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中國之聲獨家報道了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部分村民的戶口被強制遷移至石嘴山市,農業戶口變成非農戶口。當地組織勞務移民,他們看過石嘴山的實際情況后,又回到了固原,一直在固原務農、打工,卻沒想到戶籍被遷移,他們被迫成了“種地的市民”。報道播出后,寧夏回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和固原市原州區政府表示,未來會制定相關方案,方便居民將戶口遷回原籍。(央廣網2023年8月18日)
城鎮化建設要讓農民自覺自愿參與,不能強迫農民放棄農業戶口進城當市民。但是,寧夏石嘴山市卻違背中央政策規定,強迫讓農民進城當市民。而且,用協議書為自己的錯誤當遮羞布。所以,進城的農民不接受天上掉餡餅的福利;所以,被強迫進城當市民的農民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過著自己的安身日子。
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鎮化不能相互矛盾,城鎮化是讓農民自覺自愿進城當市民,而不是讓各級地方官員強迫農民放棄農業戶口進城當市民。鄉村振興,是為了讓廣大農民改善生存環境,并利用產業振興讓農民在家門口能掙錢,并早日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生活。也就是說,鄉村振興是要聚集更好的人氣,并吸引在外打工的農民回鄉創業,而不是讓某些官員脫離實際采取強制措施把農村人口掏空。如果把農村人口掏空了,那將來誰去種地確保糧食安全,恐怕不是讓農民進城當市民的官員吧?難道,將來的糧食安全要依靠國外進口嗎?
強迫農民進城當市民,只能成為某些官員實施城鎮化的虛假政績,絕不會成為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強迫農民進城當市民,只能讓某些官員成為投機取巧的缺鈣者,而不是擁有科學智慧為民造福的人民公仆。
眾所周知,土地不僅是農民的命根,而且是中國糧食安全的命根。中國的平原或許可以完全實現機械化和智能化播種與收割,但中國的平原土地是極為有限的,更多的土地分布在丘陵和崇山峻嶺。面對那么多的山坡梯田,要想讓機械化和智能化完全代替人工,恐怕是天方夜譚。而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現代化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不是夜里在床上做一個夢就能實現的。
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并不是要不切實際強迫農民進城當市民,推進城鎮化需要循序漸進讓農民自覺自愿,而不是官員的強迫命令,而不是變相強迫命令和農民簽署放棄農業戶口的協議。農民們并不傻,官員與農民簽署進城當市民協議,是官員為了擺脫自己的責任,將來不管出現什么樣的問題和風險,都不會影響涉事官員官場上升官發財的前途。因此,離開固原縣到石嘴山市當市民的農民,并沒有心安理得住進官方提供的房子,而是扛起背包又回到了固原老家。因為,那些農民要考慮自己的長遠利益,而絕不僅僅是眼前利益。如果在城里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那就會讓他們的生活十分艱難。所以,他們只有守住土地那個命根子,才是正確選擇;所以,他們毫不猶豫要回鄉當農民,而不是心甘情愿當市民。
這說明,城鎮化不能盲目一刀切;這說明,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更多基層干部和高級干部把中央的政策領會透,不要濫用職權胡作非為,不要強迫農民進城當市民。不管是官員創造工作政績,還是想推進實施鄉村振興建設高質量發展,都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因地制宜的原則,不能用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搞瞎指揮,不能把創造工作政績建立在廣大農民的痛苦之上。
不管是城鎮化,還是鄉村振興工作,都要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去衡量,不能利用手中權力去辦缺德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為官一任禍害一方。作為各級領導干部,要時刻把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一面鏡子,并經常對照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作為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認真貫徹執行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執政理念。而且,必須時刻認識到,每個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給的,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濫用職權,必然會受到黨紀國法的責任追究。
為官者只有端正正確的政績觀,才能和廣大農民心連心、肩并肩把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到位,才能齊心協力甩開膀子大干,讓廣大農民早日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生活。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