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文章《這一次,誰要致華為于死地?》分析了華為與合作方在中國享受的特殊輿論待遇及背后的原因,感覺意猶未盡,不吐不快,就再寫點。能讓一個普通的交通事故推上熱搜好幾天,還要想辦法搞成華為的輿論危機,不僅是因為華為的光環太盛,而且還因為華為還上了美國的黑名單。這次分明好幾股盯著華為的力量都在這次事件中合流,進行了輿論總動員,不但讓一輛問界M7因高(超)速追尾灑水車造成三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上了熱搜,還讓一些人既不關注事故車輛115km/h的車速,也不關注高速上被追尾的灑水車有沒有設置明顯的提示標志,就只盯著事故車可能與華為有關的部分。但他們有點失望,因為這次出事的車不是智駕版,并未安裝華為的智駕系統,所以這輛M7入門級的車,在正常情況下,很難與華為的技術或產品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系。這可難不倒那些媒體人中的“高手”,他們另辟蹊徑,先給華為和問界按上了一個“過度宣傳”的罪名,然后開動馬力,要在問界M7車的這次事故和華為及問界的“過度宣傳”之間強行建立因果關系。比如有一篇出自財經媒體的文章《電廠:一場問界新M7事故背后的過度宣傳和過度信任》,在財被不少財經媒體轉發。
這篇文章的結論就是:“一場血淋淋的事故,揭開了智能駕駛仍然存在的短板,也暴露了汽車公司過度宣傳造成消費者過度信賴電子系統的問題,更是暴露了供應鏈管理上存在的種種缺陷。如果這種情況不加以改變,仍然還會出現類似車毀人亡的事故。”
一個入門級的非智駕版車型出了事,是用什么神奇的邏輯,才能推導出“智能駕駛仍然存在的短板”呢?而且,這篇文章的作者為何不重點關注涉事車輛以115km/h高速行駛過程中與灑水車追尾,才是造成事故的首要因素,以及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次要因素:灑水車在高速公路上作業過程中是否設置了足夠明顯的提示標志,就如此執著把問題事故原因重點引向“汽車公司過度宣傳造成消費者過度信賴電子系統的問題”等原因呢?搞新聞的文科生這邏輯水平不禁讓我想起了張雪峰與媒體人和文科生之間的兩場輿論大戰。這篇文章真正的目的是揭示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以警示世人,還是要在事故的責任認定出來前,先聲奪人把這次事故與“過度宣傳”產生的過度信任之間建立因果關系而忽略車速等因素呢?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新聞傳播學技巧,通過文章的題目及結尾,是不是很容易能讓讀者產生一種印象:這起事故與問界及華為的過度宣傳有關?而得出這種對問界及華為明顯不利的結論,其主要依據又是什么呢?“馬女士說,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坐在后排,車輛由弟弟駕駛。這輛黑色的問界新M7是Plus后驅五座版,今年1月14日在運城一家4S店購買,而購買這輛車則是因為被宣傳的AEB自動緊急制動、GAEB異形障礙物自動緊急制動以及阻燃材料等吸引。”“但當事人家屬沒有意識到,問界新M7 Plus后驅五座版并沒有GAEB異形障礙物自動緊急制動功能,甚至它的AEB也不是華為所說的那個“遙遙領先的AEB”。在新車上市發布會上,華為以最高配置、最新技術作為賣點進行宣傳,吸引消費者進店購買,但對于低配車型的配置和功能又沒有充分告知,這最終造成了消費者對于車輛的過度信任。”如果文章作者采訪的這個馬女士就是“三個沐沐”的博主,她關于車輛事故的一些重要關鍵點的描述,可是前后不一的。她中間甚至上傳了一張與5座后驅入門級的事故車輛無關的6座智駕版的照片,誤導了很多人以為出事的車輛安裝了華為的智駕系統,不管是有意無意,都在客觀上起到了把輿論關注度引向華為智駕系統的作用。而且,一開始她說車上三人是被活活燒死的,后來也承認不是燒死的,是“因為車輛碰撞”了。我不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如何確定這位馬女士單方面信息的真實性,并作為重要依據得出結論,作者就不擔心這位馬女士的信息如果不準確,會給問界和華為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嗎?因為這篇文章從題目開始,有沒有可能會讓讀者容易產生這樣的印象:駕駛車輛的人以為自己的車有智駕系統,才導致了事故發生,以至于連115km/h的高速下追尾的因素都可忽略不提了?作為財經主流媒體寫這樣的文章,難道就不能等事故責任認定的結論出來之后嗎?而且,車輛有沒有安裝智駕系統,開車的人會不知道?買的是入門級還是智駕版,買車的人在付款前后會不搞清楚就付款提車?即使買車時不清楚,車輛都開了三個月了,開車的人會不清楚自己的車沒有智駕系統,讓自己產生誤判,才導致事故發生釀成災禍?

前面還說“事故還處在調查之中,目前尚不清楚事故責任劃分,也無法判斷車輛本身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然后就筆鋒一轉,首先反思起“華為問界是否存在夸大宣傳”了,反而造成事故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高速追尾大型車輛,被一筆帶過。且不說這輛車根本就沒有安裝華為的智駕系統,就是安裝了,你在事故責任劃分還不清楚的時候,就先把反思重點指向了華為的宣傳?這起事故與華為宣傳之間的因果密切程度難道比車輛行駛速度太快的關系還大?按照我們正常的思維,應該等到事故責任劃分認定出來,該是誰的責任,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反思。在責任還不清楚時,難道不是應該先反思最主要的責任原因,告訴大家不管開什么車,盡量不要高速行駛嗎?

一些財經媒體,他們關注的重點真的讓人不得不多問個為什么?這就是華為不得不面對的輿論環境,他們一直被擁有強大話語權的力量用放大鏡和顯微鏡盯著。一場普通的事故,只因為要跟華為有可能產生關聯,就可能成為輿論熱點。要做中國的民族企業,就要學會習慣這種特殊的“照顧”。而且,有一個現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這次對華為進行特殊照顧的一些(非指全部)財經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對美國最近的學生反戰學生遭美國當局鎮壓的信息大都保持沉默。你要說他們對國外的事情不感興趣,我是不信的,因為他們的記者編輯平時可沒少對美國的事情極盡贊美之詞,并對美國的體制艷羨不已。我也理解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中國的媒體人很多從大學考入新聞專業開始,就開始受環境影響,接受美國如何民主自由的形象與理念灌輸,久而久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就成為這個圈內人的理想國。還記得那個寧可在日本吃了上頓沒下頓,最后餓死在日本的那個女人嗎?她懷著在媒體圈形成的對日本美好想象去了日本,到死也沒有對日本有怨言,卻在臨死前不久還在詛咒中國被核平。


對這樣的媒體人來說,維護美西方國家在中國人心中的正面形象,早就形成一種意識和行動自覺。當理想國出現了負面重大丑聞怎么辦?他們的共同選擇是視而不見。這樣會尷尬怎么辦?比如這次他們對美國鎮壓反戰學生保持沉默,被網民一次次地質疑責問。恰好在這個時候,發生在山西運城的這次交通事故給了他們掩飾尷尬的機會,一些媒體人把大聰明都用到如何把事故和華為建立聯系上了。我從不認為中國的一些媒體人是技術不行,這跟中國的男足確實技不如人有著根本的不同,他們只是習慣往中國門里踢。他們也不是真的不愛國,他們只是不愛中國愛美國。我并不奇怪一些媒體人對華為的苛刻態度,誰讓華為得罪了美國呢?如果能夠利用這次和華為無關的事故把華為打垮了,不但可以轉移中國人對美國鎮壓學生反戰運動的注意力,還能幫美國出口氣。畢竟美國用舉國之力都沒能打垮的華為,如果能夠倒在他們的口誅筆伐之下,那不就為了自己的精神祖國建功立業了?他們其實很愛流量,但絕不是什么流向都要。只要涉及到美國的負面信息,無論是希拉里充滿血腥的“郵件門”、罪惡滔天的“蘿莉島”事件,還是因學生反對以色列搞種族滅絕就遭鎮壓,他們碰都不碰。這種現象因為見多了,就對華為遭受一些媒體人的特別對待,不覺得奇怪。
華為也不要感覺沮喪,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要成為中國民族企業的旗幟,就要過中文互聯網的輿論考驗這一關。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特別是一些(非指全部)財經媒體不會因為華為給中國做了重大的貢獻,就會對華為有絲毫的寬容,反而會因為華為貢獻越大而更苛刻。華安為正在經歷的,是高鐵已經經歷過的,也是今后的國產大飛機很可能也要經歷的。國產品牌不能出現任何嚴重的問題,否則,就有很多人可能想噴你一個倒地不起。即使小問題,都可能被放大;沒有問題,都可能給你制造出問題。華為所處的輿論場,可能處處都有針對他們的話語陷阱。華為被特殊照顧,就是因為他是中國的民族企業,而且對于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做出特別巨大貢獻,因此成為美國的眼中釘,也因此成為那些輿論勢力的眼中釘。華為與友商的矛盾,雖然也是因素之一,但那只是內部矛盾與次要矛盾,斷然不至于讓華為得到那么多的仇恨和敵視。上文我們曾經提到過,中興和華為是競爭關系,但因為也讓美國不滿意,照樣被黑。華為不要指望,會因為受到包括各種謠言在內的輿論攻擊,就會跟前段時間兩瓶水事件那樣,有那么多主流媒體出來寫文章說這種“‘唱黑行動’打擊民營企業,會讓民營經濟的信心就會受到影響”,也很難會有主流媒體站出來批評“一些自媒體所謂的‘意見領袖’為了博眼球,為了賺取流量紅利,刻意扭曲事實,散播極端言論,對民營企業進行丑化打壓”,并呼吁全社會“呵護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民營企業亟須一個清朗的網絡環境。”也不太會有主流媒體出來痛斥一些自媒體“捕風捉影、造謠生事。”“獵巫華為,欲加之罪,何患無流量”,自然也不會有媒體出來說,“圍剿華為,實質是在唱空民營經濟。”“輿論操盤手們的炒作屢屢得手,從流量生意已經升級為資本游戲。”

造成這種輿論差別待遇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你上了大漂亮國的黑名單。
能主動出來幫華為說話的,主要是那些有愛國情懷的普通網民。他們沒有條件或意愿移民到其他國家,因此,他們深愛著這個國家,更不會去把別的國家當成自己的“精神祖國”,做精神美國人或精神日本人。他們希望中國越來越富強,所以,他們也不會美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的民國當“國粉”。國家越強大,他們越自豪。他們沒有忘記近代史國家積貧積弱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嚴重后果,也沒有裝著看不見南斯拉夫、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平民被西方送“自由民主”之后的悲慘命運,因此,他們沒有愛國受到嘲笑就停止熱愛自己的國家。這些人已經自發自覺自愿地站出來,幫華為抵擋那些不知道什么時候從哪個方向射來的輿論子彈。有很多網民說,經過這個事,反而更增強了支持問界品牌的信心了,因為這次事故不安證明了高速追尾正面撞擊下,問界車基本不變性,A柱基本完好,電池也沒有發生爆炸,這些都經受了高速撞擊事故的檢驗,而且,問界因為和華為的合作,如果車出了事故,一些商業媒體以及大大小小的自媒體都會幫你上熱搜,不愁沒人管。只不過,只要經濟條件允許,以后會有更多人更愿意選擇安裝華為智駕系統的車型。聽說問界門店的銷售更火爆了,賽力斯的股票還上漲了。最后重復一句話:輿論戰是最難打的戰爭,打贏輿論戰主要靠群眾自發參與的網絡人民戰爭。(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明人明察”)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