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北京友誼賓館,桃花、杏花、海棠花、迎春花爭相吐蕊。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
現場,8位委員發言。有幾位不約而同將“人民”二字寫入了發言題目,講述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
“藝術為人民服務”“堅持為人民創作”“集聚人民的智慧”……這是他們在舞臺上摸爬滾打、在講臺上言傳身教、在工作實踐中感受最深的話。習近平總書記聽了這些發言,從“人民”——這位“歷史的創造者”講起,再一次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要戰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風險挑戰,順利實現中共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要匯集和激發近14億人民的磅礴力量。”
“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跳出身邊小小的悲歡,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了解百姓生活狀況,解疑釋惑,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
會場上,回憶一部部經典之作,黃土地上的鄉音鄉情撲面而來。
習近平總書記說,
要解決現實問題,病急亂投醫、崇洋媚外是不行的。要把中國的事情搞清楚,把好脈,不接地氣不行啊!中國身體怎么樣?是什么體質?心里要透亮透亮的。
一席話撥動了委員們的心弦,掌聲如雷。
一位委員在筆記本上,記下了總書記的這句話:
“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近年來紅色影片熱映,成為電影市場上的新風向。電影《血戰湘江》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撓的光輝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赴后繼、勇于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有委員向總書記講述了電影《血戰湘江》的幕后故事:
“放映后,學生們自發起立默哀、鞠躬;戰士們激動地跑到臺上去,‘如果祖國有需要,馬上就去上戰場’……一幕幕感人至深。”
這位委員的聲音有些哽咽。
習近平總書記凝神靜聽。閩西子弟沖鋒戰場的故事,總書記非常了解。此刻他的深情回憶,把大家拉回了中華民族不屈抗爭的那段歷史。會場格外安靜。
總書記說: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啊!我們的初心是什么?上海石庫門、南湖紅船,誕生了中國共產黨,14年抗戰、歷史性決戰,才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不建設好他們所盼望向往、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共和國是絕對不行的。”
“不能被輕歌曼舞所誤,不能‘隔江猶唱后庭花’。”
“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作為意識形態重要陣地的文化藝術、社會科學,更需要靈魂。靈魂凝鑄于歷史。”
這時候,有的委員認真記錄;有的抬起頭,望著總書記,眼睛里有光芒。
總書記的話鏗鏘有力、重若千鈞,在激起共鳴的同時,也讓在座委員在心靈上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禮。
中國革命史既是一部建黨史、建軍史、建國史,也是一部充滿硝煙的戰爭史。一段段風云激蕩的革命歷史,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不僅蘊藏著我們“從哪里來”的精神密碼,更標定了我們“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標。
革命初期,“藏山穴二十余年”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映照著共產黨人甘愿為之獻身的不變信仰;長征路上,“半截皮帶”見證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一心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抗日戰場上,勇往直前的不屈身影,折射著中國人民“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家國情懷……時代或許有異,挑戰或許不同,但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堅定的志向,卻始終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值得我們不斷回望。
有人說,傳統不是守住爐灰,而是熱情火焰的傳遞。
“共和國是紅色的”,可現在的年輕一代沒有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缺少生與死的磨練,再加上思想文化多元多樣,“紅色”本身的價值內涵正在遭受來自多方面的侵蝕。
君不見,當前輿論場中,解構之風時常泛起,戲謔調侃英雄、虛無矮化崇高仍有一定市場;網上網下“八卦”紛飛,明星私事“娛樂至死”;熒屏不少雷劇爛作,宮斗權謀“槽點滿滿”。以至于在不少人觀念當中,“紅色”似乎成了某種虛飄的存在,黨史、國史因“離人太遠”而成為某種文藝創作不愿觸及的內容。怎樣深入挖掘紅色傳統,生動展示紅色基因,恐怕是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不可回避的重大課題。
“不能被輕歌曼舞所誤,不能‘隔江猶唱后庭花’。”總書記的提醒,飽含著對歷史的深刻洞察,寄托著對現實的深入思考。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將更多關注和心血投注于此,努力于歷史褶皺中發掘那些擊中人心、觸發共鳴的歷史、人物與細節,于風雷激蕩中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我們的文藝創作就一定能精品迭出、筑起“高峰”。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文藝工作者惟有秉持不變的初心適應巨變的時代,才能描繪出中國色彩、講述好中國故事,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新公號!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摘編自人民日報、電影網、長安觀察)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