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義上說,中美之間的博弈很早就開始了。例如,1993年的“銀河號”事件,可以說是中美之間搏弈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只是在那個階段,中國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而且從內心來說,中國并不想與美國展開對抗性的博弈。這種做法對于中國當時的發展是不利的。但是美國可不管這一套。當時的美國也沒有拿中國當作真正的對手,但美國是一定要拿捏中國的。所謂拿捏,就是你如果聽話,我就會給你一點好處。如果你不聽話,或者我美國認為你不聽話,我就要整治你。這就是所謂拿捏。在“銀河號”事件上,中國沒有故意挑戰美國,但美國就是要拿捏中國,這也要顯示一下美國才是這個世界的老大。你中國就必須服從我美國。當時的中國,完全不想對美國采取對抗的態度。中國當時的實力還不夠,中國更需要發展的時間。所謂韜光養晦,本身就主要的就是在受到美國欺壓的時候,我們當時只能采取隱忍的態度。“銀河號”事件如此,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后我們所采取的態度也是如此。在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國的發展漸露頭角。美國已經看到情形有點不太對。所以在小布什上臺后,就準備要跟中國攤牌。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就也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只是后來發生了“911”事件,美國不得不暫停對中國的打壓,要先去對付所謂恐怖主義。在反恐問題上,他還需要中國的配合。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肇事者就是美國。但美國那時還需要中國,所以美國也只能暫時壓下對中國的怒氣,希望中國拉美國一把。中國沒有拒絕。但是中國已經隱隱感覺到美國在背后的不懷好意。奧巴馬上臺后,特別是他的國務卿希拉里,已經公開表示要對付中國了。這或許就是在狹義上的中美搏弈的啟動。所謂在狹義概念上中美之間的搏弈,完全是美國方面主動挑起來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國看到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感到極大的不安。他所謂的不安就是立足于所謂國強必霸的邏輯。美國最擔心的就是中國發展起來以后,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的地區霸主,要奪取美國目前手里的霸權。雖然美國的這個認知,完全沒有依據,但美國的決策,似乎不需要對現實具體情況的了解和認識。只要他認為他的邏輯成立,他就一定會按照這樣的邏輯來決策,并且采取他所謂的必要行動。中美搏弈,與戰爭不同。美國對中國的打壓雖然處心積慮,但美國并沒有一套經過嚴密規劃而產生的真正精細全面的方案和計劃,可以說是想到哪兒就走到哪兒,走到哪兒就說到哪兒。一個亞太再平衡,以及后來的印太戰略,莫不如此。美國在中美搏弈中,一開始并不是像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那樣,準備得非常充分,而且一開始就是大舉進攻。美國的進攻像是在逐步加碼,一點點在往里添油。雖然中國在這個時候,有點類似于戰略防御,但防御的力度也并不大。你進一步,我防一步。你出當頭炮,我把馬來跳。這個階段的中美博弈沒有太大的烈度。在特朗普上臺后,很快就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與科技戰。這場貿易戰來勢洶洶,但效果不明顯。美國本來想放一個大麻雷子,結果只放了一個聲響不大的小鞭兒,還是個蔫兒屁。至于科技戰,確實更猛一些,中國確實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但由于華為勇猛抗爭,而且在三年之內就拿出自己的輝煌戰果,美國的科技戰的效果也就大打了折扣。在這個時候,美國加大了對中國打壓的力度,開始制裁中國的企業,封鎖對中國出售芯片的市場。這算是對中國的戰略進攻了。中國在這個方面有時還能采取一些防御的招數,而有時只能靜等,沒有什么有效的防范措施。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盡舉國之力來研發我們的芯片技術。這就有點像敵人打來了,打了許多炮彈。我們沒有采取直接有效地抵御炮彈襲擊的戰法,而是加緊研發和生產我們自己的炮彈。后來,中美博弈就進入到一個戰略相持階段。這個戰略相持階段與中國在抗日戰爭時的戰略相持階段有所不同。美國的戰略進攻一開始似乎沒有用出太大的力氣,所以我們的應對也并不猛烈。隨著美國的火氣越來越大,所采取的措施也在不斷地加碼。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和制裁的措施也多了起來,中國這才也要逐漸加碼,反擊美國的攻擊。隨著美國在所謂中美搏弈中打的是一頓王八拳,即掄起胳膊胡亂舞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基本沒有什么招數。這樣的打法顯然不可能取得任何明顯的效果。在搏弈中,中國一直沒有想要與美國撕破臉,還是希望斗而不破。美國到現在也沒有下定要與中國徹底撕破臉的決心。美國主要希望通過運用他打擊中國的各種方式,逼迫中國屈服。美國采取的很多針對中國的打擊措施,既包括要達到讓中國受到損失的目的,也有著希望用這些措施威嚇中國的意圖。他們的出發點一直就是認為,在美國的強勢面前,中國一定會害怕,一定會膽怯,因而也一定會撤退。美國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到,中國在此場搏弈中,根本就沒有屈服的可能。美國總是認為,他針對中國的各種做法一定會奏效。美國挑起進攻,但完全沒有章法。中國沉著應對,但并不想要把美國怎么樣。這種狀態看起來就很像一種戰略相持階段。美國在現階段無法奈何中國,而中國出手的力度也有限。似乎兩方中沒有一方取得明顯的優勢。所以,看起來才像是一種戰略相持階段。因此,中美兩國搏弈的所謂戰略相持階段,不同于抗日戰爭時期戰略相持階段。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的實力確實很不行,在防御上基本處于相對被動的狀態,在戰略相持階段,中日在總體實力對比上,中國仍然不占優勢。不過,畢竟中國的實力沒有再進一步被更為嚴重地被削弱,而日本確實因為戰爭的巨大消耗而受到很大的影響。八路軍發動的百團大戰有對日軍積極進攻的意味,但日本侵略軍后來在冀中平原進行的“五一”大掃蕩,也確實讓我軍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遭受到較為嚴重的損失。在中美搏弈過程中,中國有損失,美國也有損失,雙方損失既不算小,也不算大,目前基本屬于可控的范圍之內。因為中國并沒有主動發出更大的攻擊,也沒有動用更大的實力。美國現在還沒有找到他認為更有效的攻擊中國的做法,中方則有意控制雙方搏弈的烈度。(未完待續)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