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歷史人文 > 地理文化 > 閱讀信息
陳先義:來到了南泥灣
點擊:1992  作者:陳先義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4-08-26 06:43:26
 

1.jpg

 

在歌曲中知道了你,在課本上讀到了你,在王震將軍的傳記中熟悉了你,但是當我的雙腳第一次踏上了這片被稱為“陜北好江南”的土地,卻依然是抑制不住的驚訝、贊嘆和對一種精神的無限向往。

 

此時正是三伏季節,雖然說是末伏,但秋老虎的肆虐,36度的高溫,依然讓人覺得濕熱難耐得透不過氣來。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航程,延安落地,地面氣溫卻才24或者25度左右,一種深秋的感覺。如此,千把里的路程,仿佛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接我們的南泥灣同志告訴我,早晚最好穿個長袖或者夾克,免得受涼。在酷熱難耐的季節,聽到這樣的囑托,簡直覺得不可思議。

 

南泥灣在哪里?寶塔區東南45公里,這是一片狹窄的溪谷地帶。這里風景之美,對于我們這樣到過很多地方的人來說,依然有幾分驚嘆。空氣十分清新,恨不得張口貪婪的深深呼吸這久違的清新空氣。蟲鳴鳥唱,仿佛進入了一片大自然的天然樂園。著名的千畝稻田連成一片,一瞬間好像到了水鄉江南。當年359旅的老八路栽下的蒼松翠柏,如今已經長成參天大樹,在炮校門前那條筆直的大道邊上,兩側大樹相擁,成了一道最為壯觀的風景。

 

2.jpg

 

這是南泥灣嗎?這是被當年的八路軍前輩開墾的蠻荒之地嗎?這是當年被359旅叫做“爛泥灣”的荒涼山崗嗎?我無法相信,這塊如此美麗的地方,與當年書本上那些真實的記錄如此不協調。我在努力按照書本上的記載,搜尋著書本上關于南泥灣描述的記憶。

 

3.jpg

 

按照書本上的南泥灣描述,當年的南泥灣是這樣的景象:荒草叢生,沼澤遍地,獸群出沒,渺無人煙。一句話,這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地方。是什么力量,讓這塊荒蠻之地變成了今天這個北國江南的富饒景象?這是我一來到南泥灣就在尋找的答案。

 

時空倒錯,我的思緒一下子出現另外一幅景象,這是1939年2月中共中央召開生產動員大會的會場。

 

4.jpg

 

毛澤東面對700多名代表,正在做深刻而生動的動員報告。他從抗日戰爭的形勢和陜甘寧邊區的環境條件講起,擺了面前的巨大困難,本來100多萬人的延安,現在忽然增添了近8萬人的共產黨軍隊,且基本是高級機關,延安貧瘠的土地怎能承擔如此重負?毛主席向全體代表提出了“餓死呢?解散呢?還是自己動手呢?”這一極其嚴峻的課題。

 

毛主席講話非常風趣,他說:“今天,我們陜甘寧邊區的黨政軍民在經濟上遇到嚴重困難,吃不飽,穿不暖,生活用品奇缺,大家都有切身感受,喝小米稀飯,鹽水泡野菜,這樣的苦生活現在都難以維持。”“怎么辦呢?”毛主席詼諧地說:“現在跟大家商量,究竟如何是好。擺在我們面前的有三條路,應該選哪條路?第一條把革命隊伍解散,都回家當老百姓。”話音剛落,會場一片笑聲,毛主席也笑了。“看來你們是不同意把革命隊伍解散的,好吧,那么我提出第二條道路,叫做束手待斃,就是坐著不動,等著餓死。”講到這里,他雙手交叉,向胸前一抱,做個束手無策的樣子。再次引得會場一片大笑。毛主席繼續說:“看來第二條路大家不愿意走,你們既不愿解散回家,又不想坐著等死,那就只有第三條路了,叫做自力更生,自己動手,全邊區各行各業一起行動起來,參加農業生產。戰勝經濟困難。”“我們豐衣足食,吃得飽,穿得暖,要滿面紅光,兵強馬壯,只有這樣,才能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5.jpg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項為了生存采取的重大政策,從此以后便成為我們戰勝一切敵人的法寶。于是一個氣勢磅礴的大生產運動就此開始便席卷延安,席卷陜甘寧。

 

從1940年開始,蔣介石就明目張膽地對陜甘寧邊區實行軍事包圍、經濟封鎖,先后調集50萬軍隊,形成了北起府谷、橫山,西至寧夏、甘肅,南接涇水,東到黃河的千余里地帶,設置了五道封鎖線,構筑了9200個碉堡,把陜甘寧邊區像鐵桶一樣嚴密封鎖起來,叫囂“不準一斤棉花、一粒糧食、一尺布”進入邊區。

 

我陜甘寧邊區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為了對抗蔣介石的封鎖,打響反封鎖第一仗的便是120師的359旅。在王震將軍的率領下,359旅奉命來到南泥灣墾荒造田。

 

6.jpg

 

當時的南泥灣,一片荒蕪,不僅沒有吃,沒有穿,而且沒有勞動工具。三五九旅初到,正是初春季節,必須搶在播種前開出荒地,種下糧食。否者便會耽擱一年收成。戰士們來不及挖窯洞,便搭個窩棚,甚至躺在露天休息。就這樣克服了一個個難以想象的困難,硬是把南泥灣最后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

 

7.jpg

 

今天的南泥灣,已經是一方地地道道的紅色旅游區。進入南泥灣的標志,便是那座金黃色的稻穗構筑的稻香門廣場。三束金燦燦的稻穗組成的大門,形成一座巨大的拱門,寓意著三五九旅指戰員以三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奮斗,把這片曾經的荒無人煙之地,變成了水鄉江南。多處記錄359旅戰斗的過的地方,如今串聯成一座紅色文旅項目集合體。諸如,八路軍炮兵學校舊址、南泥灣兵工廠、著名的打谷場、炮校禮堂、中共中央干部休養所、北京知青林,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還有南泥灣濕地公園、九龍泉、719團烈士紀念碑、大生產運動廣場,等等,這些蘊含歷史和現實的紀念地,像一部浩浩長卷,向世人講述著毛主席領導的人民軍隊,是怎樣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戰勝艱難險阻,最終創造了人間奇跡的。

 

按照南泥灣集團董事長范江濤的安排,我們一行在參觀了多處景地和紀念館后,又特意參觀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所炮兵學校,這是南泥灣一座具有標志意義的企業單位,雖然只剩下遺址,但卻為了抗戰立過大功。

 

8.jpg

 

出了炮校,走不遠,便是中共中央干部休養所,這座典型的蘇式建筑,因為面墻為紅色,在歷史上又被稱為小紅樓,許多中央領導同志,曾經分期分批在這里休養。朱德、林伯渠、謝覺哉、徐特立、吳玉章、續范廷、李鼎銘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先后在此休息療養。還有,越南的胡志明、朝鮮的金日成也都曾經在此住宿休息。如今八九十年過去了,小紅樓一應設施保留完整,是南泥灣最為重要的一處紅色遺址之一。

 

在小紅樓的對面,便是被稱為359旅挖開第一鍬土的地方,這是兩山夾持的一條山溝,土地肥沃,林木茂盛,如今由一位史姓老漢在這里經營了十多畝地的種植。各種瓜果蔬菜一應俱全,其實也就是一種景觀的意義。

 

西瓜正熟,在樹蔭里我們坐下,與史大爺促膝而談,他先是讓我們品償南泥灣的西瓜。稱這是地道的無公害西瓜,西瓜菜地與化肥農藥絕緣,是真正意義上的原生態品種,放心地吃。西瓜切開,大家品償,沙瓤蜜甜,公道說,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離開家鄉開封,已經六十多年了,就再也沒有吃到過這樣沙瓤蜜甜的西瓜了。一邊吃西瓜,一邊聽史大爺講述南泥灣的往事。

 

9.jpg

 

他說,對面的山上,你們看,原來是層層開墾的梯田,是359旅最初開墾的荒地,如今都是北京知青種下的千畝知青林。說到這片土地,史大爺說,當年在這片山上,曾發生過被毛主席表揚的好戰士“氣死牛”郝樹才的故事。

 

史大爺說,那是1943年春天,359旅開展開荒比賽,一個名叫郝樹才的戰士居然創造了一天開荒4.23畝的最高紀錄,這一下震動了整個邊區。而且一連三天,都保持了4畝以上的記錄。一個名叫馬長福的當地農民聽了不服氣了,說從來就沒有聽說過人力能夠一天開荒4·23畝,我這頭牛在這方圓名氣很大,干活最為厲害。他提出用牛和郝樹才進行比賽。于是馬長福提前把牛喂了好草好料。比賽那天,軍民觀賽者坐滿山坡。一聲哨響,比賽開始。不到三個小時,郝樹才已經開出了一畝半地,而馬長福的牛卻累得臥倒了。郝樹才以為牛要休息,便也坐下抽支煙。過了一會兒,牛還是沒有起來,郝樹才趕緊過去看看,幾分鐘后,牛口吐白沫,一命嗚呼。人生生把牛氣死了。

 

再后來,毛主席在延安見到了郝樹才,主席關切地說:“聽說你病了?”郝樹才實話實說:“其實我根本沒有病,他們叫我氣死牛,被他們氣的。”毛主席聽了很高興,拍著他的肩膀說:“氣死牛,好名字啊,能夠氣死牛,不簡單。”毛主席的一席話,讓郝樹才舒坦多了,于是此后《解放日報》便有了《氣死牛的郝樹才》的報道文章。

 

坐在當年故事的發生地,聽老人敘說當年往事,可以想見,當年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是何等熱氣騰騰的景象。其實,在開發南泥灣的過程中,359旅曾經做出過巨大犧牲,史料記載,在南泥灣開荒不到兩個月,先后累死餓死病死的戰士多達上千人。據南泥灣老兵回憶,每天開荒十幾個小時的勞動,沒有吃的,只能吃點野菜,導致很多戰士餓著肚子去開荒,最后活活累死在地里。但是為了革命的未來,為了延安根據地能夠生存下去,他們寧愿舍棄生命,也要把根據地的根子扎穩。某種意義上,這些犧牲在墾荒中的戰士與犧牲在炮火下的英雄一樣偉大。

 

10.jpg

 

所以,列入中央組織部公布的我黨精神譜系的南泥灣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困境中奮起、在艱苦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南泥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具體體現,是激勵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拯民于水火的精神源泉,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在中國革命、建設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天,南泥灣精神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潮中,南泥灣沒有停留在歷史的輝煌上,而是伴著時代腳步也發生著巨大變化。游走在南泥灣的山山水水之間,我深深地感受著這種巨大變化。

 

11.jpg

 

談起未來發展,董事長范江濤躊躇滿志,他說,我們現在圍繞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戰略,立足延安、走向陜西、面向全國,認真謀劃并加快實施“135”發展戰略,統籌建團隊、籌資金、裝資產、搭平臺、做項目等重點工作,通過深化改革持續性推進、產業布局系統性重構、管理體系科學性重組,努力將南泥灣集團打造成頂層設計更加科學、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重大項目建成落地,產業特色日益明顯,企業管理更加高效,人才活力競相迸發,經營發展成效顯著的現代化農文旅綜合產業集團。

 

范江濤還特別提出現代農業和品牌優勢,如何發揮南泥灣現代農業示范作用這個突出問題。他說,我們在發揮特色化的循環農業、有機農業、設施農業,深耕農副產品加工、流通、銷售等方面,有著可以落地的長遠規劃,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農文旅融合發展,創新“農業+旅游”、“農業+培訓”等多元農業融合發展模式,以農業板塊帶動鄉村振興。

 

他還告訴我,作為一個紅色文旅項目比較集中的地域,我們的文化旅游,更注重立足全域旅游目標,推進文旅產業新融合。積極整合南泥灣當地優勢旅游資源,探索軍旅、農旅主題化發展,推進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建設,發揮“旅游+”綜合帶動功能,依托招商引資企業的優勢資源和專業運營能力,推進旅游與文化、農業、教育培訓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助推鄉村振興和文旅產業融合。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旅游,奮力推動南泥灣鄉村振興及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資源整合,推動旅游新業態的開發,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動力。

 

另外,南泥灣集團領導們還特別提到如何發揮教育培訓功能的問題,聚焦紅色培訓、研學教育、勞動實踐及軍墾教育四大主題培訓,構建標準化的服務體系,大力推進課程體系研發,打造南泥灣教育培訓金字招牌。

 

在我和南泥灣領導同志的交談中,對在我們今天發揚南泥灣精神的意義,成為我們共同感興趣的重要話題。

 

12.jpg

 

南泥灣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個精神要義,不僅對于艱苦的戰爭年代重要,在今天尤其重要。今天,以美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動不動就對我們和其他國家實施封鎖,實行制裁,動不動就要卡這個國家脖子,卡那個國家喉嚨,妄圖置別國于死地,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我們發揚我們倡導和創造的自力更生精神。當年我們用自力更生精神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戰勝了被美帝國主義武裝的國民黨800萬軍隊,建立了新中國。今天我們一定也能夠戰勝美國及其一切試圖封鎖制裁我們的帝國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這個問題上,無用回避,我們的確有過教訓的,在一個時期“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極其錯誤的口號下,我們的的確確走過彎路,甚至付出過慘重代價,都是因為個別時候背離了自力更生的要義和傳統,至今“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謬論依然在某些人心里毒根未除。今天我們強調發揚南泥灣精神,也同樣有一個擯棄“崇美、跪美”的錯誤認知,重新回到毛主席為我們倡導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核心上來。這是我們今天重提發揚南泥灣精神的時代要義。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