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知青問題研究上,一直存在采用什么樣的立場、觀點、方法進行研究的問題。我們國家的《憲法》《黨章》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列為指導思想,這個指導思想貫穿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整個歷史階段,所以應該將其作為知青文化研究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改革開放的實踐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發展,也應該納入知青文化研究的指導思想。
首先,“歷史的最好的教科書”,我們不能割斷歷史來進行研究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證明,從“大革命”時期開始的整個民主革命時期,知識青年就脫下學生裝,穿上工農衣,深入工農群眾之中,為推動社會的進步,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為民族的解放,中國的獨立、富強,作為“先鋒隊”和“方面軍”前仆后繼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代一代的革命領袖和骨干力量,使得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能夠不斷延續,取得最終的勝利,創造出今天的輝煌成就。
因此,我們黨始終把知識青年走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作為“青年運動方向”。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青年運動的方向》中的指導思想,是被《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充分肯定的。

再者,新中國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走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并且從中培養革命接班人的一種形式
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我國第一代領導集體根據當時國內外政治、經濟情況制定的戰略措施,也是我們黨至今依然強調的“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又紅又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抵制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和封建殘余思想的影響,克服小資產階級思想影響,發揚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為現代化建設貢獻一切的艱苦創業精神。”(《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一次大規模的社會實踐。
黨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有關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文件,是集體意志的統一的表述,研究中應該以文件為準。
第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常識告訴我們:“政治是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6頁)。
盡管很多社會現象是以政治形態出現的,但都取決于社會的物質生產和經濟發展狀況,并且隨之發生變化。社會主義時期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所經歷的開始、發展、結束的過程也是如此。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不能離開具體時間和空間去研究。因此在研究知青問題時,要特別注意每個階段我國物質生產和經濟發展狀況。
盡管每個階段我國物質生產和經濟發展狀況有所不同,但在具體研究中應該尊重《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建國三十二年歷史的基本估計” 中“在工業建設中取得重大成就”,“農業生產條件發生顯著改變”,“城鄉商業和對外貿易都有很大增長”“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很大發展” 所列舉的數據和事實。

第四,研究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
在知青問題的研究中應該貫徹鄧小平同志強調的:“要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宣傳黨的領導、黨和群眾團結一致的威力,宣傳社會主義中國的巨大成就和無限前途,宣傳為社會主義中國前途而奮斗是當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榮譽”(《鄧小平論新聞宣傳》新華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頁)。
按照習近平同志講的:“堅持團結穩定鼓干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方針……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4014年版第155頁)。
對于上山下鄉中出現的問題同樣是我們的研究對象,但其目的是吸取教訓,完善工作,以免以后再犯。對于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注意分清主流和支流,不應用個別代表一般,用局部代替整體。要通過現象看本質,考察它的社會歷史根源。不應該把古今中外都存在的問題,歸結為上山下鄉的“專利”。
總之,還是應該按照被《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充分肯定的,毛澤東同志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所定的標準:
?。ㄒ唬┯欣趫F結全國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ǘ┯欣谏鐣髁x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而不是不利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
?。ㄈ┯欣陟柟倘嗣衩裰鲗U皇瞧茐幕蛘呦魅踹@個專政;
?。ㄋ模┯欣陟柟堂裰骷兄?,而不是破壞或者削弱這個制度;
?。ㄎ澹┯欣陟柟坦伯a黨的領導,而不是擺脫或者削弱這種領導;
?。┯欣谏鐣髁x的國際團結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國際團結,而不是有損于這些團結。
這六條標準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兩條。

第五,知青問題研究中必須面對以下事實:知青是在我們黨“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的教育方針培養下,被寄予厚望的“八、九點鐘的太陽”
知青只是我國同齡青年中的一小部分,和農村青年一樣,是普通的勞動者。對知青問題的研究,應該放在對全體青年,尤其是農村青年的研究之中。
知青上山下鄉,架起了城鄉之間交流的橋梁,把科學和文化、城市文明帶到廣大農村和邊疆去。大批知青擔任了農業技術員、教師和赤腳醫生,不少知青還擔任了大、小隊干部,推動了農業科技的發展,普及了農村的中小學教育,提高了農村的衛生健康水平,縮小了“三大差別”,為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打下了基礎。
正如中共中央(1978)74號文件指出,全國1700多萬下鄉知識青年,在農村經受了鍛煉,增長了才干,提高了覺悟,做出了貢獻。他們把文化科學知識帶到了農村,成為農業戰線一支重要力量。經過農村鍛煉,走上其他戰線的下鄉知識青年,受到了各方面的歡迎。

第六,知青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承前啟后的一代
當年,知青們面對的是經濟、文化都很落后的農村;但長期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使他們中間大部分人抱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勇于擔當,敢于奉獻,把自己融入了國家發展、民族富強之中,走上了一條為祖國的發展、為大多數人謀幸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道。
知青們在艱苦奮斗中凈化了靈魂、磨礪了意志、了解了國情民情,堅定了信念。知道了勞動人民的利益述求,從農民的行動中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品質的“再教育”,在后來的工作中能夠自覺地為人民謀利益,逐步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這個事業的本質,就是共產黨的初心——“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利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沒有被艱苦生活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人民做出的犧牲。他們沒有用青春時光來刻意謀取個人的名利和安逸的生活,他們為社會所做的事情雖然平凡而且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知青群體創造的精神財富應該留給后代,使他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一代一代前人不斷艱辛奮斗得來的。今后也只有奮斗才能創造祖國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七,尊重當地老鄉和政府的評價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當年知青們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起艱苦奮斗“改天換地”。通過農民的行動,接受了中華民族優秀品質的“再教育”,和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對廣大農村發展起了什么樣的作用,當地的農民和基層政府最有發言權。

第八,加強學習
習近平同志要求“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習近平同志要求“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這就要求從事知青研究的每個人都要加強對馬列主義的學習,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我們的研究工作承擔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十九大報告)的歷史責任。

只有加強馬列主義的學習,我們才能自覺抵制西方資產階級的“普世價值”,“人性論”和歷史虛無主義對我們研究的干擾。
在整個研究工作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習近平同志指出的:“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 人民日報 》2013年07月22日 08 版)
因此,現在是回歸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即站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十九大報告)的立場上,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從中國共產黨將“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十九大報告)的角度來進行研究的時候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黑河知青博物館名譽館長、山西插隊北京知青;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