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至1957年六月間,日理萬機的毛澤東主席給湖南的親友、熟人及基層政府先后寫過5封信(原載《求是》雜志之前身《紅旗》雜志1982年第16期),寫信的內容涉及毛主席的親友和熟人關于基層問題的反映、關于個人問題的請求和關于對基層政府涉及毛澤東親友如何嚴格管理的態度和建議,讀來倍感親切,真切感受到領袖的風采和人格魅力。現將五封信的主要內容抄錄于下,以饗諸者。
給毛逸民的信(1950年5月8日)
逸民同志:
1月30日來信收到,感謝你的好意,感謝你詳細地將鄉里情形告訴我。
鄉里貧苦人民生活困難,烈士家屬更加困難,暫時只好忍耐一點,待土地改革后就可能好一些了。那時人民政府也可能給人民以一些幫助,例如貸款等,人民就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
烈士的照顧是全國范圍內的事。全國有幾百萬戶烈屬,都要照顧,自未便單獨地特殊地照顧少數地方。但最困難的人民,當地人民政府在減租時土改時及青黃不接的歲月,應當盡可能給以照顧。
你在鄉里做工作,很好,可以常常來信,告我以鄉中情形。
請你替我問候鄉里的同志們,希望大家努力和進步。
給文南松的信(1950年5月12日)
南松表兄:
正月來信收到了,感謝你的好意。運昌兄給我多次信,我回了—信,寄南縣白蚌口,不知他收到沒有?運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薦,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現,取得信任,便有機會參加工作。十哥、十七哥還在否?十一哥健在,甚慰。他有信來,我已回了一信,不知他收到否?你說鄉里缺糧,政府不發,不知現在怎么樣?還是缺糧嗎?政府一點辦法也沒想嗎?來信時請詳為告我。
給李漱清的信(1952年10月16日)
漱清先生:
惠書收悉。承告鄉情,甚感。地方事,我只愿收集材料以供參考,不愿也不應當直接處理一般地方性的問題,使地方黨政不好辦事。尚祈諒之。順致敬意。
給石城鄉黨支部、鄉政府的信(1954年4月29日)
石城鄉黨支部、鄉政府諸同志:
毛月秋同志來北京,帶來你們的報告,甚為感謝。
我的親戚唐家圫文家,過去幾年常有人來北京看我。回去之后,有些人驕傲起來,不大服政府管,這是不對的。文家任何人,都要同鄉里眾人一樣,服從黨與政府的領導,勤耕守法,不應特殊。請你們不要因為文家是我的親戚,覺得不好放手管理。我的態度是:第一、因為他們是勞動人民,又是我的親戚,我是愛他們的。第二、因為我愛他們,我就希望他們進步,勤耕守法,參加互助合作組織,完全和眾人一樣,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為,應受批評,不應因為他們是我的親戚就不批評他們的缺點錯誤。
現有文秉璋同志的一封信,付給你們看,我是同意文秉璋同志的意見的,請你們加以處理。并請你們將我這信及文秉璋的信給唐家圫的人們看,幫助他們改正缺點錯誤。我相信,只要我和你們都采取正確的態度,只要他們不固執成見,他們的缺點錯誤是可以改正,并會進步的。 此致,同志的敬禮。
給孫佩君的信(1957年6月8日)
佩君同志:
5月16日的信收到。己在初中畢業,甚慰。升學的事,我不宜于向學校寫信。能否考取,聽憑學校。如不能升學,可以在家溫課。寄上三百元給你母親,以后還可寄一些,不要憂慮。
從以上五封信的內容來看,主要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關于反映毛澤東家鄉群眾生活困難的問題的回信。在第一封信中,當時在中共湘潭縣黃龍區委工作的毛逸民給毛主席寫信反映,鄉里貧苦人民生活困難,烈士家屬更加困難的問題 ,毛澤東主席回信說,這些困難暫時只好忍耐一點,將隨著土地改革的推進有所緩解。事實上也是這樣,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在建國初期很難治理,那個時期說得上國窮民苦了。我黨在建國初期即深入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土地改革運動,使廣大人民群眾分得了土地,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全國性的“耕者有其田”,由此從根本上開創了治理貧窮的新紀元。在第二封信中,毛澤東主席的表兄文南松于當年正月給毛主席寫信,提到鄉里缺糧,政府不發,毛主席回信中急切地追問現在的情況是否有好轉,是否還缺糧,是否政府一點辦法也沒想嗎?表現了毛主席十分同情人民群眾的處境,十分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反映了領袖與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二類,是關于相關親屬、友人希望毛澤東主席幫忙解決個人或局部范圍問題的回信。在給毛逸民的回信中,毛主席直接了當地指出,列屬的照顧是全國范圍內的事,全國幾百萬戶烈屬都需要照顧,“自未便單獨地特殊地照顧少數地方”。表明毛主席心中裝著全國的所有烈屬的困難,而不可能單獨地特殊照顧家鄉的烈屬,需更從全國范圍來解決這一問題,表現了一國之最高領袖顧全大局的胸懷,這正是毛澤東的人格魅力的重要體現。在給文南松表兄的回信中,毛主席正面回答了關于表兄文運昌的工作問題,“不宜由我推薦,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現,取得信任,便有機會參加工作”。在給孫佩君的信中,毛主席盡管因為孫佩君的母親陳玉英曾于1927年初至1930年間長期陪伴和照顧過楊開慧,但對于孫佩君已初中畢業正面臨升學希望毛主席幫忙的請求,直接表明態度,“升學的事,我不宜于向學校寫信,能否考取,聽憑學校,如不能升學,可以在家溫課”。即指明這類事靠自己努力,不能考取就回家復習再考,表現了對晚輩 的嚴格要求。而對于孫佩君的母親陳玉英,則“寄上三百元,以后還可寄一些。”表現了毛主席對老人的感激和關懷之情。當時的300元可是不小的數目,而且一國的最高領袖寄給一個曾經有恩于已的人,又是多么的鄭重其事。對這一母女的不同對待,恰體現了領袖的人格魅力。在給李瀨清的回信中,毛澤東的用詞表現了對這一文化老人的尊重,語句精煉獨到;而對于李老提出的希望毛主席管一管他所反映的問題時,毛主席筆鋒一轉:“地方事,我只愿收集材料以供參考,不愿也不應當直接處理一般地方性的問題,使地方黨政不好辦事。尚祈諒之”。幾句話表明了觀點,又回復了來信者的意見,既通情,又達理,讓人心服口服。
第三類,是關于家鄉有些親友不大服從地方政府管理問題的回信。這是毛澤東主席所回的五封信中最長的一封,字數幾占其他四封的總和,足顯毛澤東對這一問題的嚴肅和重視。曾任韶山黨支部書記的毛月秋到北京時帶來了石城鄉黨支部、鄉政府給毛主席的報告,內容涉及到毛主席的親戚唐家圫文家有些人不大服政府管的事。這在毛澤東的眼里認為是很嚴重的問題,庚即給唐家圫所在鄉的黨政領導回信表明自己的態度,嚴肅批評少數親戚的錯誤作法,并明確表示:“文家任何人,都要和鄉里眾人一樣,服從黨與政府的領導,勤耕守法,不應特殊。請你們不要因為文家是我的親戚,覺得不好放手管理”。同時,毛澤東轉石城鄉黨政領導一封毛澤東表侄文秉璋同樣看法的信,要求鄉里領導將毛澤東回復的信及文秉璋的信一并轉送給文家的親戚看,幫助他們改正缺點錯誤。這樣的處理,既教育了文家的親戚,又支持了基層黨政部門的工作,使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顯示了人民領袖處理人民問題的高超藝術和嚴格約束親屬的人格魅力。
筆者首次見到毛主席的五封信時,恰是筆者由軍官到法官的1982年,因偶然機會而獲得。當時如獲至寶,一口氣連看了若干遍,被領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興奮不已,即珍藏保存至今,成為法官生涯的不竭動力。盡管現已陳舊發黃,但毎當重閱,仍有興奮之感。筆者之所以借重讀毛澤東的五封信談自己的重讀感受,是因為筆者認為,毛澤東在建國初期日理萬機的情況下,親筆回復親友和基層組織的信,反映了毛澤東始終不脫離群眾的愛民情節,始終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始終支持各級黨和政府的工作,始終對自己的親友保持良好的關系并進行嚴格要求。今天掌權的人們又做得如何,有比較才有鑒別,有對照方顯差距。時下官場腐敗居高不下,有些掌權的人只顧自己撈官、撈錢,對人民疾苦麻木不仁,對親戚朋友一味縱容,對說情送禮樂之不疲,對下級橫挑鼻子豎挑眼。這樣的官,倘若讀到這五封信,與毛澤東的人格魅力相比,不汗顏才怪,不害羞才怪,不自責才怪!
作者單位:重慶市奉節縣人民法院;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何忠國:善于運用唯物辯證法認識和解決社會矛盾——重溫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2020-10-0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