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有三歲之翁,有百歲之童。人都要長大,這是定勢,但心態年輕與否,卻與年齡無關。如何保持心態年輕?不妨按照毛主席當年為小朋友題詞中說的“又學習,又玩耍”的要求,體悟學習與玩耍、工作與生活、勞動與休息、理論與實際的辯證法,做到學習與玩耍、工作與生活兩不誤、兩統一。
最近看到金德崇同志珍藏多年的他在延安保育院小學時的一個筆記本,上有毛澤東等老一輩領導人在上世紀40年代初給他的親筆題詞,其中毛澤東所題為“又學習,又玩耍”六個字。乍看之下生動有趣,細細思量卻感慨萬千,值得我們好好品味和學習。
歷來介紹名人事跡,大都宣傳他們如何勤奮、自律,卻很少介紹他們小時候是怎么玩耍的。那么,是不是要學得好就不可以玩,玩了就學不好?學習和玩耍到底是什么關系?首先來看看毛澤東本人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據回憶,兒時的毛澤東在上學期間,早晚要放牛拾糞。放牛時,幾個小伙伴經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來就會誤了放牛。為了既放好牛又玩得好,毛澤東把同伴組織起來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一班割草,一班去玩,每天輪班。這樣小伙伴們都很開心,他們都愿意跟毛澤東一起放牛,還戲稱他為“牛司令”。
很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毛澤東一樣,在小時候并非眾人想象里“中規中矩”、只會學習不會玩耍的“好孩子”。他們與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也經歷過愛玩耍的童年時光。劉少奇童年在私塾放學、放假后,經常與小伙伴相約到曠野山林中割草放牛,還到水塘里游泳嬉戲,從中找到無窮樂趣。朱德小時候在故鄉的琳瑯山下,曾帶領小伙伴使出“調虎離山”之計,讓一兩個小孩纏住地主,其他人趁機溜到地主家的花園賞花看魚。少年周恩來常常到古城淮陰的禹王臺登高放鴿,還曾費心思改良鴿哨。他還喜歡與小伙伴們一起玩審問“洋鬼子”和“壞地主”的游戲。鄧小平小時候曾爬到馱著神道碑的石頭烏龜上去玩。在那個年代,大家敬畏神碑,誰都不敢上去,只有鄧小平爬上去了,還玩得很高興,讓小伙伴們又羨慕又害怕。陳云幼年時盡管家境貧寒,仍愛好調弄絲竹、聽評彈。他經常到附近的道院里跟道士們學拉二胡、吹笛子和簫。他特別愛聽評彈,說自己是聽“戤壁書”出身,就是不花錢靠在墻邊白聽書的意思。他15歲去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后,還經常利用空閑時間拉胡琴,認為在單調艱苦的生活中拉拉唱唱有益身心,是一種積極的休息。
政治家的童年如此,古今中外那些著名科學家又如何呢?被譽為近代科學奠基人的牛頓,在少年時期并不引人注目。如果說他和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動手能力很強。他十分喜歡繪畫、雕刻,喜歡做風車、水鐘等機械玩具。他曾把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放入空中流動閃爍,做過能測出準確時間的水鐘。首創進化論的達爾文,從小就喜歡收集各種動植物標本。他嘗試給各種植物起名字,宣稱自己可以將幾種有色液體澆灑在花的植株上,從而培育成各種不同顏色的花。他還喜歡釣魚、捉蟑螂、掏鳥蛋。他的科學創造精神是從小時候喜歡玩昆蟲、觀察動植物變化開始的。他自己說:“我那時是一個很淘氣的孩子。”計算機大師比爾·蓋茨,小時候開朗活潑,精力充沛。13歲時他為了玩三連棋編寫出第一個軟件程序。他總是鼓搗自己的玩具,尤其喜歡給計算機增加指令實驗出各式各樣的游戲方法。他后來創立“微軟王國”與小時候的興趣愛好密切相關。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們玩捉迷藏游戲,他最喜歡藏到一塊大石頭背后。有一次他突然想到在平整的草坪上凸起一塊大石頭顯得很不相稱,就到處問這塊石頭是從哪來的。別人的解釋讓他感到不滿足,他就下決心要自己研究,探索其中的奧秘。多年以后,他寫了一篇《揚子江流域第四紀冰期》的論文,特別提到了他兒時藏過的這塊大石頭。這個“使他迷惑不解達四分之一世紀”的問題,終于有了答案。這是基于“好奇心驅動”走上研究之路的一個生動事例。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在小學低年級時,常常和男孩子們一起玩擲飛鏢的游戲,他總能投得遠、擲得準。同學們不服氣之余撿起他的飛鏢仔細研究,發現他折的飛鏢有棱有角、十分規整,投起來空氣阻力很小,投扔時又會利用風向風力,所以總是贏。
從這些名人的童年經歷中可以發現,只要安排得當,玩耍與學習其實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孩子的創造力、交際表達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身心健康快樂等等,往往可以在生動活潑的玩耍過程中獲取。我國古代先賢早就提出過“寓教于樂”,也就是在游戲和玩耍中學習的育人原則。而“教育”一詞的希臘文(paideia)詞根就是“孩子”(pais),與“游戲”(paidia)一詞也有關聯。所以西方有句諺語說:“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愛玩耍、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兒童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過程。近些年來,有人提出所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為此強行讓孩子過早開始學習,學業負擔過重,只能少玩耍甚至不玩耍,導致不少孩子產生厭學情緒。這就偏離了教育的正常軌道,效果自然適得其反。
毛澤東一向認為,愛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沒有嚴加禁止的必要,不要使小學生變成小老頭。他早年發表的第一篇文章《體育之研究》,就積極提倡德智體“三育并重”、“身心并完”。1953年6月30日,毛澤東在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時,曾談到青少年要“學”、“玩”兼顧。他說:“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點,要多娛樂一點,要跳跳蹦蹦。”“一方面學習,一方面娛樂、休息、睡眠,這兩方面要充分兼顧。”“兩頭都要抓緊,學習工作要抓緊,睡眠休息娛樂也要抓緊。”1964年3月10日,毛澤東在一個中學校長呼吁減輕中學生負擔的文件中寫了這樣的批語:“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于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的。”
要讓青年“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從而更加有益于國家和社會,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讓他們有機會從童年時期起,就適當釋放游戲玩耍的天性,在學習中玩耍,在玩耍中學習。六十多年前,毛澤東給12歲的小學生金德崇的題詞“又學習,又玩耍”,當時也許是隨性之筆,但它飽含了他對青少年健康成長、自由發展的殷切期望,值得今天的人們思索和感悟。
(來源:“無弦琴上有希聲”微信公眾號,原載“《黨的文獻》2010年第3期”,文首按語為“無弦琴主”所加;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