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為紀念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誕辰130周年,北京衛視播放了電視劇《鯤鵬擊浪》。這部電視劇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重點電視劇,由高軍擔任總制片人,馬繼紅擔任總編劇,劉飚執導,由青年演員劉承林領銜主演毛澤東。該劇講述了毛澤東自1918年從湖南第一師范畢業,到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走過的不平凡的青春歲月。特別是劇中揭秘了毛澤東與蕭子升是如何從情同手足到最終分道揚鑣的緣由,讓人注目,發人深思。
蕭子升(1894—1976),字旭東,后改名蕭瑜,湖南湘鄉人。他比毛澤東小一歲,卻比毛澤東高三屆,是湖南省立一師的高材生。出身書香門第,為留洋教師蕭岳英之子,著名詩人蕭三之兄。在湖南一中師范的學生中,他與毛澤東、蔡和森同為楊昌濟老師的得意弟子,他們品學兼優、志趣相投,人稱“湘江三友”。
初期毛澤東與蕭子升情誼甚鐵。1917年的夏天,兩人結伴出游,身上不帶一分錢,互相攜扶,徒步游歷了位于湖南腹地五個縣的壯舉,一時傳為美談。成立新民學會時,蕭子升被推為總干事,毛澤東為干事。那個推動赴法勤工儉學的華法教育會秘書之職,原先被看中的是毛澤東,是毛澤東主動謙讓于蕭。可見兩人關系之鐵、之深,但是隨著葉光流轉,他倆漸漸有了裂痕。在如何拯救中國的問題上,蕭子升堅持無政府主義,主張溫和的教育改良,而毛澤東與時俱進,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主張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為此兩人多次爆發爭論。
1921年春,青年毛澤東與蕭子升在當年新民學會的成立地相見,電視劇中有過一場“反省初心”的戲,分外讓人動容。毛澤東問蕭:你還記得新民學會的宗旨嗎?
蕭子升回答:當然記得,就是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
毛澤東說:“還有一條,你忘了。就是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當時毛澤東的思想,按期諾〈西行漫記〉所記“在這個時候我的思想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工作的大雜燴。”
但可貴的是毛澤東能與時俱進,請聽毛澤東的一段解剖自己的真情告白:這幾年,我一直在走什么路,舉什么旗上苦苦探索,我曾經那么信仰蒲魯東的無政府主義,贊賞工讀的大同社會,擁護溫和的教育改良,可是事實一次又一次地地把我們打碎。正是在這血腥和泥濘的跋涉中,我不斷地自我剖析和揚棄,才終于找到了徘徊著的共產主義幽靈。
可蕭子升冥頑不靈,依然堅持無政府主義,要走教育教國的道路,毛澤東回答:“這個藍圖理論上說得通,事實上辦不到,走不通。”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你想叫資本家信奉共主義,那是不可能的,那是海市蜃樓式的美好愿望,是一廂情愿的主觀幻想。”講得多好呀,到今聽來,還讓人深醒!
最后毛澤東說:你曾經是滿懷激情的熱血青年,可現在怎么站到資產階級那邊了?┅┅大家都在進步,你卻還在原地踏步,你讓我太失望了!
毛澤東與蕭子升的爭論,不是一般口舌之爭,也不是通常的方式方法之爭,而是“主義”之爭,是走什么路,舉什么旗之爭,“可損已之利,不可損已之主義”,正如毛澤東說的:“在信仰和主義的問題上,我不會有絲毫的妥協和讓步!”
這樣,蕭子升黯然離去,帶著他的改良主義又回到法國去了。三年后回來,完全倒向國民黨,在國民黨北平市黨委編《民報》,以后一直在國民黨那邊做事,后飄 然出洋,與毛主席再無往來。1976年在烏拉圭去世。
記得魯迅說過:“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于進行,則越到后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事實就是如此。在歷史的大變局面前,原本革命的隊伍,會發生分化,正像當年《新青年》雜志那樣,有人前進 ,有人頹唐,還有人退卻了。風云一時的新民學會也是這樣,毛澤東與蕭子升的“主義“之爭,就是生動的一例。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