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尼羅河蕩舟,許戈輝來回凝視著兩岸的古跡問我:再過一千年,我們今天的文明也會有人來如此瞻仰嗎?我說很難,除非遭遇巨大災禍。今天文明的最高原則是方便,使天下的一切變得易于把握和理解。這種方便原則與偉大原則處處相背,人類不可能為了偉大而舍棄方便。因此,這些古跡的魅力,永遠不會被新的東西所替代。但是正因為如此,人類和古跡就會遇到雙向的悲愴:人類因無所敬仰而淺薄,古跡則因身后空虛而孤單。”
這是余秋雨《千年一嘆》一篇文章中的一段。
置身開封,遠看城市飛檐翹角的古建筑比比皆是,很有古都的氣勢,可開封府衙也好,大相國寺也罷,都是后世復制的建筑,清明上河園更是連位置也不在原地。整座開封古城,唯有一座“千年鐵塔”乃原汁原味的北宋建筑。這些復制的建筑贗品至多徒有當年的建筑輪廓,究其雕梁畫棟之類細節,無疑經不起推敲,跟當年建筑不可同日而語。山陜甘會館倒是木雕精美,可那只是清代的建筑。據說文革時該會館是一所小學,得益于校長給建筑糊滿了毛主席語錄才免遭破壞。開封那座上世紀三十年代建設的天主教河南總修院,倒是一座精美的西式建筑,可已淪落到荒草萋萋,簡直到了被無視的地步-----至少我頭十年前去看時是如此。
近日看到一篇批判資本罪惡的文章。文章說,如今的建筑為什么到了千樓一面千城一面的地步,乃是因為資本圖簡單圖省錢圖施工快。如今許多發達國家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其中有食品、自然環境、工作壓力等因素導致不孕不育的原因,更有許多男青年不愿戀愛,或者雖戀愛不愿結婚、雖結婚不愿生孩子的緣故。因為從資本的視角來看,結婚、生孩子,都是賠本的買賣。這正是資本銅臭理念潛意識里滲透到每個人大腦深處的緣故。
徐霞客筆下的麗江古城,“居廬駢集,縈坡帶谷”。看看我們的歷史文化名村,各村依山就勢,講究有“水口林”之類的風水,村容村貌絕無雷同,就連村中的每一棟建筑,也都各有各的樣式,絕無重復單調。反觀我們今天所建的許多城鄉小區,道路及行道樹整齊劃一如井田制阡陌縱橫,房屋樣式雷同,沒有任何有特質的地標。這其中,除了資本的邪惡,當也不乏地方一些領導干部扭曲政績觀的加持。住在這樣的小區,不消說夜晚醉酒找不著家,就連稍上年紀的老者,大白天回家,要是記不準門牌號,怕也會迷路。這樣的建筑,儼如工業流水線上批量下線的標準件,有何文化藝術含量可言?要說純粹是為著節約建設費用吧,可為什么許多小區建設,要花大氣力將原先地勢起伏的自然地貌統統夷為平地呢?難道是為著多弄點工程量,好讓關系戶發財?
《管子·乘馬》:“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這才是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實事求是而不搞形式主義。
(作者:陶余來 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