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時期,我帶幾千人,打仗時我沖鋒在前;長征路上,我帶幾萬人,我走在隊伍的中間,尋找誰能當將;延安時期,我帶幾十萬人,我走到隊伍的最后面,看誰能夠當帥。”從毛澤東在隊伍中位置的變化可以看出,毛主席不愛管理瑣事,甚至可以這么說,他一生并不喜歡行政事務,所以他晚年對尼克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那些事你和恩來去談,我倆談談哲學。”
毛澤東對主動到訪的尼克松是有相當期待的,他認為尼克松能跨越大洋,開啟中美關系大門,對中美關系乃至世界關系,一定是有些帶哲學功底的獨到見解的。所以他滿懷期待,一見到他就想談談哲學。
尼克松卻誤判了毛澤東的行事風格,以為毛澤東與他一樣只專注聯合公報條款之類,所以猛然聽到毛主席“談談哲學”的邀請,一定是一頭霧水毫無準備,像個不解風情的懵懂姑娘。尼克松后來回憶錄中說自己在和毛主席談話的一個半小時中,手足無措,像個犯了錯誤的小學生。
尼克松拜別毛主席的時候,毛主席望著他離去的背影,眼中有掩飾不住的失落。
怎能不失落呢?即便一個堂堂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也無法抵及哲學之境,中美關系又怎能有更建設性的發展呢?
毛主席的失落何止在尼克松身上。他曾說過,中國共產黨高級干部中,如果能有幾十個真正懂馬列主義的人,那么我黨的發展就會上一個大大的新臺階。
毛主席不愛舞槍弄棒。井岡山時期的“彈洞前村壁”,那是形勢所迫情非得已。就如在他眼中,比三大戰役更讓他鐘情的“四渡赤水”,也不是事先謀劃計議已定,而是被迫“專走弓背不走弓弦”地來回奔走,指望著曾希圣們的二科破譯,才算是“打著燈籠走夜路”。
1955年解放軍授銜,周恩來等領導同志給毛主席制作了大元帥服。這真是周總理等人一廂情愿的想當然耳。是的,這大元帥服,袁世凱穿過,孫中山穿過,甚至當毛主席拒絕時,他們說斯大林同志也穿的是這。但如果他們知道,毛主席內心是不喜歡打仗的,他們就該懂得,他不會稀罕這身大元帥服的。什么?斯大林穿過?那又怎么樣?我毛澤東干嘛就要摽著他學樣?說實在的,在這樣的問題上,毛主席的格局其實遠在斯大林之上。只是毛主席當時沒好意思掃大家的興,只好幽默地說:“唉,我穿這身,怎么到田間地頭去見老百姓呢!”
有人說,毛主席只管宏圖大略,一般瑣事他總是粗枝大葉,沒有周恩來的彌補幫襯,他絕難成事。在一些人眼中,毛主席似乎就是愛當甩收掌柜、懶政惰政的主兒。
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解放戰爭期間,西柏坡來電,408封電報,都是他字斟句酌。抗美援朝時期,50軍軍長曾澤生戰爭期間休假回國,受到毛主席親自接見,一番談話后,他回家就拿挎包,妻子詫異,你休假還沒完呢,這是要干什么?曾軍長說:回朝鮮,下連隊!曾澤生為什么如此焦急?原來,毛主席與他談話時,50軍哪一仗打得好哪一仗打得不好,軍中哪支部隊什么時候駐扎在哪,哪支部隊據守在哪,都一清二楚,更要命的是,談話之中,他不時地問曾軍長“是這樣嗎?”“我說得對嗎?”其實,有的連他這個軍長也沒有毛主席清楚。曾澤生怎么能不汗顏哪。心想:一個開國領袖,對一個50軍,竟能做到如此了如指掌,這在曾澤生以前的國民黨軍中,簡直難以想象啊!
不久前看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香山居住的毛澤東準備迎接黨的一大代表李達上山,他特意提醒警衛員,說李達有胃病,你們要讓他舒舒服服地上山,警衛們不知咋弄,毛澤東眼睛四下一望,順手把帆布沙發拿來,說這個東西一展開,不就抬上來了嘛。
西柏坡來電、抗美援朝,可見毛主席大事上親力親為絕不含糊;抬李達上山,說明小事上毛主席也有的是辦法。不是毛主席不善于做小事,他實在是分身乏術,沒有太多的精力。正是為了減少打擾,集中精力,他連太多的行政事務也統統歸于一句------ “你和恩來去談!”
毛澤東不是貪戀權術的政客,更視金錢如糞土。他在韶山水庫跟一同游泳的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說,給我蓋幾間茅草屋吧,我要歸老鄉里。有人不相信這是他的真心話,其實這也是不了解他。
陳獨秀說過,一生最快意的事,莫過于出了監獄門就去研究室,出了研究室就去蹲監獄。毛主席的一生也有類似追求,他雖然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但他不喜槍械,無意權錢,他最感興趣的是,能有一間實驗室(哪怕是老家韶山沖的茅草屋),有一張安靜的書桌(而不是抗戰時期一些青年學生的哀嘆------國家雖大,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他要在這里,把自己活通透,把中國乃至世界活明白,他要像設計芯片一樣設計更好的社會制度,讓中國人乃至全世界的人們,都有一個更光明的前途。他設計芯片靠的不是光刻機,手中的毛筆、香煙,就是他探路、登天的云梯。
毛主席畢生都在跟哲學較勁。毛主席晚年曾說,自己不停地修改《矛盾論》《實踐論》《論十大關系》,他覺得《實踐論》差強人意,《矛盾論》之類還是欠火候。毛主席畢生的精神偶像,無疑是馬恩列斯,他一生最大的追求,當是在哲學素養上無限地抵近這些導師,近些,再近些……
好人不知道壞人有多壞,壞人不知道好人有多好。了解毛主席的興趣愛好和畢生追求,不為病態的好奇,只是為了讓人們相信,世上真有不喜槍不愛錢甚至不戀權的人存在。知道有這樣的人存在,至少人生可以多一個標桿,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陶余來 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何新:這三十年來評價毛澤東的最好文章是何新先生的《重論毛澤東》(任志剛點評)
2022-03-2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