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天眸:八一,我在冀中平原喚軍魂
點擊:3673  作者:天眸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3-07-26 09:53:10

 

1.jpg

 

紀念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摘要】“八一軍魂”,生于南昌,立于井岡山,行于長征路,興于抗戰,強于百萬雄師過大江,雄于跨過鴨綠江,盛于千萬個雷鋒在成長的毛澤東時代。人民軍隊的“軍魂”今何在?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里,在《為人民服務》里,在“三八作風”里,在《解放軍進行曲》里,在老百姓經久不息的“人民戰爭就是那無敵力量”的紅歌里!
2.jpg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新型的人民軍隊的誕生。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將8月1日作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在瑞金葉坪紅軍廣場舉行了歷史上第一個“八一”紀念活動。從此,每年8月1日就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3.jpg

 

1970年,我在部隊頭一回過八一建軍節,記得晚上看四川平武文工團慰問演出,第一次聽了《我心中的歌獻給解放軍》,簡直是陶醉了。我由一個小學畢業的農村生產隊社員,在解放軍這所大學校六年多,學會了放電影,學會了畫畫,更重要的學會了宣傳毛澤東思想。我們部隊的最高統帥是中央軍委毛主席,我們的工程兵司令員是跟毛主席從井岡山走來的開國上將陳士榘,我們的部隊長是戰斗英雄孫如才,我的戰友們都是來自山東、山西、江蘇、四川、黑龍江等農村的貧下中農子弟,切身體驗到做一個毛澤東的戰士是多么的光榮與自豪!每當回憶起在巴山蜀水和天山南北度過的六個八一節,便喚起做一個毛澤東時代的戰士光榮與自豪!

1976年仲春,我轉業回到家鄉冀中平原,在油田鉆井隊當工人。從此每逢八一,要聯系戰友們互賀節日。今又八一即到,與一位老戰友聊起軍魂這個話題,從古談到今,談得最多的是我們自己腳下的冀中大地,因為這里自古是中國南北交鋒的戰場,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這里交匯。這里的老百姓平時為民,戰時為軍的歷史傳統代代相傳。許多村莊以營為名保留至今,如我家鄉南皮縣為什么叫皮?是秦代造鎧甲故而得名。縣里七十二個撥,八十二個屯,都是當年屯兵的軍營,各個歷史時期留下的戰爭遺跡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戰斗無計其數,飄蕩著多少軍人的游魂!我在幾十年的文藝創作采風中,走遍了冀中平原,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那場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桿,全民皆兵打鬼子的人民戰爭,一寸土地一寸血,人民軍隊的“軍魂”無處不在。今把與老戰友所談整理成文,名曰《我在冀中平原喚軍魂》。以此迎接第96個八一建軍節,紀念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jpg

保定軍校門口鑄有兩個巨大的鎏金大字“軍魂”,路人皆見。這所軍校的緣起,是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瘋狂的攻入紫禁城,這天夜里,天安門廣場尸橫遍地,火光沖天,首都淪陷。10月12日,法、德、英、意四千余遠征軍殺向保定,10月16日,直隸總督廷雍按李鴻章的吩咐,敞開城門,率眾舉白旗歡迎,并準備了厚禮獻四國聯軍,但聯軍總指揮蓋斯里不買帳,將直隸總督廷雍、守尉奎恒,參將王占魁等被五花大綁,四國聯軍將校耀武揚威地坐在直隸總督大堂中央進行“國際審判”,然后押至城南鳳凰臺,砍下人頭懸掛示眾。后來新任直隸總督袁世凱沒敢在保定督署舉行就任儀式,而是屈就在小小的高陽縣衙舉行,這是曠古未有的奇恥大辱!袁世凱調來手下的干將馮國璋來保定籌建將弁學堂,要他盡快培養出有近代軍事知識的教官和士兵,以血國恥。馮國璋吸納西方軍事科學,把中國的軍事教育推到近代化的歷史高度。這所軍校后來共辦了九期,1923年停辦。培養出將軍1600名,軍官11000名 。其中有吳佩孚、蔣介石、唐生智,傅作義、劉文輝、白崇禧、陳誠、顧祝同、張治中、薛岳、馬步芳、葉挺等歷史人物。這些人的名氣都挺牛,能代表中華民族的軍魂嗎?我不否認保定軍校超黃埔,半部中國近代史,但冠以“軍魂”需要斟酌。軍魂的內涵十分豐富,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中國軍魂”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呢?我帶著這個疑問,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尋軍魂。作為當年的解放軍戰士,我要尋自己曾經當過戰士的解放軍軍魂。

自從電視劇《亮劍》熱播之后,自上到下形成另一個共識,認為“亮劍精神”是人民軍隊的軍魂。不否認,人民軍隊確實有敢于亮劍的精神,但構成人民軍隊軍魂的絕不止是亮劍精神。中國古代的俠士都有舍生忘死的亮劍精神,有人說“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千古絕唱是中華民族英雄主義的源頭,有人說日本的武士道也是亮劍精神,用這種狹義的亮劍精神來概括人民軍隊的軍魂,那是對人民軍隊軍魂的蓄意淡化。《亮劍》里一字不提毛主席抗日游擊戰略和八路軍的政治方向,避開人民軍隊的軍魂,鼓吹個人英雄主義,所以,無法達到《沙家浜》的郭建光、《智取威虎山》的楊子榮、《平原游擊隊》的李向陽那些藝術形象的高度,不能給人藝術的滋養,只能是個迎合娛樂時代的開心笑料。不止一個《亮劍》,這些年文藝創作被金錢綁架了,軍事題材的作品雖數不勝數,軍魂安在哉?

八年前,我采風開國將軍劉秉彥、曠伏兆當年生死之約的雄縣米家務,到后來的蠡縣、清苑、肅寧、孟村、河間、安平等一路追訪,《平原槍聲》聲猶在耳,《烈火金剛》又浮眼前。觀任丘一座沒有墓碑的紅軍墓、看容城那片八路墳、聽《抗日戰歌》、記老八路后人的傾訴……日月如梭,寒來暑往,直到今年五月走進雄安淀南的北馮村,終于找到了人民軍隊在冀中的“根脈”和“魂”。

5.jpg


“七七事變”,毛主席敏銳地覺察到冀中平原的戰略意義,提出”到河北去,到抗日最前線去。””將正規軍轉變為游擊軍,將運動戰轉變為游擊戰。”[1]但戰友們大多認為這是一種倒退,希望在紅軍接受改編之后,做為國家的正規軍到戰場上和日寇真刀真槍的干一干,成建制地殲滅日軍,在無險可守無山可依的平原上難以打游擊戰。還有些同志過于看重國民黨有二百萬正規軍的力量,也有認為蘇聯出兵會迅速結束戰爭的幻想。毛主席力排眾議,找來在抗大第二期學習的河北籍紅軍團長孟慶山,親自談話面授機宜。要求他搶在日軍占領冀中之前,在千里大平原上,發動群眾建起一支游擊軍,演繹出一場“村自為戰、人自為戰、無處不戰、無時不戰”的人民戰爭。

孟慶山帶著毛主席的信任和期望,一路歷經風險,只身潛入冀中平原。這位手中沒有一兵一卒的中央特派員,在保定與保東特委書記張君和負責軍事的侯玉田見面后,于1937年8月5日來到安新縣北馮村,開辦了四期軍事訓練班,傳授毛主席抗日游擊戰略和戰法,200多學員像種子般迅速撒在冀中的土地上,在日寇占領保定之前,建立起河北游擊軍,孟慶山任司令員。

九月十六、十七日,日軍飛機連續襲炸保定市區和鐵路沿線,九月十八日夜,國民黨的軍隊和河北省黨部、省和各縣政府全體人員,攜眷屬及貴重物品棄城南逃。國民黨逃了,共產黨來了,孟慶山率部迎頭痛擊踏入冀中的日軍。他聽說獻縣回民同胞在襲擊日軍運輸隊,遂找到首領馬本齋,將他們編為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總隊。又將博野張仲瀚組建的三千河北民軍編入河北游擊軍。僅一個多月的時間,游擊軍與敵軍進行大小戰斗百余次,威震華北。短短數月,冀中各縣各色的武裝力量,紛紛向共產黨的河北游擊軍大旗靠攏,這支部隊很快已擁有3個師、12路軍、3個直屬團、1個游擊師的兵力,達到了7萬人。以白洋淀為起點,不斷向日偽軍發動進攻,組織兩萬兵力大戰河間,日軍指揮官望著窗外滿天飛嘯的“起花炮”,意為是從蘇聯運來了新式武器,倉惶棄城撤出。

6.jpg


毛主席在延安從日軍天津廣播電臺獲悉“皇軍山本聯隊在河間與敵首孟慶山部十萬余人激戰”的消息開懷大笑。這一成功戰例,讓人們一下子就理解了毛主席關于抗日游擊戰略的部署。毛主席把過去在抗大課堂上講的,結合冀中游擊戰的成功戰例,夜以繼日地寫作著腹稿已成的文章,窯洞天太冷,雙腳伸到火盆旁,棉鞋竟烤著燒疼了腳丫子才發覺。經過8天9夜的嘔心瀝血,寫出5萬余字的《論持久戰》初稿,這一高瞻遠矚,震古爍今的人民戰爭的理論,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自甲午戰爭以來妄圖滅亡中國的幻想。周恩來激動地嘆道:主席的這五萬字救了整個中國啊![2]

7.jpg


孟慶山躍馬揚鞭,奔馳在千里大平原,在白洋淀成立水上游擊隊,縣委書記侯卓夫給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雁翎隊。

孟慶山在清苑推行地道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相連,建起指揮部、醫院、電臺、伙房、倉庫等軍事設施,在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上建造可守可攻的地下長城!

1937年10月14日,半年前已秘密入黨的呂正操率國軍619團在晉縣小樵鎮學校教室召開全團官兵代表會議,經過表決,決定甩掉國軍53軍番號,改稱人民自衛軍抗戰。孟慶山將五百人分配到人民自衛軍補充兵源,卻一批又一批跑回來了,實在適應不了舊軍人的生活。孟慶山找呂正操要求自衛軍成立政治部,加強做革命軍人的教育。

1938年5月4日,河北游擊軍與人民自衛軍在安平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呂正操任司令員。冀中抗戰躍向新局面。

《論持久戰》指引著冀中軍民打出了一個51個縣,近千萬人口的敵后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由此爭取到民族革命戰爭的領導權,揮師東進。

八路軍120師來到冀中,加速了冀中部隊的現代化、八路軍化。孟慶山挑選出游擊軍最早的一批種子一萬一千游擊骨干加入120師。120師凱旋時,賀龍對來送別的孟慶山動情地說:燕趙自古多英雄豪杰,今有這么多抗日好兒郎加入八路軍,這大多來自河北農村。十個月前,我率8277人挺進冀中,今補充發展到47991人,擴大了5倍多。這就是人民戰爭的力量。

為什么孟慶山孤身一人,千里走單騎,能在冀中把延安的火種點燃起來迅速地星火燎原?因為他身上有紅軍的“軍魂”。他十五歲給地主打長工,因手被他家大少爺掰壞了,干不了活被解雇了。為謀生計,投奔天津堂叔家,找了個紗廠當工人。四年后,因討要工錢,幾個帶頭的失手把廠長砸死了。他逃到北京,正碰見馮玉祥的部隊招兵就當兵了。從此南征北戰,直到寧都起義,周恩來同志把他拉到毛主席面前,介紹說這是馮玉祥手槍隊的隊長孟慶山,毛主席高興地握住他的手,熱情地說以后可大有用場了。后來孟慶山在中央蘇區多次戰斗中,受過六次傷,是個二等甲級殘廢軍人,九死一生走過了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毛主席在千軍萬馬中挑選了抗大二期學員孟慶山做為紅軍到河北抗戰的開路先鋒,可見是多么信任這位久經考驗意志如鋼的共產黨員。毛主席在延安運籌帷幄,孟慶山在冀中決勝千里。孟慶山果不負領袖的期望,以槍桿子作筆,大平原當紙,每個村都是兵營,每家每戶都是戰斗單位。男女老少齊上陣,全民皆兵,人人參戰。毛主席首次在軍事理論上提出的人民戰爭理論在冀中平原成為氣壯山河的真實畫面。冀中平原從此注入了人民軍隊的“軍魂”。在抗日戰場上出現了英雄馬本齋等無數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而犧牲的優秀的人民戰士。打出了一個51個縣,近千萬人口的敵后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由此爭取到民族革命戰爭的領導權,揮師東進。

冀中平原有了人民軍隊的“軍魂”,在解放戰爭中,軍民浴血奮戰,在第22個建軍節的這一天,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會在保定市。成為奪取全國勝利鞏固的大后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成立之前先建省,絕無僅有的創舉是冀中軍民的驕傲!

冀中平原有了人民軍隊的“軍魂”,多少冀中兒女奔赴抗美援朝戰場,《英雄兒女》中王芳的原型解秀梅,(高陽縣于堤村人)她是154名一等功臣中唯一的女戰士。

冀中平原有了人民軍隊的“軍魂”,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涌現出無數個雷鋒,“遍地英雄下夕煙”。

今天是第96個八一建軍節,我在大平原上尋“軍魂”,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古代的軍魂,現代的軍魂,當代的軍魂。最偉大的當屬“八一軍魂”,它生于南昌,立于井岡山,行于長征路,興于抗戰,強于百萬雄師過大江,雄于跨過鴨綠江,盛于千萬個雷鋒在成長的毛澤東時代。這是一支毛主席親手締造的人民軍隊,“人民”二字是區別于所有剝削階級軍隊的本質區別。

自古每當戰爭打起來,上戰場賣命的都是鄉下窮人的孩子,去殺百里千里萬里遠的窮人孩子,而富人的孩子因有錢可繼續做官和經商。當戰爭結束,勝利的將軍舉起杯中盛滿了士兵鮮血的美酒,富人們數著賺了多少鈔票,窮人去尋找孩子的墳墓或遺骨。幾千年的戰爭史到了毛主席這里翻篇了,他號召窮人為自己的土地而戰;為自己翻身做主人而戰;為自己的永久幸福而戰;戰斗出一個天下無窮人的共產主義新世界!人們聽懂了,就匯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人民軍隊的指戰員都是苦大仇深的工農子弟,老百姓看到自己的隊伍來到面前,“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4]這就毛主席親手締造的人民軍隊的“軍魂”。

作為一名冀中人,我為冀中的“軍魂”而自豪,憶當年,正定的趙子龍匹馬單槍大戰長板坡千古留名,有次接到進攻軍令時手上只有20個兵,戰斗結束時已攻下了十座城池,多了2萬兵,增了三千匹馬。到后來趙子龍的家鄉又出了個孟慶山,無一兵一卒,僅帶來了毛主席的戰略布署,帶來了紅軍的“軍魂”,所到之處,從者如云,十萬大軍名揚天下。昔日的趙子龍為主子劉備奪江山沖鋒陷陣,而紅軍團長孟慶山為人民打天下一馬當先。建國后,毛主席在懷仁堂授勛現場唯一對接受勛章的孟慶山發聲:“你是河北的孟慶山吧?”“那怎么會忘記呢?你在冀中有十萬大軍啊!”這十萬大軍把人民軍隊的“軍魂”遍布了冀中。蕭瑟秋風換人了間,若問“軍魂”今何在?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里,在《為人民服務》里,在“三八作風”里,在老百姓經久不息的“人民戰爭就是那無敵力量”的紅歌里,在《解放軍進行曲》里,聽: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工農的子弟,我們是人民的武裝,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斗,直到把反動派消滅干凈,毛主席的旗幟高高飄揚……

8.jpg


今天是第96個八一建軍節,我在大平原上尋“軍魂”,發現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從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99名國軍高級將領率部投敵,不包括汪精衛等文人,這些投降將軍讓保定軍校門口特書的“軍魂”黯然失色。同時向敵軍投降的共產黨軍隊最高將領是冀魯邊軍區司令員邢仁甫,此人不是紅軍也不是抗大學員。是河北省鹽山縣冒出來的投機分子。我查了又查,沒查出一個抗大學員投敵,因為“抗大是培養抗日鐵軍骨干的學校”[4]。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紅軍的“軍魂”。我由此聯想起“十八大”之后,解放軍中被糖衣炮彈“陣亡”的百余名將軍數目已超過99名投敵的國民黨軍隊將軍,其中還包括兩名位居軍委副主席的上將。他們沒倒在戰場上,紛紛倒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人們不禁要問,目前還沒有被揭露出來的腐敗將軍有多少呢?想到此心頭猛地一震,如果明天戰爭來臨了,會不會再打破當年國民黨投降將軍的紀錄呢?2021年7月20日,百家社評發文分析,當年天下無敵的解放軍已經徹徹底底地換了人,官兵已經換了不知道多少批了。從中越反擊戰到現在,40多年沒打仗了,現在還能天下無敵嗎?文章提出的疑惑,也是我們老兵的擔憂。這些年,這么多為逐利而瘋,為爭利而狂的將軍們喪失了“軍魂”,豈能帶出有“軍魂”的兵?沒有“軍魂”的兵還會出現為了新中國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嗎?還會出現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王成嗎?還會出現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嗎?思之極恐!今天的民心與“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毛澤東時代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軍民們都在心急如焚地尋找共產黨人的初心,呼喚人民軍隊的軍魂!

9.jpg


我在“河北游擊軍”的發生地北馮村“雄安新區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里看到,毛主席派孟慶山來此辦第一個游擊訓練班的史實被虛無了。在展牌末尾不起眼的地方,排在保定老調劇團團長王貫英等六人之下,才有一張孟慶山巴掌大的照片和不足百字的簡歷,連“河北游擊軍”這五個字都沒寫。因開國上將呂正操的夫人劉莎是這個村的,有上將在上,少將孟慶山也就無足輕重了!

10.jpg


我走進肅寧萬里紅色小鎮120師挺進冀中抗戰指揮部紀念館,發現對孟慶山和在肅寧孔家大院的“河北游擊軍”司令部沒有一字介紹,整個館里就沒有孟慶山這三個字。呂正操的大照片和迎壁上題字非常醒目,但孟慶山這個延安來的火種不見了。

11.jpg


我在河間冀中烈士陵園看到,花叢中立有賀龍、呂正操、黃敬等塑像,沒有孟慶山。冀中革命先烈紀念館里略去了河北游擊軍開創冀中敵后根據地,直接把人民自衛軍列為第一支共產黨抗戰隊伍,那毛主席派孟慶山來建立的隊伍哪里去了呢?

 

13.jpg


冀中各縣的黨史館、抗戰紀念館我大多都轉過,感到從布展的前言到結束語,除人名和簡歷不同,其余都如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擺設和色調大多雷同,都很豪華,一般都是按照后來的職務高低排座次,這不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還有驢唇不對馬嘴的,如任丘第一個共產黨員戴培元是在洛陽旅館被吳佩孚的部隊沖進暗殺的,卻弄成一個戴鐵鐐、鎖鐵鏈,鎖住雙腳和雙手、鎖不住雄心壯志沖云天的李玉河,起不到應有的感染作用,倒成了笑料。有些館里的雕塑和臘像粗制濫造,讓人看了不舒服,何談藝術感染力?黨史館里應該有黨魂,抗戰紀念館里應該有軍魂,村史館里應該有村魂、國魂,這些英魂是要通過一些有代表性的靈魂人物來表征的。孟慶山無疑是冀中人民戰爭的“軍魂”之一,我們應該把他從歷史的煙塵里拉出來。

14.jpg


在我見過的冀中各紀念館中,除安平“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給予了孟慶山客觀公正的展示,其余各類紀念館,大多或淡化或避而不提,這不公允啊!現在提起冀中抗戰,言必呂正操。說他舉起第一面抗日大旗,“在冀中創建了第一支抗日武裝,創造了平原游擊戰爭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5]這顛倒了歷史、以訛傳訛造成的模糊影響不可低估。事實上先有毛主席派孟慶山到冀中建河北游擊軍在先,才有了呂正操人民自衛軍。孟慶山給冀中帶來了毛主席的戰略,帶來了紅軍的“軍魂”,詮釋了毛主席抗日游擊戰略和人民戰爭思想理論,用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戰例,為毛主席寫出《論持久戰》的初稿提供了參考。《論持久戰》的政治哲學、文化哲學和軍事科學的價值筑起人類戰爭史上的不朽之作,作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歷史的進程。如此重要的歷史事實,為什么要用“橡皮”隨意涂改呢?

造成這種歷史虛無何止冀中?其原因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年參與指揮淮海戰役的譚震林同志,1978年到徐州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對他人篡改歷史的行為感到不滿,臨走丟下一句“貪天之功,無恥之尤”。楊成武將軍也表示過類似的意見,“這個問題要戳穿,誰都知道,淮海戰役從頭到尾,整個的都是毛主席親自指揮的。在前線工作的有劉伯承同志等許多人,有廣大群眾的努力,怎么能說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呢?”[6] 這種史館造假的不正之風長此以往,給紅色文化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二十屆中央委員,人民解放軍陸軍司令員李橋銘上將,早在2014年建軍節前后,在環球時報和解放軍報分別發表的一篇雄文,讓14億中國人深陷沉思之中。文中寫道:“一個唱歌的跳樓十多年了,有人忘不了;一個藝人找個小三,那么多人關注。而那些離我們時間最近、地域最近的戰爭和英雄卻鮮有人提及……站在‘八一’軍旗下,反思當下青年之現狀,我憂心如焚”;“一餐飯,一次座談成了紀念‘八一’的全部,我不知道像這樣的‘八一’還在多少地方重復著?”這些振耳發聵的發問,是對軍魂的真切呼喚!

而今美、日及國內外反動派們亡我之心不死,他們不怕解放軍現代化,就怕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化。所以,對毛主席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他們妄圖對毛主席領導下創造出人民戰爭思想和奇跡的中華民族實行拔根斷源式毀滅。因此,我們需要對毛主席持久戰、游擊戰的軍事理論再學習、再認識。我們的軍隊現在仍然需要孟慶山這樣的“軍魂”回歸冀中,壯我中華。鑒此,我建議有三:一、學界有責任將冀中抗戰這一模糊的歷史片斷深度挖掘還其真相;二、各市縣政府宣傳部門有責任對有關抗戰資料嚴格審查,去偽存真;三、冀中各展出單位有責任以翔實資料發揮其教育功用。

這就是我一個退役多年的皓首老兵,在我的家鄉冀中平原,尋找“軍魂”,呼喚“軍魂”。謹以此文,迎接第96個“八一”建軍節,緬懷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各族人民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參考資料
[1] 王鴻良抗日游擊戰略之確立,北京日報2015年08月21日 
[2] 《論持久戰》鮮為人知的內幕,中國老區建設2018.5.24
[3]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4] “抗大”干部教育的史詩,學習時報2016-12-06 
[5] 呂正操之子呂彤羽:父親一生最得意的就是“打日本和修鐵路”,紅船編輯部2022-07-21
[6] 《史源歷史專欄》第4078期,2023-07-11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