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煙臺經驗》第五章 牟平區兩個合作社的典型范例
牟平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做得扎實,龍泉鎮西臺村合作社和小葦子村合作社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影響,堪稱典型。下面分別介紹如下:
西臺村共有151戶,390口人,村“兩委”成員4人,黨員33名,土地1500畝。這是一個交通閉塞的村,過去很窮,“小窮疃,小窮疃,收下的麥子不夠一火管”。當地流傳著的這一句順口溜,形容的就是西臺村的窮。這句話的意思是,西臺村一年收下的麥子,不夠一煙鍋。這個村有了名氣,是從2019年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開始的,西臺村大棚櫻桃種植出了名。
2019年3月13日,龍泉鎮黨委組織了部分村黨支部書記到棲霞市參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次參觀,讓西臺村黨支部書記王文明大開眼界,激發出學習棲霞市經驗,要回去大干一場的想法。他總結出四點學習體會:發動村民入股,整合零散土地,發展產業經濟,走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道路。王文明參觀回來,召開村“兩委”擴大會議,介紹了棲霞市的經驗和自己的想法,委員和黨員們都贊成搞。王文明是一個說干就干,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兩委”委員白天出去搞市場調研,跑建材,跑苗木市場,晚上召開黨支部擴大會議研究,連續開了11個晚上,制訂出了合作社章程。這個章程立足于本村的實際情況,參照了外地經驗,又請鎮司法所工作人員從法律角度進行了審查,切實可行。下面摘錄介紹一下這個章程的要點。
第二章:入社
(一)現金入股
第三條:凡本村戶口,2019年在理事會規定的時間內現金入的股,都成為原始股。每股1000元,每戶最低入5股5000元,上不封頂。原始股派送1股。戶口不在本村的也可入股,也是原始股,但不給派送股。
第四條:以后入股,都不給派送股。且按照年份每年核減10%的股份價值。比如,合作社成立2年后入股,入股5股5000元,股金價值乘以80%,只按4000元的價值計算,比原始股少了1000元。
第五條:不盈利不分紅,但是按照股金金額的百分之三的利率支付利息,當年結算,絕不拖欠。
(二)土地入股
第六條 合作社與土地承包戶簽訂轉讓合同,期限最長可達二十年。
第七條 分泊地、塂地、山地三類。分別以每畝500元、300元、200元的價格入股,將總數資金計入股份內,視為原始股。以后入股的土地均照此方法進行,但不屬于原始股。土地價格隨國家關于土地的政策而變。
比如,張三有泊地2畝地,2019年入社,期限是5年,原始股價值是:
500元X2(畝)X5(年)=4000元,即4個原始股。
第八條 合作社不盈利前不發現金,照入股(原始股)的方法積股。
第九條 本社對由成員出資、公積金、國家財政直接補助、他人捐贈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資產所形成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并以上述財產對債務承擔責任。
第十條 經成員大會討論通過,本社投資興辦與本社業務內容相關的經濟實體;接受與本社業務有關單位委托,辦理代購代銷等中介服務;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或者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委托,組織實施國家支持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建設項目:按決定的數額和方式參加公益捐贈。
第十六條 成員要求退社的,須在會計年度終了的兩個月前向理事會提出書面申明,方可辦理退社手續;其中,團體成員退社的,須在會計年度終了的六個月前提出。退社成員的成員資格于會計年度結束時終止。資格終止的成員須分攤資格終止前本社的虧損及債務。
第二十條 理事會是本社的日常管理機構,由入股數額前十名加三名支部成員組成。
第二十九條 盈利后,合作社抽取純利的百分之二十作為集體公益金,用于下列用途:村民的危房改造;救濟貧困戶;特殊疾病救助;獎勵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品學兼優的學生;獎勵五好家庭;獎勵孝敬父母的好兒女;用于村里的環境改造,包括街道、山路的硬化、公共設施的更新、集體場地的綠化等。
(備注:引用上述章程條款,避免文字拖沓,本書有刪節和個別文字調整修改的地方,以西臺村合作社章程原文為準。)
村黨支部辦公室保存著這份合作社章程,最后兩頁,是村民簽字蓋章頁,滿頁紅手印給了我一個強烈的視覺沖擊,使我感慨萬千,這個地方的農民,在新的時期,又用紅手印的形式,來表達對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西臺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在制定章程、發動村民的入社過程中就先干起來了,王文明拿出60萬元帶頭入股,流轉了20畝閑置土地,購置了櫻桃苗,先干了起來。
4月2日,18輛13米長的大拖車停在西臺村村口,車上裝載著650棵6年樹齡的櫻桃豐產樹,每棵購價700元。
4月26日,櫻桃大棚已經砌起了1米高的墻。所用的建墻材料,都是村民將自家房前屋后閑置的碎磚亂石捐獻出來的,省下不少費用。地頭鋪著平整的灌溉管帶,650棵櫻桃已經綁好了拉枝的布條。
5月10日,西臺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立大會在村集體大院里舉行,121戶村民入股,占全村總戶數80%。村集體以水利灌溉設施入股,占20%股份。村民以100畝土地和153萬元資金入股,占80%的股份。西臺村建合作社可謂是雷厲風行。
龍泉鎮鎮黨委組織委員紀琳琳參加了成立大會,她對我說,會議現場真是感人,全村男女老少在場地上坐得滿滿的,秩序井然。有人提議開會前先放鞭炮,圖一個喜慶吉利。王書記在臺前說,大家站起來往右移動5米,以免炮仗傷人。人群像軍隊一樣,有秩序地移動了,鞭炮響過后又移了過來,村民真是聽話有紀律。
我問王文明,在動員群眾入社遇到了困難不少,費了不少周折吧,講幾件事聽一聽。王文明溫和地一笑說,沒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難,村民自愿加入,我們絕不勉強,挺順利的。
紀琳琳對我說,王書記接任書記以來,為村民辦了幾件大事,過去西臺村吃水都困難,別說澆地了,水的制約就使西臺村成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王書記找水利技術人員多方勘探,終于找到了一處水源,打成了深水井,在山頂上建了蓄水池,將井水輸到蓄水池里,鋪設了進村進地的管道,村民吃上了自來水,地里擰開水龍頭就能澆地,村里人高興極了。黨支部在村里威信高,有號召力。王文明說,村民澆地,我們只收電費成本錢,澆一小時只要七八塊錢,有的村,機井屬于個人所有,人家賣水掙錢,澆地一小時要花四五十塊錢,我們只為村民辦實事好事,村民沒有不配合黨支部工作的道理,我們村里沒有挑事鬧事的人。哦,這就是黨支部平時細致的工作,才會出現一呼百應的局面。
2020年5月下旬,我們到西臺村采訪,走進櫻桃大棚,櫻桃樹長得茁壯喜人,櫻桃已經下樹了,銷售一空,每斤價格在四五十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大棚里還有殘留少許櫻桃,櫻桃像紅瑪瑙一樣晶瑩可愛,吃到嘴里甜香可口,回味悠長。當年移栽櫻桃樹,當年掛果,有了收益。王文明對我說,樹移栽過第一年,我們不敢讓果樹多掛果,這樣會影響樹的生長發育,明年果樹就進入了豐產期。櫻桃開花時,正值防疫新冠病毒的期間,櫻桃需要人工授粉,雇不來干活的人,全村共產黨員只好自己來干,大家每天早早起來蒙在大棚里干,棉衣不能穿,穿的單衣都濕透了,可受罪了。西臺村共產黨員體現了越是困難越向前的精神。
王文明是一個村里的能人,包產到戶后,他從事蘋果販運營銷生意,掙下不少錢,他為人公正仗義,也是為了帶領全村人共同致富,拋下生意回村當上了支部書記的。他很有頭腦,有著生意人的精明,管理合作社,處處精打細算。當初為了買樹苗,他跑了好幾個地方,與商家不斷砍價,每棵樹降價300元買回了小樹,節省了資金20萬元。建大棚時,王文明領著全村30多名村民一起干,僅用40萬元,就蓋起了6個大棚,比外包省下一半的錢。原本在大棚之間預留的過道上,也栽上兩排露天櫻桃樹。我們還在現場看到,大棚櫻桃樹下養著雞,外面養著鵝,鵝吃掉了雜草,省下了除草用工。綜合利用,物盡其用。西臺村合作社會員還學會了自行嫁接苗木,這樣櫻桃樹苗不僅可以滿足自用,還可以對外出售,增加了收入。當初有人提議把大棚包出去經營,立即遭到會員們的反對,他們說:“自家的活兒,就得自己干才放心”。
西臺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決心大,行動快。黨支部一班人真心帶領村民一起共同致富,與村民心連心,他們虛心聽取村民的意見,工作中注意每一個細節,事事處處讓村民放心,取得了村民的信任,合作社工作開展的順風順水,還沒有入社的村民紛紛提出了入社申請。王文明說,明年計劃再開山建200畝的蘋果園,再建20個櫻桃大棚,再過兩年,全村土地都將實現合作社來管理,現在不能盲目擴展合作社,不能貪大求成,要穩扎穩打地走。2019年合作社發放村民勞務費40萬元,村民就地打工掙到了錢。西臺村現已建成1.5畝地的小棚8個,4畝地的大棚2個,預計年底就有100萬元的收入。我相信西臺村今后的路會越走越好。
小葦子村共有村民146戶,373口人,黨員24名,“兩委”成員5人。全村耕地面積1200余畝,林地山巒約200畝。呂曰剛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2018年10月注冊成立了煙臺市山農果業專業合作社,主要發展苗木和果樹種植。合作社股份構成是:村集體以基礎設施、集體土地入股,占股30%,村民以資金、承包地、勞動力、物質等折價入股,占股40%。同時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吸收外來資金入股,占股30%。目前已有124戶村民入社,占全村總戶數的85%。合作社現運營土地270畝,其中矮化現代化蘋果園200畝,喬化果園50畝,新型櫻桃苗木10畝,綠化苗木10畝。
幾年前小葦子村還是一個暮氣沉沉的落后村,凡是有點本事的人、有點力氣的人都到外地謀生去了,農民曾經視為命根子的土地也大批撂荒了。當時擔任村支書的楊年岐犯愁了,深深感到自己的無能為力。這是一個對黨忠心耿耿的老共產黨員,三十年多年勤勤懇懇地為全村人服務,在群眾中落下一個好名聲。但他覺得,一個村在自己的領導下,不但沒有長進,反而后退,這就是失職,這就是勝任不了工作,還是給青年人讓位吧。他把培養村支部書記視為最緊迫的事,幾經考察選擇,他覺得從村里出去的呂曰剛是一個好苗子。呂曰剛建了一家化工廠,生意做得不錯。更重要的是他公道正直,愿意幫助別人,是一個很靠得住的人。楊年岐培養他入了黨,第二年就把支部書記位置讓了出來。呂曰剛其實對接任支部書記很是猶豫,放下自己的工廠不干,攬一個窮村的爛攤子,真是得不償失。他當時擔任著牟平區政協委員,區領導、鎮領導都動員他回來干,盛情難卻,于是他毅然回村接過了書記的擔子。
呂曰剛是一個有頭腦的能人,2014年,他回村任支部書記,首先發起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果樹栽苗木,他覺得不把農民組織起來,就辦不成大事。呂曰剛和村黨支部成員、村民拿出48萬元入股合作社,但資金還是面臨著大缺口。呂曰剛多次外出引資洽談,最終引進了270萬元資金入股合作社。2018年8月,呂曰剛參加了煙臺市委組織部舉辦的村黨支部書記領辦合作社培訓班,他的心里更亮了,認定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是小葦子村實現振興的光明大道。2018年10月,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正式在工商局注冊為煙臺市山農果業專業合作社。首先解決的是土地問題。呂曰剛與”兩委”成員一家一戶地做工作,最終從村民手中流轉了210畝土地,加上村集體的60畝地,合作社共有了270畝經營土地。這些地基本上是撂荒山地。不通水,沒有車走的路,老百姓都說,這些地“種啥啥不長,一畝地打不下半袋糧。”但呂曰剛有自己的打算,他要把這片荒地,打造成現代化的果園。因為,村黨支部已經爭取到了政府支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支助資金高達503萬元,有了實力。
楊年岐雖然從村黨支部書記位置上退了下來,但他還是支部委員。他說,當初合作社有外來資本大股東,有人提議,一畝撂荒地只要花上幾百元錢,就可買斷20年土地承包使用權,用這種做法流轉土地更省事更合算。但經黨支部會議研究,大家覺得我們建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不同于一般農民合作社,不能占村民的便宜,要拉上村民一戶不落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兩委”成員寧愿一家一戶登門動員村民將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也不采用買斷村民承包地二三十年使用權的辦法。其實,當時有不少村民更喜歡承包地被買斷,一次性能拿上現錢,他們對合作社的前景不報多大的希望。
隨后,黨支部對原有的合作社的股份進行了改造,采取了以三升促一降的方法優化股份結構。這三升為:不斷動員村民入股合作社,提升村民占股比例;村集體每年拿出部分盈余入股,提升集體占股比例;將從上面爭取到的503萬元項目補貼資金,合理量化到集體和村民股份中,一并提升了村集體和村民的占股比例。一降為,逐步降低外來資本股金的占股率。現在合作社股金結構已經由原來外來資金占股70%降到了30%,外來資金還要降,最終要降到20%。有人奇怪,為啥這些年來,各級政府對農業資金投資那么多,扶持力度那么大,農村反而會出現了需要政府來扶貧的貧困戶呢?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弱小個體農戶無力對接政府對農村、農業的投資項目,有的村民連承包地都一次性流轉出去了,他們享受不到這種政府投資項目的優惠扶持。小葦子村的發展經過就是一個具體的案例。農民如把土地流轉到資本公司手中,公司以農民合作社的名義爭取到土地高標準建設項目,那503萬元項目資金受益的只是公司大股東,與村民何干?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首先考慮的是廣大村民的利益,一切為了村民著想,把政府支助農業的款項落實到每個村民的身上。
政府對農村的建設對農業的扶持,往往是以項目投資方式來進行的,比如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級蘋果園基地建設等,政府財政投資金額巨大,但個體農民像一個個小螞蟻,即使給了他一塊大骨頭也搬不回各自的家。而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種形式,就成功地對接了政府投資項目,而且完成的很好。有組織的農民就像是一支能戰斗的軍隊,能夠攻堅克難,什么樣的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
我們在小葦子村就感受到這種巨大的變化,這種組織起來的農民有著移山倒海般的力量。過去上山的坡地,馬車都上不去,如今寬敞的水泥大道直達山頂。山頂建有大型蓄水池和水肥一體化機器,機器上安裝著4個透明管,可以清楚地看到,氮磷鉀微量元素的添加比例。果園聘請了中能集團的專家給予栽培技術指導,根據土壤養分的含量和果蔬作物不同生長時期對養分的不同需要,科學地按比例添加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肥料,通過水肥一體機加入輸水管線,施入到地里。
小葦子村原任和現任黨支部書記陪同我們到果園里參觀。果園采取的是密植果樹、加寬行距的方法,栽種矮化蘋果,行距寬便于機械化操作,節省人工,節省費用,而且蘋果樹受光面更好,能夠生長出質量標準一致的優質蘋果來。蘋果樹下,專用地膜覆蓋,鋪著從以色列進口的耐特菲姆滴灌帶,這種管道具有自帶壓力補償功能,能達到高點和低點均勻滴灌的效果,每年可以節省灌溉用水30%。采用了先進的果園栽培技術,就不存在山地果園地勢高低、土壤肥瘦的現象了,山頂與山腳蘋果樹長得一樣好。這處果園里,到處都能感受到“硬核高科技”,果樹品種都是最優新品種,“元富紅”蘋果市場價能賣到每斤8元,“維納斯黃金”蘋果能賣到每斤12元。果樹施的是量身定制的“配餐肥”,結出的是能賣上高價的“黃金果”。小葦子村現代化果園讓我大開眼界。
站在小葦子村山頂四下觀看,一派現代化新農村氣象展現在面前:村道寬闊筆直,水管取代了水渠埋在地下,果園里果樹排排成行,蜜蜂昆蟲在飛舞,清新空氣沁人肺腑,四下綠海涌浪,山頂路邊宣傳畫賞心悅目,宣傳標語振奮人心。在山頂上,我用手機照下一張照片,照片上紅色大字標語格外醒目,寫著:鄉村振興,黨員先行。標語牌下,果園旁,楊年岐開著一輛小型農用車正要發車,他一臉燦爛的笑容。這就是小葦子村人幸福新生活的寫照。
幸福生活是干出來的。呂曰剛說,當初為了修這條路,需要移栽村民2000多棵果樹,那可是掛果豐產樹,村民的心頭肉呀,動員村民挖起果樹,那有多難呀!”兩委”成員真是磨破了嘴,跑斷了腿。開荒山建果園,“兩委”成員天天干在一線,都曬成“黑煤球”了。
我注意到從山頂水泥大道下來,沿途果園的果樹長得有些差別,山頂上的果樹比山腳下長得還好,就問呂書記是啥原因?呂曰剛說,山頂果園都是合作社經營的,過去那是撂荒地。山坡底下有的是村民個體經營的。村里自流水鋪設了兩條管線,一條是合作社用的,采取的是水肥一體化灌溉,村民自營果園還是常規澆地方法,水里不帶肥。哦,我明白了這就是果園不同栽培管理所造成的差別。呂曰剛又說,將來差別那就更明顯了,合作社種出蘋果高產優質優價,果園采用了機械化作業,將來經濟效益要要比村民自己經營高出好幾倍。所以,村民會自動申請加入合作社的。我們合作社獨創了一種村民土地入社加成法,按照1元為1股,每畝土地以每年100股的股份遞增。早入社早受益。有的村民自家果園還處在豐產期,加入果園怕吃虧,但他們以后見到合作社果園的效益后就會后悔的,吃虧的是自己,遠不如早加入合作社合算。我問,有的村民不愿加入合作社還有什么原因?呂曰剛說,農村的事很復雜,有的村民進城定居了,不回來了,承包地交給親友無償代種了,那些種了別人家的地的人就不想入合作社,因為合作社按土地股份分紅,收入要給原承包戶的。我問,對這種情況,村黨支部是如何考慮的?呂曰剛說,我們的態度是,公不過問私事,那是原承包地戶主與現在土地經營者之間的私事,我們不參和,他們自己去解決。我們簽土地流轉合同和村民入社申請,是按土地承包證所有者的身份來確定的。我在辦公室見過,最近村民遞交的入社申請書,那是統一印制的標準格式。也見過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的合同書,合同書制定的很規范。
我們告別小葦子村時,呂曰剛邀請我們再過兩三年來看看,那時候小葦子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年收入要向千萬元的目標沖擊。三年后我還要來小葦子村看一看。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