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治國理政上做出了許多艱辛探索,這一開山辟路的歷史實踐構建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框架,積累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豐富經驗,并為其后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提供了不容反駁且穩定持久的質的規定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政治的走向和進程。
當前,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歷史方位已經有了新的變化,治國理政的方針策略亦呈現出了諸多時代特征,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治國理政中積淀下來的基本硬核,仍是當前及以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根本遵循。
新時代,深入研究毛澤東治國理政的核心經驗,始終確保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中國治國理政的原則底線,意義重大。
一、治國理政要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毛澤東對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諸多探索
新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文化十分落后。如何在這樣一個情況復雜的大國探索出一條民族復興之路,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實事求是地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為新中國的治國理政把握了航向,也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體制
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需要有政治體制的支撐。毛澤東立足于新中國具體國情,以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為指導,以蘇聯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為借鑒,構建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在國體上,毛澤東在1948年九月會議上指出:“我們政權的階級是這樣: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但不是僅僅工農,還有資產階級民主分子參加的無產階級專政。”[1]這就為新中國的國體做出了初步規劃。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正式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在中國大地上首次開創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形式,保證了人民群眾的地位,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利益。
在政體上,毛澤東在1948年1月18日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決定草案中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力機關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選出的各級政府。”[2]1272這就為新中國的政體提供了思想框架。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權組織形式,整個國家機構按照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組成和運轉,保證了國家各項工作的有序、高效進行。
在政黨制度上,1949年9月29日,政協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對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真誠合作、共商大計做了基本規劃。
新中國進一步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毛澤東多次強調要發揮各個黨派在國家建設中的合力作用,指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3]34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作用,有利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有利于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在民族政策上,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政協一屆一次會議召開,此次會議設立了民族事務組,其后成立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民族和宗教事務進行規范管理。
1952年8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領》頒布,規定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進了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展現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
此后,1954年9月20日,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其規定的有關于治國理政的各項制度和法則,奠定了新中國社會主義憲政的堅實基礎,展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獨特的優勢,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法理依據。
新的時代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仍是始終強調要“長期堅持、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4],為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提供政治保障。
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政治體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并日益顯現出其顯著優越性。當前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為我國的國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體制保障,無數重要事件,尤其是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相比較多國疫情蔓延擴散趨勢,中國能舉全國之力在較短時間內基本遏制疫情并取得戰疫的重大成果,更進一步彰顯出中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
這是毛澤東對治國理政探索的重大成果,亦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經驗,需始終堅持不動搖。
(二)新中國實現了經濟上的“一化三改造”
新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既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體現,又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物質保障。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在經濟穩步恢復發展的基礎上,于1953年6月13日至8月13日召開的全國財經工作會議上強調:“黨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間內,基本完成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不要脫離這條總路線,脫離了就要發生‘左’傾或右傾的錯誤。”[5]147
毛澤東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具體表述,規定了黨在過渡時期的任務,要求最終實現社會主義道路。
在過渡時期總路線中,關鍵的是“一化”,即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保證社會主義勝利的重要前提。
面對生產落后、產量低下、發展畸形的舊中國工業,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勵精圖治、攻堅克難,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五”期間,我國在加強紡織、食品、造紙等基礎工業的同時,還新建了機械制造、有色冶金、電子等工業部門,為建立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打下了基礎;除沿海地區外,東北、華中華北、西南西北等工業基地興起,全國工業布局逐漸趨向合理;為適應工業化的發展,“一五”期間新建城市6個,擴建城市94個,城市人口達到6902萬,比1952年增加了38.9%[6]304,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改善,新中國經濟基礎得到明顯增強。
毛澤東在注重“一化”的同時,亦不放松“三改造”。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治國理政的重要方面。
1953年6月15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就農業來說,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惟一的道路。發展互助合作運動,不斷地提高農業生產力,這是黨在農村中工作的中心。”[5]116
農業互助合作運動的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56年底,我國農業生產總值達到583億元(按1952年不變價格計算),比1952年的484億元增長了20.5%[6]132,為大規模的工業建設提供了糧食、資金等方面的有力保障。
舊中國分散、落后、不穩定的手工業在社會主義改造后,成為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領導下的重要補充,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則“是我國和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上最光輝的勝利之一”[7]。
毛澤東對我國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方向的堅持,使新中國順利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并為其后黨的治國理政提供了重要的物質積累和實踐基礎。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確立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其后的建設和改革中經過了不斷的發展。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體制對于治國理政的其他各個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在當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期,始終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三)新中國堅持了文化的社會主義方向
文化既是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反映,又是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引導。作為上層建筑的文化,具有明顯的階級性。
新中國成立后,堅持新中國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毛澤東對新中國文化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亦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最初的理論框架。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復雜的文化背景下,毛澤東多次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確保文化建設始終走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并指出“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8]350,而不是什么別的主義。
各地在實施文化教育政策時,也充分強調了馬克思主義對于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認為:“馬列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毛澤東思想則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只要掌握了這個武器,就可以改變立場觀點和方法,就可以拿新觀點新認識去排除舊觀點和舊認識,拿正確的想法和看法去代替那些不正確的想法和看法。”[9]
因此,要合理地將政治思想教育與文化科學教育結合起來。為徹底蕩滌反動政府遺留的污泥濁水,合理保留中華優秀文化,1951年 4月3日,政務院提出戲曲改革要實行“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
1956年4 月28日,毛澤東正式提出文化建設的“雙百”方針。他指出:“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3]45“雙百”方針的提出,為發展多樣化的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導。
在上述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各地相繼推出了改造舊文化、推行新文化的工作方針,并堅持“文化工作的方向應該是團結新舊文藝工作者,改造舊文藝發展新文藝,啟發人民的政治覺悟,鼓勵人民的勞動熱情。
因此,一切不團結舊藝人、簡單地拋開舊文藝的態度是錯誤的,不加批判地接受舊文藝的態度也是錯誤的。”[9]
在毛澤東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新中國文化事業蓬勃發展,逐漸顯示出了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和社會主義優越性。
新時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4],既是對毛澤東建設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的繼承,也是對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并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思想文化保障。
二、治國理政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堅持既對人民實行民主,又對敵人實行專政
舊中國,人民百姓受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苦不堪言,災難深重。建設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是對歷史發展和人民需要的有力回應。
(一)對人民實行民主,堅持人民當家作主
對人民實行民主,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新中國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和目標所在。在毛澤東領導下,新中國從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展開了積極有效的措施,真正讓人民成為了國家主人。
在政治上,新中國確立了一系列旨在維護人民權益的政治制度。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共同綱領》明確規定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從根本上保證了廣大無產階級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
此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各項基本政治制度的確立,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
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則首次以國家最高法的形式保證了新中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捍衛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神圣權利。
在經濟上,新中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如果我們在生產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地學會生產工作,不能使生產事業盡可能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獲得確實的成績,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2]1428
毛澤東從治國理政的大局出發,將人民的經濟利益與國家的長治久安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經過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努力,人民在經濟發展中持續受益,真正實現了翻身做主人的歷史轉變。
據統計,1949年建國時,人均國民收入為66元,經過三年的恢復和發展,1952年時,人均國民收入為102元,增長率為62.5%[6]20-25。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時,國民收入總額已經比1949年建國時增加了13.9%,農業增加值達8.2%,工業增加值達27.1%[10],居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
在文化上,新中國發展了人民的教育文化事業。《共同綱領》規定了新中國教育事業的人民性,強調了其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1949年12月23日,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該次會議提出了學校必須向工農開門的方針,確保了廣大人民受教育的權益。在全國各地,黨相繼創辦了冬學班、識字班、農民業余學校等,掃盲運動得到大力推廣。
在毛澤東人民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新中國的教育文化事業迅速發展。據統計,至1957年,全國已建成小學54.73萬所,在校學生6428.3萬人;建成初中0.89萬所,在校學生90.43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61.7%[11]。
毛澤東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切實維護人民權益,體現了一個無產階級政治家的革命初心,也展現了其治國理政的價值旨歸。
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歷史地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切實做到人民至上,這也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疫情防控將會成為一種常態,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
(二)對敵人實行專政,維護國家人民安全
對敵人實行專政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鎮壓被推翻的剝削階級和一切敵對勢力的反抗和破壞,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歷史任務。
人民民主專政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因此,對敵人實行專政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題中應有之義。
從國家對內職能的視角出發,毛澤東認為,對敵人實行專政,“就是壓迫國家內部的反動階級、反動派和反抗社會主義革命的剝削者,壓迫那些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破壞者,就是為了解決國內敵我之間的矛盾”[3]207。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形勢紛繁復雜。國民黨殘余部隊的負隅頑抗對新生政權產生了重大威脅,土匪特務的大量存在影響了新生政權的穩定,部分邊境分裂勢力的伺機作亂也對新生政權產生了困擾。為維護國家安全,就必須要對敵人實行專政,“不這樣,革命就要失敗,人民就要遭殃,國家就要滅亡。”[12]
從國家對外職能的視角出發,毛澤東認為,對敵人實行專政,“就是防御國家外部敵人的顛覆活動和可能的侵略”[3]207。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際形勢嚴峻微妙。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施加了種種壓力,他們在政治上打壓中國,經濟上封鎖中國,軍事上侵略中國。基于上述原因,新中國必須要時刻保持警惕,以專政的形式維護國家安全。
對敵人實行專政也是維護人民安全的必要措施。人民民主專政,涵蓋了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的雙重維度。對敵人實行專政是對人民實行民主的有效保障,也只有對敵人實行了專政,才能真正確保對人民實行民主。
對此,毛澤東從治國理政的大局出發,于1949年6月30日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指出:“我們對于反動派和反動階級的反動行為,決不施仁政。”[2]1476這一果斷堅決的表態反映了毛澤東對人民民主專政的清醒認知。
在新中國的建設過程中,毛澤東在實踐基礎上又進一步感悟到對敵人實行專政以維護人民革命勝利成果的必要性,如果不堅持,就“不能鎮壓反革命、不能抵抗帝國主義,不能建設社會主義,建設起來也不能鞏固”[3]35-36。
在經歷七年多的治國理政之后,毛澤東又于1957年2月27日對該問題作了更為具體的論述。其中明確談到對敵人實行專政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是“為了保衛全體人民進行和平勞動”[3]207,同時,毛澤東還將對人民實行民主與對敵人實行專政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深刻認識到二者的辯證關系,指出“這兩個方面是分不開的”[13],彰顯了其治國理政思想中蘊含的大智慧。
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但西方個別國家為其一己之私,在繼經濟貿易戰之后,又在全球疫情期間,企圖以攻擊中國來轉移公眾視線、應對本國危機。對此,中國始終堅持嚴正立場,堅決反對借疫情攻擊抹黑中國。以是非分明的態度,立場堅定地應對敵人攻訐、維護中國利益,是當前也是今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底線。
三、治國理政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毛澤東堅持既維護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又加強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是歷史、人民和時代的必然選擇。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政權強有力的領導,并結合國家中心任務和黨的實際情況積極推進黨的建設,為新時代發揮黨在治國理政中的核心領導地位、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堅持黨的領導源于黨的優秀本質和人民的根本需要
長期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黨的事業偉大勝利。
新中國成立時,面對國際國內嚴峻形勢,堅持黨對新生國家的領導權,發揮黨在治國理政中的核心領導作用,是毛澤東治國理政思想的根本準則。
堅持黨的領導,源于黨自身的優秀品質。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本領過硬,能力過強。
在經過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遏制通貨膨脹、統一財政經濟等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之后,毛澤東堅信“黨是有能力領導全國人民進到社會主義社會的”[8]422-423,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進行了高度肯定。
1956年8月30日,在中共八大預備會上,毛澤東自信地談到:“我們黨是一個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黨,這是全世界公認的。”[3]86
在經過整風整黨、“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有利于加強黨的建設的運動后,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得到了有效保證,凝聚力得到了顯著增強。
基于此,毛澤東在中共八大開幕式上再次指出:“我們的黨現在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加團結,更加鞏固了。我們的黨已經成了團結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3]114-115
堅持黨的領導,源于人民的根本需要。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人民利益,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新中國成立當月,毛澤東在和綏遠負責人的談話中提到:“應當說,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打仗,是為人民求解放;和平解放,團結改造,也是為了人民的利益。”[8]10
毛澤東清晰明確地指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價值旨歸,只有緊緊依靠黨的領導,人民群眾才能獲得自由和權益。
在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各項事業進展順利,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黨的執政合法性得到有效鞏固。
1955年7月31日,在就農業合作化問題的談話中,毛澤東指出:“我們必須相信:(1)廣大農民是愿意在黨的領導下逐步地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2)黨是能夠領導廣大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這兩點是事物的本質和主流。”[8]430-431
人民群眾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擺脫舊社會的壓迫和剝削,才能走上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新時代,黨的一切工作仍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帶領廣大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也只有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
(二)堅持黨的領導要不斷加強黨的建設
加強黨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堅持黨的領導。新中國成立后黨的角色地位、中心任務、工作環境較之戰爭時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方面,新的歷史時期、新的偉大使命對全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需要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另一方面,革命勝利后,少數黨員驕傲自大、貪圖享樂等思想上“滑坡”現象的存在,迫切要求不斷加強黨的建設。
為此,毛澤東從治國理政的大局出發,從黨的可持續發展的視角考慮,對黨的建設采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
1950年5月1日,黨中央在毛澤東領導下發出了《關于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此次整風運動采取自上而下的步驟,先在縣以上的領導干部中開展,再在一般黨員干部中進行,意在克服黨組織中存在的命令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加強黨的思想建設。
在整風運動基礎上,1951年2月1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又做出在全黨開展整黨的指示:“整黨,應以三年時間實現之,其步驟,應是以一年時間(一九五一年)普遍進行關于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教育,使所有黨員明白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并訓練組織工作人員。同時,進行典型實驗。”[8]145-146
此后,黨的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通過了《關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整黨運動正式開始。
在整黨運動的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是訓練整黨工作干部、對黨員進行共產主義教育、進行整黨運動試點。
在整黨運動的組織整頓階段,主要是登記黨員,要求黨員按照標準提高和改造黨員;鑒定審查,要求黨員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組織處理,要求在審查基礎上對不合格黨員做出組織處理;1951年底和1952年初,中共中央又相繼做出開展“三反”“五反”運動的決定。
1951年11月30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轉發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的文件批語中指出:“我們認為需要來一次全黨的大清理,徹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貪污事件,而著重打擊大貪污犯,對中小貪污犯則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針,才能停止很多黨員被資產階級所腐蝕的極大危險的現象。”[8]190
針對新中國成立后黨出現的部分腐化變質現象,毛澤東思想警覺、行動迅速地實施了管黨治黨的措施,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結合‘三反’、‘五反’運動,進行了批判資產階級本質、劃清工人階級與非工人階級的思想界限的階級教育以及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的理論。”[14]
“三反”“五反”運動對于保持中國共產黨清正廉潔品格、打退資產階級腐朽思想進攻具有積極作用,反映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也給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啟示。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要想取得治國理政的新的偉大成就,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目前,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已成為“四個全面”總體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勇于自我批評自我革命,結合新情況新問題加強黨的建設,強化黨的堡壘,是總結黨歷史發展經驗的必然結論,也是鞏固黨執政地位的緊迫任務。
四、治國理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毛澤東堅持既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又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被中國革命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真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一重要歷史關頭,破除封建主義舊思想,掃除資本主義邪思想,牢牢堅持住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認真學習并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新中國各項建設事業,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內在要求。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需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
加強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是治國理政的題中應有之義。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為順利實現從局部執政到全面執政的歷史轉變做出了諸多努力。但由于部分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和領導水準還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不足,致使黨在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上出現了一些誤差。
1950年6月4日,毛澤東在《關于土地改革報告的修改》一文中指出,正是由于黨的部分領導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沒有吃透,導致“許多同志在這個問題上犯了二元論(甚至是多元論)的錯誤,將生產關系和使用關系并列,又將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并列,作為劃分階級的標準,把問題弄得很糊涂,劃錯了許多人的階級成分。”[8]63-64上述工作失誤一定程度上給黨的治國理政增加了阻力和困難。
為解決該問題,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多次強調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195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嚴肅指出:“我們黨已有五百幾十萬黨員,對于這些黨員特別是干部黨員認真進行共產主義的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和思想能力,是一個極端重大的任務。”[15]37
此后,各地相繼開展了黨員干部及工農積極分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部分地區還建立了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輪訓學習制度,要求“抽調縣級主要干部進行理論學習,各省市黨校以三個月至半年為一期進行輪訓”[14],切實夯實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為不斷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做出了理論準備。
1953年1月29日,毛澤東簽批了關于成立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的決定,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得到有計劃地翻譯出版。
據統計,“自1949年到1952年底,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中譯本共出版33種,合計3137000冊。”[16]上述著作的出版,對于促進黨員干部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來解決問題、及時應對治國理政過程中出現的復雜情況,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955年3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的開幕詞中強調:“只要我們更多地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學,一句話,更多地懂得客觀世界的規律,少犯主觀主義錯誤,我們的革命工作和建設工作,是一定能夠達到目的的。”[3]393
毛澤東明確指出了領會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反對主觀主義錯誤對于新中國革命建設的重大意義。對于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多元途徑,毛澤東也做出了具體指導。
1957年1月12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講到:“學習馬克思主義,不但要從書本上學,主要地還要通過階級斗爭、工作實踐和接近工農群眾,才能真正學到。”[3]273毛澤東對于馬克思主義學習路徑的不斷開拓,對于提高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黨的執政能力有著積極作用。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大會上,習近平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守人民立場、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思想、人民民主思想、文化建設思想、社會建設思想、人與自然關系思想、世界歷史思想以及政黨建設思想的多個視角,深入分析了“中國共產黨人仍然要學習馬克思,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從而使黨能夠“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始終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17]。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需要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
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際效果。深入學習并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是強化黨治國理政能力的有效措施。
毛澤東向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際運用。還在我黨局部執政時期,毛澤東就曾講到:“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18]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文中再次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既使是最好的東西,既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我們是反對歷史唯心論的歷史唯物論者。”[2]1515
毛澤東清楚意識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必要性,從哲學的高度批判了理論脫離實際的唯心歷史觀,提醒廣大黨員要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避免紙上談兵。
在新中國具體的革命建設中,毛澤東更是十分強調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實際運用,以提升治國理政的效能。
針對新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特殊情況,毛澤東積極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學習列寧、斯大林關于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理論,力求以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來觀照當時新中國的國家建設。
同時,他還指出了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我們要學的是屬于普遍真理的東西,并且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如果每句話,包括馬克思的話,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們的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3]42
毛澤東始終堅持以實際問題為導向,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種普遍真理,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要著眼于其在中國國情下的具體運用,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毛澤東堅持學習并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觀點的指導下,“黨的領導機關和許多干部進一步地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之統一的基本方向,因而使黨的理論水平有了重要的提高。”[15]111
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的思想,為新的歷史條件下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行動指南。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已發生變化,因此,將馬克思主義適時地、靈活地運用到新時代治國理政當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必要之舉。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政,“為我們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積累了經驗和提供了條件”[19]。
當前,深入探究毛澤東治國理政的核心經驗,始終確保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中國治國理政的原則底線,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著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35.
[2]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1).
[5]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6]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198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4.
[7]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6.
[8]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1950年陜西省文教工作的任務和計劃[Z].陜西省檔案館,卷宗號149-1-2.
[10]20世紀的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程(經濟卷1949-200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4:170.
[11]教育部計財司.中國教育成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0-30.
[12]毛澤東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5.
[13]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7.
[14]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干部黨員及工農積極分子的政治理論教育[Z].安徽省檔案館,卷宗號J005-1-11.
[15]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6]紀念偉大馬克思的誕辰 各大城市熱烈進行講演、展覽、出版等活動[N].人民日報,1953-5-5(1).
[17]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8-5-5(1).
[18]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19]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2).
(作者系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培養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來源:“紅色文化網”微信公號,原載《甘肅社會科學》2020年第4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何忠國:善于運用唯物辯證法認識和解決社會矛盾——重溫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2020-10-0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