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友紛紛表示圍觀微博@中國歷史研究院 成了“快樂源泉”。
有圖有真相!!!
更有網友制作幽默表情包以示支持。
發生了什么呢?
原來近期,中國歷史研究院開設話題#人民歷史課堂#,強力出擊反擊歷史虛無主義,一些造謠傳謠、扭曲歷史、抹黑英烈人物的歷史類營銷賬號紛紛原形畢露,狼狽不堪,得到網友們強烈擁護,網友們大呼痛快,感覺暢快淋漓。網友深感:天下苦“歷史虛無主義”久矣!簡單舉幾個例子。
1
9月5日,微博“@口袋野史”發文稱“李鴻章在萬國運動會唱茉莉花”,被@中國歷史研究院 光速“打臉”。
2
微信公眾號“稗官野記”造謠污蔑革命烈士江姐。@中國歷史研究 院強力辟謠,對內容一一考證反擊。
3
多位歷史類博主稱,中山裝“前身四個口袋表示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寓意為以文治國……”此條傳言流傳甚廣,但經中國歷史研究院考證,孫中山先生和民國政府從未如此定義,此條傳言為近年附會,被部分歷史博主廣為傳播。
4
歷史博主“@歷史微距”作圖稱孔融孔北海為廣西北海人,遭到@中國歷史研究院 無情“打臉”。
這個@中國歷史研究院 為何突然出現在大家眼前?戰斗力為何如此爆表?據悉,中國歷史研究院于2019年1月經中央批準成立,習近平總書記還專門發出賀信,對其表示祝賀。成立伊始,就把反擊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近日,中國歷史研究院登陸新媒體平臺,開設#人民歷史課堂#話題,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依靠人民群眾,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針對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內容進行集中辟謠和指正,特別是對美化民國、否定共產黨功績、移花接木炒作名人名言、虛無社會主義革命等方面進行揭批,引發群眾好評如潮。
“沒有感情的打臉機器”
在辟謠過程中,沒有廢話、沒有引申、沒有評論,被網友戲稱為“沒有感情的打臉機器”。
關于“李鴻章看被大炮打斷的樹”
關于“溥儀忍不住嘆氣”
關于“東野圭吾名言”
關于“民國四大美男子”
網友紛紛響應,大呼過癮
事實證明,網友的智慧是強大的。隨著反擊逐漸進入高潮,網友紛紛大呼過癮,自發加入到了打臉、辟謠行動中,微博上到處可見網友發出這樣的話語:這時候就需要@中國歷史研究院 了。
賣萌玩梗歡樂多
“梗”在我們社交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們可能是網友被毒打后的清醒,可能是黑色幽默的背后置之死地的智慧……該博是怎么玩的呢?給大家截幾張圖感受一下。
事實上,網友確實買賬,短短兩個多月,粉絲迅速突破20萬+。
此次查證辟謠的有:
“侮辱革命烈士江姐”的惡意抹黑;
“新中國迫害抗戰老兵”的煽動文章;
鼓吹的“民國大力支持教育”“民國教科書不進行愛國教育”“美國教科書自爆家丑”的造謠生事;
“為汪精衛、湯恩伯洗白”的言論;
“李鴻章與馬克沁合影”的“百年懸案”;
流傳甚廣的“中山裝的政治寓意”“李鴻章萬國運動會唱國歌”;
利用歷史人物、故事、笑話進行的惡意政治影射;
涉及魯迅、譚嗣同、胡適、洪秀全、賽金花、溥儀、東野圭吾等歷史人物的故事、名言等。
網友們紛紛表示:
反擊行動引發眾多政務、媒體賬號和大V強力支持,紛紛轉發辟謠微博,呼吁網友關注@中國歷史研究院。
一些歷史博主也對@中國歷史研究院 大力褒揚。
一些博主甚至戲稱:被@中國歷史研究院 關注后“隱約有種不安的預感”
近期辟謠行 防止被忽悠
除了上面列出的4個,中國歷史研究院近期都對哪些謠言進行了反擊呢?大家有沒有被這些謠言忽悠呢?多圖預警,一起來看看吧!
煽動造謠“新中國迫害國民黨抗戰老兵”
在一名網友自動自爆“家丑”后,眾多網友自己紛紛分享自己認識的抗戰老兵經歷。
還有網友曝光自己了解的“抗戰老兵”。
造謠“民國重視教育”
造謠“民國課本沒有一項是愛國內容”
造謠“美國歷史教科書把家丑揚給下一代”
洗白汪精衛、湯恩伯等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故事、名言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當前,網絡空間仍有一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有的打著“揭秘歷史”“還原真相”的幌子,以行顛覆歷史、虛無歷史之實;有的則任意戲說歷史,甚至胡亂編造歷史,博人眼球,騙取流量;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質疑黨的領導、丑化革命英雄的言論更是屢見不鮮。
據了解,自成立以來中國歷史研究院始終沖鋒在反擊歷史虛無主義的第一線。融媒體作品“國恥家恨,請勿調侃!”在網絡廣泛流傳。作品針對一些人調侃《南京條約》等民族之痛,第一時間以大量史實傳遞歷史真相。“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不忘國恥,吾輩自強”的呼吁引起網友強烈共鳴。像這樣的發聲,在中國歷史研究院新媒體平臺已經有了不少成功嘗試。《把“惡月”過成“端午”,就是中國人對困難最硬核的表達》《想當“軍閥姨太太”?》《孫元良緣何引爭議》《其實你不了解他,他也是個“90”后》《為什么說香港開始出現恐怖主義苗頭》《看〈終戰詔書〉里的文字游戲》《所謂漫威華裔超級英雄“上氣”緣何惹爭議》《英國香港下的香港真的那么好嗎》……這些產品以鮮明的人民立場和態度、翔實過硬的歷史依據,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亮劍,多篇文章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全網近500個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號轉發、評論,單篇文章最高閱讀量過億。
中國歷史研究院對“歷史虛無主義”這樣強有力的反擊,人民群眾怎么會不支持?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