘嶺戰役中,他用胸膛堵住敵地堡瘋狂掃射的機槍眼英勇犧牲。戰士胡修道在進入陣地前收到家中來信:“家中一切都好,就是缺少一張立功喜報”。這封信成為他殺敵立功的巨大力量,在戰斗中表現特別突出,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一等功臣梅懷清,立志“要在戰斗中當董存瑞”。后來,他舍身炸開了敵鐵絲網,為部隊打開了殲滅敵人的道路。一級英雄邱少云為保證潛伏部隊不被敵人發覺,任憑烈火燒身,壯烈犧牲。

戰斗英雄們立功后,回北京參加志愿軍回國英雄報告團等活動,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獲得了巨大的精神鼓勵。他們再次回到朝鮮戰場后,又以更加堅定的意志參加到對“聯合國軍”的作戰任務當中,其中不少戰斗英雄犧牲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一切為了整體,一切為了勝利

志愿軍官兵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勝利的整體觀念,各軍兵種緊密配合、協同一致,從思想上、組織指揮上和作戰行動上形成一個堅強的統一整體。

各軍兵種協同作戰,以陸軍為主體,服從總的作戰意圖,以陸軍的勝利為勝利。陸軍各兵種合成部隊,又以步兵為主體,但同時步兵也必須有其他各軍兵種的支援配合。年輕的志愿軍空軍,在建立初期就把“為地面部隊服務,以地面部隊的勝利為勝利”作為重要建設理念,在大機群作戰中,把“指到哪里,打到哪里”“長機到哪里,僚機就跟到哪里”“攻擊部隊到哪里,掩護部隊就到哪里”的要求,作為檢查每個飛行員戰術思想和戰術動作的重要依據。

各特種兵部隊也反復強調密切協同步兵和其他兵種作戰的思想。例如,炮兵部隊向全體人員講清,炮兵是以火力遂行戰斗任務的,必須協同兄弟兵種,支援步兵、裝甲兵完成作戰任務,必須把一切為著戰爭勝利的整體觀念,積極同兄弟部隊協同作戰的觀念,把兄弟兵種的勝利看做自己的勝利的觀念,作為作戰的行動準則。廣大裝甲兵指戰員懂得在朝鮮戰場的條件下,裝甲兵與步兵是“任務一致,榮辱相聯”的關系,配合步兵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工程兵部隊官兵提出“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口號,樹立千方百計為兄弟兵種服務的觀念,密切協同步兵、炮兵、裝甲兵和空軍、后勤部隊,勝利完成了各種艱巨復雜而又繁重的戰場工程保障任務。通信兵干部戰士牢固樹立一切為了作戰勝利的整體觀念,提出“全網一盤棋,全線一條心”的戰斗口號,千方百計保證通信暢通和“部隊打到哪里,就聯絡到哪里”,保證“人在機器在,人在線路通”。

可以說,“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犧牲局部,保證全局”,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官兵精神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這一精神先進性再一次展現得淋漓盡致。

3.jpg

【中國人民志愿軍運用在山腳挖坑道、沿公路和谷川地構筑火器掩體、交通壕,埋設反坦克地雷等多種手段,進行反坦克作戰。】


忍受艱苦就是光榮,渡過困難就是勝利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初期,志愿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也遇到了嚴重的困難,困難主要在物資供應方面。由于敵人掌握了制空權,不斷破壞志愿軍后方運輸補給線,加上當時我們經驗不足,后勤力量薄弱,就使困難顯得更加嚴重,使志愿軍經常面臨斷糧缺彈的情況。

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志愿軍各部隊大力鼓舞官兵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以堅韌不拔精神忍受苦難、戰勝困難。官兵們喊出了“忍受艱苦就是光榮,渡過困難就是勝利”“一人受苦,萬人享福”“今天的艱苦,就是為了明天的幸福”等口號。志愿軍各級黨組織特別強調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許多干部身先士卒地帶頭完成艱苦任務。許多黨員把飯讓給群眾吃而自己寧愿餓肚子。在行軍中,不少干部幫助戰士背東西,有的竟因背負過重、疲勞過度而虛脫倒地。

在黨員干部這種英雄行動的激勵下,志愿軍官兵中逐漸形成了互相救助、推衣讓食、吃苦在前的風氣。在戰斗中,許多傷員吃不上飯、轉運不下去,他們毫無怨言地忍受著痛苦,安心等待。在戰役的間隙,盡管他們已經十分疲勞,但因體諒到后勤力量不足,情愿參與遠程背糧的工作。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后,許多部隊休整4天就背糧4次,行程長達150公里。

嚴重的后勤補給困難,不僅沒有消磨掉志愿軍官兵的戰斗意志,反而使官兵們更加凝聚、更加堅強,使官兵們迸發出一種不可能被困難嚇倒,也不可能被困難拖垮的精神力量。

打一仗進一步,群眾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的


朝鮮戰場上的許多作戰方法和經驗,是普通戰士在斗爭實踐中首先創造出來,再經過領導總結推廣,而逐漸形成和成熟的。為此,志愿軍各部隊只要有可能,就最大限度地把戰斗任務傳達給官兵,使官兵們充分了解敵我態勢和作戰形勢,發動他們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在戰斗結束之后,還要進行民主評議,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再戰。

橫貫朝鮮半島250公里長的以坑道為骨干的堅固防御陣地,最初只是簡單的防空洞、防炮洞,在1951年夏季防御作戰中,有的部隊官兵創造性地將2個加深的、拐彎的防炮洞連在一起,成為馬蹄形的小坑道。這種坑道工事在志愿軍防御陣地上一出現,就引起了彭德懷司令員的密切關注和高度評價。1951年9月志愿軍司令部發出指示,要求各部隊及時推廣,后來逐漸發展為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此外,在敵前沿潛伏,向敵人“擠陣地”,“冷槍”“冷炮”狙擊運動等新的戰術技術,也無一不是群眾的智慧和創造,無一不是貫徹群眾路線、開展廣泛軍事民主的積極結果。

志愿軍這種依靠廣大群眾打勝仗的理念,與所謂“聯合國軍”那種寄希望于少數將領和軍官而打勝仗的理念,有著巨大的差別。志愿軍也在朝鮮戰場上再次證明了,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面前,任何指望依靠幾個精英而取得作戰勝利的軍隊,都是渺小的、脆弱的。

高度團結友愛,革命部隊比家庭還要溫暖


在朝鮮戰場上,對敵斗爭越艱苦,志愿軍內部就越團結。在危急時刻,不乏犧牲自己、掩護戰友的戰例。戰士朱有光、王萬成,在敵人已沖到兄弟部隊附近時,毅然決然地拉響爆破筒沖入敵群,犧牲自己,保衛了兄弟部隊的陣地。

對戰士們來講,只要有一口涼水、一把炒面也想著身邊的戰友。在運動作戰中,糧食供應困難,共產黨員吳少柱打了一天仗沒有吃飯,晚上他在烈士身上摸到一碗炒面,剛想吃,可又想到戰友們都沒吃飯,于是便爬到各掩體,把炒面一份份分給大家。

上甘嶺戰役中,運輸員劉明生冒著炮火向坑道運送彈藥,在途中拾了一個蘋果,自己不肯吃,進入坑道后他先給了連長,連長接過來給了步行機員,說他一天到晚聯絡喊話,嗓子啞了,干得嘴唇出血,應該他吃。步行機員想到最艱苦的是戰士,戰士想到最光榮的是傷員,傷員想到打勝仗全憑連長指揮。推來推去誰也沒有吃,最后連長咬了一小口,才一人一口傳下去,8個人輪了2次才吃完了這個蘋果。

傷員們在醫院療養中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許多護理員用自己的津貼買水果給傷員吃,把自己的衣服和棉被給傷員蓋。

志愿軍部隊中像這樣互相照顧、互相關心的感人場景,在朝鮮戰場上處處皆是。戰火中形成的革命友誼,成為了將官兵們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情感紐帶,也成為了使志愿軍各部隊攥指成拳的巨大力量。

 

4.jpg

【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工程總隊官兵修建了敵機找不到的水下橋,保證了汽車部隊順利完成運輸任務。】


當好國際主義戰士,愛護朝鮮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志愿軍部隊的干部戰士以高度的自覺性,堅決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關于“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鮮人民的一針一線”的要求。

在朝鮮發生災荒時,志愿軍主動開展救災工作。朝鮮廣大城鄉在遭受戰爭嚴重破壞之后,1951年夏天又趕上暴雨成災,農業歉收,各地出現嚴重饑荒,有的地區50%至60%的人斷糧,靠樹皮、草根、野菜度日。為幫助朝鮮人民渡過災荒,志愿軍開展了每人每日節約一兩米的救災運動,提出“部隊駐地不餓死一個人”的要求,許多部隊不但做到每人每日節約一兩米,還把節余的伙食捐獻出來。有的同志把自己不多的津貼費捐獻給當地災民,有的單位捐獻衣服、日用品送給朝鮮的軍烈屬和老弱、孤兒。據不完全統計,在朝鮮戰爭期間,志愿軍共拿出救濟糧1000余萬斤,救濟了近10萬戶災民;捐衣33萬余件,鞋11萬余雙,棉花13萬余斤,日用品萬余件;人民幣(舊幣)2.2億余元。這對幫助朝鮮人民渡過災荒,恢復生產和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志愿軍醫療人員共為朝鮮群眾免費治療64.1萬余人。1952年,僅第20兵團直屬醫院住院治療的朝鮮病人就有200多人,病人的醫藥、伙食全部由醫院供給,工作人員還把自己伙食中的細糧和較好的副食品讓給病人。朝鮮金華郡公安員吳炳洲腿部被敵機炸傷,流血過多,生命危險,志愿軍某部司藥員張祖成、護士劉志根給他輸血250毫升。吳炳洲感激地說:“同志們用鮮血救活了我,我永遠不會忘記我血管里流著親愛的中國同志的鮮血。”

可以說,“愛護朝鮮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既是志愿軍最大的政治優勢,也是志愿軍區別于一切為了攫取私利而出國作戰軍隊的最大差異。正因為每一名志愿軍戰士都明白這個道理,才使得朝鮮人民像愛護自己的子弟一樣愛護他們,像支持自己的軍隊一樣支持他們,形成了中朝人民緊密團結的磅礴力量。

把荒山變成了“樂園”,生動展現官兵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志愿軍以專職文藝工作者為骨干,發動廣大官兵積極參與,將朝鮮戰場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作為創作素材,掀起了一個廣泛的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

文藝工作者與廣大官兵一起,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創造了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如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歌曲《志愿軍戰歌》《來一個殲敵大競賽》、說唱《偵察英雄韓啟發》《陣地之家》、小說《突破臨津江》、劇本《創造》等,都給官兵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各級文工團(隊)深入連隊,在火線、坑道、高山、密林中進行演出、鼓動、慰問、祝捷。連隊普遍建立起俱樂部、圖書館。戰士們克服重重困難,創建了美好的“陣地之家”,在坑道里掛上領袖像,坑道口以不同顏色的石子砌成標語,貼上對聯,自制了胡琴、鑼鼓、幻燈、皮影戲,建立了“陣地電影院”“陣地娛樂休息棚”等,開展了說唱、歌詠、閱讀、朗誦、舞蹈、戲劇和小型體育活動,把荒山變成了“樂園”,展現出一幅革命樂觀主義的生動景象。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2個月后,也就是1953年9月,彭德懷在《關于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講了這樣一段話:“在三年激戰之后,資本主義世界最大工業強國的第一流軍隊被限制在他們原來發動侵略的地方,不僅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這是一個具有重大國際意義的教訓。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它也雄辯地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彭德懷的這段話,展示出新中國的革命軍人,對自己國家、民族、人民的強烈使命感責任感自豪感,也展示出一個覺醒了的中國必將并且已經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官兵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早已經超越了那個時代、那個地區、那些人、那些事,已經永駐中國人的心中,并且至今仍然在給當代中國人帶來源源不絕的精神動力。新時代的中國人,正在以一種全新的精神面貌,雄赳赳、氣昂昂,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專業技術大校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理論周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