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馬克思誕辰202周年紀念日。毛澤東敬仰馬克思、信仰馬克思主義。他讀了《共產黨宣言》后,堅信馬克思主義從未動搖。他在通過各類學說、思想、主義比較后,堅定地說:馬克思的學說最管用,一是中國社會需要,二是中國革命需要,三是一旦被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掌握住了,中國就發生大作用。

1848年2月24日,《共產黨宣言》正式出版
馬克思的學說最合用,沒有中國強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隊伍是不行的
《毛澤東年譜》記載,1919年7月21日,毛澤東在《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中,第一次提到了馬克思。毛澤東何時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時間也是很清楚的。1936年毛澤東在同斯諾談話中說:
“有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
這三本書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這是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階級斗爭》,考茨基著;《社會主義史》,柯卡普著。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要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工具看待,沒有什么神秘,因為它合用,別的工具不合用。資產階級的唯物主義不合用,只有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辯證唯物主義,運用到社會問題上成為歷史唯物主義,才合用。馬克思創立了許多學說,如黨的學說、民族學說、階級斗爭學說、無產階級專政學說、文學藝術理論等等,也都應當當作合用的工具來看待。”工具不能由少數人獨攬,不能成為少數人的私人“寶貝”,要由多數人掌握才能發揮作用。毛澤東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系,是因為被中國所掌握了。”馬克思的學說合用,“三個因為”,至為關鍵的是要鍛造出中國的一支強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隊伍。我們看看毛澤東的幾組數字。數字之一:“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數字之二:“加強理論學習至少要讀五本書,我向大家推薦這五本書:《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在民主革命中社會民主黨的兩個策略》《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這里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果有五千人到一萬人讀了,并且有大體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處。”數字之三:“能在大約三個五年計劃中爭取三分之一——一百五十萬人真心接受馬克思主義就很好了。”數字之四:“我們要做出計劃,組成這么一支強大的理論隊伍,有幾百萬人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即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反對各種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我們現在有許多做理論工作的干部,但還沒有組成理論隊伍,尤其是還沒有強大的理論隊伍。而沒有這支隊伍,對我們全黨的事業,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社會主義改造、現代化國防、原子能的研究,是不行的,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第一組數字,有一百至二百個馬克思主義者,就能領導幾萬萬的中華民族,戰勝日本帝國主義,而且是加速戰勝。第二組數字,只要有五千到一萬人讀了“五本書”,哪怕是大體的了解,就很好,就很有益處。第三組數字,用十五年時間,爭取一百五十萬人真心接受馬克思主義就好了。第四組數字,有幾百萬人讀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建立一支強大的理論隊伍,沒有這支隊伍就不能解決工業化、社會主義改造、現代化國防和原子能問題。幾組數字,幾種希望。從一二百、五千、一萬、一百五十萬、幾百萬,數字早已超過;從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到解決工業化、社會主義改造、原子能,毛澤東的希望早已實現。我們新的偉大夢想尚未實現,需要當代馬克思主義者繼續奮斗。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創辦《新萊茵報》,成為歐洲革命的一盞明燈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無缺的事物,也就不可有盡善盡美的思想理論。馬克思沒有結束真理、也不可能窮盡真理。思想家的壽命是有限的,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是無限的;思想家的思想是有限的;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是無限的。
毛澤東說:“人的思想是歷史地發生與發展著的,不是一開始就完備的,也永遠不能完備。”
毛澤東形象地說:“幾千年以后看馬克思,就像現在看孔夫子。”
毛澤東是怎樣認識馬克思一些思想不完善的呢?
1959年2月14日毛澤東在接受智利《最后一點鐘》報社社長阿圖羅·馬特·阿歷山德里采訪時說:“至于馬克思、列寧關于個別問題的結論做得不合適,這種情況是可能的,因為受當時條件的限制。”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結論性的、論斷式的、具體政策措施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早就提出并堅決加以修正的。毛澤東主要是講明了這些不完善的原因,在于受當時的條件限制。道理很簡單,事物發展不充分、條件不成熟,所得出的結論也必然不充分、不成熟。“馬克思活著的時候,不能將后來出現的所有問題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時把所有問題都加以解決。俄國的問題只能由列寧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由中國人解決。”“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圣人。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也還沒有什么‘先知先覺’。為什么教科書(指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過去沒有出版,為什么出版了以后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還不是因為過去認識不清楚,現在也認識不完善嗎?拿我們自己的經驗來說,開始我們也不懂得搞社會主義,以后在實踐中逐步有了認識。認識了一些,也不能說認識夠了。如果認識夠了,那就沒有事做了。”用過去時的東西,看現在時的大千世界,總會“蒼白無力”;以鮮活的社會實踐看過去時的、灰色的思想理論,總會“漏洞百出”。毛澤東說:“我們的頭腦、思想反映客觀實際,無論什么時候誰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反映得完全正確,無遺無誤。客觀實際是錯綜復雜的,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的頭腦、思想對客觀實際的反映,是一個由不完全到更完全、不很明確到更明確、不深入到更深入的發展變化過程,同時還要隨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馬克思思想之中有不完善之處,就需要完善,完善就必須發展,發展就是創新。創新就是不斷給馬克思主義注入新鮮血液,新鮮血液才是馬克思主義永葆青春活力的根本!馬克思的書必須讀,基本原理必須遵守,但是要創造新的理論1959年2月14日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說:
“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只有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列寧,不寫出《兩個策略》等著作,就不能解決1905年和以后出現的新問題。單有1908年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還不足以對付十月革命前后發生的新問題。適應這個時期革命的需要,列寧就寫了《帝國主義論》《國家與革命》等著作。
列寧死了,又需要斯大林寫出《論列寧主義基礎》和《論列寧主義的幾個問題》這樣的著作,來對付反對派,保衛列寧主義。
我們在第二次國內戰爭末期和抗戰初期寫了《實踐論》《矛盾論》,這些都是適應于當時的需要而不能不寫的。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如果單有《實踐論》《矛盾論》,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
毛澤東之后,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先后創造出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沒有生命了。”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
(來源:“東方紅啦”微信公號,轉自“《學習時報》2018年5月2日”,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