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又名蔣煒、蔣瑋、丁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1904年10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臨澧縣佘市鎮(zhèn)高豐村。
丁玲和丈夫陳明
丁玲在長沙周南女中讀書時,與楊開慧是同窗好友,兩人常以姐妹相稱。
中學畢業(yè)后,丁玲到上海讀大學。1924年,畢業(yè)于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大學期間發(fā)表處女作《夢珂》。
1928年,丁玲發(fā)表日記題材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在當時死寂的文壇上拋下一顆炸彈,一舉成名,并被視為新文學史上無可替代的作品。
1930年,丁玲成為魯迅旗下一位具有影響的左翼作家。
1936年9月,為了擺脫國民黨迫害,丁玲逃離南京,到達陜北保安,是第一個到延安的名作家。
丁玲的到來,給陜甘寧抗日根據(jù)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藝運動注入了新鮮的、有力的能量。不久,在丁玲主持下成立了“中國文藝協(xié)會”。
七七事變爆發(fā)后,丁玲在延安抗大組織了戰(zhàn)地記者團,要求上前線。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丁玲的記者團和中共中央的宣傳隊合并,成立了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即“西戰(zhàn)團”),丁玲為團長,奔赴前線。
后來,“西戰(zhàn)團”還到了敵占區(qū)去宣傳,他們用筆、用歌、用舞蹈、用音樂,投入到了抗戰(zhàn)當中,肩負起了歷史使命。
當時,毛主席曾親自為她做《臨江仙》一首: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
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從那往后,丁玲一邊參加革命斗爭,一邊創(chuàng)作,寫出了很多優(yōu)秀作品。
1948年,完成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并于1952年獲得蘇聯(lián)斯大林文藝獎金,贏得了巨大的榮譽。
解放以后,丁玲的人生變得多舛起來。首先一件事情就是“掛像事件”。
毛主席在1948年的一次談話中,曾對丁玲說,在中國作家中、她可與魯迅、郭沫若、茅盾并列。
實話實說,根據(jù)當時丁玲的實力和取得的成績,主席這么說是公允的。
但是在1953年,當“中央文學研究所”接待德國作家時,丁玲的照片與魯迅、郭沫若、茅盾的照片并排地掛起來時,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安。
事實上,在1954年,丁玲與周揚、老舍等人一起,去蘇聯(lián)參加全蘇作家大會時,在莫斯科,也出現(xiàn)了這四張掛像 。
這被人抓住了“個人崇拜”的小辮子。丁玲另一個被抓住的小辮子,是據(jù)說曾對魯迅夫人許廣平說過:“你現(xiàn)在不管做多少工作,都算得什么呢?寫東西才是自己的。”
1955年,丁玲被打成了“丁陳反黨集團”主要成員、大“右派”,被下放到黑龍江墾區(qū)。
此后22年里,丁玲銷聲匿跡。
丁玲被平反后,曾于1981年9月受聶華苓邀請出訪美國。
當時的一些海外人士以為:一個在國內(nèi)失去了20多年寫作自由和近10年人身自由的著名女作家,一定會趁此機會、發(fā)出強烈的控訴聲音。然而,他們期望的控訴并沒有出現(xiàn)。
有人建議丁玲把“一生遭遇,化為文章,實是可以教化一代人士;若能在美國出版,一定是非常暢銷。”丁玲斷然拒絕了。
丁玲此舉,讓很多人不理解、不接受:遭受那么大冤屈,怎么不悲戚,不控訴,不怨恨?
事實上,早在1975年11月,丁玲在致蔣祖林的信中就已經(jīng)說過了:“一個大的運動,一個大革命的進程中,總會有某些人吃了一點苦頭,某些人沾了一點便宜”,“把這些作為革命,特別是革命前進中的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去看,就沒有什么憤憤不平,就沒有什么可埋怨的了。”
丁玲不光自己不愿控訴,也不太愿意看別人控訴,比如她對傷痕文學就頗有微詞。
這惹得一席人非常失望和不滿。
1985年,丁玲發(fā)起創(chuàng)辦《中國》雜志,雖然雜志并不怎么“左”,但她卻被人說成是“新左派”。
當然,這時候的“左派”形象、已經(jīng)像當初她被打成“右派”時的“右派”身份一樣“臭”了。
對此,丁玲非常氣憤地說:“一九五七年打我右派,還知道是誰打的;現(xiàn)在封我為‘左派’,連封我的人都找不到!”“我只曉得,現(xiàn)在罵我‘左’的人,都是當年打我‘右’的人。”
顯然,丁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就是現(xiàn)在罵她“左派”的人當中的一個或數(shù)個,當初把她打成“右派”的。
不過,按照如去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還應該包括,現(xiàn)在罵丁玲“左”的人,和當年把她打成“右派”的人一樣,都是帶著“公允”、“客觀”的面具,實際做出來的卻是蠻橫、偏激的行徑。
慶幸的是,至少有一點、誰也無法抹去,那就是:丁玲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繞不過去的女作家,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作出過無可取代的貢獻。
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歲。
文化部原部長、作家王蒙這樣說:我愿意愚蠢地和冒昧地以一個后輩作家和曾經(jīng)是丁玲忠實讀者的身份,懷著對天人相隔的一個大作家的難以釋然的懷念和敬意,為丁玲長歌當哭。
愿丁玲先生在天之靈安息!
來源:愛家務公眾號
作者:年之父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丁玲:我只曉得,現(xiàn)在罵我“左”的人,都是當年打我“右”的人
2019-03-06林愛玥:如何看待左右?如何識別“極左”和“假左”?其實并不復雜!
2018-11-0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