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惜一切代價!為了爭奪拉法和加沙,巴以雙方共計雙方數萬人死傷。城池陷落走投無路,哈馬斯高官仍舊攜保鏢拼死抵抗不惜以命相搏!頂著國際壓力,以色列為何咬死拼下拉法?各方勢力積極調停,美國介入中東亂局,巴以“停火”之路為何如此艱難?巴以沖突延宕,加沙戰火不休。雙方圍繞加沙南部重鎮拉法的爭奪又有新消息傳來。日前,以色列軍方發言人阿德雷上校在接受例行采訪時對外宣布:經過兩個月的拉鋸,以色列國防軍終于撕開了拉法外圍防線,于日前挺進市中心。此外該國權威媒體《以色列時報》還披露了一場發生在攻進拉法市中心過程中的小規模殲滅戰。據悉,以色列空降兵在進攻拉法時發現了一個潛藏著“哈馬斯高級領導及其隨從人員”的院落。在院子里,以軍和哈馬斯高官的七位保鏢爆發了激烈戰斗。盡管在武器裝備以及技戰術素養方面占盡優勢,但以軍空降兵仍舊打得很艱難。最終憑借著人數優勢,他們還是將包括哈馬斯勞工部副部長伊哈布·古賽因在內的八名巴勒斯坦武裝抵抗人員消滅殆盡。一方堅決不降拼命抵抗,另一邊毫不留情趕盡殺絕。這場發生在無名院落里的小規模沖突,就是整個拉法戰役乃至巴以沖突的縮影。

根據以色列國防部統計,去年10月巴以沖突激化至今,他們在戰場上陣亡的官、兵總數已經超過了三百人。巴勒斯坦方面更是付出了三萬人死亡的代價。其中涉及的武裝人員超過一半,達到了1.6萬。對于巴勒斯坦來講,拉法是他們的故土,拉法口岸更是它們與外界連通、維持整個地區內部數百萬民眾基本生存條件的生命線。所以他們執著于拉法一城一地的得失,是可以理解的。那以色列呢,他們為什么要在拉法跟哈馬斯不死不休?就拿那場小規模遭遇戰來講,一個活著的哈馬斯高官,其戰略價值遠非幾具尸體可比。從政治層面看,以軍對拉法的執著,是內塔尼亞胡急切地挽救自己政治生命的表現。自去年10月巴以沖突擴大化以來,以色列軍隊的表現就保守詬病。尤其是以色列國防軍,被自己人炸上了天、誤傷誤殺的消息充斥著媒體面板。一出《黑鷹墜落》的好戲,硬生生被IDF演繹成了哈馬斯的“抗以神劇”。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場表現的好壞勢必也會影響到國內政治的走向。以軍拉胯的戰場表現,已然動搖了內塔尼亞胡為首文官政府對以色列的掌控。早在今年四月份,內塔尼亞胡就因為戰事不利而被以色列政壇左翼領袖甘茨責難。不僅戰時內閣被強制解散,他本人還面臨著對巴勒斯坦武裝“阿薩克洪水”行動失察的指控。內塔尼亞胡淪為國內左派眼里的罪人,這倒正常。畢竟執意擴大戰端的他給以色列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加沙、黎以邊重兵布防,約旦河西岸也得有常備軍牽制敵對勢力。人口總數只有九百萬卻要供養這么多常備軍,這對以色列人民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窮兵黷武以至民生福祉受損,這是內坦尼亞胡政府遭受左派攻訐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左派以外,天天在以色列國會喊打喊殺的右派,對現政府就更加不滿了!其代表人物,現任財政部長比撒列·斯莫特里赫甚至表示如果內塔尼亞胡不把進攻拉法的計劃持續下去,那么他講“親手推翻政府”。“左右為難”的內塔尼亞胡如何破局?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用一場大勝仗消弭左中右各派的不滿。從歷史層面看,這是以色列人的一貫做法。1948年建國后,它是怎懾服周邊一眾阿拉伯國家的?不是靠已經泛黃的《舊約》經書,而是在英、美國家鼎力支持下依靠五次中東戰爭一槍一炮打出來的!靠武力解決一切問題,已經根植在這幫猶太人的基因里。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國際社會的斡旋調停不可謂不積極。以、哈雙方更是在各方敦促下舉行多輪談判。然而迄今為止,雙方雖然在釋放被扣押人質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最關鍵的停火止戰,卻遲遲未能達成共識。就連曾經在中東只手遮天的美國,其強勢介入似乎也沒能拉住日漸脫韁的以色列?

一方面,正如上文表述的那樣,巴、以之間在停火之間的分歧巨大。談判雙方都各執一詞不朝著一個方向努力,這談判怎么可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呢?另一方面,主要調停國家英、美等國仍舊將哈馬斯視作恐怖組織而不便與之直接談判的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事情的進展。至于美國,它在巴以沖突的調解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有心無力,不僅是和平遲遲未至的主要原因,更堪稱其在中東地區總體影響力下降的縮影。客觀來講,此次巴以沖突擴大化以后,美國在調停、介入方面的表現還是比較積極的。然而,以色列在加沙的一系列種族滅絕行徑在美國國內引起了極大爭議。今年又恰逢內政上的大選之年,拜登政府因為在談判斡旋過程中偏袒以色列的立場而飽受國內選民詬病。為了不影響選舉大局,拜登政府屢次向內塔尼亞胡政府施壓,要求其掌握好軍事行動力度,防止造成過多平民傷亡。但又不能說得太過,畢竟要維持好與以色列關系的穩定性。左右搖擺之下,美國政府的調停處理自然顯得拖泥帶水。最近一次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的停火協議雖然是美國主導起草,卻被以色列方面一口拒絕。這充分說明了一件事——美國佬曾經在中東說一不二的好日子,是一去不復返咯!巴以何時停火?就目前這個沖突雙方你死我活、調解方與沖突方之間利益嚴重失衡的局面來看,真正和平的到來可謂遙遙無期。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東方文化雜志社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虛懷論語”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