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霞視頻:三農問題,從治理豬肉價格的過山車說起】
全球化時代,農業產業鏈也越來越全球化,中國沒有條件搞大農業,很難在價格上與國際市場競爭。但是14億人口的中國,糧食必須自給,國際市場只能作為一個補充,而不能成為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應的主體。這就是中央反復強調的糧食安全,特別是主糧安全。農業是國計民生的命脈產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解決農業問題,必須讓種糧有錢賺才行。成本和市場價格倒掛,怎么辦?出路是補貼。怎么補?主糧產業無法以市場價格為導向,我們可以嘗試用生產成本核算法,即成本加基本利潤的模型給主糧產業補貼,通過穩定的、可預期的補貼把主糧生產打造成一個固定收益類產業。然而,農業產業鏈很長,牽扯面很廣,設計完美的農業產業鏈并不容易。即便有了很好的設計,也要通過反復的試點摸索,才能找到最佳方案。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做一番紙面上的梳理,好好捋一捋解決農業問題的思路。
中國主糧的生產成本不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糧食等基本農產品的價格又不能國內高國外低,倒灌的市場價格很難維持。既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又要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這就要求國家的種糧補貼確實能補貼到農戶手里。有補貼,同時農產品還要提高質量,保持多樣化,以滿足市場多層次的需求。只有保證主糧等農產品有穩定的收購渠道和穩定的收入,才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都是工業反哺農業,關鍵是怎么補貼。農業產業鏈很長,操作起來比較復雜。國家補貼農業要抓住兩個根本點:一是消費導向,就是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必須有市場需求;二是補貼的資金必須讓農戶和產業鏈上為生產提供配套服務的其他參與者得到穩定收益。怎么補貼農業這條漫長的產業鏈呢?關鍵是建立以消費市場引導生產種植的模式,并由終端市場的龍頭企業對農業產業鏈實行全程管理。比如說,讓中糧這樣的大企業成為消費端的龍頭,掌控整條產業鏈,通過層層傳導的機制給農戶下訂單,并且用成本核算法進行收購和提供農業服務。這樣才能保證農業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固定收益。將來完全實現大數據和區塊鏈的計算機閉環管理了,每一個種糧農戶都可以在中糧那里有一個賬戶,中糧就可以直接給每一個種糧的農戶下訂單了。具體來講,中糧的銷售價格是市場價格,進價成本與銷售價格之間的差價由國家給補貼。這樣,中糧根據生產成本給產業鏈上每一位參與者支付應得的固定收益,國家再把差價補給中糧。遇到自然災害,有自然災害險兜底。農戶是根據上面下的訂單生產,中糧則根據國家整體農業戰略規劃制定并下達年度生產指標。這樣,農業就變成一個有固定收益的、封閉運行的產業鏈,農民就成了有固定收益的職業,每個農戶就像一個農業生產車間,農民的利益就有了保證。農民愿意種糧,農業就進入了良性循環,國家的糧食安全自然有了保證。現在農業問題的癥結是我們過于迷戀所謂的市場,指望農產品期貨市場可以自動平衡價格。期貨市場調節不了價格,對沖不了風險,也發現不了投資機會。現在的期貨市場越來越像一個賭場。這樣的賭場實際上是把農業產業鏈上所有的參與者都變成了賭徒。過山車式的賭場沒人能賺錢,而只是放大了農產品價格的波動,結果就是,城里的居民吃不起豬肉,農民則因為沒有穩定的收入預期不愿意務農。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就好對癥下藥了。破局的關鍵就在于轉變過分依賴市場的思路。農產品是基本民生消費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不能放任市場“自由競爭”。實踐已經證明了,指望農產品期貨市場可以自動平衡農產品價格,完全是空想。保持農產品價格穩定和農業健康有序發展,必須由國家出面來整合農業產業鏈。其實類似的做法在我國是有悠久傳統的。2000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就推出了均輸平準制度。當時地方諸侯向朝廷繳納的貢賦還不足以覆蓋運費,于是朝廷向各地派駐農業官員,直接征集貢賦。均輸平準制就是利用國家征收貢賦的權力,在地方物產值錢的時候將這些貢賦收集起來作為國家的統一物資儲備,并禁止地方官員與商人勾結起來坐地抬高物價。國家手里有了大量的物資儲備,就可以在物價上漲時拋出物資以平抑物價 (主要是平抑糧價),這樣不僅穩定了物價,而且沒有加稅就給國家帶來了大量的財政收入,同時打擊了囤積居奇的投機商人。今天的期貨市場很像2000年前富商大賈操縱的市場,把調節物價的任務交給期貨市場,就好比讓投機倒把的商人來穩定市場物價。均輸平準制就是利用國家權力掌控物資、穩定物價,避免商人操縱的市場物價大起大落,其內核就是由國家來壟斷經營最核心的糧食等戰略物資。均輸平準制當然也產生了官商勾結等腐敗弊端,但總體上講,這是一個很高明的做法。由中糧來充當農產品消費端的總采購,與均輸平準制的內在邏輯是相通的。總之,農業問題雖然很復雜,但只要我們轉變思路,農業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二、打造固定收益的豬產業鏈是改造農業產業鏈非常好的突破口
相比漫長而復雜的農業產業鏈,豬產業鏈比較短,問題相對好解決。豬產業鏈由三大塊構成:飼料、飼養 (包括獸醫)、環保要求,其中對豬成本有決定性影響的是飼料。如果國家對豬飼料進行統購統銷,豬飼料價格穩定了,養豬就變成一個有穩定收益的產業。再由保險公司對豬瘟等災害進行保險兜底,接下來由龍頭企業來收購平衡豬肉市場銷售端的價格,這樣完全可以把養豬業打造成一個有固定收益的產業。這才是一個多贏的格局。豬內價格對CPI價格指數擁有最大權重,豬產業穩定了,百姓的基本生活開支也能穩定許多。可以嘗試先在豬產業鏈進行試點,探尋打造固定收益農業產業鏈的系統方法。只要我們不再迷信市場可以自動調節平衡價格,應對這些問題都是有辦法的。關鍵是要轉變思路,摒棄西方經濟學市場決定論這套說辭,因為歷史和現實都反復證明了,這些說辭就是一套空想悖論。數字化時代,管理產業鏈就是管理數字。借助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完全可以實現精準的資金全程監控,杜絕利益輸送和貪腐。只要我們轉變思路,充分理解經濟、金融、貨幣、財政四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金融貨幣理論來指導重塑農業體系,我們一定能為三農問題找到最佳解決方案。(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馬霞價值投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